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1)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 “春雨潇潇,润泽万物”然而在消耗煤炭、石油等燃料较多的某些地区,雨水往往具有较强的酸性,叫酸雨.下列有关酸雨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B. 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C. 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D. 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植物死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B正确;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饮用,D正确;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正确。

考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

2. 下列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利的是()A. 植树造林B. 歼灭森林中的狼虎C. 开垦荒地D. 使用化学杀虫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歼灭森林中的狼虎、开垦荒地、使用化学杀虫剂,不符合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3. 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的原则是()A.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B. 使产出和输入达到平衡C. 尽量减少生物种类D. 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答案】A【解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态农业应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出要大于输入,B错误;生态农业中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物之间相互牵制,达到一种动态乎衡,不能减少生物种类,C错误;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是生态农业的措施或注意点,而不是原则,D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检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 大气污染________B. 土壤污染C. 火山爆发________D. 植被遭破坏2.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危害()A.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________B. 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C. 加快人口的老龄化________D. 造成资源危机3.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A. 环境污染B. 滥砍乱伐C. 动物的争斗行为D. 滥捕乱杀4.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下列能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是()A. “三北”防护林工程________B. 乱占林地C. 滥伐树木________D. 过度放牧5. 造成太湖污染的因素不包括()A. 有机废水________B. 清除蓝藻C. 生活污水________D. 农田含化肥的废水6.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A. 推广生物防治,减少环境污染B.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 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7.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A.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B. 把回收来的污染物倾倒在江河中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 以上做法都不正确8. 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 少用一次性筷子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9. 下列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的是()①以鸟治虫②围海造田③植树造林④随意排污⑤喷药灭虫⑥养花种草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④⑤D. ③④⑥10. 仔细观察漫画,你认为图中反映了哪些问题()①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②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③鱼与人类的关系和谐④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11. 近年来,我国不少湖泊遭到严重的污染,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泊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测试题 (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测试题 (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六、七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2.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的变化是( )A.屋子很暗、瞳孔放大 B.屋子明亮、瞳孔放大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3.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4.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力度。

醉驾造成驾驶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5.“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却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

这种病人的脑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分是( )A.大脑 B.中脑 C.脑干 D.小脑6.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4-Z-1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4-Z-1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B.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C.脑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了神经末梢8.以下常见的动物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9.如图4-Z-2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章节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章节测试(含答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章节测试一、选择题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当前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A.自然因素B.人为因素C.动物因素D.战争因素2.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工业污水的排放B.森林的乱砍乱伐C.生物入侵D.臭氧层的破坏3.下面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B.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藻类死亡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4.我国已有多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炸.主要目的是()A.破除迷信B.节约个人经济支出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意外人身伤害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光化学污染②臭氧层空洞③白色污染④酸雨⑤赤潮⑥噪声.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6.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A.赤潮B.沙尘暴C.温室效应D.酸雨7.在果园养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状况是()A.果树生长旺盛,果实丰硕B.提高果园土壤肥力C.果树的产量减少D.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8.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知识B.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D.只要有了生物学知识就一定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难题9.泗县作为产粮区,近年来因为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和鸟类造成粮食减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受到了污染B.食物链遭到了破坏C.植被遭到了破坏D.造成了自然灾害10.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1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A.重金属污染﹣﹣汞、银等进入自然环境B.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的包装塑料C.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D.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12.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A.大量栽种能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B.大量建设太阳能公共厕所C.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13.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A.砍伐森林B.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D.稻田养鱼14.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1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二、综合题16.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 .(2)图中人处于第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 .(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实现的,请写出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17.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日照市某农场为实现该目标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后回答:(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的生物部分是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条食物链.(3)图中A、B、C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填字母).(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5)图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小.18.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2)在利用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3)你认为“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有哪些优点?答:(至少答出两条).参考答案1.答案为:B;2.答案为:A;3.答案为:D;4.答案为:C;5.答案为:D;6.答案为:C;7.答案为:C;8.答案为:C;9.答案为:B;10.答案为:C;11.答案为:D;12.答案为:C;13.答案为:D;14.答案为:A;15.答案为:B;16.答案为:不能;没有非生物部分;2、3;分解者;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充分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17.答案为:分解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B;人;多级;能量利用率;自动调节;18.答案为:蚕、鱼、猪;细菌和真菌;物质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七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1.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2.大量制造、销售含磷洗涤剂,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土地沙漠化B.水质恶化C.空气污染D.垃圾增多3.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①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②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③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④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⑤植树种花,搞好绿化A.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4.生物入侵是指( )A.饲养当地的野生动物B.改良和培育动植物新品种C.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并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D.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5.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发展当地的旅游业C.保护当地古建筑D.发展当地养殖业6.多年来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以下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A.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B.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7.若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

