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悬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要紧表现为

A .人的自私性

B .人的阶级性C.人的个体性T).人的贪欲性

2.邓小平同志讲:“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背地投索更长的时刻。”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A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关系原理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原理

C.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D.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产生能动的阻碍的原理

3.人一辈子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A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个人的保证作用

D.个人对社会的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4。全国劳动榜样、水电修理工徐虎讲,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无能。对这句话的正确明白得是

A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对社会做出庞大奉献

B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奉献能够大于物质奉献

C.平凡的工作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够实现人一辈子价值

D.实现人一辈子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5.人一辈子价值的源泉是

A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B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

C .人所特有的劳动制造力D. 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6.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基础是。

A、一定的生产力B. —定的客观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 一定的人际关系D .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7.关于青年学生来讲,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

A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B.坚决地走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路C.自觉投

身社会实践D .主动改造主观世界,加大自身修养8.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A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B .为人民服务

C.努力为社会做奉献D .先人后已

9.1963年扬州医专毕业的吴登云,一头扎进了帕米尔高原。30年来,他曾无偿献血30 多次,累计7000毫升。儿乎是一个人身上的所有血液;为治疗一名烧伤的幼儿,他从腿上4 处割下13块拇指大小的皮肤;他治愈的病人已难以汁数……可见

A .吴登云已丢掉了“自私”的本性

B .要使自己的人一辈子放射光芒,必须奉献社会、奉献他人

C.立足本职工作,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唯独要求

D.奉献社会。未必得到他人的明白得与尊重

10.人一辈子价值的差不多标志是

A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C.奉献与索取

D.有无精神奉献

11.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讲,专门需要

A .困难奋斗

B .勤俭节约C.人情关系D.知识学历

12.英国BBC 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布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 .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产生的阻碍程度

B .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进展的制约

C.个人活动与社会进展的相互依靠性

D.个人活动摆脱社会进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12.按理想的_______ 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不;按理想的_

____ 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其中,__________

c .集中全力搞好经济建设,使我国经济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使人民生活 再上几个台阶,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

D .实现现代化,脐身世界强国之列

16. 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 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因此,理想之树必须植根十现实之中,才有可能结出 丰硕的果实。这段话的意思是指

A .理想确实是现实.现实确实是理想

B .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能够转化 为现实

C.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现实是理想的需要

D. 理想是现实的前提,现实是理想的结果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 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 1分。每小题 3 分,共 18分。

17. 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正确的科学的人一辈子价值观点

A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 金钞票和财宝不是衡量人一辈子价值的标准,地位和荣誉才是衡量人一 辈子价值的标准

_ 是最全然的、起要紧作用的;按理想的时刻

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的理想。 A .性质内容社会理想长短 C .内容性质职业理想长短 11.理想属于 __ ,是 和其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还有长期的远大

A .

B .

C .

B 。内容性质道德理想 D .性质内容生活理想 __的反映。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社会的 的产物,不可能

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远近

远近 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 文化关系 经济关系 社会条件 历史条件 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

D . 1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时期中,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消灭贫穷,实现小康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 21世纪中叶差不多实现现代化,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土义现代化国家

C.自觉地把人一辈子活动和社会进展、人民群众的要求联系起来

D.人一辈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18.实现人一辈子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种客观条件包括

A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B .社会制度

C.科学和文化进展水平

D.生存条件、工作条件

19.有利条件是个人进展的沃土,它有利于个人对社会进展作出奉献。但不利条件也是磨炼意志,催人奋进的战场。这段话从哲学上讲

A .符合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 .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的原理

C.要正确处理个人进展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顺境,又要敢于

克服逆境中的困难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管道路平直依旧道路曲折,都要勇注直前

20.崇高的理想对人一辈子、对社会的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是

A .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B .获得个人利益的全然途径

C.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D .人一辈子的精神支柱

21,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按照人类社会进展规律所作出的科学结论,表现在

A.它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状况的规律

B .它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必定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必定胜利的规律

