2015年北京大学624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624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624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早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影响,是先开始对各地区而不是整体的世界历史发生了 兴趣,而启蒙运动促成西方真正对于全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兴趣,到十九世纪史学更进一步 发展,并形成许多解释世界历史的理论,虽然当时对于世界史的了解,常是西方中心而进化 史观式的,但是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 19 世纪末开 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 20 世 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 1980 年代以来,在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 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
北大-新加坡国 立大学汉语言 文字学双硕士 班为 340。
(2)、联考: 考试科目
专业学位 应用统计 025200 金融硕士 025100 税务硕士 025300 保险硕士 025500
法律(法学、非法学)
社会工作 035200 汉语国际教育 045300 应用心理学 045400 翻 英语 055101 译 日语 新闻与传播 055200 文物与博物馆 065100
“世界史”的概念和对其研究的演变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虽然实际只记述地中海、西亚等地中心的地 区,但其目标是写一部世界的历史,是所知较早的具有世界史观念的著作。在东方中国历史 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以中国为中心,旁及四夷,也可大致代表当时中国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受到基督教影响,开始有将全世界视为统一的,将世界历史作为 走向天国历程的观念出现,最明显受此影响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编年史》,可以说是最早的 一本“世界史”著作。
备注
深圳研究生院总 分为 340。
口、笔译两专业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2015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历史学系)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5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历史学系)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 “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 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 月中旬——3 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 确定考研院校专业 、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 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 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 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 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 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 础上。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 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本资料由易研教育独家分析提供,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 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 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 每道题 350-400 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篇幅占到 A4 纸的半页为佳。
本资料由易研教育独家分析提供,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 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给出一段描述房地产市场现状 的材料。请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失 灵,是否存在政府失灵?运用什么政策工具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 第一,明确案例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 政策工具理论。然后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阐释 政策工具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为什么在房地产市 场既存在市 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以及运用什么政策工具。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结 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 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 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 30 分钟以上的时间。 【名师结语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 135 分及以上的高分,答题 方法不可忽视。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5年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5年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古史“累层”说2.海关税务司答:海关税务司是近代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

名为中国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

1854年,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

1859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

1861年,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

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3.发展委员会4.荷马史诗答: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著作。

《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

两诗题材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

《伊利亚特》集中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时,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参战击毙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经过。

《奥德赛》则介绍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国时漂泊十年、历经艰险的故事。

《荷马史诗》为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5.托克维尔答: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最知名的著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这两本书里他探讨了西方社会中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检视平等观念的崛起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摩擦。

他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之后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

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5文综(历史)答案及解析·全国卷Ⅰ讲解

2015文综(历史)答案及解析·全国卷Ⅰ讲解

2015·全国卷Ⅰ(历史)24.H1[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C[解析] 本题以《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农耕之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是基本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农业产量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畜力的使用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它们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反之,农业收益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排除D项。

25.A2[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5.C[解析] 本题以两汉外戚干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背景”二字。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刘姓族人,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的现象,与材料强调的两汉时期不符。

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关系干政的,说明皇帝的母族亲属因裙带关系受到重视,故应选C 项。

26.H2[2015·全国卷Ⅰ]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1).doc

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1).doc

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总分:11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50.00)1.简述古代佛教的产生及其影响。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伯里克利的主要事迹。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动。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英国光荣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英属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明治政府确立了哪三大建国政策?(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世纪初期哪些革命标志着“亚洲的觉醒”?(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述土耳其凯末尔主义的六项原则。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目 录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一、问答题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

