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项目谷坊典型设计模式参考精品
生态治理项目谷坊典型设计模式参考

生态治理项目谷坊典型设计模式参考谷坊工程的设计标准为抵御二十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不校核。
设计型式为两大件,挡水建筑为碾压式均质土坝,筑坝材料为均质黄壤土或红粘土;放水建筑物为明渠式排水口,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
建筑物尺寸根据水文计算结果确定,现以乔家沟1#谷坊为例进行典型设计如下:一、设计暴雨采用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ip=Sp/tn, Hp=ip·t式中:i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平均强度(mm/h);t——设计暴雨历时(h);s——设计暴雨雨力,即t=1h的最大暴雨平均强度(mm/h);n——暴雨衰减指数,Hp——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mm)。
查《山西省水文手册》得H24=70mm,CV=0.45,CS=3.5CV,n=0.7,根据CV、CS及P=5%查KP表,得K5%=1.88S5%=K5%×H24×24n-1=1.88×70×240.7-1=50.72(mm/h)i5%= S5%/tn=50.72/60.7=14.47(mm/h)H5%=i5%·t=14.47×6=86.82(mm)二、设计洪峰流量采用《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晋Q834—85中(3—2)式计算:QP=C1×H5%×F2/3式中:Q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C1—洪峰地理参数,查山西省C1值表,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取0.17;H5%—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mm);F—控制面积(km2),1#谷坊为0.065km2。
Q5%=0.17×86.82×0.0652/3=2.39(m3/s)三、年来泥沙量采用《省规范》(3—7)式VS=(1-KS)·S·F式中:VS—年来泥沙量(m3)S—年平均侵蚀模数,S=6000t/km2=4600m3/km2KS—坡面治理措施平均拦沙率,KS=0Vs=(1-0)×4600×0.065=299(m3)四、谷坊间距根据顶底相照的原则,即下游谷坊的淤面与上游谷坊的底齐平,谷坊间距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中(4)式计算。
谷坊单项设计

(6)《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4.1.2
(1)人工工资
依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规定》(甘水规计发[2013]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计算,工程地处岷县境内,属二类地区,按工程等级和地区类别计算结果为:初级工工资为4.84元/工时,中级工工资为6.23元/工时,高级工工资为7.41元/工时,工长工资为7.87元/工时。
2.2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为:治理项目区3条沟道,通过在支沟内建设较为完善的谷坊群体系,有效固定和抬高支毛沟侵蚀基准面,防止沟道沟床下切,稳定坡面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减缓沟道纵坡,减缓沟道水流速度,减轻下游山洪危害;有效降低泥石流沟谷回淤段沟床纵坡、以及由此带来的泥石流流速的降低和能量的耗散,有效减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效促进周边区域植被生长,为发展林草业创造良好条件。
谷坊型式确定
根据岷县岷阳镇朱家沟流域地质状况、沟底下切及沟岸扩张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它建筑综合因素,谷坊类型确定为混凝土谷坊。
谷坊规模及布设
根据现状进一步调查,朱家沟流域项目区现有3条侵蚀较严重的沟道适宜布设谷坊群,经地形图勾绘和量算,在三条支沟布设混凝土谷坊6道,其中一号支沟3座,2号支沟1座,3号支沟2座。
0.44
0.15
0.32
0.91
工程建设监理费
0.91
0.44
0.15
0.32
0.91
一至二部分合计
45.30
0.91
22.43
7.44
16.34
46.20
工程总投资
45.30
0.91
22.43
7.44
谷坊实施方案

谷坊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中的居住空间日益紧张,居民的居住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谷坊项目应运而生,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谷坊2. 项目位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3. 项目规划:包括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打造综合性社区4. 项目特色: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提倡健康、宜居的生活方式三、实施方案1. 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上,谷坊将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习惯,打造人性化、便利化的社区。
住宅区将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
商业区将引入多元化的商业业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公共设施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设置健身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建设施工在建设施工方面,谷坊将注重施工质量和工期控制,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使用。
同时,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 社区管理谷坊将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积极组织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4. 宣传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谷坊项目,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户外广告、媒体报道等,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实施效果经过谷坊项目的实施,我们相信将会取得以下效果:1. 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的居住体验将得到提升。
2. 商业区的引入将丰富居民的生活消费选择,提升社区的商业活力。
3. 公共设施的设置将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 社区管理的健全将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居民的满意度。
五、总结谷坊项目的实施方案将全面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注重生态环保和社区的人文关怀,力求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社区。
如何做山谷建筑方案设计

