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改造

合集下载

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供水管网的老化、漏水、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必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

二、目标1. 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 减少供水管网漏水率,提高供水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3. 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三、改造内容1. 管网更新:对老化、损坏的供水管道进行更换和更新,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管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 水质净化设施建设:增设水质净化设施,对供水水质进行全面治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 管网监测系统建设:建设供水管网远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管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应急预案建设:建立供水管网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准备,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实施步骤1. 调研评估:对供水管网进行全面调研评估,确定改造的重点和难点。

2. 规划设计:制定供水管网改造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管道更换路线、水质净化设施选址等。

3. 施工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供水管网的改造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监测运行:改造完成后,对供水管网进行全面监测运行,确保改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供水管网改造的宣传,增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2. 加强监督:建立供水管网改造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过程和改造效果的监督和检查。

3. 完善管理:健全供水管网改造后的管理体系,确保管网的长期稳定运行。

六、总结供水管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调研评估、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实施和严格监测运行。

只有做好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才能有效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健康。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共同维护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工程方案

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工程方案

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供水管网已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老旧供水管网普遍存在管网老化、管网泄漏、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质量和安全。

为了改善城市供水管网状况,提高供水质量和效率,迫切需要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提升。

本文旨在提出改造老旧供水管网的工程方案,以期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提供一些建议。

二、老旧供水管网存在的问题1. 管网老化:原有水管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导致管道材料疲劳,管道内壁产生水垢,影响水质。

2. 管网泄漏:供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管道连接处及管壁渗漏,导致供水损失,影响供水质量和供水效率。

3. 供水能力不足:老旧供水管网设施陈旧,供水能力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用水需求增加的速度,供水压力不稳定。

4. 水质问题:老旧供水管网内壁存在水垢、锈蚀物等,且易受外来污染源影响,导致供水水质不佳。

三、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工程方案1. 管网勘察和评估:首先进行老旧供水管网的勘察和评估工作,了解管网现状、问题点和改造需求。

通过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对管网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确保全面了解管网的情况,为改造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管道更新:对老旧的供水管道进行更新,将老化、腐蚀严重和损坏的管道进行更换。

采用新型材料的管道,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聚氯乙烯(PVC)管道等,提高管道的耐用性和抗腐蚀性,降低管道维护成本。

3. 管网改造:在老旧供水管网中增加截流阀门、消防接口、检修井等设施,便于管网的维护和管理。

在供水管网中加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供水管网的远程监控与智能化管理,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4. 水质处理设施建设:为了提高供水质量,可以采用高效滤水技术、臭氧消毒技术等,对供水管网进行水质处理。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 管网输水能力提升:提高供水管网的输水能力,可通过增加水压泵站、改造输水管道等方式来提升供水管网的输水能力,确保城市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本(3篇)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本(3篇)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本____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本引言:供水管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供水管网的老化,供水管道的维护和改造变得迫在眉睫。

为此,制定一个有效的供水管路改造方案,对于确保供水管道运行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范本,供相关部门参考制定____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

一、工程背景和目标1.1 工程背景:近年来,我们城市的供水管路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网老化、泄漏漏水、压力不均衡、供水中断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增加了供水成本,给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因此,亟需制定一个全面的供水管路改造方案,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和持久。

1.2 工程目标:(1) 提高供水管网的水质;(2) 减少供水管道的泄漏和漏水率;(3) 平衡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4) 降低供水管网运行维护成本;(5) 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营效率。

二、改造方案2.1 管线改造:(1) 对老化管线进行更换或加固;(2) 修复和加固泄漏管道;(3) 新建或扩建供水管道,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4) 将一些老化严重的地下供水管道进行地面化改造;(5) 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材料,提高供水管线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2.2 设备改造:(1) 更新和升级供水泵站设备;(2) 安装流量计、压力计等监测设备,及时监测供水管网运行情况;(3)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供水管网的自动化程度;(4) 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供水管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2.3 管网管理:(1) 完善供水管网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管网进行巡检和养护;(2) 建立供水管网维修保障体系,及时处理管道漏损和故障;(3) 加强供水管网的运营管理,提高供水管网效率;(4) 完善供水管网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能力。

2.4 资金筹措:(1)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资金;(2)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3) 探索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渠道;(4) 向居民征收水资源补偿费,将资金用于供水管网改造。

供水管网改造施工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施工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明确改造目标:了解原有供水管网的问题,并确定改造目标,包括提高供水能力、减少漏水量、缩短供水时间等。

2.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改造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资源调配、施工方法等。

3.调查勘测:对原有供水管网进行调查勘测,了解管网的布局、管径、材质等情况,为改造施工提供依据。

4.技术方案设计:根据调查勘测结果,制定管网改造的技术方案,包括管线的规划、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等。

