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高油高产早熟大豆品种登科1号
00-1高油高产早熟大豆品种登科1号

高油高产早熟大豆品种“登科1号”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xx一.选育经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科所2000年以高产品种蒙豆13号为母本,以高油品种垦鉴豆2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加代和选育,2004年种决选,品系代号“呼交04-1202”。
2005-2006年进行所内产量鉴定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
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10年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蒙认豆”。
二.主要试验结果:1.品种特征特性登科1号披针叶、紫色花冠、灰色茸毛、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7-18节,株高79.5cm,分枝1-3个;节间短,茎秆弹性强;抗倒伏,耐肥水,抗旱性强,丰产性好,抗炸荚;植株中部荚丰富;荚弯镰形,成熟时荚皮褐色,落叶性好。
单株有效荚数22.2个,3-4粒荚70%以上。
百粒重18.7g,籽粒圆形,黄种皮,黄色脐;粗蛋白含量37.74%,粗脂肪含量22.18%,属高油大豆品种。
2.生育期登科1号生育期111d。
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200℃。
3.抗逆性田间表现抗病抗倒伏,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多年种植表现抗旱,耐涝,抗倒伏,高产稳产。
4.产量表现①品系鉴定结果2005-2006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169.2kg、192.5kg,分别比对照品种“蒙豆12号”增产21.3%和18.6%,2年鉴定试验平均较蒙豆12号增产19.95%。
②区域试验产量结果2007-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7年6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黑河18号增产11.6%,增产极显著;2008年8点次平均亩产195.3kg,较对照黑河43增产10.6%,增产极显著。
2年平均亩产175.3kg,比对照增产11.1%。
高油大豆新品种蒙科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性 ,秆强抗倒 ,株型收敛 ;有分枝 ,白花 ,椭 圆
叶 ,灰色 茸毛 ;单 株荚 数多 ,结 荚密 集 ,荚 微 弯镰 形 ,成熟 时荚 皮草 黄 色 ,不 炸荚 ;籽 粒 圆形 ,种皮 黄色 ,有 光泽 ,种 脐淡 褐色 ,百粒 重 l 9 . 8 克 。生育
时拔 大草 。 3 . 4 . 3 化学除草 土 壤 墒 情 正 常 时 ,可 以在 大 豆
增产 3 . 4 %;2 0 1 2 年 参 加 内蒙古 大 豆 中早 熟组 生 产
试 验 ,平 均 产 量 2 2 7 . 4 公 斤/ 亩 , 比对 照 品种 丰 豆 2 号增 产 1 5 . 6 %。
2 . 2 抗性特 性及 品 质 2 0 1 2 年 吉 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植 保 所 人 工 接 种 抗 性鉴 定 ,中抗 大 豆灰斑 病 ( 4 0 . 0 0 MR) ,中抗 大 豆花 叶病毒 S MV I号株 系 ( 2 1 . 6 7 MR) ,中感 大 豆 花 叶
( 内蒙古 自治区农牧 业科 学院。呼和浩特 0 1 0 0 3 1 )
摘 要 : 蒙科 豆 1 号在 内蒙 古为 中早 熟 、 高油 大豆新 品 种 ,生育 日数 1 1 4天 ,粗 脂 肪含 量 2 3 . 6 6 %。 平 均产 量 1 9 7 . 9 公 斤/ 亩 ,较 对 照 品种增 产 8 . 4 %,适合 活动积 温在 2 5 0 0℃以上地 区种植 。
蒙科 豆 1 号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
于2 0 0 4 年 以绥 农 4 号 为 母 本 、东 农 4 7 号 为 父 本 经
有性杂交而成 ;当年冬在海南培育 F 代 ;2 0 0 5 年
2009年国家审定品种——大豆

粒,单株粒重 l . ,百粒重 l . 。籽粒圆形, 】5 g 98g 种皮黄
色,黄脐。接种 鉴定 ,中感灰斑病 ,中感花 叶病毒病 l 号株
审定 意见 :该品种 符合 国家大豆 品种 审定标准 ,通 过 审定。适宜在 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 、吉林东
・
4 ・ 8
种 业 导 刊
部 山区、新疆新 源地区春播 种植 。
1 4 1 g,比对 照增产 8 5 . k 8 . %。
审 定意见 :该 品种 符合 国家 大豆 品种 审定标 准 Nhomakorabea,通 过
审定编号: 国审豆 2 0 0 4 0 9 0
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和第三 积温带上 限、吉林东
21 第8 00年 期
导 语 :第二届 国家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 员会 第三 次会议于 2 0 年 7月 2 09 8日审 定通过 了水稻 、玉 米、棉
花、 大豆、 马铃 薯 等 5种 农作物共 1 5个新品种 ,本刊 自2 1 2 0 0年 第 2期 陆续刊登。
2 0 年 国家审定 品种 09
显著 , 08 20 年续试 , 67 每 6 m 产量 153k ,比对照黑河 4 9. g 3 增产 l.% O6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每 6 7 6m 产量 153k , 7 . g
比对 照增产 l . %。2 0 11 0 8年生 产试验 ,每 6 m 6 产量 7
审定编号:国审豆 2 0 0 0 9 0 3
品种名称 :垦豆 18
选 育单位:黑龙 江省农 垦科学 院农作 物开发研 究所
品种来源 :北丰 1 1×黑农 4 0