山谷建筑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大多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建设,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建设模式。
而山谷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山谷建筑利用山谷地形的优势,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实现零碳排放、低能耗、生态环保的目标。
同时,山谷地形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因此,山谷建筑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一个高山深谷之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00亩,主要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环保为核心,人文关怀为主题,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山谷新城。
三、规划设计1. 居住区居住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包括住宅楼、小区绿化、健身步道等。
住宅楼采用错层设计,建筑高度适中,视野开阔,采光通风良好。
小区绿化以山谷特有的植被为主,营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
健身步道沿着山谷蜿蜒而上,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闲场所。
2. 商业区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100亩,包括商业街、餐饮广场、休闲广场等。
商业街以山谷特色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氛围。
餐饮广场集中展示当地特色美食,为游客提供品尝的机会。
休闲广场设有音乐喷泉、儿童游乐设施等,吸引游客驻足。
3.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服务。
学校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医院设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图书馆收藏丰富,展示多样,为居民提供学习、阅读的场所。
四、建筑设计1. 居住建筑居住建筑采用木结构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与山谷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建筑外墙采用可降解的材料,环保而美观。
室内设计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以山谷为主题,采用仿生建筑设计风格,展现出山谷的独特风貌。
B4.植物谷坊典型设计

谷坊施工方案

谷坊施工方案1. 项目介绍谷坊施工方案是为了解决城市住宅区存在的空地浪费问题而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
通过利用城市空地,建设谷坊,实现住宅与农业的有机结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谷坊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流程以及预期效果。
2. 设计方案2.1 谷坊结构谷坊是一种将住宅与农业结合起来的建筑物,其设计结构如下:•建筑物的底层为农田,用于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在农田的上方是住宅区,包括多层住宅楼和公共设施;•住宅楼的顶部是屋顶花园,可供居民休闲娱乐。
2.2 绿化设计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谷坊施工方案将采取以下绿化设计措施:•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草坪和树木,增加绿化覆盖率;•在住宅楼的屋顶花园设置花草种植区域,打造宜人的休闲空间;•利用精确的灌溉系统,为农田提供适量、合理的水源;•在住宅与农田之间设置浇水喷头,方便居民进行农作物的浇水。
3. 施工流程3.1 前期准备在施工谷坊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地点,评估土地质量和可行性;•进行设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配置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2 土地整理与农田建设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和农田建设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地点上的杂草、垃圾等;•进行土地平整和排水系统的设置;•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农田的构建,包括种植床的建设、灌溉系统的安装等。
3.3 住宅区建设在农田建设完成后,进行住宅区建设工作,包括:•建设住宅楼和公共设施,确保建筑安全和舒适性;•安装电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3.4 绿化工程最后进行绿化工程,包括:•在建筑周围种植草坪和树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住宅楼的屋顶花园种植花草,打造宜人休闲空间;•安装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求。
4. 预期效果通过谷坊施工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充分利用城市空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提供居民与自然互动的机会,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海拉尔区谢尔塔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谷坊工程设计与效益分析

※农机水利农业与技术2018, V ol.38, No.1651海拉尔区谢尔塔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谷坊工程设计与效益分析于春岭(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摘 要:海拉尔区谢尔塔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对侵蚀沟实施的工程措施主要是谷坊工程。
本文通过对实施的谷坊工程设计和辅助工程的阐述,分析了施工后的效益,工程评估对谷坊工程等总体治理程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过优化配置措施,从根本上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流域内基本恢复了过去青山绿水的自然植被。
关键词:谷坊工程;水源涵养区;效益分析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46海拉尔区谢尔塔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2011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以内水保[2011]252号文件批复,建设期为3a(2011—2013年)。
项目区总面积11596.00hm2,水土流失面积为9627.52hm2,占总面积的83.02%。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231.31hm2,治理程度达到85%。
针对项目区流域内出现的水土流失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其中工程措施主要采用了谷坊工程。
谷坊工程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与实践中,谷坊工程发挥的防汛保护作用对小流域治理成果影响很大[1]。
1项目区自然概况项目区位于谢尔塔拉项目区九队一组治理区,地理坐标:1200201~1201601N,491421~49 2047E,海拔650~700m之间,东西宽约10.74km,南北长约12.14km。
行政区划涉及海拉尔区哈克镇谢尔塔拉农场,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海拉尔河流域,属呼伦贝尔高平原区。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旱;夏季温凉短促,降雨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漫长而寒冷。
谷坊典型设计

