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TL431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

TL431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

TL431是一种高精度、低温漂电压基准器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TL431具有很高的电压增益,实际应用中易发生自激等问题,造成许多困惑,本文系统分析TL431的内部电路,并给出利用计算机分析计算的方法,使设计人员对关于TL431电路的稳定性有准确的整体把屋。

一、基本参数估计(1)静态电流分配:TL431的最小工作电流为0.4mA,此时V10基本上没有电流(取0.03mA,be压降0.6)。

V9射极电流为0.6V/10k=0.06mA。

设V3的be压降为0.67V ,V1、V2的集电极电压均为0.67V,所计算时把R1、R2看作并联,,则算得V3射极电流为(2.5-0.67*2)/(3.28+2.4//7.2)=0.228mA。

剩余电流0.4-0.228-0.06-0.03=0.52mA,提供给V7、V8电流镜,V7、V8各获得0.04mA。

V4、V5、V6、V7、V8工作电流均为0.04mA。

(2)假内部三极管的fT值为100—200MHz,当工作电流小的时候fT为10—100MHz,由此间接估计三极管内部的等效电容。

cb结电容均假设为1—2pF。

V4、V7 、V8、V9等三极管工作电流小,所以fT要小很多(结电容为主,扩散电容较小)。

(3)V4、V5工作电流较小,通常小电流时电流放大倍数也较小。

设V4的放大倍数为50倍左右。

(4)为方便计算,设V9、与V10的电流放大系数相同,V9、V10与电流增益直接相关,它们的放大倍数可由TL431数据表间接计算出来。

注1:晶体管的低频放大倍数与直流放大倍数是不相同的,静态工作电流小时二者相差不大,静态电流大时二者可能相差很大,具体与该晶体管的特性有关。

二、TL431带隙基准电压产生原理带隙基准产生的原理不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但TL431内部的基准电路与增益和关,所以有必要对其分析。

1、Vbe压降在室温下有负温度系数约C=-1.9至-2.5mV/K,通常取-2mV/K,而热电压UT=DT在室温下有正温度系数D=0.0863 mV/K,将UT乘以适当倍率并与Vbe相加可大大消除温度影响。

RC电路频率特性

RC电路频率特性
.
H ( jϖ ) =
U2
.
=
U1
R ω == R − j / ωC ω − jω o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H ( jω ) =
ω ω 2 + ωo2
=
ω ωo
(ω / ω o ) 2 + 1
ϕ = π 2 −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8-19-2(b)和(c)所示。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 ( ) 所示
(a)
(b)
(c) 图2-15-4带阻滤波器及频率特性曲线 带阻滤波器及频率特性曲线
5.网络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 网络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有点测法和扫频法。点测法就是 用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网络的输入电压,并保持 电压幅值不变,在被测网络的整个频段内,依次改变输入电 压的频率,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逐点测量出网络输出端的 电压值和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 画出网络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设备 1.正弦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发生器 2. 交流毫伏表 3.双踪示波器 双踪示波器 4.电路实验台 电路实验台
ϕ = − arctan ω ω o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15-1(b) 和(c)所示。
(a)
(b)
(c)
图2-15-1低通滤波器及频率特性曲线 低通滤波器及频率特性曲线
2.RC高通滤波器
允许高于某一频率的信号通过, 允许高于某一频率的信号通过,而把其它频率的信号进行衰减 或抑制的网络,称为高通滤波器。 或抑制的网络,称为高通滤波器。图8-15-2(a)所示为 高通滤 ( )所示为RC高通滤 波器。 波器。其网络函数为
.
H ( jω ) =
U2
.
=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频率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频率特性是描述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电子领域中,频率特性实验是非常常见的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频率特性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频率特性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了解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传输和滤波性能。

通过实验,可以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频率特性实验通常涉及到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响应。

在实验中,常用的测试仪器有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

1. 函数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可以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

2.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

示波器可以显示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等信息。

3. 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成分。

频谱分析仪可以显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谱和相位谱。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器材,包括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

2. 连接电路或系统,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被测电路或系统的输入端,将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连接到电路或系统的输出端。

3. 设置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选择适当的波形。

4. 调节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的参数,观测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改变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信号波形和频谱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 幅度响应:通过观察信号的幅度谱,可以了解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信号的衰减或增益情况。

如果幅度谱在不同频率下保持不变,则说明电路或系统具有平坦的幅度响应特性。

如果幅度谱在某些频率点出现峰值或谷值,则说明电路或系统对该频率具有增益或衰减。

2. 相位响应:通过观察信号的相位谱,可以了解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相位谱可以显示信号的相位延迟或提前。

rc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rc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rc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RC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引言:RC 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

