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

合集下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案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案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2.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本国资本家在本国或外国投资兴业,以获取利润。

2. 发展背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机史,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我国失去主权,国内经济凋敝,民生疾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3. 发展阶段:(1)产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海地区兴起,以轻工业为主。

(2)发展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向内地拓展,重工业开始发展。

(3)萎缩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打击。

4. 特点:(1)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家。

(2)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3)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

(4)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发展背景、阶段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上海棉纺织业、武汉钢铁业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民族资本主义定义、发展阶段、特点等方面的课件。

3. 资料:收集有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2. 讲解发展阶段:阐述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发展和萎缩阶段的特点。

3. 分析影响: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困境。

5. 总结:强调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比较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特色教学设计之三: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以安庆百年老字号“胡玉美”为例【课标要求】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专题复习内容为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第9课的第三目和第10课。

作为高三文科班的学生,该部分历史已经在高一下学期学过,高二会考考过,高三历史复习如果照章复述或仅仅只是归纳总结一个知识提纲,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显然味同爵蜡。

如何整合教学资源让高三复习课既熟悉又陌生,既温故又知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解题能力,这是摆在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因此,设计本课专题复习时,我抓住了地方史中的重要内容,百年老字号企业“胡玉美”的发展演变历程来例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用学生身边的历史来以点带面以城读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去分析发生在身边的【教学难点】如何将“胡玉美”企业放在近代中国这个大背景中去考查;如何理解“胡玉美”作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此时中国其他资本主义企业的共性与个性;如何理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设计学案,学生预习完成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走近历史以介绍安庆的宣传片导入,用乡土文化素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

感知情境,解读历史一、创业篇事件一:胡兆祥闯荡八都湖时间:1825年(道光五年)农历三月初八这天曙光初照,风和日丽,胡兆祥挑着100多斤酱货,带着大黄狗,到江南大渡口贩卖,沿途高粱、玉米、麦苗郁郁葱葱,村落中有几十户人家,炊烟袅袅依稀可见,鸡犬之声隐约可闻。

他沿途吆喝着:“卖新鲜豆腐,陈年老酱,油炸酱干哇!——”思考:你能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概括胡兆祥的经营方式吗?此时他经过的农村地区主要以什么经济形式为主?此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为后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之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作铺垫。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班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集第1课鸦片战斗的烽烟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3课甲午中日战斗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斗第5课话地图讲历史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训练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第13课宏大的开端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20课抗日战斗的成功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斗”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斗的烽烟探究预习习题:1.设计“中英《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必做)2.请你为开药方。

(选做)3.办小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选做)探究预习提纲: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条约》的主要内容,熟悉鸦片战斗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学问与力量了解鸦片走私对的危害,知道林则徐禁烟的史实,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育和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

知道《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而熟悉鸦片战斗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培育和提高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问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影响世界工业革命教案

影响世界工业革命教案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

3.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涵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和首发于英国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关系和区别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问题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给学生展示两幅中英对比图片,详细介绍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的史料中引入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2、讲授新课:请同学们阅读书本57页的内容,思考书本右侧的“学习聚焦”,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英国具备哪些工业革命的条件?生回答(略)师解释: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重大飞跃。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英国在当时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①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国内政局稳定。

②原料:本土农场品和海外殖民地的廉价原材。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④资本: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⑤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业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⑥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求,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了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背景,那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大家阅读一下58页的书本内容,请大家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一系列的重要发明与成就。

高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一、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背景近代中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期。

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而重要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政治领域的社会变革与发展1. 清朝政权的衰落:自19世纪以来,清朝出现了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体现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农民起义和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等问题上。

外患则表现在列强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签署等方面。

这种削弱导致清朝政权逐渐瓦解,为1911年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

2. 辛亥革命及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终结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并于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启蒙思想的重要渠道,它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念,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批判。

这一运动对后来中国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经济领域的社会变革与发展1. 甲午战争及深层次影响: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以中国失败告终,为列强重新瓜分中国夺走更多利益奠定了基础。

战败使得清朝政府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与经济方面的薄弱,为后来改革打下了基础。

2. 订立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被迫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政府的独立权力,并迫使其开放贸易口岸和失去领土。

这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3. 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制造业的兴起。

这些努力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并为后来实现国家工业崛起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与发展1. 文化思潮的转变:近代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封建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型的阶段。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掌握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2、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4、理解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思想教育:1、鸦片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而中国无产阶级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2、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因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近代中国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

能力培养: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做阶级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面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owpoint课件学生:复习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影响教学设计:导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已经支离破碎。

上节课我们讲了洋务运动,出身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并不希望封建制度瓦解,但他们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科学技术,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讲一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讲授新课:首先明确概念: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资本剥削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则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兴起的社会条件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

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1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

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远远超过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一[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

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

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

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博平镇中学刘欣
课型:多媒体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根据新的《标准》“中国近代史”学习板块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
用: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课讲述了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历程。

教科书从洋务派开展的从“自强”到“求富”的洋务运动,轮船、铁路和电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实业和中国近代科技精英詹天佑主持建造京张铁路的四个方面阐述了近代工业的发
展。

2、学情: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本单元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的思维虽然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本课历史名词的含义、洋务派的历史地位对于初二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必须具备使用表格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和初步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2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学习张謇和詹天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
○2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3.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视频导入:通过两段视频,让学生了解近代工业,由近代工业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首先向学生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重点)
1、洋务运动的兴起:阅读教材理解洋务、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概念。

多媒体出示材料,提出问题: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对于洋务运动的内容,通过两个时期——早期、后期,来进行介绍。

为了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多媒体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书后来完成。

展示:《洋务运动发展过程表》。

3、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指出:通过《洋务运动发展过程表》,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军事工业的兴建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民用部门是:交通和通讯事业。

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发展表》,指导学生通过读书归纳完成。

2、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难点):
你认为洋务运动能使落后的中国走向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吗?(活动设计:联系前面相关的知识(以上三个表格)和教师提供资料(对洋务运动评价有关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生生交流、师生合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突破本课难点。


二、爱国知识分子——状元实业家(重点)和铁路工程师
1、代表人物——张謇:
首先,介绍爱国知识分子创设实业的背景。

提出问题:哪一个不平等条约首先提出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设厂?指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

为了抗拒外国资本入侵,为了解决国家的危难和富国强民,以张謇为代表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决心自己创办民用事业。

然后,多媒体展示张謇图片,并介绍其相关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个人品德教育。

(1894年,清朝的科举状元,放弃仕途,创办大生纱厂。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评价:“张謇考中了状元,为什么不做官而去办实业?”
爱国实业家兴办实业的艰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兴办实业是非常艰难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在中国兴办民族工业是一个异常艰辛曲折的过程,但是我们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为了实业救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2.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多媒体展示:詹天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资料依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⑴詹天佑有什么贡献,周恩来为什么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⑵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有哪些创造性的设计?
⑶从张謇和詹天佑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小结】: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它虽没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涌现出了张謇、詹天佑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步履维艰,但前途是光明的。

板书设计展示: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