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举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举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举(1)动词
①举起,抬起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齐桓晋文之事》)
我的力量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

②拿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我不能拿着全吴的土地,十万军队,去被别人控制。

③举出,提出
聊举数人以训汝。

(《训俭示康》)
姑且列举几人来教训你。

④举行,施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现在逃跑是死罪,举行起义也是死罪。

⑤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陈胜吴广的一声喊叫,函谷关就被攻下来了。

⑥推荐,选拔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

⑦升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在江中升起船帆,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同前进。

(2)形容词
①全,合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非常高兴,用笼子装回来,全家庆贺。

②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对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3)名词,举动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谭嗣同》)荣禄的密谋,全在于天津阅兵的举动。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及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及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及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殽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指南录〉后序》)
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触龙说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20)1、爱①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⑤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②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⑥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④加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⑤介词,表示被动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例: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10。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篇一: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一.通假字通假字不常出现,而且课本要求掌握的通假字也就是一百来字,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

要找出其“通”的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去考虑。

找出本字后再去翻译,整句话的翻译如果很通顺合乎情理和语境,采分点就找对了。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程(指传主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指阎景)。

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

”镇即下车,持节诏之。

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

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

答案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

采分点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获。

答案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得分点趣,通“促”,催促;讫,通“迄”,最终。

二.实词大纲要求掌握120个实词,而每个实词又都有多个含义,只靠死记硬背很难轻松应试。

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准确的义项。

而且考试也主要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推断能力。

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选自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答案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采分点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答案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采分点寒士,贫寒的读书人;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答案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采分点举,被举荐;辟,征召;就,就任,赴任。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答案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

采分点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重点,出题人一定察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词类活用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语法来判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

(选自杜琼《雪屋记》)答案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采分点“木”“土”名词活用为状语,“病”名词活用为动词,大意对。

6.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答案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采分点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为动词、名词。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答案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采分点“人”活用为状语。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答案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采分点定语后置、“乐”、“鼓琴”。

参考译文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

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

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

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

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

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

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

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

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

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钓。

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作钓雪矶。

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四.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

采分点会,恰逢;风流,“风”指强风,“流”指巨流、巨浪;溺,淹没,落水。

(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答案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采分点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

(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答案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

采分点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

五.疑难词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的翻译。

这是“拦路虎”,想用这些难词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

遇到难词,先翻译其他有把握的词,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把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推断出来,相对应的意思就是这个词语的含义。

如翻译句“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中的“尚”字,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

县有厓门[注]遗迹,予偕知县罗侨吊焉。

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

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选自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有改动)注厓门: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

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

答案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查考它建造的始末。

采分点少顷,不一会;达观,遍览;颠末,始末,其中“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始”,也可据“末”推断为“始”。

10.(周梅圃)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答案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采分点障,堵住,挡住;潦,积水;德,感激。

其中“潦”可用教材联想法推出(《滕王阁序》中有“潦水尽而寒潭清”句),“德”可由语境推出。

【篇二: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间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读音二:ji n(1)名词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②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③(不多)时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2)动词①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谗佞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是处境十分困难了。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有那些当官的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③间隔,隔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④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副词①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几个月之后,时不时有人偶尔提意见。

②表状态,从小路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从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就屏退众人,悄悄地对信陵君说。

【篇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