在电子领域中,我们经常使用 RC 电路来实现信号的滤波、延迟和放大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 RC 电路的频率特性,即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实验目的:1. 理解 RC 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2. 掌握测量 RC 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方法;3. 分析 RC 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电阻箱4. 电容器实验步骤:1. 搭建 RC 电路,将信号发生器与双踪示波器连接至电路;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从低频到高频逐渐增加,并记录示波器上电压的变化;3. 将记录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频率-电压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 RC 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低频时,电路对信号的传输几乎没有衰减,电压响应较为稳定。

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路开始出现衰减,响应幅度逐渐减小。

当频率达到一定值后,电路的响应幅度急剧下降,形成一个陡峭的下降区域。

这是因为在高频下,电容器对电流的导通能力变差,导致电路的响应能力下降。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RC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电容器的特性有关。

在低频下,电容器可以充分充电,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流过,因此电路的响应较好。

但在高频下,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变慢,电流无法快速通过电容器,导致电路响应受限。

此外,电阻的阻值也会影响电路的频率特性。

较大的电阻值会使电路对高频信号的衰减更加明显。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 RC 电路的频率特性。

我们发现,RC 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低频下电路响应稳定,高频下电路响应衰减明显。

这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限制。

例如,电阻箱和电容器的质量和精度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RL电路是由电阻和电感串联组成的电路。

在RL电路中,电阻和电感都是被动元件,分别对电流和电压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首先,我们来看RL电路的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是指在频率变化时,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幅度变化情况。

在理想情况下,当频率很低时,电感感应的作用会导致电路的阻抗很大,电感起到隔直流的作用,使电流通过电路变慢。

这时电路的幅频特性表现为低频段时电流很小。

而当频率很高时,电感感应的作用减弱,电路的阻抗减小,电流趋于稳定。

因此在高频段时电路的幅频特性表现为电流较大。

接着,我们来看RL电路的相频特性。

相频特性是指在频率变化时,电路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在RL电路中,电感会导致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产生相位差。

当频率很低时,电感感应的作用明显,电流的滞后现象会导致电路输入输出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而当频率很高时,电感作用减弱,相位差也趋于稳定。

因此在高频段时,电路的相频特性表现为相位差较小。

通过对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低频段,RL电路的阻抗较大,电流较小,并且存在明显的相位差;而在高频段,RL电路的阻抗减小,电流较大,相位差较小。

因此,RL电路在不同频率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频率范围。

总的来说,对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性能特点,在工程实践中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设计电路。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RL电路有所启发和帮助。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

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研究RL电路是由电感(L)和电阻(R)组成的一种基本电路。

在研究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时,我们主要关注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

幅频特性指的是电路输出信号的幅度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

在RL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增加时,电感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使得电路的阻抗增加,导致输出信号的幅度减小。

因此,在低频区域,由于电感对电流具有较大的阻抗作用,RL电路的输出信号幅度较小;而在高频区域,电感的阻抗相对较小,电路的输出信号幅度相对较大。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我们可以得到RL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幅频特性的曲线通常呈现出一个高通滤波器的特点,即在低频区域有较高的衰减,而在高频区域有较小的衰减。

相频特性指的是电路输出信号的相位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

在RL电路中,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会导致电流滞后于电压,使得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电路的阻抗减小,导致电流的滞后程度减小,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相应减小。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相位,我们可以得到RL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的曲线通常呈现出一个相位滞后的特点,即在低频区域,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较大,而在高频区域,相位偏移相对较小。

研究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

通过分析幅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判断RL电路的滤波特性,以及在不同频率下信号的衰减情况。

而通过分析相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了解RL电路对信号相位的影响,从而在设计电路中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并调整相位差。

研究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通常可以通过实验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然后,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差,将数据记录下来。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等设备,绘制出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总之,研究RL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

TL431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

TL431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

TL431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许剑伟2008-1-1 莆田十中TL431是一种高精度、低温漂电压基准器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TL431具有很高的电压增益,实际应用中易发生自激等问题,造成许多困惑,本文系统分析TL431的内部电路,并给出利用计算机分析计算的方法,使设计人员对关于TL431电路的稳定性有准确的整体把屋。

一、基本参数估计(1)静态电流分配:TL431的最小工作电流为0.4mA,此时V10基本上没有电流(取0.03mA,be压降0.6)。

V9射极电流为0.6V/10k=0.06mA。

设V3的be压降为0.67V ,V1、V2的集电极电压均为0.67V,所计算时把R1、R2看作并联,,则算得V3射极电流为(2.5-0.67*2)/(3.28+2.4//7.2)=0.228mA。

