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摘抄

合集下载

于丹论语感悟摘录

于丹论语感悟摘录

于丹《论语》感悟摘录孝敬之道1.百善孝为先。

2.孝为行,敬为心。

3.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

4.在为一个道理而争吵的过程中,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

5.其实,往往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就成了自己情绪的垃圾桶,有的时候还会受伤。

6.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

7.孝顺,孝顺,顺者为孝。

8.真正的爱父母,就要包容和尊敬他所有的习惯。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真正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弘扬父母之志。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这世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子欲养而亲不待。

智慧之道1.真正的智慧,是你拥有对人心的判断力。

2.其实,大智慧跟小聪明的区别,有时候是彰显在一种态度上。

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智慧最大的境界,在于自己心中通彻的透悟,而最终成就生命的欢欣。

学习之道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2.选择知识的标准:只有真实的、善意的、重要的信息,才是值得我们耗费生命去学习的;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对我们的生命有所提升。

3.一个人,如果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

4.不耻下问。

5.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朝张载)7.学以致用8.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在实处。

9.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诚信之道1.以诚待人,言而有信。

2.信誉是你行走于世最基础的保障。

3.信誉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

4.债务有凭,良知无价。

5.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6.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口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

7.恒常之心,是对自己的诚意,也是对别人的信誉。

8.守信,就是完成一份诚意的建立。

9.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于丹论语、庄子心得观后笔记(精选)[修改版]

于丹论语、庄子心得观后笔记(精选)[修改版]

第一篇:于丹论语、庄子心得观后笔记(精选)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2011.02.20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2、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的前提,盲目的激情,有可能出现无法返回的后果,好朋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3、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每天的处世态度,都成为我们的镜子,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制心中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为你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真正的好朋友,一定会是有分寸的,心里有三个原则: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闭眼瞎说;4、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它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它的隐痛,这就需要有眼色;5、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此谓之知人才谓之智;6、人一生中的三个坎:少年截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7、与其与他人都,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于丹《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2011.02.211、我们不缺宏大的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2、当每一个人已经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欢欣的表演,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理想,这是成功的职业,还有多少愿望受到尊重呢,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3、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4、表面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5、多有外在的仪式,不过是为了一个内心的安顿;6、不辱使命,这是士的最高标准,而言必行,行必果,则是最低标准;7、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于丹《论语》心得之“人生之道”2011.02.221、为己之学能够学以致用,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2、30岁是人生和的阶段,30岁这个年纪,是在人生坐标中建立自信的年纪,很多东西,不该操心的不去操心,把眼前的事做好;3、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于丹经典语句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

于丹经典语句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

于丹经典语句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于丹经典语句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不讲求篇章结构,形式较为灵活。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于丹经典语句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2、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4、要想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

5、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6、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

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7、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8、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9、每个人的生命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咱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咱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从某种好处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10、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11、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12、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

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13、兄弟姐妹像一本书,透过他能够打开整个世界。

14、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5、咱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处世态度,都能够成为咱们的镜子,关键是咱们自我要做个有心人。

――于丹名言16、宽容一点,给自我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17、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18、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于丹论语心得精华版

于丹论语心得精华版

于丹《论语心得》精华2011-07-10 小康邮箱于丹《论语心得》之精华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之精华之一1、快乐秘诀。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

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感到不平衡的事物。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到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敖其凌人。

这怎么样?老实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统传承下来,是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渊明曾经当过83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让他弃官回家。

有人告诉他,上级派人检查工作,您应当“束带见之”。

就如同今天,你要穿正装,扎领带,去见领导。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向人低三下四。

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

回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

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为独悲。

”我的身体已经成了心灵的主人,无非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我的心灵受了多大委屈啊!他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吾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于是就回归到自己田园。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于丹的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于丹的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精心整理
于丹的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大境界。

★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在生命之中每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对生命的解读要问问自己——我要怎么样的决断。

★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途同归的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

★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

★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论语》经典语录解读105:跳出这个患得患失的怪圈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论语》经典语录解读105:跳出这个患得患失的怪圈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论语》经典语录解读105:跳出这个患得患失的怪圈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谷园: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他天天忧,可人家是忧国忧民,咱们忧的则是名、利、权、情上的得失。

没得到的,做梦都惦记着--这样的梦我不知做了多少了,惭愧啊--费尽心思要得到;得到了的,又提心掉胆,怕被别人偷去、抢去。

人就这样一边焦虑着,一边不择手段,什么丑恶之事都做得出来。

比如秦二世为了保住皇位,不惜把自己的二十多个兄弟姐妹全部杀死。

可他想不到,短短两年后,不但他的皇位保不住,而且命也没了。

平凡如我辈,怎样跳出这个患得患失的怪圈来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点要注意:一是用儒家的人生观。

前面提到过,儒家的人生观就是积极宿命论。

尽人事,听天命。

凡事我尽力而为,成或不成则听天由命,由它去吧。

这会让人心灵平静。

二是不做亏心事,不怕三更鬼打门。

孟子讲,“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谁都对得起,慎独,无不可与人道之事,光明磊落,自然心底坦然。

三是做善事。

所有的宗教,所有的站得住脚的人生哲学,无不劝人为善。

做善事、利他、助人,这是快乐之本,不论是否真能得到善报,起码心里会觉得踏实。

四是知错必改。

应当有勇气直面过错,承担责任。

不然,永远是心灵的包袱,为其内《论语》经典语录解读105:跳出这个患得患失的怪圈疚、不安。

乔布斯还有高论: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

(本文选自谷园国学励志系列第一部《人生四书》,想买想读可关注谷园微信号:大众国学)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于丹庄子心得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

[于丹庄子心得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

[于丹庄子心得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第一篇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

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

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于丹论语心得语录
★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我们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大境界。

★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人能够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经历和悟性决定你的眼界。

★人格理想的支点:依于仁,游于艺。

★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摘抄经典语录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

今天就给大家了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参考!1、《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2、"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3、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

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4、真正的和-谐: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5、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

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6、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7、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8、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9、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0、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于信仰。

11、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12、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3、“吮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

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16、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9、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20、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1.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

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3.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4.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

5.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6.一个人的自信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8.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9.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10.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

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12.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3.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14.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1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16.技巧不是最得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17.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18.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1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20.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21.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22.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23.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24.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2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

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26.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7.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28.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29.“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要先放一放;“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也先放一放。

30.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

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

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1.“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

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2.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其实,与其怨天尤人,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

3.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4.“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胸怀,他的内心无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5.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6.厚道,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7.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8.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10.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11.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2.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

13.《圣经》上说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去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

14.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15.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

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

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

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识广,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他可能给你帮助。

16.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

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17.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天心灵的富足,于一种教养,于对理想的憧憬,也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8.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要注意分寸。

19.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20.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21.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22.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