谷坊典型设计为了更好地完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布置2007年9座谷坊的计划任务,依据可研对项目区内二级沟的一条小支沟进行典型设计,其汇水面积0.13km2,沟底比降6.9%,两岸边坡比约25度,沟口宽50m。
1、设计标准由于当地暴雨具有短历时、高强度的特点,因此本项目设计标准按拦截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量设计。
2、类型根据当地地形、地质及土壤状况确定采用土谷坊形式。
3、工程设计(1)设计洪水总量由于谷坊布设流域无任何水文资料,因此采用相邻区域神池县城区的水文气象资料,并参考《忻州地区水文手册》中的有关经验公式和参数进行计算。
采用公式:W=1000KRF ;R=KPH24 公式中各符号意义详见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查《忻州区水文手册》得:H24=60mm,CV=0.85,CS=3.5CV, KP=5%=2.70,则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H24·P=5%=60×2.70=162mm,其对应暴雨径流系数为K=0.30。
设计洪水总量为:W总=1000K·H24·P=5%·F=6318m3(2)谷坊库容根据西北大学出版的《水土保持原理及规划》对于沟道近似弧形或半圆形时,沟道体积采用公式:V单=BHL/4.5式中:V单——单个谷坊库容,m3;B ——沟宽,为50m;H ——相应坝高,m;L ——回水长度,m。
经试算得:当拦洪坝高为3.5m时,L=44m,V单=1973m3。
(3)谷坊座数n=W总/V单=6318/1973≈3座(4)谷坊断面:谷坊坝高确定为4.0m(拦洪坝高3.5m),坝顶宽3.0m,坝底宽14.2m,迎水坡1:1.5,背水坡1:1.3。
(5)谷坊间距L=H /(i -i′)=4.0/(0.073-0.005)=59m(6)谷坊溢洪口设计溢洪口设在土坝一侧的坚硬土层或岩基上,上下两座谷坊的溢洪口要左右交错布设。
①设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公式:Q=278KIF10-6式中:Q——设计流量,m3/s,;I——2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根据《忻州地区水文手册》计算得:I=74mm;F——沟头以上集水面积,为13hm2;K——径流系数,为0.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治理项目谷坊典型设计模式参考谷坊工程的设计标准为抵御二十年一遇3-6 小时最大暴雨,不校核。
设计型式为两大件,挡水建筑为碾压式均质土坝,筑坝材料为均质黄壤土或红粘土;放水建筑物为明渠式排水口,采用M7.5 水泥砂浆砌筑。
建筑物尺寸根据水文计算结果确定,现以乔家沟1#谷坊为例进行典型设计如下:
一、设计暴雨
采用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ip二Sp/tn, Hp=ip t •
式中:ip --- 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平均强度(mm/h);
t——设计暴雨历时(h);
s――设计暴雨雨力,即t=1h的最大暴雨平均强度(mm/h);
n ——暴雨衰减指数,
Hp --- 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mm)。
查《山西省水文手册》得H24=70mm,CV=0.45,CS=3.5CV, n=0.7,根据CV、CS 及P=5%查KP 表,得K5%=1.88
S5%=K5% H24X24n-1 = 1.88 70>240.7-1=50.72(mm/h)
i5%= S5%/tn=50.72/60.7=14.47(mm/h)
H5%=i5%-t=14.47 6=86.82 (mm)
二、设计洪峰流量
采用《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晋Q834—85中(3—2)式计算:QP=C X H5%< F2/3
式中:Q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
C1—洪峰地理参数,查山西省C1值表,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取0.17;
H5%—历时t 的设计暴雨量(mm);
F—控制面积(km2), 1#谷坊为0.065km2。
Q5%=0.1"86.82 0.0652/3=2.39 (m3/s)
三、年来泥沙量
采用《省规范》(3—7)式
VS= (1-KS)SF
式中:VS —年来泥沙量(m3)
S—年平均侵蚀模数,S=6000t/km2=4600m3/km2
KS—坡面治理措施平均拦沙率,KS=0
Vs=(1-0)0460000.065=299(m3)
四、谷坊间距根据顶底相照的原则,即下游谷坊的淤面与上游谷坊的底
齐平,
谷坊间距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3-1996)中(4)式计算。
式中:L —谷坊间距(m);
H —谷坊底到溢水口底高度(m);
i—原沟床比降(%);
i1 —谷坊淤满后的比降(%),粘土类取1%
谷坊技术经济指标表
设计坝设计坝土方起算咼名称坝长坡比
咼宽程
1#谷坊(牛粪
5 40 3 1:1.5 1:1.5 5
沟)
项目区支、毛沟比降在5%左右,谷坊咼度不宜太咼,一般为2〜5米。
经计算,并根据地形情况,谷坊间距在40〜100米左右。
五、排水口设计谷坊排水口布置于土坝一侧坚实土层或岩基上,采用宽顶堰的型式,矩形断面,进口为喇叭形,由宽顶堰、明渠、消力池组成。
(一)、宽顶堰设计
1 、宽顶堰水力计算按明渠均匀流计算,米用公
式Q=wc (Ri)1/2, 式中:Q——流量
(m3/s), Q=2.39m3/s,
3——过水断面积(m2),
R——水力半径(m),
i ——宽顶堰底坡,i=1%, n——糙率,n=0.025。
取宽顶堰底宽为1.2m,经试算,宽顶堰水深h=0.96m。
2、宽顶堰尺寸确定
宽顶堰底板厚0.4m,侧墙均采用挡土墙形式,侧墙顶宽0.4m,侧墙
高为宽顶堰水深加0.5m的安全超高,即0.96+0.5=1.44m,取1.5m, 侧墙底宽0.85m,基础厚0.4m,基础外伸0.15m。
具体到每条谷坊,宽顶堰顶部均与谷坊大坝齐平,侧墙顶宽0.4m,
底宽为(0.4+0.3h)m,基础厚0.4m,基础外伸0.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