C.它符合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规律

D.它符合质变必定引起量变的规律22.中学生要注意提升个人健康的心理素养,这是因为

A .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

B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形,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的能力,制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C心理素养差,不仅阻碍人的正常学习和工作,而且阻碍人正常的生活,对人的身心健康差不多上不利的

D.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较为活跃的时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对一生的进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16分)

23.如何样评判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

24.1999 年底,在全国范畴内宣传了秦文贵、范玉恕等先进榜样人物,各群众团体还分不评选出十大杰出职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妇女、敬老好儿女、老有所为榜样、见义勇为代表人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领导干部等先进典型。

请用人一辈子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讲明我国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重大意义。

四、辨析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仅作判定不讲明理由者不得分)

25.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是理想的东西,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26.某班同学在讨论“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这一咨询题时,甲同学认为:“金钞票对实现人一辈子价值没有实际意义,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乙同学认为:“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钞票,金钞票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

请简要评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14分)

27.材料一:江苏省吴江市为“国家级卫生都市” ,吴江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自我。他们提显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材料二: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之一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们疏浚河流100 多条,复垦造田近5000亩。这位“精卫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农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的理想。

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①什么缘故讲“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②王平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哪些重要启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B 2.D 3.B 4.C 5.C 6.B 7.B 8.B 9.B 10.A 11.A 12.A

13.A 14.D 15.B 16.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18分) 17.ACD 18.ABCD 19.ABCD 20.CD 21,AB 22.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16分) 23.评判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要紧从作用性质和作用大小来考察,前者是从质的方面,后者是从量的方面。

(1)从性质上看,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进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进展进步起主动的推动作用;当个人活动背离了社会进展的规律和宽敞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就会阻碍社会的进展。

(2)从大小上看,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等主观条件,及个人所处环境不同等客观条件,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所起作用大小也就会不同。当一个人的活动不但推动社会进展,而且这种作用越大时,其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就越大。24.(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一辈子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开展宣传秦文贵事迹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在人一辈子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奉献属于首位,人一辈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开展宣传秦文贵事迹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倡人们的奉献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辨析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25.(1)理想是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由于人们不满足于现实,才需要有理想。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是现实的进展方向。理想是一种追求,是对以后的向往和向往。因此,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从那个意义上讲,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是理想的东西。(2)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进展而进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讲,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3)题中观点,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区不与联系,因而是正确的。26.(1)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没有全面认识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是片面的认识。(2)甲同学的观点承认金钞票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这是正确的。但完全否认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则是错误的。

(3)乙同学的观点看到金钞票与人一辈子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正确的。但把金钞票看成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夸大金钞票对人一辈子价值的作用则是错误的。

(4)在认识和处理金钞票与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金钞票与人一辈子有紧密的关系,合法取得金钞票是人一辈子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物质保证。又要看到,金钞票不是人一辈子的全部内容,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要抵制拜金主义的腐蚀,树立正确的金钞票观、价值观,使自己健康成长。

五、论述题(14 分) 27.(1)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能够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坚决正确的奋斗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奉献。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能激发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2)我们青年学生在选择理想时,必须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久结合在一起。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毅力,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最终取得成功。青年王平的事迹充分讲明了这一点。

毛概辨析题参考答案

3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哲学常识综合测试(已印)

