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3)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1)金属的冶炼方法;(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2)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讨论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3)网络资源:查询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概念;(2)提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激发学生兴趣,引入金属材料的学习。
2.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1)介绍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举例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九年级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材料9篇金属材料 1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xx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金属的相关知识、活动评价、实验举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2.从研究单一物质过渡到归类研究物质,学生感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通过金属和合金的用途,学生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过程】环节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一、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与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阅读教材73——74页,完成以下内容1.铁合金根据含碳量不同分为和。
其中生铁含碳量为,钢(用量最大)的含碳量为。
生铁硬度,抗压,性,可以铸造成型,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钢一般分为和。
据不同,碳素钢可分为、、。
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和。
三、铝和铝合金1、铝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盐酸反应:【实验3-4】现象:方程式:(3)、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3-5】现象:方程式:两性氧化物:四、新型合金阅读教材77——78页,了解几种新型合金环节二:探究学习,了解新知【学习任务一】铁合金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铁合金用品,谈谈它们的性能。
2.铁合金的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3.不同的铁合金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性能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用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熔点低B.纯铁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小C.钢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三大类D.将生铁炼成钢就是将生铁中的杂质碳除去【学习任务二】铝和铝合金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Al3++3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Al2O3+2OH-=2AlO2-+2H2OC.铁溶于稀硫酸:Fe+2H+=Fe2++H2↑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3OH-== AlO2-+3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不管何时何地永不生锈B.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因此,硬铝的缺点之一是抗腐蚀能力差C.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了D.24K的金首饰就是100%的纯金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环节三:辨别明晰,归纳概念环节四:科学精神,民族意识1.除常见合金外,目前还有大量的新型合金。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金属的定义;(2)讲解金属的特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密度、熔点、沸点等;(2)实验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4.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5. 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1)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等;(2)实际操作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践法:动手制作金属材料。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3)制作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2)讲解金属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3)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2)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3.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4.标签教学过程第二篇: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
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性质2. 金属的分类与制法3. 金属的应用与实例4.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定义、性质、分类、制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反应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二、金属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定义,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性。
2.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三、金属的分类与制法(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分类,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2. 讲解金属的制法,如冶炼、电解等。
四、金属的应用与实例(5分钟)1. 分析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建筑、电子、交通等。
2. 举例说明金属的应用实例,如铁轨、电线、汽车等。
五、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5分钟)1. 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 总结金属材料的特点,如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好等。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
3. 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概念及分类2. 金属的物理性质3.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的应用5.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铁、铜、铝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3. 作业:课后练习题。
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3. 金属的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了解金属矿石的开采过程学习金属的冶炼原理和方法掌握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技术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探索金属的熔炼、精炼过程介绍金属的铸造与轧制技术了解金属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方法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学习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冷加工技术探讨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趋势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实验测定不同金属的密度了解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变化规律探讨金属的熔点与晶体结构的关系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测试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分析金属延展性的影响因素探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学方程式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应用实例2.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金属与不同酸的反应速率探讨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机制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学习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掌握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应用金属氧化还原反应解释实际问题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探讨金属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学习金属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与设计原则了解金属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认识金属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导电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技术探讨金属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前景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分析金属材料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了解金属材料对交通工具性能的影响探讨金属材料在交通工具轻量化进程中的作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学习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的金属资源开发策略了解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掌握金属废料的回收方法与流程探讨回收金属材料的经济学与环境效益分析金属回收利用的挑战与机遇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金属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学习金属产业的环保法规与标准探讨金属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篇: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差异)。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合金的优良性能。
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2、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图片,从而导出课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金属材料的用途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第二篇:金属教案第1节课(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
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
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
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
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
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
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
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猜一猜: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与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它的相关用途,而由用途可以大致推测出它的物理性质。
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二课时】
师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要把神州5号飞
船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
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
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在这样快的速
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
上千度的高温。
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1.从表和教材的资料得知,所有的纯金属如果从熔点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火箭外壳的设计标准。
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造代用品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并强调: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议一议: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适时应用STS 渗透教育。
自然过渡。
学生分析与小结:
1.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或者要求更高的材料需求。
比如硬度更大、熔点更高、加工更方便,并且改变了颜色、密度、韧性、耐磨性、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延展性等等。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钛和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拓展研究
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①设计出制
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
在应用中更深刻的领会知识。
点评
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景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州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
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你想知道璀璨的秦文化吗请看: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
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
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
各个部
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
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
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
体线条。
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
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
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厘米,而面积分别为和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
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