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1_高三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关于“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作为特级教师,我将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内部的封建束缚,但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了解到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和感人故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民族工业兴起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会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如何兴起的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随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与民族工业兴起相关的历史场景,如工厂的生产线、民族工业家的奋斗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和发展状况。
3.认识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一历史进程。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金;
3.新式工业能带来较优厚的利润。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大都分布于哪些 地区?分析原因。
1.经济基础
1878年,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好
2.交通便利 3.便于引进
机器
4.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发昌机器厂
1873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 义萌芽的关系。
近代中 国民族 工业的 兴起
鸦片战争后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瓦解
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外资企业的创办
买办商人的出现
产生途径 近代民族工 业的兴起 表现 影响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5.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 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 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 映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6.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①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兴办,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④大官僚的爱 国心驱使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
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C.产于印度的茶叶 B.咖啡和可可 D.产于泰国的香米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材料2:“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 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 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吁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时 间 新 设 厂 矿 总 数 投资总 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 厂矿 数 每年 投资 额 (万 元)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战争前
50
470
2
30-31
20
63.3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1895 — 1913
549 1202.95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好高的利润, 比经商强!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破坏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材料二:民族工业轻重工业 比重图
材 料 四:
10.8%
材料三: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 很少。 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③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④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历史ⅱ人民版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名师练习教案

历史ⅱ人民版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名师练习教案【重点讲解】简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其影响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经济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解体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
那时,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破坏自然经济的因素,并且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发生。
但是,那时候自然经济的解体,还只是局部的解体,不成其为重大的经济现象,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
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甲午战争以前,自然经济已经初步解体。
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解体的范围扩大,解体的速度加快,解体的程度提高。
主要原因表现为: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经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
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第【三】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第【四】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第【五】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Word版缺答案

专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波折发展第一节近代中公民族工业的盛行学习要点: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盛行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步自主学习增强记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1、改动的表现:( 1)鸦片战争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战后______经济 ____________。
其标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国农产品的 ____________程度提升。
中国经济日趋卷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经营对华贸易的 ______大量增添。
(4) ____和 ________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_____转移到______。
2、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给了________和________,促使了_______________ 的盛行。
二、近代中公民族工业的盛行1、盛行的原由:(1) _______公司的引诱(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致使_________ 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给了________ 和________。
2.近代民族工业盛行的概略:盛行的地盛行的时间:点:。
产生的门路(除洋务公司外):①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置办投资于_____工矿公司。
②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纳_______生产。
代表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热潮):时间 __________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由:(1)__________ 此后,列强盛量输出 _______ 和_____,进一步损坏 _______________,扩大了__________和 _________市场。
(2)为扩大税源,清政府 ______________.(3) 在 _________刺激下,出现“___________ ”的思潮。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选择一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杰出人物,如张謇、盛宣怀等,分析其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并撰写一篇500字的人物评述。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产生的。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过程中,政府政策、民族资本家的努力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4.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对国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及民族工业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兴趣。首先,展示一系列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如洋务运动的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立等。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吗?”“这些历史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及其重要性。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2.洋务运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始创办()A.军事工业 B.西式学校 C.民用工业 D.新式海军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托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4.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5.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
大决战中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培养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本课难点:A.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B.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本课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庭的兴衰,使学生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3.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使学生具备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采访、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交往、表达、写作能力;5.在课堂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练,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导入新课: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从而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课件:2-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 产生的。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3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 1.原因 (1)________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 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 救”“________”。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主要原因)。
第1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
目标定位
4
典题示例
2
基础梳理
5
课堂巩固
3
互动探究
6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目标定位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课标 展示 考纲 要求 考点 聚焦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 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 历史背景。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
专题2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 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 要看到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 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 速等错误的认识。而D项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教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难点多,而且难点大都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浅出。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为重点;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为难点,做到抓大放小,突出了教材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
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个高潮概况。
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师讲述】:荣智健及其家族是2002年中国大陆首富,拥有资产70亿元人民币。
荣氏家族曾经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快速阅读专题二的导语部分,找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
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短暂春天 : 一战期间(1914—1918)短暂发展 : 抗战前夕(1927—1936)沉重打击 : 抗战期间(1937—1945)陷入困境 :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教师讲述】:这个专题的第一节介绍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第二节介绍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后三个阶段。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天仙配》的唱词和教材中的那幅关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的图片,它们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结合学生回答,归纳这是自然经济【教师过渡】:在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经济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有请这节课的时空穿梭者,她的讲述会使我们感触到这些变化。
【时空穿梭者】:(学生):我叫张某,生于1820年,在1840前,我一直过着幸福而又清贫的生活,白天我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母亲就在家里纺纱织布。
可是这种生活到1840战争发生之后就发生了变化。
母亲她不织布了,她说自己织的布既费时间又不好看,还不如去买洋布划算,洋布又便宜又好看。
父亲也同意了母亲的说法,他在田里改种了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他说这些作物可以拿去卖给同村的李某,李某是专门负责帮助洋人收购农作物的,等卖了钱以后,可以去洋行买几匹洋布,给我们做几件洋布衣服。
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某某的讲述回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学生回答】: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教师提问】:那么自然经济解体有那些表现呢?【教师引导】: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下面结论;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3、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4、外国洋行大量出现【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分为南北两大组,第一组负责第一个问题,第二组负责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1、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和回答画出如下图示,直观反映原因、影响。
教师根据示意图讲解分析上面的两个问题。
【教师过渡】:同学们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当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还有其他的原因。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师引导】:播放三个幻灯片让学生讨论民族工业,并结合学生回答得出如下结论:(一)原因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 中国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3、 洋务运动的诱导4、 外商企业的刺激教师结合有关知识对后三个原因作相关的讲述。
【教师过渡】:播放下一个幻灯片,同学们看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民族工业产生了,我们下面根据这张幻灯片,找同学来完成下表来看一下民族工业兴起的表格。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
【教师引导角色转换】:假如你生活在甲午战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金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如果条件具备了,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为什么?仍然是刚才两个小组讨论,并讨论出你们的方案【第一小组成员代表】:李扬、王月、张凤丽、郑培培方案 :沿海城市、办纺织类的轻工业。
理由:1.小农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瓦解作用 ;2.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观念的涌入;3.开办纱厂成功的例子:张謇 ;4.办轻工业企业需要的资本较少;5.沿海城市不仅本身就比较发达,更与国外市场联系紧密、发展空间大。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和教材,从中提炼出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第二组结果: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结合一张幻灯片,思考这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概况。
(一)发展的概况: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同学们谈谈此时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学生讨论】:第一组结果: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教师提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二)发展的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看《近代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图》,《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看看我们的近代工业有何特点?【学生讨论】:第二组结果: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薄弱,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条件都不足.2、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3、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4、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5、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发展艰难.三、教师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它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那就是机器生产;她也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和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
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的应用选材应该更加简化和具有直观性,能够更加真切的贴近历史的发展。
在调动学生课堂自主性的环节上应该在积极的寻求方法,摸索规律。
授课的重难点容易突破,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个升华的认识,以五1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2.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3.以下近代企业位于中国南方的是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C.贻来牟机器磨坊 D.大生纱厂4.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5.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洋务运动的刺激D.维新运动的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
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B 2.B 3.B 4.A 5.A6.(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5)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
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