5.审批手续办理: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办理改造项目的审批手续。

二、施工准备工作1.组织施工队伍:根据施工计划,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采购材料设备:根据技术方案,采购所需的管线材料、连接件、施工设备等。

3.搭建临时设施:根据施工需要,搭建临时办公室、仓库、生活区等,为施工提供便利条件。

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三、施工工作1.拆除原有管线:根据技术方案,拆除原有管线,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工程进展顺利。

2.新管线铺设:根据技术方案,铺设新的管线,保证管线的整齐、平直,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连接和焊接。

3.安装配件设备:根据施工需要,安装配件设备,包括水表、阀门、消防栓等,保证管网的正常运行。

4.进行施工测试:在管线安装完毕后,进行压力测试、泄漏测试等,确保管网的质量和可靠性。

5.进行改造验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改造验收,检查管网的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保证改造工程的合格。

四、施工后工作1.设备调试:对新安装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和管网的正常运行。

2.技术培训:对使用新设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维护能力。

3.安全监测:建立管网改造后的安全监测体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安全问题。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供水管网的老化和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和提高供水质量,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详细阐述供水管网改造的方案,包括现状分析、改造目标、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计划等方面。

二、现状分析(一)管网老化目前,部分供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管道材质老化、腐蚀严重,导致漏水现象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供水压力和水质。

(二)管径不合理一些区域的供水管径过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在用水高峰时段容易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

(三)布局不合理供水管网的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区域管道迂回曲折,增加了水头损失,降低了供水效率。

(四)水质问题由于管网老化和污染等原因,部分供水区域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居民的健康。

三、改造目标(一)提高供水安全性通过更换老化管道和优化管网布局,减少漏水和爆管事故的发生,提高供水的可靠性。

(二)提升供水质量改善管网材质,避免水质二次污染,确保居民用上干净、优质的自来水。

(三)增强供水能力合理调整管径和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水压力和水量,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四)降低能耗通过减少水头损失和优化供水调度,降低供水系统的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四、具体措施(一)管道更新1、对于老化、腐蚀严重的管道,采用新型的管材进行更换,如球墨铸铁管、PE 管等,这些管材具有耐腐蚀、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对管径过小的管道进行扩径改造,以提高供水能力。

(二)优化管网布局1、对管网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减少迂回和过长的管道,缩短供水路径,降低水头损失。

2、合理设置阀门和消火栓等附属设施,便于管网的维护和管理。

(三)加强水质监测1、在管网中设置水质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2、安装消毒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四)智能化管理1、建立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供水管网改造方案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供水管网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城市的供水管网出现了老化、漏损、水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状分析(一)管道老化部分供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管材质量较差,如使用的铸铁管、镀锌管等,经过多年的运行,管道内壁腐蚀严重,结垢增多,导致过水能力下降,水质受到污染。

(二)漏损严重由于管道老化、接口松动、施工质量等原因,供水管网存在大量的漏点,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供水成本。

(三)水压不足部分区域由于管网布局不合理、管径过小等原因,导致水压不足,居民用水困难,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期,问题更加突出。

(四)水质问题老化的管道和漏损的管网容易滋生细菌和污染物,影响供水水质,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三、改造目标(一)提高供水安全性通过更换优质管材和加强管网维护,减少水质污染和管道破裂的风险,确保居民用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

(二)降低漏损率对老化和破损的管道进行修复和更新,加强检漏和维修工作,有效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率,节约水资源和降低供水成本。

(三)优化水压分布合理调整管网布局和管径,增加加压设施,提高供水压力的稳定性,保障居民用水需求。

(四)提升供水质量改善管网水质,确保供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改造方案(一)管材选择选用新型、耐腐蚀、高强度的管材,如球墨铸铁管、PE 管等。

球墨铸铁管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大口径管道;PE 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安装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小口径管道和支管。

(二)管网布局优化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水需求,对供水管网进行重新布局和优化。

合理确定管径大小,避免管径过小导致水压不足或管径过大造成浪费。

同时,减少管网中的弯头、三通等管件,降低水流阻力,提高供水效率。

(三)漏损控制1、加强检漏工作采用先进的检漏设备和技术,如声学检漏仪、相关检漏仪等,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巡检,及时发现漏点。

供水管网改造可行性分析

供水管网改造可行性分析

供水管网改造可行性分析1. 引言供水管网是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居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供水管网会遭受老化、漏水等问题,导致供水质量下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供水管网的改造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供水管网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 现状分析2.1 管网老化问题随着供水管网使用年限的增加,管道材料会出现老化问题,导致管道的强度降低,易碎、易漏水。

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增加供水安全的风险。

2.2 漏水问题供水管网中的漏水是供水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在一些老旧城区的供水管网中,漏水率可高达20%以上。

