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答案
传统文化及法制中国判断题

1、行政执法是行政部门的另外一项工作。
答案: B2、只有制定的法律被严格执行了,依法行政才真正地落实到了实处。
答案: A3、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答案: B4、依法治国、现代意义上的法制是从西方引进的。
答案: A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根本方式。
答案: A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 B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答案: A8、?权利法案?是最早的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
答案: B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立的明确目标。
答案: A10、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
答案: B11、政府由非法治转向法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化程度,这是政府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答案: A12、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委员长召集答案: B13、英国?大宪章?是最早的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但是约束作用有限。
答案: A14、在地方层面,XX最先有了“法治XX〞的提法。
答案: B15、到2015年,法治政府要根本建成。
答案: B16、重大决策要经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答案: A17、拿破仑执政法国时,制订了四大法典。
答案: B18、高度重视舆论监视,支持新闻媒体对XX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展曝光。
答案: A19、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
答案: A20、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立中的薄弱环节。
答案: A21、法制建立的根基是执法者。
答案: A22、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答案: A23、2004年国务院公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
答案: A24、200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答案: B1、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答案: B2、只有制定的法律被严格执行了,依法行政才真正地落实到了实处。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满分答案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1单选题(2.0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1.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 B. 公正司法,违法必究3.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4. D.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2单选题(2.0分)自()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1. A. 1949年2. B. 1954年3. C. 1982年4. D. 2000年3单选题(2.0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1.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2. 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3. 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4. 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4单选题(2.0分)国家治理体系要探索,要创新,通过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能量和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动员庞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资源。
其中,()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 A. 人治的手段和人治的途径2. B. 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途径3. C. 经济的手段和经济的途径4. D. 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途径5单选题(2.0分)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1. A. 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2. B. 育人为本3. C. 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4. D. 便民原则6单选题(2.0分)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A. 共产党的领导2. B. 依法治国3. C. 一国两制4. D. 宪法制度7单选题(2.0分)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1. A. “主观证据占优势”2. B. “客观证据占优势”3. C. “高度盖然性占优势”4. D. “绝对证据占优势”8单选题(2.0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1. A. 林则徐2. B. 魏源3. C. 龚自珍4. D. 张之洞9单选题(2.0分)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是()。
2015年高考文综(政治)全国卷Ⅰ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文综(政治)全国卷Ⅰ试卷及答案解析2015·全国卷Ⅰ12.A2[2015·全国卷Ⅰ] 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 000元,乙为18 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
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D[解析] 本题以甲乙两种复印机的价格和耗材对比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乙两种复印机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故排除B、C;虽然甲复印机价格较高,但由于甲复印机每年的耗材成本不及乙的50%,甲多消耗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故D正确;A没有综合考虑到购置成本与耗材成本的关系,故排除。
13.D1[2015·全国卷Ⅰ] 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①破除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解析] 本题以价格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推进价格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根据市场进行调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①④正确;②不是其主要目的;推进价格改革,商品价格不一定会降低,销售量也不一定会增加,故排除③。
14.D1[2015·全国卷Ⅰ] 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
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法治B. 仁义C. 礼仪D. 忠诚答案:B2. 法治中国建设中,强调的“依法治国”是指什么?A. 以法律为工具治理国家B. 以道德为指导治理国家C. 以人治为主导治理国家D. 以法治为手段,以德治为补充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E4. “礼之用,和为贵”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5. 法治中国的建设,强调了哪些方面的法治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包括哪些方面?A. 家庭礼仪B. 社会礼仪C. 国家礼仪D. 个人修养答案:A, B, C, D7.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完善的法律体系B. 公正的司法制度C. 公民的法律意识D. 政府的法治实践答案:A, B, C, D8.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A. 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提供道德基础B. 法治中国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法治中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答案:A, B, D三、判断题9.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相悖的。
答案:错误10. 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答: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为法治提供了道德基础,促进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形成。
同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五、论述题12. 论述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答: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A. 个人权利和自由B. 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C. 法律秩序和国家权威D. 科技发展和先进思想2. 中国的法制传统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商朝B. 唐朝C. 清朝D. 共和国时期3. 下面哪个思想家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A. 孔子B. 毛泽东C. 韩非子D. 鲁迅4. 中国古代的法治传统体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君主专制和法官裁决B. 男尊女卑和等级森严C. 重视礼仪和传统价值观D. 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原则5. 对于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排斥B. 传统文化是法治的基础和支撑C. 法治会破坏传统文化的传承D. 传统文化对法治没有影响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尊孔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尊重权威、尊重长辈、尊重祖先等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
儒家礼仪观念对法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与现代法治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古代法治传统强调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在权力和权威方面存在较大限制;而现代法治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力制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以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