15 4 k ,比对照黑河 4 增产 65 7 . g 3 .%。 审定意见 :该 品种 符合 国家大 豆 品种审 定标 准 ,通 过 审定 。适宜在 黑龙江第三 积温带 下限和第 四积温带 、 吉林 东部 山区 、内蒙古呼伦 贝尔中部和 南部 、新疆北 部地 区春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1号及栽培技术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1号及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粮食和农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的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也不断推出新型号育种技术和新品种,以满足不同需求。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1号及栽培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吉利豆1号的特点和优势吉利豆1号是一种早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平均气温15-20℃时,从荚形成到成熟仅需70天左右。
相比传统大豆,吉利豆1号具有如下优势:1.高产丰产——吉利豆1号每公顷产量可达600-1200kg,且其产量比传统大豆提高了30-40%。
2.早熟抗性——吉利豆1号在早期成长阶段即可避免遭受寒害、干旱、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抗病性强的特点。
3.品质高——吉利豆1号的种子体形完整、饱满、色泽鲜艳,质量好,色、香、味俱佳,营养价值高。
二、吉利豆1号的种植技术1.选择适宜的土质——吉利豆1号种植应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6-7.5之间为宜。
2.合理的肥料措施——硝酸铵、尿素等氮肥不宜施用过多,以免大气中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建议使用油饼、豆渣等有机肥料。
3.施肥时间控制——种植吉利豆1号的施肥时间应该在大豆开始生长的第20-30天进行施肥,以促进其生长。
4.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要控制在亩种90-120kg之间,土地较为肥沃的地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5.及时除草——在大豆开始萌发后,要适时进行除草,以保持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给。
三、结语吉利豆1号的出现,标志着大豆育种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只有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才能使吉利豆1号的种植效果最大化。
想要了解更多种植技术以及吉利豆1号的信息,可以向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咨询,以获得更专业的指导。
科豆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科豆一号高产栽培技术宿州市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大豆主产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
当前种植品种繁多,产量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品种不利于机械化收割,为提高大豆种植水平,推进机械化收割,使种植户增产增收,现介绍一个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的品种--科豆一号。
科豆一号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亲本来源为:K02-39/郑92116-6,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08. 科豆一号2013年在宿州高产示范田实收亩产量为285.42公斤,创本市大豆小面积实产验收最高单产纪录。
1.特征特性科豆一号生育期平均107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6.8厘米,主茎16.9节,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度18.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6.7个,单株粒数88.7粒,单株粒重16.9克,百粒重19.1克。
卵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质含量41.80%,粗脂肪含量19.25%。
2.栽培技术要点2.1整地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可旋耕灭茬或用圆盘耙灭茬,使土壤松、碎、平。
2.2播种麦收后抢时早播,6月20号前播种完毕。
要适度稀播,每667㎡用种4㎏.条播行距40厘米,深度3~3.5㎝,每667㎡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1.1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2~1.3万株,低肥力地块1.3~1.4万株。
播种时确保土壤墒情适宜(手抓起,握紧能结成团,一米高放开,落地后能散开,土壤含水量19%-20%)这样能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2.3水分管理2.3.1播种水播种时,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土壤含水量18%以下),就浇水造墒播种,方法是播种后用微喷带进行喷灌,在播种后当天喷灌一次,出苗前(播种后第4天)再喷灌一次,确保出苗整齐。
2.3.2开花结荚水开花结荚期(播种后25-50天)此时需水量较大,约占总耗水量的45%,此时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就立即浇水,以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
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加农1号育成及栽培技术

·67·2018年第9期67农业科技极早熟大豆品种,是指需要≥10℃活动积温1900℃左右,生育期一般在9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因极早熟大豆品种主要种植在低温冷凉地区,很多还种植在山区、地型、地力、气候变化复杂,对产量增加构成不利影响。
