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热点)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个地理区域,通过整合和梳理相关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汇总高中常考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I. 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
亚洲地理知识点涉及到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
1. 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地势高低不平衡,东西两侧有高山环绕,中部是高原区。
- 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等。
-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据了亚洲西北部的大片区域。
2. 亚洲气候- 亚洲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如西伯利亚气候寒冷,印度季风气候独特。
- 考察点常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如东南沿海的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则属于干旱气候。
3. 亚洲经济- 亚洲拥有世界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等。
- 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工业生产、旅游业和跨国公司投资。
-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区。
II. 欧洲地理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大陆。
欧洲地理知识点主要涉及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
1. 欧洲地形特点- 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东边和北边分别是乌拉尔山脉和波罗的海。
-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重要的山脉之一,横贯多个国家。
- 多瑙河、伏尔加河、塞纳河等是欧洲重要的河流。
2. 欧洲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等。
北欧气候寒冷湿润,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 考察点包括英国的海洋性气候,东欧国家的大陆性气候等。
3. 欧洲交通- 欧洲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完善。
- 欧洲地理中心位于德国,交通枢纽密集,如法兰克福、慕尼黑等。
III. 非洲地理非洲是人口第二多的洲,也是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非洲地理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等方面。
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

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一、高考展望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卷就会发觉,试题的风格与特色有较强的连续性,关注社会问题、热点问题恒久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地理教化本身充溢着才智和乐趣,必需亲密关注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切的重大问题加以阐述、评价1、近年来高考“热点试题”的表现特征。
所谓热点试题,是指以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重大时政事务为背景而设计的试题。
分析历年来高考热点试题的命题取材和设问,不难发觉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取材于简单“地理化”的资料信息。
时政地理试题终归有别于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试题,对时政资料所隐藏的空间地域性、逻辑规律性、人地关系性等要求较强,而那些难以“地理化处理”的时政热点,高考地理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
如“全面建设小康”与产业结构调整;欧盟东扩、非盟成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东盟“10+3”会议与其地形、气候、物产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四大工程等都是简单“地理化”的时政热点。
(2)取材偏向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
高考地理命题有一个价值取向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集自然地貌、区域特征、经济发展、生态爱护等要素于一身。
强调重大工程建设的教学与考查,干脆体现了地理学科探讨对象和方法的综合性特征,也干脆体现了地理学科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功能。
跨世纪时期,国家提出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其中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内容是高考命题的好素材。
例如线路的选择、资源的开发、水量平衡和水循环原理、工程与环保、三峡工程与移民等。
不失时机抓住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命题,不仅使试题新奇、规范、科学,也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学地理教学从应试教化向素养教化转轨的步伐。
(3)试题设问具有开放性。
时政地理试题往往以“稀奇”来制胜。
26个高考常考的区域地理知识点

【知识归纳】26个高考常考的区域地理知识点01区域差异分析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0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善、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西藏隆子县的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北麓,面积3644平方千米,2017年底人口为32人.该乡南部地区被印度侵占。
1983年至今,乡长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守望着这片国土,护卫着五星红旗,下图为玉麦乡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正确描述玉麦乡气候特征的是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丰富C. 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较明显D. 冬季较寒冷,降水集中于冬季2. 导致玉麦乡的对外公路不够通畅的最主要原因是A. 地势高,空气含氧量低B. 地形的起伏较大C. 大雪封路和泥石流频发D. 地震、崩塌频发【答案】1. B 2. C【解析】1. 玉麦乡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年均温较低;同时据图分析可知,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玉麦河谷北上,遇到高山阻挡,造成玉麦冬季多雪、春夏秋三季多雨的气候特点,因此降水较丰富。
故选B。
2. 交通对外不够通畅应从沿途遇到的困难考虑。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冬季多雪,降水丰富的特点,因此冬季常大雪封路,且降水多,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泥石流多发。
故选C。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
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关于其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①北披坡度更陡②北坡光照更强③南坡风力更大④南坡降雪更多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 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A. 自然原因--位置偏僻B. 政治原因--军事禁地C. 宗教原囚--宗教圣地D. 技术原因--坡度太陡5. 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盐度较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 湖面风力较大B. 有湖水流出C. 汇入淡水较多D. 蒸发量较小【答案】3. A 4. C 5. A【解析】4. 从地貌因素来看,山地坡度越陡,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故①推断正确;北半球山地北坡光照比南坡弱,故②错误;风力越大,越不利于积雪的保存,故③推断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雪比北坡多,故④推测正确。
【热点探究】2023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自然地理演变过程

2019年7题
气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山东卷
2013年1~2题
2013年3~4题
2013年5题
2013年26题(1)(2)题
2013年33题
2013年34题
水循环主要环节、地表径流特征的变化
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
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类型;地形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如2021全国高考真题珊瑚礁的形成过程;2021湖北高考真题考查天气系统形成过程;2021福建高考真题,考查三角洲演变过程;预测2023年高考仍然以新情景为载体考查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并分析某地理事物发生的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考情统计
类型
年份、题号
考查内容
全国卷
2019年Ⅰ卷9~11 题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2019年Ⅰ卷9~11 题
2019年Ⅰ卷37 题
2019年Ⅱ卷9~11题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1国家和地区:A___________、K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2河流: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________(上游被称为_______)。
3海、海湾: G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重要城市d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e______5在图上填上喜马拉雅山、东西高止山、印度河平原、恒和平原、德干高原二重要知识思考题1、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南亚主要位于赤道~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交通位置: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思考2:南亚的地形被称为哪“三大地形区”,还有哪些地区被称为“三大地形区”?印度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美国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山地思考3印度有哪三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北部高原山地气候;西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其它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题4:根据课本30页图2-2-18(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大体自西向东先急剧减少,再逐渐增多,沿海多,内陆少(2)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位于山地迎风坡上,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抬升(3)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东西两侧高止之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难以进入(4)分析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5)描述孟买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夏季降水多的原因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降水集中在6-9月夏季,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降水多,同时孟买又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多地形雨,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降水少。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高考区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考区域地理的重要知识点:1.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经纬度、地形图、卫星图像等工具来确定地理位置。
2. 地形地貌: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以及它们对气候、水文、植被分布的影响。
3. 气候类型:掌握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布。
4.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类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和利用。
6.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8.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9. 区域规划与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发展策略等。
10.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11. 区域文化与社会: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1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13. 国际地理政治:国家间的地理政治关系,如边界问题、资源争夺、地缘政治等。
14.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如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以及它们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区域地理中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方地区地理热点问题
1.东北湿地的保护,东北森林和黑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措施
3.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4.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5.京津塘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的空间发展,产业转移和城市的职能地位.天津经济发展前景,滨海工业区的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形成的条件分析和重大的意义
6.山东半岛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地位
二,南方地区地理热点问题
1.三江并流的区域及原因
2.江淮梅雨成因,发成区域,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江州产业的升级和转移
4.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5.上海,广州,深圳城市的经济地位的提升,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6.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海南岛的开发
7.淮河的水污染,云贵高原的石漠化现象,红壤的治理,严重的酸雨问题
8.南方地区水能的开发,三峡工程
三,西北地区地理热点问题
1.西北地区能源的开发和保护
2.西北地区交通地区和环境保护
3.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西北地区干旱,大风,暴雪,寒潮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
5.中哈石油管道和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
6.西北地区的旅游开发和保护
四,青藏地区热点地理问题
1.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
2.青海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3.柴达木盆地资源的开发的保护
4,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