3.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法律基础,对于培养公民的尊法守法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4. 简述中国古代法治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古代法治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得社会秩序得以规范,在商业发展、社会交往、刑事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法治传统也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法考2015年主观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试卷四一、【参考答案】(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从立法环节来看,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从执法环节来看,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均在于实施。
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四)从司法环节看,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参考答案】(一)高某的刑事责任1.高某对钱某成立故意杀人罪。
是成立故意杀人既遂还是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答案一:虽然构成要件结果提前发生,但掐脖子本身有致人死亡的紧迫危险,能够认定掐脖子时就已经实施杀人行为,故意存在于着手实行时即可,故高某应对钱某的死亡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答案二:高某、夏某掐钱某的脖子时只是想致钱某昏迷,没有认识到掐脖子的行为会导致钱某死亡,亦即缺乏既遂的故意,因而不能对故意杀人既遂负责,只能认定高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最新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5年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单选题(2.0分)A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愚B、绞C、贼D、狂B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A. 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B. 育人为本C. 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D. 便民原则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C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
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之效也。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责任心B、勇敢C、正直D、诚实D“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廖仲恺“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出自()。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诗·小雅·大东》B、《荀子·正名》C、《论语·述而》D、《孟子·尽心下》F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此话是()说的。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周文王B、周公C、孔子D、韩非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
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B )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罚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C )A、礼B、义C、理D、法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A )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4、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B )A、依宪执政B、党的领导C、民主执政D、依宪治国5、6、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指的是(C )的观点。
A、孔子B、董仲舒C、公孙龙D、王阳明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D )A、司法公正B、司法独立C、建立法治政府D、依宪治国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A )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B、十月二十日C、九月二十日D、九月三十日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是(D )提及的。
A、张延玉B、张英C、寇准D、张居正10、下列属于道德的一般本质是(C )A、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C、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D、道德是一种真诚信服与坚持执行的态度11、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势”概念的是(A )A、韩非B、商鞅C、申不害D、李悝12、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A )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A、审判B、司法C、执行D、守法13、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A )工作来抓。
A、长期基础性B、基本C、普遍性D、阶段性14、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A )A、《国家人权行动(2009-2010)》B、《国家人权行动(2010-2012)》C、《国家人权行动(2012-2015)》D、《国家人权行动(2010-2020)》15、道德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的社会功能是指(B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平衡功能D、评价功能16、(C )认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法治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
(正确)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错误)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正确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正确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正确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正确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错误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正确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错误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正确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依法治国)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3、(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3(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4、(国家本位)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6、(《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7、(等级伦理)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8、(道德)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9、(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1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10 (法治)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10 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法律信仰)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10 (严格依法办事)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10 (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
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人本位)转化。
5、“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周易》)
1、儒家认为(人人和谐)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2、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刘向)
6、1985
之首。
7、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
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
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A、别, B、义, C、亲)就是行为准则。
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列为十大思想家
2、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A、行政执法, B、司法,
C、动态的立法,
D、守法)
2、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A、制度, C、文化, D、精神)的有机体。
2、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A、自由, C、人权, D、民主)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2、(A、法治, C、德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2 (A、平等性, C、应当性, D、公开性)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B、精神, C、物质)的所有成果。
4、儒家的特征是(A、提倡“中庸之道”, B、崇尚礼乐仁义, C、尊奉六经,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儒家推崇的是(A、修身, B、平天下, C、治国, D、齐家)
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A、儒家, B、阴阳家, C、道家, D、法家)。
5 大藏经按语系分为(A、巴利语系, C、藏语系, D、汉语系)系统。
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A、耕作, B、发展、尊重, C、教育,
D、培养)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A、人文精神, C、人文主义)。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观念, B、国家本位, C、宗法意识, D、礼治主义)
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A、精神, C、制度)两方面的因素。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B、五蕴, C、缘起)。
10 公权力行为一般为(A、行政行为, D、司法行为)。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A、人治, B、德治, C、神治, D、法治. )。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B、道德, C、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A、《诗》, B、《礼》、《乐》、《春秋》, C、《易》, D、《书》)等教材。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C、五蕴, D、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