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

己卯,幸河南城。

乙酉,幸豫州。

癸巳,次于石济。

请问帝到石济是几月几日?二、翻译题閩土非甚磽確民亦不綿力薄材而食谷必轉於近省甚哉煙草之為害烈也田莱一顷三毂而七煙市煙之利逾毂且十倍樹堙之勞殺榖且十倍民以呰窳绌舆而赢取煙葉之苦澤下毒其壤數年不能成菜茹雖欲反而樹稼其道無繇殖者滋庶食者滋眾民利而玩之监司恬而狎之迾禁不彀若天之無凶年也嗟乎天下方穰穰以思罂粟之禁於此琐且尾者則何暇譲去夫不審利害之原而苟以大小權之固也罂粟大而煙草细也樹罂粟者使民食而死樹煙草者使民不食榖而死死一也何大與细之分古者萍氏有酒幾今亦禁烧锅夫酒以成賓嘉之禮賓主百拜而後敢酬醋以道天命其下窮民冬非酒不燠然而有迾禁者害榖甚也今煙草無酒之利而有酒之害酒害榖有涘煙草害榖無涘無禁得乎或曰閩民赖是久矣迮而禁之不能而适為恐猲受赇者地是擅吏资而夺民利也禁不如榷榷當如洋藥十而税其三無犀利則止矣噫葸慎怯耎之臣朋益帑刖孰敢勤了者以為害榖而重困之也瞍者以為利国而不可去也则禁不得行適助之增重耳且昔之禁罂粟其病亦足以夺民而擅吏然忍志禁之者爱民以政不以小惠也夫借君相之势诛钮草茅且不能刖何以為政愚以為煙草之禁政在守令而司以耆老鄉先生吏無得與與者格無禁何资之擅下令之嵗已栽者不芟明年無蒔蒔以番薯蓣足以代榖三年而臘毒盡則壤可稼矣何利之夺韶之枭毂之害而勤其戒。

2015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

2015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

2015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一(解释词义40分(括号内字词),翻译60分(划线段落)。

(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興自神農之世斫木為耜煣木為耒耒鱸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貨通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黃帝以下通其變使民不倦堯命(四子)以敬授民時舜命(後稷)以黎民(祖)饑是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島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楙)遷有無萬國作(乂)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稱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亡貧和亡寡安亡傾是以聖王(域)民築城郭以居之制廬井以均之開市肆以通之設庠序以教之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聖王量能授事四民陳力受職故朝亡廢官邑亡(敖)民地亡曠土理民之道(地著)為本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裏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餘二十畝以為廬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則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齊同力役生產可得而(平)也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

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戶人己受田其家眾男為餘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此謂平土可以為法者也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七十以上上所養也十歲以下上所長也十一以上上所強也種穀必雜五種以備災害田中不得有樹(用)妨五穀力耕數耘收穫如寇盜之至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雞豚狗彘毋失其時女修蠶織則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在野曰廬在邑曰裏五家為鄰五鄰為裏四裏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鄉萬二千五百戶也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而為卿也於裏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教庠則行禮而(視)化焉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所以順陰陽備寇賊習禮文也春秋出民裏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于右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于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故民皆勸功樂業先公而後私其詩曰有渰淒淒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民三年耕則餘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然後鱸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繇此道也二(名词解释(10选8,每个10分,80分)1.日书2.护乌桓校尉3.参军戏4.驱准保藏5.梁方仲6.海国图志7.李秀成自述8.少年中国学会9.国民会议运动10.四清运动三.论述题(4选3,每个40分,120分)1.“王与马共天下”,皇帝“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分别首先出现在哪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2.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意义,3.近现代地方自治起源,演变,影响,4.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北京大学624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及详解(回忆版)一、简答题1.罗马共和国向帝制过渡的原因。

答:(1)古代罗马的对外扩张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后,罗马共和国在统一意大利半岛的基础上,先后通过三次布匿战争、西班牙战争、马其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西班牙、希腊和小亚细亚。

这使得罗马共和国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国家版图的日益扩大,中央和地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重重,必然要求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对国家进行统治。

(2)罗马国内经济的发展①罗马人从被侵略者手里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侵占了大片土地,虏获了大批的奴隶。

