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初三化学课件ppt 篇一初三下册化学课件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使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工具1.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前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大理石。

二、新课教学师: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你们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生: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俗称石灰石。

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本学期内,学生将学会掌握有关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视和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3. 电化学;
4. 金属及其性质;
5. 非金属及其性质;
6. 化学能;
7. 化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金属及其性质、非金属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电化学、化学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板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呈现化学知识点。

2. 实验教学: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教学计划主要借助以下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教师讲义;
2. 实验器材、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

六、教学评价
本学期教学将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定期测试、考试和学生实际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七、教学活动安排
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将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964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9644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3溶质质量分数(第四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3溶质质量分数(第四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3溶质质量分数(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通过实验测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3.能够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通过实验测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容量瓶、量筒、试管等。

2.实验药品:氯化钠、葡萄糖等。

3.教师准备:课件、示范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某种药物的溶液经过测试,测得质量分数为5%,请问这个含义是什么?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在课件上呈现“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逐步解释。

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100%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进行一次示范实验,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1.取一容量瓶,称量一定质量的溶质(如氯化钠),记录溶质的质量。

2.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溶解溶质,使其完全溶解。

3.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并充分摇匀。

4.取适量的溶液,定量倒入试管中。

5.将试管放在天平上,记录试管的质量。

6.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4. 讲解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同时,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补充相关知识点。

5. 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并思考和讨论应用问题。

6. 小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现状;2.掌握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决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教学重点1.金属资源的利用现状;2.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分析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2.解决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教具准备1.教科书、黑板、粉笔;2.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金属资源概念和分类;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讲解(10分钟)1.给学生介绍金属资源的利用现状,如在建筑、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的应用;2.分析金属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浪费、污染等;3.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和必要性。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金属资源(如铁、铝、铜等),讨论该金属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该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并列举相关措施。

四、汇报和讨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各组的保护措施进行补充和改进。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如电子废弃物的处理;2.学生们分组讨论该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2.学生们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写在个人笔记中。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一个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案例;2.完成相应的作业题目,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金属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理解不深,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三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三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三篇〕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局部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根底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响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考前须知。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响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那么。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表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

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课题【学习目标】.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1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认识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学习难点】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生成问题情景导入。

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21、图8—-1.用PPT 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 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2生成能力自学互研几种重要的金属知识模块一内容,思考: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3.阅读教科书P2-1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大多金属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点拨: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汞却为液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

数金属都是固体(中的“讨论”。

举例说出你所知道,联系生活经验,完成P41.阅读教科书P3表8-2的金属之最,思考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点拨:因为铁硬度大,密度大,铝硬度小,密度小。

(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点拨:因为银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用银作导线,资源少,成本高。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用锡作灯光里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点拨:因为灯泡里的灯丝在照明时温度很高,的灯丝的话,灯丝很容易熔断,灯泡不耐用。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4)是为了增强金属制品表面的美点拨:铬的硬度最大,不易生锈,水龙头等铁制品镀铬,观,如果镀金,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达不到预期目标。

合金知识模块二5,思考:1.阅读教科书P4-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1)点拨: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合金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钢的含碳量为4.3%0.03%~2%~点拨:铁的合金是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为2%,并完成下表:1]-8实验[观察老师演示2.(1)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2)通过观察教科书P6[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知识模块三新型合金1.阅读教科书P6-7内容,了解钛和钛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及用途。

2.什么是形状记忆合金?提示:略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几种重要的金属知识模块二:合金知识模块三:新型合金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B)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2.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合金合金的主要性能主要成分及纯金属的性能锡:熔点232℃;铅:熔点327183℃℃焊锡熔点铝、铜、镁、硅等。

硬度小、质软强度和硬度好硬铝铁、铬、镍等。

纯铁抗腐蚀性不如不锈钢抗腐蚀性好不锈钢由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②④(填序号)。

①强度更低②硬度更高③熔点更高④抗腐蚀性更好3.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B)A.是否为纯净物B.含碳量不同C.机械强度不同D.铸造性不同4.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末。

请你设计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这两种粉末。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

略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困惑以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有哪些?2.课后反思:方法改进:存在困惑: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酸的反应【学习目标】1.认识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认识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大家熟悉的金属铁、铜、铝,你知道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真金不怕火炼”。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阅读教科书P9,写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上述各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现象,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其排列。

提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MgO4Al+3O===2AlO 3222点燃△2CuOO=====O 2Cu+3Fe+2O=====Fe2432点拨: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铜。

>铝>铁>即: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识模块二思考与讨论:2.(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点拨:根据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变量,即反应条件,要保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结果才有意义。

(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点拨:见上述表格。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镁>锌>铁>铜。

3.(1)比较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共同特点,总结什么叫置换反应。

点拨: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试写出一个前面曾经学习过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2Cu+CO2CuO=====点拨:C+2.上述探究活动你获得了什么结论?4点拨:上述探究可以得出,镁、锌、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它们都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生成新知交流展示知识模块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知识模块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达成目标检测反馈一、当堂检测.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1)A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易还原D B.很活泼C.易氧化A.很稳定铜、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出土的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2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金。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必要的仪-Zn3.小华欲测定Cu克气体,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器。

小华取出该合金的粉末65 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x。

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2HCl===ZnClHZn222 650.4gx26513g =,x=0.4g x52g 。

=×100%80%-合金中铜的质量为65g13g=52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CuZn65g 。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废硫酸和硫酸铜,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在废水处理4将滤液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得到的固体是铁和铜,池中投入过量的废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SOFe、+H===FeSOHCu+===FeSO+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是硫酸亚铁,FeCuSO244244)(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困惑以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有哪些?2.课后反思:方法改进:存在困惑: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点】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学习难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熟练书写镁、铁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金属能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吗?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金属与一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阅读教科书P11,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填写下表。

思考教科书P12讨论:(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点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相同,即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2).点拨:铝、铜、银活动性顺序:铝>铜>银(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点拨:根据金属与氧气、酸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进行比较。

知识模块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1.分析镁、锌、铁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参考本书P3)2.写出铝跟硫酸铜、铜跟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CuSO===Al(SO)+3Cu__Cu+2AgNO===Cu(NO)+2Ag23433423.阅读教科书P12—13,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说明其主要用途。

点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4.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拨: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不是氢气。

②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及硝酸与金属不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是产生水等。

③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需注意前金换后金,金属的化合物必须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对于钾、钙、钠等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用其直接置换比其不活泼的金属。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金属与一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知识模块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金属中,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是(A)A.Cu、Fe、Zn B.Al、Mg、Zn C.Zn、Fe、Hg D.Mg、Zn、Al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甲>铜>乙B.铜>甲>乙C.乙>铜>甲D.甲>乙>铜3.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1)银和稀硫酸:不能,银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氢。

(2)铁和硫酸锌溶液:不能,铁排在锌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锌。

(3)铜和硝酸银溶液:Cu+2AgNO===Cu(NO)+2Ag。

233(4)镁和氯化银:不能,氯化银是难溶性物质。

(5)铝和硫酸亚铁溶液:2Al+3FeSO===Al(SO)+3Fe。

3244(6)锌和硝酸汞溶液:Zn+Hg(NO)===Zn(NO)+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