漏水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影响供水的稳定性。

3. 改造的必要性3.1 提高供水质量供水管网改造可以通过更换老旧管道,提高供水质量。

新型管道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腐蚀、耐压性能,能够有效避免管道老化、杂质污染等问题,从而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水质。

3.2 减少漏水损失通过供水管网的改造,能够减少漏水现象,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漏水点,并及时修复,可以有效避免漏水损失,减少维护成本。

4. 改造的可行性探讨4.1 技术可行性目前,供水管网改造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新型管道材料的使用、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等技术手段都能有效改善供水管网问题。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改造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使改造工程更加可行。

4.2 经济可行性供水管网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管网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等。

但改造后可以降低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节约水资源,从长远来看,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经济可行性上,供水管网改造是可行的。

4.3 社会可行性供水管网改造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改造后的供水管网能够稳定运行,提供更好的供水质量,减少漏水损失,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实际效益,因此,在社会可行性上,供水管网改造是可行的。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范文____年供水管路改造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供水管网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许多城市的供水管道老化、设施老旧,供水能力滞后于城市的需求。

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可靠,提高供水质量和效率,____年需要对供水管路进行全面改造。

二、审查现状1.供水管路老化严重:许多供水管道已使用多年,存在老化、腐蚀、泄漏等问题,供水能力大幅下降。

2.供水管道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供水管道布局不合理,导致一些地方供水不足,而另一些地方供水过剩。

3.供水设施过时:一些供水设施已经超过设计寿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效率低下。

4.供水管路管理不完善:管道维修、检测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目标设定1.提升供水管路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居民正常用水需求。

2.提高供水管道的输送能力,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3.优化供水管道布局,实现供水均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更新和改良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质。

5.建立完善的供水管路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供水管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供水管路改造方案1.供水管路维修针对老化、腐蚀和泄漏等问题,进行供水管路维修。

通过对供水管道进行防腐、修补和更换等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供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供水质量。

同时,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管路问题,保障供水管道的安全运行。

2.供水管道扩容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用水需求的增加,对供水管道进行扩容。

通过增加管道的直径或增设新的供水管道,提高供水管道的输送能力,确保供水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3.优化供水管道布局对供水管道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供水均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供给情况,合理安排供水管道的布置,确保供水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避免供水过剩和不足的情况出现。

4.更新和改良供水设施对老旧的供水设施进行更新和改良,以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城区地表水厂工程业主单位: **自来水公司项目负责人: 曾**项目性质: 新建项目规模和内容: 建设日产万吨净水厂及坑口水库至石牌引水输水管道。

主要内容: 絮凝沉淀池一座二组、气水反冲滤池一座三口、4000吨清水池一座、投药间、连接工艺管道和厂区平面布置、引水管道公里、输水管公里。

项目总投资: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财政拨付1000万元、企业自筹2602万元、贷款4000万元;项目计划实施时间: 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

项目背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确定作为海西经济区的腹地承担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任务。

泉南高速的建设和**点物流中转储备区规划的实施,使**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泉州中心城市的延伸,参与泉州经济圈的职能分工,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交通物流和农特产品加工。

**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一定的工业基础,农副产品资源、林木资源较为丰富,资源型工业比重较高。

**是农业大县,茶叶、萝卜、柑桔、烤烟以及季节性蔬菜已形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本省煤、铁、石灰石矿的主要产地,利用资源优势,形成建材业、矿产业和能源业三大产业。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泉三高速公路通车、长永泉铁路规划建设,**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县委、县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规划开发南郊石牌枢纽、温镇和华安工业园,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拓展新的用地空间。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县城将依托泉三高速公路和长永泉铁路交通干线,利用矿产、建材、农林资源培育轻型加工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和矿产化工工业。

**市委要求**:“打造对接沿海,主业突出东南一翼”。

**在**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其毗邻沿海的区位优势和矿产资源丰富的现实优势日益彰显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以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为引导,在做大做强纺织、建材、矿产、冶铸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精细电工、半固态金属冶炼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中的工业园位于县城东面,处于均溪河下游,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很小,目前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并已被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将为县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产业布局上,县区重点发展矿产冶金机械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好上下游产品的生产,目前已有通祥铸造、长鑫船舶等重点企业生产制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与闽南客商签订了年产1万吨植物多元醇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这些项目投产后年产值45亿元人民币。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集采矿、生产、科研、物流、居住为一体,成为**的现代工业新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城区地表水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2.1 **城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根据**总体规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福建中西部城市化进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需要**与周边县市的优势互补,加以整合,才能推进城市协调发展。

根据“十一五”交通建设格局,**在“海西”综合通道中承担着“承东启西、南接北联”的重要桥梁作用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将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区域性中心,担当闽中中心城市的角色,发挥从福建沿海向福建西部地区辐射的“二传手”作用。

城市发展必须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可靠,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水与人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供水水源和供水系统的安全与可靠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命脉。

城市供水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一方面应配套完善,另一方面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应当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借助**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环节。

