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马哲原理哲理故事
马克思哲理故事

马克思哲理故事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深邃的洞察与独特的思考方式,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理论的抽象概念,更是一种活生生的故事,它通过讲述人与社会、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几个马克思哲理故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故事一: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困境很久以前,有个小镇上的布鲁斯工厂是当地最大的制衣业主,同时也是最大的雇主。
在这家工厂里,丽莎女士是一个年轻且勤劳的工人,而约翰先生则是工厂的老板。
丽莎每天都要努力工作,为公司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约翰则一直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增加利润。
一天,约翰走进车间,看到丽莎正汗流浃背地工作。
他心生一计,决定减少丽莎的工资,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当约翰向丽莎宣布这个决定时,丽莎感到非常不公平。
丽莎与约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丽莎指出,她和其他工人每天都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他们的努力应该得到体现。
她认为工人们应该有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而不是不断被压榨。
约翰认为,作为资本家,他承担了经营厂商的风险和责任,他的目标是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他认为利润是正当的回报,他应该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富,而不需要受到工人的负担。
这个故事反应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与资本之间矛盾和冲突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但只有一小部分回报给了他们自己。
马克思认为,这种剥削不公平,将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故事二:产品的真正价值在一个小商店里,乔治先生是一个热情的销售员,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地向顾客推销产品。
有一天,乔治正在向一位顾客介绍一款新的智能手机。
他告诉顾客,这款手机具有最先进的技术、高清屏幕和快速的处理能力。
他努力地说服顾客购买这款手机,因为他相信这是一款高价值的产品。
然而,一个名叫尼可拉斯的哲学教授正好路过,并听到了乔治的推销。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理论武器。
它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马哲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展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故事一:矛盾论的应用】在我国,矛盾论是马哲的核心观点之一。
矛盾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善于发现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工作中,员工与领导之间可能存在矛盾,我们要学会通过沟通、协调,使双方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工作的发展。
【故事二:发展论的应用】发展论是马哲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适应新形势,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例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
【故事三:实践论的应用】实践论是马哲的重要内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
例如,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故事四:辩证法论的应用】辩证法论是马哲的核心方法论,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问题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问题的消极一面。
例如,在评价一个政策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其利弊得失,以便为改进政策提供有益建议。
【结论】总之,马哲原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学会运用马哲原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哲,用马哲指导我们的实践,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从小故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通过传达其中的社会公平、阶级斗争或人民解放等核心概念。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旨在体现这些原理:
故事名:两只鸟的团结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孔雀和一只普通的麻雀,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森林里。
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看着孔雀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它华丽的羽毛,而麻雀却默默无闻。
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猎人,他们想捕捉孔雀,因为孔雀的羽毛非常值钱。
孔雀感到绝望,它明白自己无法与猎人抗衡。
就在这时,麻雀走到了孔雀身边,对它说:“朋友,虽然我没有你那么美丽的羽毛,但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对抗猎人。
我会帮助你逃脱。
”
孔雀感到非常感动,并接受了麻雀的建议。
麻雀飞到了猎人的附近,引开了他们的注意力,给了孔雀足够的时间逃脱。
孔雀成功地逃离了猎人的追捕,并回到了森林里。
孔雀意识到,自己
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与其他动物的团结和互助是它能够生存的关键。
这个小故事传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社会公平、阶级斗争和人民解放的核心概念。
麻雀和孔雀的团结展示了弱者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团结和互助可以战胜强者的观点。
运用马克思原理讲述生活中哲学故事