哲学常识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27×2=54分) 2006年12月15日,第15届亚运会在多哈哈里发体育馆闭幕。在有45个国家和地区逾万名选手参加的.历史上最大的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15天的激战中共夺得165枚金牌。据此回答1-3题 1.卡塔尔投入28亿美元打造了一届“多哈模式”的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被公认为是亚运历史上最好的,在组织.服务.国际化和安保等方面,多哈亚运会也搞得相当有特色。东道主在闭幕式上为观众上演了精彩的阿拉伯神话传说《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多哈模式”从哲学上看,主要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原理B.矛盾特殊性原理 C.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2.多哈亚运会女排决赛,中国3:1战胜日本,成功卫冕。在看过了一场精彩的胜利后,每个中国人都会思绪万千。我们感慨,为什么经过了这么多年,女排给予我们的感动一直没变!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在我们心中一直深藏着一种不灭的女排精神。“志向、信心、实力”的女排精神更激起了国人的斗志:我们能够超越别人。“女排精神”的产生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C.物质与意识互相依赖.不可分割D.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3.中国男篮和韩国男篮12日提前对决,王治郅在第四节连续拿下12分,帮助中国队稳定了军心,并最终成功地报了在釜山被对手逆转的一箭之仇。王治郅发挥的重要作用再一次启示我们 A.整体统帅部分 B.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D.当各部分以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执政者使用种种卑劣手段,加快了“去中国化”的所谓“正名运动”的步伐。回答4-5题。 4.台湾当局对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了修改,把原版教科书中的“本国”、“我国”、“大陆”均改为“中国”,完全删除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的结合 B、事物是不断地发展的 C、应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5.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台独”分裂势力耍什么花招,使用什么手段,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这说明()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割裂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 B、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被动地认识规律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6、我们之所以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因为()

政治辨析题答案

辨析题 1、只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③但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因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看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要鼓励并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在思想品德课上,小红与小文就维护民族团结问题展开辩论: 小红: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文: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只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就能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小红和小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应自觉履行这个义务,依法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维护民族团结,不仅需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还需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年收入低于温饱线的农民还有2000 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贫困人口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请辨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答: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③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02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5分*5个) 兼爱大乘三位一体此在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 二,论述(25分*3个) 1,试评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思想。 2,简单介绍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并评述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单评述《费尔巴哈提纲》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4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五选十,10分*10个) 劳动人化自然意识形态民胞物与格物致知《海国图志》先验统觉权力意志科学价值中立三纲五常黄金律三法印原罪三段论《拉奥孔》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缺。 2,孔子的基本思想。 3,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 4,论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05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八选十,10分*10个) 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原道》中体西用自然法四假相语言游戏科学共同体增长的极限三达德绝对命令内涵主义公理化方法禅宗马丁-路德崇高感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老子与庄子思想之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及意义。 07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45分) 性即理贞元六书对象性活动抽象劳动物自体语言游戏 二,简答(45分) 1,海氏“此在”概念。

2,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 3,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论述(三选二,60分)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儒家、墨家异同评议。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08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0分*6个) 我思我在逻各斯尚同道统论社会形态人的本质 二,简答(15分*3个) 1,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 2,柏拉图“理念”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45分,三选一) 1,从先秦至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 2,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009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哲学综合知识 哲学综合知识12选10 每题15分 1、“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⑥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⑦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⑧,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⑨,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⑩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这段文字是谁说的,“其善者伪也”中“伪”字是什么意思。

精品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前预习题+课后测试题(解析版)

七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部编版> 课前预习题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 2.元朝建立后,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和。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割地归附蒙古。 6.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课后测试题 1.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表明元朝的御史台主管 A. 行政 B. 财政 C. 军事 D. 监察 【答案】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元朝的中央机构。元朝的中央机构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这些知识点上述易混点。 2.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朝时期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3.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准确认识,材料主要强调了元朝疆域的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立 4.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 汉朝 B. 唐朝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附上一年试题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苗族 C.回族 D.藏族 3.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5.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省 B.琉球府 C.夷洲县 D.澎湖巡检司 6.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 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 7.“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为有效统治全国,元朝建立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9.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B.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行省制度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10元朝时,首次设立行政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区不包括()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澎湖 11.读图,回答问题。 图(a)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图(b) 元宣政院印

高二级哲学常识(上)最新期末复习测试题

高二级哲学常识(上)最新期末复习测试题 命题人:高银物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卷(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干扰机制,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1-2题1.历经长期的研究,RNA干扰终于被发现,这表明B A.人们能够穷尽对整个世界的认识B.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D.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成功发现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D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2006年10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然会出现许多新事物、新思想、新做法。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据此回答3—9题。 3、我国已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中央适时提出这一构想体现下列哲学原理A A.物质决定意识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应该A ①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④具有创新精神,大胆探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这是因为D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 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而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

