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3《 分清同音字》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五侯家”。
厚的文学底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 吧:
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板书:飞花 御柳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
“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辨别, 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 不 学会总结,并敢于发表自己的
(3)展开想象悟诗情:讨论从“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1. 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生字词,多读几 遍,把诗句读通顺。
2. 同伴合作学习“畔、莺、啼”三个生字: 看谁记得又快又牢。
3.教师检查生字学习:开火车读字卡。“江 畔、娇莺、恰恰啼”。
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 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 空间,并做扎实有效的检查。
4.指名读诗,师生共评议。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交流杜甫生前资料。 2.教师简介写诗背景。公元 760 年,诗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
们一定知道了杜甫写这首诗正是在赞美春光的
有机的延伸进一步帮助学
美好。谁能把对春的赞美带给大家。(指名配乐背 生走进诗句,走进诗人,感悟
诗()展示课件第五屏)
诗情画意。
四、课后延伸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 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 我 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 见解。 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 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 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
《识字3》教案15篇

《识字3》教案15篇《识字3》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识字3》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3》教案1(一)朗读导入1.教师范读导语,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二)读中识字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在读中体会意思,在读中引出生字,并结合对子中相对的词语学习生字。
(三)归类突破1.有雨字头的:雾、霜、霞。
2.有虫字旁的:蝶、蜂。
(四)在活动中巩固识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2.用熟字“加一加”巩固生字:木—李,木—杨,禾—秀。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
(五)在读中巩固1.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一遍后再交换读。
2.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六)在积累词语中巩固1.口头组词语。
朝()蜂()杨()夕()蝶()李()2.我会读。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七)在写中巩固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三个是本课生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写字时复习巩固生字。
(八)扩展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我能对。
分小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识字3》教案2幼儿识字活动教案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幼儿通常都会注意到生字中出现与学过的字中偏旁相同或样儿类似的字,有时还会混淆,这无疑对识字教学产生了小小的阻碍,但同时也是一个启发,为何不利用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汉字特有的结构反过来帮助孩子认识汉字呢,例如:有些偏旁相同的汉字本身就有一定的联系,“桃、树、橘、林”这些字都以“木”为偏旁,而且都与“木”有关。
在教孩子认识字的同时,又让孩子区分了这些字,也培养了孩子对识字的兴趣。
《识字3》教案设计

《识字3》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语言。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2.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生字卡片。
3.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导入本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吗?”2.认识生字教师带领学生逐个认识生字,让学生跟读,并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3.理解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并尝试解释词语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共同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4.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主组合,并解释含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些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句子演绎出来。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本课的生字写一篇小作文。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导入本课。
二、认识生字1.教师带领学生逐个认识生字,让学生跟读,并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三、理解词语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并尝试解释词语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共同理解词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主组合,并解释含义。
二、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句子演绎出来。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本课的生字写一篇小作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花、草、木、林、鸟、虫”等,并能正确书写。
《识字三》教学设计7篇

《识字三》教学设计7篇《识字三》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识字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识字三》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3部分内容。
第1部分由9个词语和1幅家用物品图组成;第2部分是要求认和写的字;第3部分是应用练习,龙龙和文文正在用所学的字进行组词游戏。
设计理念第2单元以爱为主题,反映的是浓浓的亲情与爱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所以,本课教学前可以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制作家电、家具等生活用品的生字卡片,并把卡片贴在对应的物品上,给学生创设一种在生活中识字的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1.认识“房、间、柜、视、沙、发”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书、衣、床、写、字”5个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学习宝字盖(宀)、秃宝盖(冖)两个偏旁。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会写“书、衣、床、写、字”5个生字。
2.掌握宝字盖(宀)和秃宝盖(冖)两个偏旁的写法。
3.写好广字旁。
教学准备1.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字屋、字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引题1.(情景导入)今天,龙龙想请同学们去他家做客。
你们愿意去吗?我们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先要敲敲门。
(出示课件:龙龙家。
在龙龙的引导下学生按顺序说出房间物品。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字三(2)》。
(师板书课题,生跟师书空,读题。
)二、多种形式认读1.先请同学们读这些词语,大家要注意看清字形,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识字3》语文一年级说课稿