这就为罗马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时的奴隶劳动带有明显的商品生产的性质。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称罗马的奴隶制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奴隶制度”。

经济决定政治,此时罗马国内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必然要求政治上的变革与之相适应。

②经济上的另一个主要变化就是大地产的形成和小农的破产。

大征服以后,罗马的贵族集团以权谋私侵吞征服地,并且与骑士集团一起在农村兼并土地。

这种做法使得一度缓和的土地矛盾重新尖锐起来。

因此所造成的小农破产的现象促使了流氓无产者的出现,并且直接动摇了罗马城邦共和制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城邦共和制的覆亡已成必然。

(3)罗马军事制度的变革罗马共和国实行公民兵制,它以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为基础。

以自由民为主的罗马公民兵曾在对外扩张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地产的形成和小农破产现象的越发严重,公民兵制征发遇到危机。

这直接影响到了罗马军队的兵员和战斗力。

朱古达战争中罗马军队的一再失利,表明原有的公民兵制已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

马略上台后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改征兵制为募兵制,延长兵役的期限,扩大并稳定了罗马的兵源,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军队从公民变成了职业军人,军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将领可蓄养私兵现象的出现为某些政治家利用军队实现其政治抱负提供了可能。

军事制度变革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独裁政权的产生。

(4)阶级关系的变化早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塞尔维乌斯改革之后,骑士就已经出现。

但当时他们只是贵族阶级的一部分。

在罗马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过程中,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致力于发财致富的骑士们富有起来。

罗马在完成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之后,在地方行省上实行包税制。

如此一来受益最大的就是由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充当的包税商人,而这一部分人大多数出自骑士阶层。

这时,骑士已经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社会性阶层。

它逐步取代了新贵族,成为了仅次于元老阶层并有能力与之相对抗的金融贵族阶层,并开始演变为国家重要的阶级基础。

第二点,阶级矛盾的激化。

罗马“内战时代”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是在阶级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的背景下爆发的。

它标志着罗马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的开始。

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进一步加深了城邦共和制的危机,迫使统治阶级认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更为有力的统治方式来加强对国家的统治。

(5)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在格拉古兄弟改革中,改革者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共和政体采取了一系列企图逆转小农破产现象的措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马略上台后推行的军事制度改革为以后苏拉独裁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苏拉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建立起了罗马历史上的第一个独裁统治。

他加强了对元老院和立法权的控制严格了高层官吏的升迁制度,剥夺了保民官的权利从而大权独揽。

苏拉开创了埋葬共和制的先例,推动了罗马政体转变的历史进程。

“前三头同盟”瓦解后,恺撒成为了罗马历史上的第二位独裁者。

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既维护了国内所有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又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适应了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历史趋势。

屋大维在罗马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并接受了具备个人独裁性质的绝对权力,采用“元首”这一称号对帝国进行统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了“奥古斯都”的尊号。

罗马帝国的历史从此开始。

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促成了罗马共和制向元首制的转变。

(6)罗马社会公德的变迁在罗马征服地中海之前,罗马公民道德高尚、民风淳朴。

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阶级矛盾的激化。

罗马共和国内的破产小农成为权贵门客或流氓无产者,形成了罗马国内社会的一个寄生阶层。

罗马公民贪图利益的风气迅速发展,并产生了暴民政治的思想倾向。

这使的军事独裁者更有可能获得公民的支持,从而确立政治独裁统治。

综上所述,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经济上,大地产的形成和小农破产所导致的小农经济的瓦解,破坏了城邦共和制存在的经济基础。

这是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的根本原因。

军事上,罗马军队性质的变化,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治上,建立在狭小城邦基础上共和政体,已不能在适应庞大帝国内部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

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促成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过渡。

2.简述克里米亚战争。

答:克里米亚战争又称“克里木战争”,是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也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圣地耶路撒冷之争。

