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堂PPT)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学习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关于马克思的 ppt课件

关于马克思的 ppt课件
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 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 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 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 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 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 是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引起国内外对势力的恐惧和抗拒。
{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1918夏—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施了以取消商 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胜利。
(3)由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 1921年3月,俄共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 行已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作用, 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十月革命
关于马克思的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时
是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如1871年3月28日的巴黎起义和由此
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
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 生了新变化。资本主义各国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 步加剧和尖锐化。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 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 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 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 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课件

《马克思主义》课件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 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 完善。
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目录
• 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01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阶级性、科学性 和实践性。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以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法。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 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 唯物主义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不断发展。辩证法则是解决矛盾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 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 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 保障。

马克思课程介绍 PPT

马克思课程介绍 PPT

(5)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要学好马哲有两个基本要求:①把握马哲体系; ②背诵原理性文字。

【二】,马哲体系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 等部分。原理内容本身不多,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原 理摘抄下来,然后熟记背诵就可以。同时多看关于原理的 说明性文字,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对马哲的体系要有总体 把握。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意 识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意志、意识、观 念等)作为惟一的真实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 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下,《全书》卷三页二十七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会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结底,无非 是两大类:一是物质现象;二是精神现象。
物质现象:一个东西,你睁开眼能看到,你闭上眼后,虽然 看不到,但这个东西还在那里,这个东西就是物质,这就是 不依赖于你的意识存在的。 精神现象:人是的意识。 想一想: “镜中花,水中月”哪个是物质?哪个是意识?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S6)是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 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对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宁宙发 展法则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责难, 并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 知识是不可能的,“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己。” 庄子的责难有积极意义。但他得 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PPT课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PPT课件

1、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确立 为人类工作的人生目标
2、人生目标付诸实践
理论:A、批判的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
的唯物论,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为无产阶级制定了科学的世界观。
B、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 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了《资本论》,揭示了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
28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2、支持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 1870
卖 国
民族矛盾
法兰西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政府)
第二帝 国崩溃
镇 阶级矛盾

-
30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武- 装起义
31
巴 黎 公 社 成 立 大 会
-
32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2、支持巴黎公社: 支持帮助、收集材料、研究措施、保持联系 撰写《法兰西内战》总结公社的经验教训
-
25
瞻望亚洲曙光
从十九世纪五
十年代起,马 克思马十克分思在关伦注 中敦纪国念、波印兰度起等 亚民义上四。洲革周国命年斗家大争的会人和
民族解放运动,
写了一系列文
-
章。
26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领导和创建第一国际: (1)背景 (2)概况 (3)评价
-
27
1864 年马克 思在国 际工人 协会成 立大会 上。
太人律师家庭。
父亲亨利希·马
克思,犹太人,
律师。母亲罕
丽达·普雷斯堡,
荷兰人,有教
养的妇女。马
克思共有兄弟
姊妹九人,图
为马克思正在
给姊妹们讲故
-
事。
5

马克思PPT课件

马克思PPT课件
23
倾向诗与倾向应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
——马恩论现实主义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郎保东 南开大学中文 系
“文学真实性和倾向性它们是生息相关完全可以统一和一致 起来的。坚持文学真实性和倾向性的辩证统一使这两者尽可 能完美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文学 创作的重要思想。所以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而倾向性则是艺 术的灵魂,我们是不能撇开倾向性而片面强调和追求真实性 的。”
个性则负责维持读者的兴趣正式这个文学形象所个性则负责维持读者的兴趣正式这个文学形象所保持的鲜明个性特色才会使读者延续对作品的好奇心保持的鲜明个性特色才会使读者延续对作品的好奇心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并留下深刻印象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并留下深刻印象23倾向诗与倾向应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倾向诗与倾向应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马恩论现实主义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马恩论现实主义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南开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真实性和倾向性它们是生息相关完全可以统一和一文学真实性和倾向性它们是生息相关完全可以统一和一致起来的
10
“这个”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初见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包含着辩证法的两个方面:第一,具有感性确定性、个别性, 个别性又是与“共相”即普遍性相连接的。第二,具有感性确 定性的“这个”是诸多特质的集合体。 两层含义(1)“这个”是个别的存在物,具有感性的直接性 (2)具有感性的直接性的个别存在物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直 接性”,或者说“直接性里表示普遍性”。
7
内容解析
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的这封信,就敏娜·考茨基的长篇小说 《旧人与新人》进行了评论和理论探讨,围绕着艺术典型的塑造、 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等问题,批判了 当时流行的“倾向文学”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进一 步阐明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这封信继恩格斯和马克思对拉萨 尔《济金根》的评论后,又一次阐述了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的一 些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篇重要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 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劳动 劳动 劳 资料 对象 动者
实体性要素
科学 科学 技术 管理
渗透性要素
3.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1)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其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2)生产力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其诸要素
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现实地结合。
15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生产过程 ▲广义——物质资料生产的再生产过程: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两者 的矛盾运动。
3.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基本上相适 合,但也存在不相适合的部分。这一规律是我国进 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依据。
27
真题练习
12年多选——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 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 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 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 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 歪曲,其表现为A(B )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C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 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 被动作用