《识字3》语文一年级说课稿教材名称:《识字3》课时安排:本教材共有30课,每课1个学时,共计30学时。
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读和书写30个常用汉字;2. 能够理解和运用基础的汉字知识,提高阅读、书写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认读和书写常用汉字;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图片识字法: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与汉字相关的物品和概念;2. 组字法:通过组合字母和字根,帮助学生学会认读和书写汉字;3. 造句法:通过造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词汇、句子和图片;2. 汉字练习册;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汉字,通过复习测试确认学生对上一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重要性,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准备好触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片,通过逐个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辨认,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测单词的含义。
2. 利用幻灯片呈现新词汇,通过逐个出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认读汉字,同时讲解字的读音和含义。
3. 利用课件展示字形,教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同时在课件上展示练习内容,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
2. 弹幕互动,让学生站起来,读出幻灯片上的汉字,并根据字的意义进行造句。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绘本或故事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活动。
2. 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汉字,写一篇短文,展示所学知识的运用。
并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通过询问学生对本堂课的总结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思考和反思。
2. 概括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识字3教师说课稿

识字 3 教师说课稿《识字3》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
下面是识字 3 教师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要求:1. 学会奉课12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 3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新词。
2. 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本课12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 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 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 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 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1.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2)复习“木字旁”。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4)复习“禾字旁”。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 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松柏、杨柳]2. 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松树、柏树的叫子常年都是绿色的)3. 出示词卡:桌椅4.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 秧苗]5. 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占,金灿灿的一大片,好喜人的景象啊! 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稻谷]6. “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 出示词卡:庄稼]五、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分清同音字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分清同音字【教学目标】1.了解有些读音相同,意思却完全不同的字词。
2.会认本课“峰、蜜、蜂、锋、永、泳、噪、音、燥、暴、躁、历、史、厉、鼓、励”等16个生字,会写“永、史、峰、锋、泳、音、历、厉”等8个生字。
3.积累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4.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区别一些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个笑话,你们愿意听吗?(昨天我去学生宿舍找小明,他没在宿舍里。
同宿舍的同学说他洗澡去了,我不想等了,因为我想小明洗澡要很长时间吧。
我正想走,只见小明用手捧着一些刚洗过的红枣急匆匆地回来了。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不是“洗澡”而是“洗枣子”去了。
)2.这个笑话的可笑之处就是在同音字上,“枣”和“澡”同音,这样的字叫同音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同音字,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分清同音字。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1.对照音节,认真地朗读课文和四组同音字。
2.指名朗读字词和课文。
3.学生自学生字。
4.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5.(出示课件2、3)看屏幕上的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含义1.读课文,相互讨论语句的含义。
2.明确:(出示课件4)(1)同音字的字音相同,意思不同。
(2)从偏旁部首分析,分清同音字。
课外作业新设计一、下列词语中注音错误的是蜜蜂(mì fēng)游泳(yóu yǒng)噪音(cāo yīn)暴躁(bào zào)历史(lì shǐ)鼓励(gǔ lì)二、同音字填空练习。
1.fēng山蜜先2.yǒng 远游歌三、给“永”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并分别组词。
1.加上“”变成“”字,组词:2.加上“”变成“”字,组词:参考答案:一、噪音(cāo yīn)二、1.山峰蜜蜂先锋 2.永远游泳歌咏三、氵泳游泳口咏歌咏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有些读音相同,意思却完全不同的词语。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小青蛙说课稿

识字3《小青蛙》说课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一、说教材《小青蛙》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儿歌。
本组教材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12个。
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
我尽量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自主识字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学生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很差。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多、新,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此外,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只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要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悟。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拟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青蛙做的好事,培养爱护青蛙的情感。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辩清字形。
(2)认识新的部首(3)对本课的第一类生字认、会写、会用。
3.能力目标:能正确归范的书写本课的第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寻找方法,正确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3说课稿
党海峰《识字3》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
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
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时,无须作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应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积累。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13个,会写的6个。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新课程指出: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采用多种方法识字,鼓励学生课外识字、主动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的13个生字中“雾”、“霜”、“霞”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字旁,“李”、“杨”都是木字旁。
可以采用找偏旁归类识字法识字。
“碧”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记字形。
“秀”既是要认的字也是要写的字,可以在写字时重点记字形。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在教学时,我就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先是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识字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
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学文识字,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
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
然后通过指名认读,集体评议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
基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
第二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
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找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
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朝”字中有一个“早”字,所以“朝”是早的意思,“桃”“李”“柳”“杨”都有一个木字旁,都是树木;利用学生资源来理解,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蜂”“蝶”,别的学生马上告诉他是蜜蜂和蝴蝶。
第三步,设立一个专门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
二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
我就利用根据偏旁归类识字、编字谜、拆字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
这样,使音、形、义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感情,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识字3》虽然是一篇识字课文,但文质兼美,不能为了识字而采用一句句分割教学。
那样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感情以认识为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相关的知识,学生的情感才有可能被激发。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充分自由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提出不懂的词,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图片中进行感受。
情感具有情境性,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那么在朗读时,学生就能读得极有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