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室在早熟、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指导下,着力选择大豆品种的早熟性和抗逆性,来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条件,育成加农1号。
201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16年进行品种专利保护,2017年在大兴安岭地区推广,品种审定编号是:兴安08-094.1.品种来源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室2005年根据育种目标要求,选用东农44为母本,利用它高产稳定、适应性广且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选用975为父本,利用它早熟性、抗逆性强且高油的优点,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手段,2009年决选出稳定品系,代号兴安08-094,2010~2011年进行产量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 2012~2013年参加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省第六积温带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并繁殖原原种、原种和大田用种,2015年报审并通过审定。
2.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75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长叶,灰色茸毛,荚镰刀形,成熟时呈褐色。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克左右,籽粒饱满,耐密植,结荚率高,抗旱耐涝。
平均蛋白质含量42.25%,平均脂肪含量18.62%。
接种鉴定为中抗灰斑病。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1900℃左右。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地区北部,铁力、伊春等地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相应地区种植。
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南部地区、吉林、新疆等地迟播救灾。
4.产量表现2010年~2011年本单位产量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3公斤,较对照品种黑河49增产9.7%,因增产幅度稳定,决定推荐参加省试验。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内蒙古种业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情况通报一.参试品种基本情况表1 参试品种及其选育(供种)单位二..参试品种的主要生物学和生育性状(1)供种纯度:参试材料供种纯度较好,个别试验点质量性状记载有误,汇总时已剔除。
(2)生育期:对照品种登科1号平均生育期116天(幅度115-117天,较常年偏晚5天)。
其余15份材料平均生育期在115-123天,较对照品种相差-1~+7天。
其中正豆4号较对照登科1号晚熟7天。
(3)抗病性:本年度田间调查病害发生轻微,各材料均记载出霜霉、灰斑,登科1号、中黄919、科豆9号、龙黄19、正豆4号、东瑞2号记载出花叶病。
大豆食心虫轻微发生。
三.汇总标准及数据说明(1)受气候因素影响,本组试验对照品种登科1号产量水平较低,本年度以“组均值”作为产量比较依据。
(2)甘河农场试验点生育期延后明显,对照品种登科1号生育期129天(常年111天),该点生育期数据未汇总。
四.品种评述1.登科1号:对照品种,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供种。
平均亩产173.8kg,产量幅度为每亩124.0-200.5公斤,较组均值减产3.0%,居第14位。
平均生育期116天,较常年偏晚5天。
紫花、披针叶、灰色茸毛、无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深褐色,株高91.8厘米,主茎19.7节,分枝0.7个。
百粒重21.1克,黄种皮、黄色子叶、黄色脐、籽粒圆形,微光泽,虫食率2.0%,倒伏1.0级,田间霜霉0.5级、灰斑1.0级、花叶0.3%。
2.蒙豆48: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第2年参加试验。
4点试验平均亩产182.1公斤,居第5位,平均较组均值增产1.3%。
3点较组均值增产,增产点比例75%;1点较组均值减产(甘河农场减产0.5%)。
平均生育期118天,较登科1号晚熟2天。
白花、披针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深褐色,株高72.6厘米,主茎15.4节,分枝0.4个。
百粒重23.1克,黄色种皮、黄色子叶、黄色脐、籽粒圆形,无光泽,虫食率1.7%,倒伏0.8级,田间霜霉0.5级、灰斑0.8级、花叶0%。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一新大豆10号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一新大豆10号0引言伊犁州具有发展大豆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已成为自治区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
目前。
大豆推广品种主要有新大豆1号、新大豆2号、王中王等,常年种植面积50万(667m2)左右。
由于种植年限长,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产量低。
平均产量196.6 kg/667m2。
因此,伊犁州农科所1999年从大豆品种黑农33中选出的突变株系,经过参加自治区区域化试验。
通过多点鉴定试验,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的特性。
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
