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复习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学的概述
1.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诗经》
1.《诗经》的特点和内容
3.《诗经》的主要传世版本和研究意义
三、《楚辞》
1.《楚辞》的特点和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
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论语》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2.《论语》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3.《论语》的意义和影响
五、唐诗
1.唐诗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唐诗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唐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六、宋词
1.宋词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宋词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七、元曲
1.元曲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元曲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元曲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艺术成就
九、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阅读技巧
1.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如何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十、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2.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反思
3.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复习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
和扩展,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内容。
同时,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相关文献和参加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
欣赏,提高复习效果。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4. 四次作业及其他信息,近期将在课程网上资源中挂出。
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
一. 组合题(共33题,共100分)
1. 《论语》是(?)的弟子以及他的(?)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分)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问孝。
子曰:“无违。
”(?)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
4. 子曰:“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 (9.09分)
5.
(1) 第1空(3.03分)
6.
7.
8.
(1) 第1空(3.03分)
9.
11. 以公元前(?)年左右为中心——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12 月中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科)答案

(?)问孝。
子曰:“无违。
”(?)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乎?人不知而(?) ,不亦君子乎?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论语》是(?)的弟子以及他的(?)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 3.03 分(2) 第2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3) 第3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4. 曾子曰:“慎(?),追(?),民(?)归厚矣。
(1) 第1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A 评语:评语:评语:9.09 分)★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5. 以公元前(?)年左右为中心——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类精神的基础,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教学文案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组合题(共33题,共100 分)1.《论语》是⑺的弟子以及他的⑺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9.09分)⑴第1空(3.03分)⑵第2空(3.03分)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4.子曰:道之以⑺,齐之以⑺,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9.09分)第3空(3.03分)★考生得分:3.03分评语:5. 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
加而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
(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6. 学而时习之,不亦⑺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⑺ 乎?人不知而⑺,不亦君子乎?(9.09 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B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7. 六十而⑺,七十而⑺。
广博易良,⑺教也。
(9.09 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考生答案:B⑶第3空(3.03分)A. 耳顺B .从心所欲C. 从心所欲不逾矩D. 诗* E.乐☆考生答案:E★考生得分:3.03分评语:8. 曾子曰:慎⑺,追⑺,民⑺归厚矣⑴第1空(3.03分)* A.终B. 德C. 道'D.远☆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WL B.德C.道D. 远☆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 B.德C.道冬远☆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9.09 分)9.吾十⑺五而志于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一网一平台《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单选多选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一网一平台《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7611)适用于22春之后的学员单选题1. 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 单选题(2 分】A. 国家>君王>人民B. 国家>人民>君王C. 君王>国家>人民D. 人民>国家>君王正确答案:D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单选题(2分)A. 躬身实践B. 废寝忘食C. 学思结合D. 冥思苦想正确答案:C3. 以下对“中庸”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 ()单选题(2分)A. 有种解释说“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B. 中庸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恰当的事,也就是恰到好处的作为与恰到好处的不作为。
C. 中庸之道就是碌碌无为,缩手缩脚,不敢直言不讳,做人圆滑,世故。
D. 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
正确答案:C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单选题(2分)A. 冥思苦想B. 废寝忘食C. 学思结合D. 躬身实践正确答案:C5. 哪一项不是孔子的言论?单选题(2分)A. 有教无类。
B.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见贤思齐。
正确答案:B6.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单选题(2分)A. 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 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D. 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正确答案:C7. 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单选题(2分)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D.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正确答案:D8. “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1空(3.03分)
A.子游
B.子夏
C.孟武伯
D.孟懿子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子游
B.子夏
1.对于该患儿的护理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下床活动
B.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C.每日热敷肾区1次
D.定期测量体温
E.消毒会阴部
2.该患儿可能是()
A.并发肺炎
B.并发高血压脑病
C.并发急性肾衰竭
D.并发严重循环充血
E.并发支气管肺炎
3.高血压脑病的治疗首选()急性肾炎少尿首选()应用时需要黑纸覆盖避光()
(1)第1空(3.03分)
A.800
B.500
C.200
D.100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800
B.500
C.200
D.100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800
B.500
C.200
D.100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A.乐B.说C.不愠D.悦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7.六十而(?),七十而(?)。广博易良,(?)教也。(9.09分)
(1)第1空(3.03分)
A.耳顺
B.从心所欲
C.从心所欲不逾矩
D.诗
E.乐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耳顺
B.从心所欲
D.远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终
B.德
C.道
D.远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终
B.德
C.道
D.远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9.吾十(?)五而志于学。兴于(?),立于(?),成于乐。(9.09分)
(1)第1空(3.03分)
A.有
B.又
C.诗
D.礼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有
B.又
C.诗
D.礼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有
B.又
C.诗
D.礼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10.孔子(?)季氏:“八佾舞于庭,是(?)也,孰(?)也!”(9.09分)
C.孟武伯
D.孟懿子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子游
B.子夏
C.孟武伯
D.孟懿子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4.子曰:“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9.09分)
(1)第1空(3.03分)
A.礼
(1)第1空(3.03分)
A.谓
B.曰
C.可忍
D.不可忍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谓
B.曰
C.可忍
D.不可忍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谓
B.曰
C.可忍
D.不可忍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11.以公元前(?)年左右为中心——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类精神的基础,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希腊出现。(9.09分)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
一.组合题(共33题,共100分)
1.《论语》是(?)的弟子以及他的(?)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9.09分)
(1)第1空(3.03分)
A.孔子
B.弟子
C.弟子的弟子
D.子弟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孔子
B.弟子
(1)第1空(3.03分)
A.未之有也
B.鲜矣
C.与
D.欤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未之有也
B.鲜矣
C.与
D.欤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未之有也
B.鲜矣
C.与
D.欤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1)第1空(3.03分)
A.命
B.惑
C.《易》
D.《春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命
B.惑
C.《易》
D.《春秋》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命
B.惑
C.《易》
D.《春秋》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B.乐
C.政
D.刑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礼
B.乐
C.政
D.刑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礼
B.乐
C.政
D.刑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5.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加而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9.09分)
C.从心所欲不逾矩
D.诗
E.乐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耳顺
B.从心所欲
C.从心所欲不逾矩
D.诗
E.乐
☆考生答案:E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8.曾子曰:“慎(?),追(?),民(?)归厚矣。”(9.09分)
(1)第1空(3.03分)
A.终
B.德
C.道
C.弟子的弟子
D.子弟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
A.孔子
B.弟子
C.弟子的弟子
D.子弟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9.09分)
A.呋塞米
B.硝普钠
C.卡托普利
D.硝苯地平
E.地高辛
4.单纯性肾病的浮肿()急性肾炎的浮肿()
A.先见于踝部
B.体腔积液甚为少见
C.限于眶周
D.高度浮肿随体位而变化
6.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不亦君子乎?(9.09分)
(1)第1空(3.03分)
A.乐
B.说
C.不愠
D.悦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2)第2空(3.03分)
A.乐
B.说
C.不愠
D.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3.03分评语:
(3)第3空(3.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