运用马克思原理讲述生活中哲学故事一、引言哲学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生和宇宙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社会现象。
本文将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原理,讲述生活中的哲学故事,以探索人生的真谛。
二、剥削与阶级1.故事一:工人与资本家某个工业城市,一个蓬勃发展的工厂吸引了许多农民工前来就业。
然而,工人们发现自己每天工作长时间,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而工厂的老板却过着奢华的生活。
这个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剥削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力获取利润。
而工人们则沦为无产阶级,缺乏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尊重。
2.故事二:阶级斗争与革命在一个压迫的社会中,一群工人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追求自由和平等。
经过一系列的抗争和斗争,他们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压迫者的统治,建立起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这个故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变革的,只有通过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商品与货币1.故事三:市场交换与商品在一个小村庄里,人们通过互换物品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如粮食、衣物和工具,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换。
市场交换使得村庄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所需的物品。
这个故事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交换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人们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或商品来获取货币。
商品和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复杂。
2.故事四:资本主义的危机在一个繁荣的城市里,人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似乎一切都美好无忧。
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这个美好的景象,人们失去了工作、财产和希望。
这个故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内在地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矛盾引起的。
[整理版]马哲原理哲理故事
![[整理版]马哲原理哲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6eb11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整理版]马哲原理哲理故事马哲原理哲理故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哲原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被广泛运用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
马哲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第一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本文将通过几个哲理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马哲原理的深刻内涵。
故事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小,小明就听父亲对他说过这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此,小明注重正直诚实,乐于助人。
他相信如果自己做好事,就会得到好的结果。
有一年,小明帮助邻居家种菜。
他耐心细致地清理土地、施肥浇水,并认真照顾每一株蔬菜。
最终,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邻居对他赞不绝口。
小明由此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他将这个哲理运用到学习上,努力用心去学习,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他明白只有通过付出努力和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
故事二:百折不挠的坚持小红是个乐观向上的女孩,她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战胜困难”。
这个观点深深地植根于她的内心。
有一次,小红参加了一场画画比赛。
她自信满满地创作了作品,然而比赛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她没有获奖。
尽管如此,小红没有放弃,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并向专业画家请教。
她坚信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过反复修改和努力,小红的作品逐渐完善,最终她成功获奖。
这个经历让小红明白了百折不挠的重要性,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迎来胜利。
故事三:蜡烛的光芒在深夜里,一盏蜡烛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蜡烛问自己:“我这微弱的光芒能否照亮整个房间?”无法确定的蜡烛开始犹豫不决。
这时,蜡烛旁边的灯火突然熄灭了,整个房间被笼罩在黑暗中。
蜡烛明白了自己微弱的光芒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蜡烛决心继续发光,无论多么微弱,他都相信只要自己坚持燃烧,就能为他人带来光明。
故事四:书中自有黄金屋小李家境贫困,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
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他每天都努力学习,从不放弃。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故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卡尔·马克思的哲学家。
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充满了好奇和思考,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又决定着上层建筑。
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天,马克思走在乡间小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农民。
农民问他,“先生,你对我们农民的生活有什么看法呢?”马克思微笑着回答说,“农民是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就没有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农民听了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
后来,马克思又遇到了一个工人。
工人问他,“先生,你对我们工人阶级的处境有何看法呢?”马克思认真地说道,“工人阶级是社会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工人听了很感动,觉得自己有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马克思还遇到了一个资本家。
资本家问他,“先生,你对我们资本家的财富有何看法呢?”马克思深思熟虑地说,“资本家的财富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之上的,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资本家听了很不满,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关注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激励着人们去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去改变社会的现状,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要关注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故事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十九个经典小故事帮你学马哲

U二十九个经典小故事帮你学马哲故事一荆人渡澭春秋时,荆国人欲偷袭宋国,便派人先去测量水,准备夜间按所测的路线过河。
到了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不知道,仍按事先测量好的路线渡河,结果溺死者达千余人。
荆人大惊,阵脚大乱,落荒而逃。
荆人事先测量的路线是可以渡河的。
现在水位已发生变化,暴涨了,还沿着事先测量的路线渡河,这是他们所以溃败的原因。
【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要把事物的变化发展当作一个过程来考察,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状,而且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反对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
荆人无视事物的运动变化,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以白天获得的对水的认识指导夜间实践,犯下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是荆人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
它警示人们一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方法,才能使主观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把工作做好。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故事二河神与海神的对话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这样的一段寓言故事:秋天涨水的时候,所有小河里的水都灌到黄河里去,黄河的水就突然宽阔起来,两岸距离也远了,隔着河水,看不清对面岸的牛和马。
这时,河神高兴极了,以为天下的河水都集中到这里来了。
河神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举目东望,竟没有看到海的边缘。
这一来,河神才觉得自己的想法为对,于是扭过头来,仰面向海神叹息道:“我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了,现在看到你是这样的广大和深远,才知道自己不行,如果不到你这里来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定会永远被人家笑话。
”海神听了这番话,向河神说道:“井政下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因为它被井的狭窄束缚了;对夏天的虫儿,不可以和它们谈冬天和冰,因为它们被时令限制了。
”【分析】这则寓言启发我们:要正确分析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 义哲学小故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故事在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个年轻人,小李和小王。
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性格却截然不同。
小李勤奋努力,踏实肯干,但有时候显得有些固执和保守。
小王则聪明机灵,思维活跃,但常常缺乏耐心和持久性。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商人,他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工具,并宣称这种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小李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传统的方法已经足够可靠,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
而小王则兴奋不已,立刻购买了这种工具,准备在自己的田地里大展身手。
然而,事情并没有小王想象的那么顺利。
由于他没有仔细研究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田地的实际情况,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作物的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小王感到非常沮丧和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看似很好的想法却没有带来好的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去请教镇上的一位老学者。
老学者听了小王的经历,微笑着说:“孩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些规律,仅凭主观想象去做事。
你看到新工具能提高产量,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要实现这个可能性,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
”小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与此同时,小李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辛勤劳作,虽然产量没有大幅提高,但也保持了稳定。
他看到小王的失败,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盲目跟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认识到自己过于冲动和盲目,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条件。
于是,他重新审视了新工具,并结合自己田地的特点,认真学习使用方法,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终于,在小王的努力下,新工具发挥了作用,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
而小李也受到了启发,他开始尝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版]马哲原理哲理故事
一、唯物论部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切从实际出发。
4(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错误: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7(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8(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9(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1(杞人忧天——否
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2(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3(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14(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15(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无风不起浪——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9(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0(盲人摸象——割裂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以偏概全。
2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2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2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5(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26(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2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2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3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
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
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3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3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
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3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3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3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
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4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
次矛盾的关系。
4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4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4、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45、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
宣科——做事情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46、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部分: 47(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
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4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9、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50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5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2、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