命名为新大豆10号,审定编号:“新审豆2009-26号”。
为了便于推广。
现对品种的特征特性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新大豆10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披针形叶,叶色深绿,生育期117~122d,株高95cm左右,底荚高13.63cm,分枝数0.66,单株荚数45.53,单株粒数109.21,秕荚率3.56%,百粒重20~22g。
籽粒圆形,属大粒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色。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脂肪含量为22.5%,蛋白质含量为39.2%,超过国家规定的高油大豆指标,属高油品种。
2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平均产量266.66kg/667m2,比绥农14(CK)增产7.76%。
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产量244.72kg/667m2,比对照绥农14号增产10.36%。
3栽培技术要点3.1裁培区域适宜新疆≥10℃活动积温≥2600℃的大豆种植区种植。
在伊犁河谷新源县县城以西、巩留、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霍城县等灌溉条件良好的大豆种植区域春播。
3.2选地要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条件,适宜机械耕作,轮作两年以上的地块,前茬以玉米、小麦最好,无毒、无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
3.3播种伊犁河谷大豆产区适宜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一般4月中旬为最佳播期。
播量6~7kg/667m2,留苗密度2.0~2.2万株kg/667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油高产早熟大豆品种“登科1号”
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万海
一. 选育经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科所2000年以高产品种蒙豆13号为母本,以高油品种垦鉴豆2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加代和选育,2004年种决选,品系代号“呼交04-1202”。
2005-2006年进行所内产量鉴定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
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9001”,2010年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蒙认豆2010001”。
二. 主要试验结果:
1.品种特征特性
登科1号披针叶、紫色花冠、灰色茸毛、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7-18节,株高79.5cm,分枝1-3个;节间短,茎秆弹性强;抗倒伏,耐肥水,抗旱性强,丰产性好,抗炸荚;植株中部荚丰富;荚弯镰形,成熟时荚皮褐色,落叶性好。
单株有效荚数22.2个,3-4粒荚70%以上。
百粒重18.7g,籽粒圆形,黄种皮,黄色脐;粗蛋白含量37.74%,粗脂肪含量22.18%,属高油大豆品种。
2.生育期
登科1号生育期111d。
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200℃。
3.抗逆性
田间表现抗病抗倒伏,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多年种植表现抗旱,耐涝,抗倒伏,高产稳产。
4.产量表现
①品系鉴定结果
2005-2006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169.2kg、192.5kg,分别比对照品种“蒙豆12号”增产21.3%和18.6%,2年鉴定试验平均较蒙豆12号增产19.95%。
②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07-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7年6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黑河18号增产11.6%,增产极显著;2008年8点次平均亩产195.3kg,较对照黑河43增产10.6%,增产极显著。
2年平均亩产175.3kg,比对照增产11.1%。
③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08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7个承试点平均亩产175.4kg,比对照黑河43号增产6.5%。
四. 主要栽培技术
1.选茬整地:选择正茬中上等肥力地块,秋翻、秋耙、秋起垅。
2.选用合格种子并进行包衣:选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9.0%、芽率大于85%、含水量小于12.0%的合格种子, 选用适合防治当地病虫害的种衣剂包衣。
3.适时播种: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采用机械垅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亩播种量
4.5-
5.0kg,亩保苗1.8-2.0万株。
4.合理施肥:有条件的每亩施有机肥1-2t做基肥。
每亩用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2.5kg+尿素2.5kg施于种下5-7cm做种肥,开花初期追施5kg尿素。
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旱时灌溉,8月上旬防治食心虫。
6.及时收获:完熟初期可机械收获,豆荚“响铃时”可人工收获并及时脱粒以获得最佳产量。
五. 适应区域
登科1号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中南部地区种植。
登科1号(呼交04-1202)植株
登科1号(呼交04-1202)子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