剩余电流0.4-0.228-0.06-0.03=0.52mA,提供给V7、V8电流镜,V7、V8各获得0.04mA。

V4、V5、V6、V7、V8工作电流均为0.04mA。

(2)假内部三极管的fT值为100—200MHz,当工作电流小的时候fT为10—100MHz,由此间接估计三极管内部的等效电容。

cb结电容均假设为1—2pF。

V4、V7 、V8、V9等三极管工作电流小,所以fT要小很多(结电容为主,扩散电容较小)。

(3)V4、V5工作电流较小,通常小电流时电流放大倍数也较小。

设V4的放大倍数为50倍左右。

(4)为方便计算,设V9、与V10的电流放大系数相同,V9、V10与电流增益直接相关,它们的放大倍数可由TL431数据表间接计算出来。

注1:晶体管的低频放大倍数与直流放大倍数是不相同的,静态工作电流小时二者相差不大,静态电流大时二者可能相差很大,具体与该晶体管的特性有关。

二、TL431带隙基准电压产生原理带隙基准产生的原理不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但TL431内部的基准电路与增益和关,所以有必要对其分析。

1、Vbe压降在室温下有负温度系数约C=-1.9至-2.5mV/K,通常取-2mV/K,而热电压UT=DT在室温下有正温度系数D=0.0863 mV/K,将UT乘以适当倍率并与Vbe相加可大大消除温度影响。

电路的频率特性

电路的频率特性

0
(t
)

LI02
信号源仅 提供电阻 所消耗的 能量。
任意时刻回路的总储能为常数, 磁场能与电场能相互交换。
(5)谐振回路品质因数Q的物理意义
Q 0L 1 R 0CR
谐振时回路的最大储能
Q 2
谐振时每周期消耗的能量
当R

RL时
Q

0
L
RL

1
0CRL
QL
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QL
3、网络函数的求法 (1)通过计算求:给定电路结构元件参数时
is (t) I&S u(t) r jC
U& G
1
C
j L
L
H(
j )

Z(
j )

U& I&s
G

1
j(C

1
)
L
Z j
(2)用实验的方法求:电路结构元件参数不详时
12.1.3 频率特性的分析举例
值的 0.707倍,定义C为RC高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
规定通频带
0



C
3)P C

1 2 P0
故C又称为半功率点。
12. 2 串联谐振电路
12. 2. 1 串联谐振回路及其谐振时的特性
1、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现象及谐振频率
电感线圈






RL
L
RS
us (t )
C RC
RL L
us (t)
第 十二 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
本章讨论:正弦稳态下动态电路(或系统)的响应 与激励信号频率的关系(即频率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第五次实验
实验名称: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09年12 月2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低通、带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2. 应用Multisim 软件测试低通、带通电路频率特性及有关参数;
3. 应用Multisim 软件中的波特仪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 实验原理
(一):网络频率特性的定义
在正弦稳态情况下,网络的响应向量.
Y 与激励向量.
X 之比称为网络函数。

它可以写为.
()
.
|()||()|j w Y
H w H jw e
X
ϕ=
=
由上式可知,网络函数是频率的函数,其中网络函数的模|()|H jw 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网络函数的相角()w ϕ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后者表示了响应与激励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

(二):网络频率特性曲线
1) 一阶RC 低通电路
网络函数:
其模为: 辐角为:
显然,随着频率的增高,|H(j ω)|将减小,这说明低频信号可以通过,高频信号被衰
(a) RC低通网络
(b) 幅频特性(c) 相频特性
().
.
1/
1
1/1i
U j c H
j R j C
j RC
U ωωωω=
=
=
++()
H
j ω=
()()
arctan R C ϕωω=-
减或抑制。

当ω=1/RC ,1122f w
R C
ππ==
,即U 0 /U i = 0.707.通常把U 0降低到0.707 U i 时的频率f
称为截止频率f0.
即012f R C
π=
2)二阶RLC 带通电路
.
.
1
()R H jw s
U U
=
相频特性曲线:
(1)当f = f 0 时,ϕ
= 0,电路阻性,产生谐振。

(2)当f > f 0 时,ϕ > 0 ,电路呈电感性。

(3)当f < f 0 时,ϕ < 0,电路呈电容性。

改变电源的频率,使频率为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 当RLC 串联谐振时,0=ϕ,C L U U =,即纯电感和理想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

显然,谐振频率 仅与元件参数LC 的大小有关,而与电阻R 的大小无关。

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值用品质因数Q 表示,
即:
可见,当L,C 一定时,改变R 值就能影响电路的选频特性,即R 越小,Q 越大,幅频曲线越窄,选频特性越好。

为了具体说明电路对频率的选择能力,规定幅频特性曲线的21
0.707
U U ≥所包含
的频率范围定义为电路通频带,用BW 表示.
210.707U U = 时的频率分别称为上限频率f 2及下限频率f 1,则通频带
212()W B f f π=-.
显然,BW 越小,曲线的峰就越尖锐,电路的选频性能就越好。