(完整word版)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15分) 1. Work hard, and you will get good _________ A. menus B. lessons C. grades D. answers 2. –Mary eats less, because she wants to become thinner. –But I think the best way to be thinner is ________ exercise. A. with B. through C. about D. around 3. —The boy enjoyed _________ at the party last Sunday. —Yes. They really had a good time. A. herself B. yourselves C. himself D. themselves 4. It’s raining heavily, Sam. Let’s _________ the same umbrella. A. give B. look C. share D. make 5.—__________ does your father watch news on TV? — Almost every day. A. How often B. How much C. How long D. How many 6. This is my good friend Sue. _______ of us are good at drawing. A. All B. Each C. Some D. Both 7.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New Year’s Day? —I decide _______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A. stay B. to stay C. stayed D. staying 8. The lady always buys cheap clothes ________ she has much money. A. and B. if C. though D. because 9. John jumped _________ in the long jump. So he won the game. A. fastest B. longest C. farthest D. highest 10. —Can you help me _______ when the plane will leave for Shanghai? —Yes. Wait a minute, please. A. wait for B. look for C. bring out D. find out 11. Zheng Zhi is one of _________ football players in China. A. popular B. the most popular C. most popular D. the more popular 12. —What bad weather! —Yes. The radio says it will be even ______ in the next days.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检测题一、选择题 1.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D.③ 2.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如果大连承办200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这一盛会,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4.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5.2008年7月19日,由两岸青

[整理]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复习精编》 《复习精编》是博志复旦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志复旦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 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 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复习精编》中的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 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 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复习精编》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并参阅备考方略,有效把握专业课历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 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 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 考生A: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博志出品的教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不但综合分析了教材的知识点,讲解了教材课后习题,不重不漏,更对历年真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它是我整个考研过程中的定心丸。 考生B:考研,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心无旁骛,决不动摇。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很感谢博志版的复习精编,它指出了专业课的复习重心,并用星级标出了重点和常考知识点,让我在复习的风雨兼程中,增强了我胜利的决心。 考生C:一本好的考研复习资料,不但要做到知识点全面、侧重点清晰、内容讲解精炼,以减少我们的复习时间,减轻我们的复习负担,而且要有经验性的总结来指引我们攻略各个难题,博志出品的复习精编就是这样一本复习资料。

近代史纲要辨析题复习题

一、辨析题 1.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 【答案要点】(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起了很大作用。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4)因此,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答案要点】(1)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异常强大,而且互相勾结。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阶级,联合各个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无产阶级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的:中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中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具有战斗力的最革命的阶级,使它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3.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营垒,与大资产阶级一起掌握了国家政权,因此,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案要点】(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的营垒,当了大资产阶级的尾巴,其个别代表人物甚至在国民政权中任职。但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他们仍要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2)这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决议却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全部背叛了革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应在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进行,甚至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没有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式的中立,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 (3)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论述了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克服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走上了正轨。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悬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要紧表现为 A .人的自私性 B .人的阶级性C.人的个体性T).人的贪欲性 2.邓小平同志讲:“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背地投索更长的时刻。”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A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关系原理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原理 C.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D.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产生能动的阻碍的原理 3.人一辈子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A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个人的保证作用 D.个人对社会的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4。全国劳动榜样、水电修理工徐虎讲,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无能。对这句话的正确明白得是 A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对社会做出庞大奉献 B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奉献能够大于物质奉献 C.平凡的工作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够实现人一辈子价值 D.实现人一辈子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5.人一辈子价值的源泉是 A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B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 C .人所特有的劳动制造力D. 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6.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基础是。 A、一定的生产力B. —定的客观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 一定的人际关系D .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7.关于青年学生来讲,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 A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B.坚决地走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路C.自觉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3(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 A.北魏B.金C.元D.清 2.“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4.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省B.州C.郡D.县 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 8.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9.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 1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