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课件20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课件20张ppt[可修改版ppt]

气候异常等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红漠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 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 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 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20张ppt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地 被面 遭裸 破露 坏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壤 地 中的 生 水分 产 和养 力
荒 漠 景 观
分流 下


2、荒漠化的概念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本质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1、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2、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 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 合理使用
课堂联练习
请阅读P18-19,自学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2、地形
塔里木盆地
3、气候—干旱为主
<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4、水文:多为内流河,内流 湖;河、湖稀少。
5、植被
小结:

以下200mm以上



沙漠、戈壁 干旱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 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气 候 变 异 等 自 然 条 件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分散土 地退化 过 程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三、 荒漠 化的 人为 因素
(决定 性因 素)
形成荒漠 化的人为 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利用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的主要表现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荒 漠 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 ②风力较强,风蚀作用显著; ③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 ④降水集中,夏季水蚀明显。 (2)人为原因: ①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三过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一不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地图阅读、空间分析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当地荒漠化现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所在地区的荒漠化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分析任务,并撰写一份300字的分析报告。
3.设计一份关于荒漠化防治的问卷调查,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认知程度及防治措施的接受程度。完成后,请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问卷数据,并整理成一份500字的分析报告。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特点,并重点讲解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2.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演示荒漠化数据的分析过程,让Leabharlann 生了解GIS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为学生提供实践借鉴。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3.案例分析,实践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治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荒漠化防治提出建议。
4.实践活动,提高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共6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共62张PPT)
浏览思考
满城尽披黄金甲
摧毁易 再造难
昔日美景今何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探秘丝绸之路上消失的绿洲古国
探秘丝绸之路上消失的绿洲古国
和田
园(西和沙田汉古河城“下游南丝)绸道之路米”兰古楼(城孔兰雀古河城下游)
尼雅古城
且末(若古古羌城米兰河下游)
(车尔臣河下游)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 外围沙漠边缘
生物 措施
洲 地
前沿地带
区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
水 源 地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主要治沙植物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 危害
成因
地表植被呈东西差异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居 大
气 候 晴天多、日
陆 干 照时间长 内旱 部降
干旱自 然景观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的 地
水 稀
大风频繁
理少

二大盆地一大高原

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治理关系图
危害


地 沙 化
生物生产 力下降
响 区 域


土 地
粮食、牧 草减产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20张PPT)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 ) C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7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 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 谷”分布示意图。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
一、荒漠化的概述
1、荒漠化的概念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 (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原来不是 荒漠的地方变成荒漠。
2
2、全球及我国荒漠的分布
温带荒漠带: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内部 热带荒漠带: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西部地区
3
自主探究
1-5组:阅读教材16-17页,分析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自然因素(结合位置、地形、气候、植 被、水文等自然特征分析) 6-9组:阅读教材18-19页,分析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人为因素。
欢迎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12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羊?” 小孩:“赚钱呗。” 记者:“赚钱干什么?” 小孩:“娶老婆。” 记者:“娶老婆干什么?” 小孩:“生娃。” 记者:“生娃干什么?” 小孩:“放更多的羊。”
13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次生盐渍化
14
人不治沙,沙必治人
15
随堂练习
1.下图为某区域环境变化示意图。
9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人类活动不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3张ppt)
• (2)①该地区气候干 旱,垦荒和过度放 牧,导致土地沙漠 化(荒漠化、土地退 化);②不合理的引 水灌溉,导致土壤 盐碱化;③湿地面 积缩小等。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10
分)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 物;③调整产业结构; ④科学规划农、林、 牧用地,退耕还林、 还牧;⑤防止过度垦 殖、过度放牧;⑥有 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等。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 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 意环保
欠发育 稀少
放牧
漠分 化析 原我 因国
典 型 地 区 荒
注意:分析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时, 要从两方面分析,且一般以人为原因为主。Βιβλιοθήκη 土地沙漠化盐 渍 化
石质荒漠化
红色荒漠化
例: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石质荒漠化成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
最严重的(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
的A.主光要照因素B是.(水分B)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 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将会导致( C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 土层瘠薄。
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① 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 开矿等)
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例1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共42张PPT)

植被:植被稀少,土壤

发育差

土壤: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也是西北地区各地区 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呢?
• 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培优P13

• 探究点一(1)(2);
• 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 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D )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3、治理的重点 4.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4.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干旱内陆区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 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学习目标
• 1、全面理解荒漠化的概念。
• 2、掌握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 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 阅读课本P16-19内容,结合下列问题,完成培 优P12自主学习区内容。
• 1、荒漠化的定义? • 2、荒漠化的发生基本过程?
草原退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沙化 石漠化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 的地区,当地表水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 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过度樵采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过度放牧
。如A、B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教学ppt
35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4.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31
教学ppt
32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4.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教学ppt
33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4.具体措施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
是(双选)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教学ppt
22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4.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ppt
23
西 干旱内陆区
海陆 位置
牧区草原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减少水井数量
教学ppt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24
节 水 农 业
教学ppt
25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教学ppt
26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念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荒 本质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等 漠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 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 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 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草场载畜 量降低
超载放牧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土地沙化
过度开垦
人口激增
扩大开垦规模
灌溉用水量增加
植被退化
灌溉方式不当 —次生盐渍化
土地荒漠化
※归纳: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 地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 牧区,干旱 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2.下图说明了( ) 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 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09江苏地理21~22题)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
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
答3~4题。
3.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
教学ppt
37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 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 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1.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下图中A、B、C、D多形成斑点 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 )
环境失衡
教学ppt
14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1.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 –人类活动不当
教学ppt
15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1.根本原因 • 2.直接原因
教学ppt
16
过度樵采
燃料需求多
人口激增
为了增加收入
樵采天然植物
无节制采挖药、菜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教学ppt
20
合作探究
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 渍化的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 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教学ppt
21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1.内容(三项) • 2.原则(两条) • 3.重点(一个) • 4.具体措施
教学ppt
5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教学ppt
6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 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 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 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 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 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次生教盐学p渍pt 化
7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教所学pp以t 被称为红漠化。
8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1.范围
–自然界线 –行政范围 –降水界线
教学pptLeabharlann 9<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 4.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教学ppt
27
生物 措施
区绿 洲 地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前沿地带
营造防沙林带
内部
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
区缺 水 源 地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赤峰农田防护林
教学ppt
29
内蒙古牧教学p场pt 防护林
30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教学ppt
教学ppt
10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1.范围 • 2.地形
–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教学ppt
11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1.范围 • 2.地形 • 3.主要景观——草原、荒漠为主
教学ppt
12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4.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 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