Q 值与BW 得关系为:02W
f Q B π=
001
R S
L
U Q U R
RC
ωω=
=
=
=
f =
当电路的通频带大于信号的频带宽度时,对于信号不产生失真有利,即传送信号的保真度高,但电路的选频性变差。

总之,品质因数越高的电路,其通频带越窄,选频特性越好。

3) 二阶RLC 低通电路
m f f =
=
(三)关于作图
为使频率特性曲线具有通用性,常以0/f f 作为横坐标。

但是在绘制频率特性曲线时,往往由于涉及的频率范围较宽,若采用均匀分度的频率坐标,势必使低频部分被压缩,而高频部分又相对展得较宽,从而使所绘制的频率特性曲线在低频段不能充分清晰地展示其特点。

若采用对数分度的频率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数坐标是将轴按对数规律进行刻度,并非对频率取对数。

三.实验内容
1. 测试一阶RC 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建立电路图如下所示:
测试电路的截止频率f0:
使垂直坐标读数接近0.707,交点处水平坐标的读数即为f0的数值。

01f =
f0=144.728KHZ
f0对应的相角ϕ=-44.582 分析:
f0理论值为012f R C
π=
=9
1
144.68250*22*10
K H Z π-≈
与实际测得的f0=144.728KHZ 相差很小,可见,实验做得比较准确,Multism 软件
的模拟能力很强。

分别测试0.01f0,0.1f0,0.5f0,5f0,10f0,100f0点所对应的|()|H jw 和φ的值,
列出表格记录如下:
作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如下:
从用EXCEL 拟合所测得点所得的曲线上看,与Multism 显示吻合,说明测量方法及处理没有问题,且与前原理部分的理论曲线吻合,说明Multism 模拟正确。

2.
测试二阶RLC 带通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品质因数
由前原理知:谐振频率
f0理论值为:
033.932f K H Z =
=

品质因数:
1) R=50Ω
实验方法同前,测得:
001
R S
L
U Q U R
RC
ωω=
=
=
=
谐振频率f0=33.991KHZ;上限截止频率f 下=30.179KHZ;下限截止频率f 下=38.15KHZ ∴212()W B f f π=-=2π(38.15-30.179)KHZ ≈50.083KHZ
02W
f Q B π==
2*33.991
4.264350.083
π≈
又Q
理论值 4.264Q =
=
≈ 可见测量很准确。

记录表格如下:
作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如下:
2) 电阻改为200 Ω
测得谐振频率f0=33.996KHZ;上限截止频率f 下=21.572KHZ;下限截止频率f 下=53.402KHZ ∴212()W B f f π=-=2π(53.402-21.572)KHZ ≈199.994KHZ
02W
f Q B π
==
2*33.991
1.068
199.994
π≈
又Q 理论值 1.066Q =
=

可见测量很准确。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作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如下:
Multism 显示幅频:R=50ΩMultism 显示:R=200Ω
将幅频特性曲线用EXCEL 作于一张图上显示:
注:黄色为R=50Ω,蓝色为R=200Ω
分析:
1)从曲线上看,两者的最高点对应横坐标相同,表明谐振频率f0没有变,F0=33.996KHZ; f0’=33.996KHZ,证明了谐振频率的确和R 没关系,电路的LC 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谐振频率也没有变化;
2)两曲线峰的尖锐程度不同,R=50Ω的更尖锐,即曲线更窄;
1W B =50.083KH ;2W B =199.994KHZ ;
1Q =4.2643;2Q =1.068。

验证了当L,C
一定时,改变R 值就能影响电路的选频特性,即R 越小(=50),Q 越大,BW 越小,幅频曲线越窄,曲线的峰就越尖锐,电路的选频性能就越好。

2) 测试二阶RLC 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品质因数 建立电路图如下所示;
实验测得f0=33.934KHZ .fm=32.018KHZ Fm 理论值:
32.011m f KHZ =
=

Q|f0=2.1296 Q
理论值 2.132Q =
=
≈ 测量准确。

数据记录如下:
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分别作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比较分析两种低通电路幅频特性曲线衰减速率:
注:黄色为一阶RC低通,蓝色为二阶RLC低通
分析:从图中曲线可明显看出,二阶RLC的衰减速率比一阶快。

四、思考题
1.电路中输入信号源起什么作用?改变信号源的参数对测试结果有无影响?答:
电路中输入信号源的作用是保持电路的输入电压不变。

无影响。

研究电路的频率特性,即是分析研究不同频率的信号作用于电路所产生的响应函数与激励函数的比值关系。

信号源参数改变,相应输出电压也会发生改变,比值规律不变,及曲线特征不变,因此对测试结果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