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C.船内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可以考虑弃船D.保护船上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8.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人造含氟制冷剂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的内容( )A.调查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B.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C.调查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状况D.调查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1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别是A.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C. 盐酸和二氧化碳D. 二氧化硫和氮气2. 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A. 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B. 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 地壳变迁造成的D. 人类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理念的是A.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B. 围湖造田,扩展耕地C. 植树造林,净化空气D.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4. 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A. 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B. 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C. 购物时尽量用一次性包装袋D. 自觉保护周围的野生动植物5. 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A. 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B. 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C.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臭氧增加D. 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氮物质6.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A. 植树种草B. 建立自然保护区C. 退耕还林还草D. 发展生态农业7. 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A. 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B. 垃圾入桶,爱护校园C. 吃饭常用一次性餐具D. 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8. 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A. 臭氧层破坏B. 水污染C. 酸雨D. 温室效应9. 下列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是A. 温室效应B. 酸雨C. 土壤沙化D. 恐龙灭绝1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B. 环境能为人类提供无限的资源C. 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对环境改造越有利D. 人口的过快增长是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11.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是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为了卫生安全,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C.尽量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D.使用可降解的包装袋2、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排放污水②植树造林③养花种草④围湖造田⑤喷洒农药⑥大量砍伐森林.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⑤⑥D. ②⑤4、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5、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6、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以下哪项不是酸雨的“罪过”()A.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使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B.使河、湖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C.酸化的水源影响饮用,威胁人类健康D.导致水俣病、痛痛病等,危害人类健康7、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 碳元素B. 二氧化碳C. 碳酸盐D. 有机物8、农业上立体高效的种植模式,目的是提高()A.肥料的利用率 B.光能利用率C.土地肥力 D.呼吸作用9、为了更好地研究生态系统,美国科学家耗巨资建造了一个模拟地球生物圈的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下列关于“生物圈Ⅱ号”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的生物圈被假设为“生物圈Ⅰ号”B.除了阳光可以进入外,“生物圈Ⅱ号”是与世隔绝的C.进驻科学家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来自“生物圈Ⅱ号”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D.“生物圈Ⅱ号”实验给人们的启迪是人类可以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10、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A.工业废水 B.汞、银、镉固体废弃物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1、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12、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是()A.秸秆焚烧后做肥料 B.鸡粪做饲料C.秸秆发酵后做肥料 D.沼液、沼渣做肥料13、我国北方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体现优势互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关于这种北方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14、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 大力开发荒地,发展农业B. 进一步发展畜牧业C. 退耕还林、还草D. 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15、今年我省出现的“毒大米”事件,是由于水稻被工业废水中的镉污染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污染属于()A.重金属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光污染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16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发布2016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蓝生活,鼓励公众为了蓝色天空和蓝色星球,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此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 平衡.(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 .17、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 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①取两只相同的培养皿标号为A 、B ,分别在两培养皿底部垫上两层吸水纸,加入等量的水使纸湿润,分别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相同的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②每天在A 装置上淋几次“模拟酸雨”;在B 装置上淋等量清水.③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记录发芽数.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3)本实验是一组 实验,变量为 . (4)如果A 、B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 . (5)如果两组种子都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有: . (6)最后的实验结果是A 组有7粒萌发,B 组有3粒萌发,该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该结论严谨吗? .如果不严谨,你认为可怎样做使之更加严谨? . 18、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图是滨城区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农场中,(不考虑人的因素)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图中的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增加的成分是 .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 .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以“农作物→牛→人”这条食物链为例,如果消耗农作物100千焦的能量,人最多能增加 千焦能量. (4)该生态农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能力较弱. 19、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较小,其原因是 .20、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不能以牺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第七章检测卷课件

第四单元第六、第七章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D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2.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 ( A ) A.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B.角膜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C.玻璃体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D.视网膜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A.缩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望而生畏
D.喝水止渴
14.组成人体神经系统中枢部分的是 ( A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15.右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①是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 B.②④是神经元的突起 C.③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眼是视觉器官,当物像投射在视网膜上时,就产生了视觉 B.读写时最好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控制在33~35厘米 C.连续操作电脑40~50分钟后,可看一会儿电视,以便休息 一下眼睛 D.通过瞳孔大小的调节,可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强弱,所以 看电视时光线的强弱不会影响视力
18.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 多突起 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C.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 单反射
1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的关系,不正确的
16.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 B.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C.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 第七章 测试题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第四单元第七章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2分=40分)1.下列哪一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A )A.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B.为增加土地资源,填堤滩涂及填海造地C.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向大江或大海D.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发展经济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人类的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B.人类的活动总是能改善生态环境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D.人类的活动不必顾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到本地物种的生存,这是因为( D )A.外来物种没有天敌B.气候适宜外来物种生长C.外来物种的繁殖力都很强D.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争夺空间和食物4.下列做法中违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是( B )A.骑自行车上学B.节日送纸质贺卡C.教科书循环使用D.尽量少开空调5.(2016,聊城)“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工作与改善环境关系不密切的是( D )A.建立黄河森林公园B.创建全国生态城市C.关闭重污染企业D.调整农业种植结构6.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 C )A.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台风、地震、水涝和干旱B.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C.人类进行各种违背生态规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D.各类动物极强的繁殖能力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⑥9.生态江西,绿色南昌,要努力打造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下 第四单元第七章综合测试03-答案