马克思课件.ppt

马克思课件.ppt
康德指出:人类关于本质的理性要求只有 在实践领域中才能得到满足。
费希特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 费希特努力消除康德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矛
盾。他发挥了康德的“自由是整个理性体 系的拱心石”这一原则,以实践理性为基 础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 费希特第一次把实践赋以认识论的意义,
突出了实践高于理论的优先性思想。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 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 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 体,……这些物体是互相 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 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 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 动。
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 机械运动
质 的
物理运动
运 化学运动
动 形
生物运动
式 社会运动
二、对立统一:对世界的两极把握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都 是从不同侧面提示联系和发展、提示 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即 矛盾分析法。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分 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 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 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 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 并根据这种分析,指 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毛泽东
二、对立统一:对世界的两极把握
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 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
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
说的辩证矛盾。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 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 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3、为什么还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3、“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
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
15
研读第八、九两段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
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 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 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16
“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 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 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 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的疯狂的忌恨他, 恶毒的污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 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 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 革命坚定性。
22
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 本文的文体是悼词,那么,悼词有 什么特点呢?从内容、感情基调、 表达方式三方面考虑。
内容——悼词是对死者表 示哀悼的话
感情基调——一般是沉痛、 悲伤、惋惜
表达方式——叙述、议论、 抒情
21
“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 是什么?为什要用一个“将”字
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的“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 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 词的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他照应全 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 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
这也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 运动才刚刚兴起,恩格斯用一个“将”字,便说 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而不用“走了”、“老了”、这样的语句?
2.“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 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 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 者无限痛惜的感情。“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 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 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 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 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
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二人彼此把对方
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常常靠典
当生活,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
然顽强的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
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
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更是如此。
17
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 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 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18
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 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 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 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 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 的作用和地位。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其他领域的发现
参加革命活动、创办刊物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11
讨论:第一段
1、对于时间的交代为什么如此具体? 2、为什么不直说马克思去世了,却 要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 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 “走了”、“老了”、这样的语句? 3、为什么还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 分钟”?
12
1、对于时间的交代为什么如此具体? 1.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
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时 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 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全世界 无产阶级永远铭记这一刻。
13
2、为什么不直说马克思去世了,却要用止思 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19
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 必有一个私敌”的含义?
20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 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 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 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 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 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 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 的含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
教学目的:
1.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2.深刻体会悼词悲痛、深沉的感情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崇敬
和热爱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
2
3
4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 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 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 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的墓志铭
5
有关背景: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 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 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参 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 主义同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罗赫 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 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 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 伊·朗凯斯特等。本文是马克思的亲
他们同住伦敦时,
8Hale Waihona Puke 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 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 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给对方以帮助, 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和恩 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 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他们的 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 说。”
6
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 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他代表全 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 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 生对无产阶级所作的伟大贡献作 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歌颂.
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
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
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
9
检查预习:
悼(dào)词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诬(wū)蔑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ó)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 zhòu) 给(jǐ)予答复
10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作者 抒发的感情,思考
1、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 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