城区供水量增加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合理优化供水布局,使得供水安全可靠性与供水水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1.2.2 城区安全供水的必要保障城区供水水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供水的安全,当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或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应得到有效保障。

地下水水源作为目前**城区主要而单一水源,供水保障性薄弱。

因此,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除了加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水厂中设置应急处理设施外,兴建新的水源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

1.2.3 实现水资源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城区现状,作为现有水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源保护相对困难,较难满足取水安全性的要求。

目前地下水已超量开采,而地面水资源虽然距离城区较远,但过境水量充裕。

由于优质水资源有限,必须城区和工业区联动统一规划,实现区域供水,以实现**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集约化利用。

1.2.4 需水量增加和实现区域集约供水的要求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和**的交通格局大变化,以及市县一体化规划提出,**将破除因地理位置和发展用地的限制,迎来建设发展新高潮。

近期,**周边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区、开发区的用水量增加较多。

为满足**的发展,顺应城区和工业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需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控和供水布局,合理确定水厂的服务范围、改变现有地下水供水规模偏小的格局,实现供水集约化。

而形成区域集约化供水格局是为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水量要求的安全保证和节能降耗的必行之路。

**城区地表水厂工程可以作为服务城区和石牌工贸区一体化的区域水厂,形成集约化的区域统一供水格局,而且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工艺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为确保良好供水水质提供物质及技术保障。

实行区域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供水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已是大势所趋。

1.2.5 水质达标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加强水质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使水质指标全面与国际接轨。

建设部于2005 年3 月颁布了自2005 年6 月1 日起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该标准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

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也于2006 年12 月29 日联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以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为基础,参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既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是比较先进的标准。

全部指标要求最迟于2012 年7月1日实施。

综合目前县水厂存在的地下水过量开采水源问题来说,要保证县区供水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必须引入地表水水源,同时必须采用新的工艺和构筑物设新水厂。

目前城区其他地表水水源无法满足扩建新水厂的供水需求,因此必须开辟优质的水源均溪作为**城区供水的新水源,新建地表水厂工程。

1.2.6 城区供水布局和水源条件的要求根据《**城总体规则修编(2007—2020)》,县城区实行“南进东拓北扩”,将石牌镇区和老厝、华安、京口纳入城区建设规划常住人口14万人。

兴建的城区地表水厂工程将扩展供水范围,为石牌工贸区供水,满足城区和交通物流枢纽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地表水水源应有充足的量。

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用水区标高差别较大,可以充分利用水源水头,采用重力输水,有条件争取建高位净水构筑物达到重力式配水。

节省能耗,减少供水成本。

因此县水司可利用此新建地表水供水工程,改善水厂布局,使得城区供水范围内压力均衡,减少高、低压区对供水的不利影响,同时节省水厂运行费用。

1.2.7 新建城区地表水厂工程是必要的和急迫的综上所述,新建城区地表水厂工程是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发展和实现城区和工业区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实现城区供水安全,水资源宏观调控和规模化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改善供水格局、水质贯标达标的必要内容。

因此,实施**城区地表水厂工程,推进城区和工贸区一体化供水是必要和紧迫的。

编制依据1.3.1 **发展改革局关于《**城区地表水厂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3.2 **自来水公司委托设计此项目的协议书。

2008年8月《**城总体规划》(修订)文本。

1.3.4 《福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1.3.5 《福建**城区发展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

1.3.6 **市水文局《**坑口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

1.3.7 **城区供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8 **水文站均溪水文资料。

1.3.9 **乐祠石牌中学后山1:1000地形图。

1.3.10 **城区输水管线1:1000带状地形图。

1.3.11 供水工程原水输水管选线1:1000带状地形图。

1.3.12 **城区1:1000地形图。

1.3.13 **市水质监测站均溪水系坑口电站、拱桥电站、老厝坪电站尾水水质检测报告。

1.3.12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1.3.12.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3.12.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13-2006)1.3.12.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4-2006)1.3.12.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3.12.5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3.12.6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3.12.7 《埋地给水钢管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1.3.12.8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1.3.12.9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1.3.12.10《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1.3.12.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3.12.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12.13《城镇给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1.3.12.14《城镇供水水量计算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3019-93)1.3.12.15《滤池气水反冲洗设计规程》(CECS50:1993)1.3.12.16《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94)1.3.12.1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3.12.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3.12.19《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138-2002)1.3.12.2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3.12.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12.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3.12.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3.12.2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1.3.12.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3.12.2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1.3.12.2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1.3.12.2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1.3.12.2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12.30《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3.12.3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3.12.3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3.12.33《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5-93)1.3.12.3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1.3.12.35《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1-83)1.3.12.3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编制范围及内容本可研编制范围:**城区,包括规划中的“一城四片两团两轴”,总规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区域内的供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