第四单元第七章综合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C
二、
21.【答案】(1)A B
(2)①③②
22.【答案】(1)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废电池A与C
(2)满江红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生物能影响环境
(3)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23.【答案】(1)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比例,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紧扣图像合理回答)
(2)生物
(3)植物类食物(或:谷类、蔬菜类)
24.【答案】(1)A
(2)生态系统一致
(3)高
(4)随手关灯、外出时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5)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
(6)空气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七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广东模拟)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B )A.禁止砍伐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森林茂密,草原无边,现在却变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 )A.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植被无法生存C.长期干旱,植被死亡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3.(2017·广东模拟)保定成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更应该从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 ) A.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4.你认为下列哪些现象与沙尘暴有关( D )A.将草原开垦为耕地,多种地打粮食为国家做贡献B.大力开发草原资源,在草原上大量挖中药材C.大力发展牧业生产,多放养羊群,提高草原的经济效益D.以上三项全是5.(2017·苏州模拟)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6.“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这个长沙三年绿化目标,可通过下列哪项活动实现( B ) A.乱砍滥伐B.植树造林C.废气排放D.乱捕滥杀7.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A )8.(2017·长沙模拟)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B )A.生物入侵B.退耕还林还草C.乱扔废电池等垃圾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制地增长人口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③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④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因为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B.因为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11.(2017·日照模拟)日照市某地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 )A.改造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12.(2017·深圳期中)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C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水体富营养化D.生物多样性破坏13.(2017·衡阳模拟)发电厂可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其中最易引发酸雨的是( B ) A.石油和天然气B.煤C.核能D.三者都可能14.(2017·呼和浩特期中)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D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绒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④能分泌抗生素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15.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

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D )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殖C.船内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可以考虑弃船D.保护船上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16.(2017·杭州模拟)下列哪些人类活动最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成因( D )①开垦荒地②建设水利灌溉工程③开展国际合作④营建防风林⑤退耕还草⑥发展畜牧业,提高放养牲畜数量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⑥17.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不能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D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B.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C.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D.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18.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C )A.森林枯萎B.鱼虾死亡C.水俣病D.土壤肥力降低19.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如图所示。

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D )A.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B.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C.甲组和乙组的植物都正常生长D.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20.(2017·无锡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B.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剩,森林、草地不足D.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二、非选择题(60分)21.(8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1)__森林__在环境保护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制定城市的长远规划时,应考虑到__绿地__的面积,以便保证城市空气的__新鲜__和居民的健康。

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带来的直接后果是__水土流失__。

(2)赤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__富营养__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__大量繁殖__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一般认为,大量含__氮__、含__磷__的有机营养物是产生赤潮的前提条件。

22.(6分)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右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__绿色植物__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_有机物__,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__甲__;伴随着碳的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__。

(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_分解者__的作用。

(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__二氧化碳__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23.(8分)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张家界市环境宣传活动主题为“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

(1)下列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相符合的是__C__。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碳—氧__平衡。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选路线,为了保护环境,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__不乱扔垃圾__(一条即可)。

24.(6分)大部分县城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放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推广垃圾分类,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分类放置。

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B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现有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用过的餐巾纸、废电池等垃圾,应该放入其他垃圾箱的有__鱼骨头、菜皮、香蕉皮、用过的餐巾纸__。

(3)上述剩余物中可回收后再利用的有:__啤酒瓶(或易拉罐)__(写出一例即可)。

在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产生了一支“垃圾大军”,影响我们的生活,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你能否提出新的方案?__做好宣传工作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废电池的危害:__污染土壤和水体__(写出一点即可)。

(5)请你谈谈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__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__(写出一点即可)。

25.(8分)图中的曲线表示1960~1990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温度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3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__上升__趋势。

这些二氧化碳来源于各种生物的__呼吸作用__及__燃料的使用__。

(2)图中温度几乎在持续__升高__,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__,这种现象叫做__温室效应__。

它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__减产__和多种生物__灭绝__。

26.(12分)某造纸厂附近出现农作物死亡现象,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订计划并实施: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的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取一定量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水。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污水,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吗__?(2)作出的假设是__造纸厂的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__。

(3)小组同学制订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__没有__。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D__。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污水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5)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__。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__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__。

27.(12分)(2016·永州)近年我省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

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一)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二)实验过程:(1)取32只体重为30 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2)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3)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