1853年1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东正教臣民由俄国来“保护”。

沙皇此举力图把奥斯曼帝国变成俄国的保护国,进而独占黑海,打通进入地中海的通道。

英法自然不能容忍俄国这一做法,于是,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开始。

1853年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对于对手的有利态势。

由于多瑙河下游对于俄土两军来说补给都相当不便,两军对峙,转向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

1853年11月,俄国海军在黑海海峡争夺战中取胜,土耳其海军战败投降。

1854年,英军在土耳其登陆,4月20日,普奥两国宣布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神圣同盟失灵。

6月,俄军在进攻斯里查要塞时大败。

拿破仑三世加入英军一方。

1854年~1856年,英法土三国联军在战争中屡次大败俄军,1856年,俄国失败。

战争的持续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3.简述苏格兰启蒙运动。

答:许多学者认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渊源可以上溯至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之前,甚至对于改良的关注都可以追溯至17世纪后期。

苏格兰启蒙运动倡导的原则与法国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他们几乎一致反对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对理性普遍采取低调态度或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强调情感的力量,从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出发,对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规律、对商业文明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释。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布罗迪著有《苏格兰启蒙运动》一书,经贾宁先生翻译,2010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1)哈奇森和亚当·斯密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大学起了很大作用,其中两个最为重要大学的分别是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通过以英文而非拉丁文授课,开风气之先。

大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科学和亚当·斯密为首的政治经济俱乐部。

亚当·斯密和格拉斯哥商人交往密切,他的著作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等。

《国富论》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书中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看不见的手”等论断至今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2)其他重要的启蒙思想家①大卫·休谟大卫·休谟,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发展了洛克的唯心主义部分,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他主张彻底的怀疑主义,认为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

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六七十年。

②亚当·弗格森亚当·弗格森,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当中惟一和苏格兰高地有渊源的人。

他对新兴的商业文明进行了颇有先见的批判,使他与休谟和斯密对近代商业文明的乐观主义相区别开来,也意味着弗格森的社会思想与苏格兰启蒙运动学术主流相左。

他的《论历史的进步和罗马共和国的终结》,在英美广为流传,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③托马斯·里德托马斯·里德是18世界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苏格兰常识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唯心主义和怀疑论,坚持外部世界和心灵的真实存在,认为这是人心的构造所产生的共同信念,是人类的常识。

他的哲学对西方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哲学史上他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人物,他的哲学也经常被误解,直到二十世纪末,里德哲学才重新引起哲学家的广泛兴趣。

他曾粗略地提出过存在24种心理活动功能以及约6种与智力水平相关的能力。

4.阿克巴改革措施和评价。

答:(1)阿克巴改革的措施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设四大臣,分管财政、军事、宗教司法和工商业等。

全部政府官员均授予军阶,军队将领和各省总督由皇帝任命。

将全国划分为15个省,实行行政、司法、军事分治,由中央派出的情报员监督各级官吏。

②改革税制,促进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将穆斯林贵族原分封的采邑(贾吉尔)收归国有,改付薪金。

废除原有的包税制度,将土地按质分为4等,规定每一等级土地的税收标准。

规定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商人实行统一税率,废除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人头税。

此外,还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措施。

③改革司法实行伊斯兰教法和世俗法相结合的制度,规定司法系统独立,中央大法官任命各省法官。

④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倡导印度各宗教一律平等,各奉其事,消除相互间的对立。

规定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按各自的教规进行宗教活动,修建庙宇教堂,允许强迫改宗伊斯兰教的人恢复原来的信仰。

⑤废除一些陈规陋习下令允许寡妇改嫁,废除“萨提”(即妻子为亡夫殉葬自焚)制度。

禁止童婚、大办嫁妆,提倡男女婚姻自主,近亲不宜结婚,倡导一夫一妻制。

(2)对阿克巴改革的评价①阿克巴建立中央集权制,并且为了预防地方叛乱,还派遣大批密探和间谍,搜集各省的情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阿克巴的集权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