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非常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精选10篇,带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一)听说城里孩子有许多玩具,那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他们在家里和玩具做游戏。
他们不知道,我们农村孩子也有自己的玩具和游戏。
春天,我们采来山花和野草,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我们摘片树叶吹口哨,引得小鸟跟着叫。
夏天,我们喜欢在湖边打水漂,看石片在水里钻进钻出。
我们还经常举行游泳比赛,不管自由式,还是狗刨式,只要游在前头,就是冠军。
秋天,丰收的场院热闹起来。
男孩最爱玩打仗,一个个草垛成了堡垒,曲曲折折的地形还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女孩子最爱在草垛里捉迷藏,把自己埋在草堆里,叫你半天找不到。
冬天,冰天雪地更有趣。
我们堆雪人,打雪仗。
钉一个小雪车,尖叫着从高坡上滑下。
男孩子喜欢削个木陀螺,在冰面上把它抽得团团转。
女孩子喜欢自己缝沙包,丢来丢去真开心。
我们的玩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我们有自己的玩法,我们特别快乐。
1.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
(12分)(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给短文选个合适的题目。
()A.游泳比赛B.春天的景色C.我们的游戏和玩具D.打雪仗(2)关于“我们”的玩具,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的玩具是从商店里买来的。
B.“我们”的玩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C.“我们”一年四季都有玩具。
D.到了冬天,木陀螺成了男孩子非常喜欢的玩具。
(3)春天,“我们”做口哨可能用的树叶是()A.荷叶B.枫叶C.柳叶D.银杏叶(4)()A.按事情发展顺序B.按时间顺序C.按地点转换顺序D.按方位顺序2.按短文内容填空。
(8分)夏天,“我们”喜欢在湖边______________,还经常举行______________。
秋天,丰收的场院热闹起来。
男孩最爱玩______________,女孩子最爱在草垛里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冬天的游戏时抓住了动作描写,使游戏更具体,更形象。
请找出表示动作的字,写在横线上。
(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说说你最喜欢农村孩子的哪一种玩具或游戏。
【10篇】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________明月,________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________大海,________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下列词语依次填在短文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A. 挨着渡过飘过飞越B. 挨着渡过飞越飘过C. 挨着飞越渡过飘过(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 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 希望——________(3)我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理解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描写小球去处的语句。
(5)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A(2)丑陋;悲伤;谦虚;失望(3)结合生活实际;轻清脆丽的小球;一串美丽的梦;小球梦幻般的美丽(4)到天上,轻轻地________明月,________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________大海,________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5)她们飞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飘落到深夜还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老师的肩头。
【解析】【分析】本题是阅读片段回答内容,主要有四个小题。
(1)考查了动词的选用。
做题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以及具体动词的含义来确定选取合适的词语。
(2)考查的是反义词。
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考查的是理解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文章上下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
【10篇】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就坐在地上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没有黑板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没有粉笔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1)在这段话的横线上加上标点。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____就坐在地上____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____没有黑板____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____没有粉笔____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____ (2)这段话先总说________,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几个方面具体讲述。
(3)照样子,围绕“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这句话写几句话。
【答案】(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语段,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故答案为:(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燕子(节选)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1)选段分别写了________的燕子和________的燕子。
A.停歇 B.飞行(2)通过读文,我知道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是________。
(3)“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用“五线谱”打比方呢?(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思想感情。
【答案】(1)B;A(2)轻快灵活、自由自在(3)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
(4)热爱大自然【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B A(2)轻快灵活、自由自在(3)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
(4)热爱大自然故答案为:(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节选)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叶数量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的。
为了形象地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作者还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给“冒”字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至少两个)(3)我们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①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②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A. 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B.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了不起,把荷花画活了。
C.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高超,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答案】(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2)钻,伸(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4)A【解析】【分析】(1)从“挨挨挤挤,碧绿”可以知道荷叶数量多,颜色绿。
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2)冒的意思是“透出;往上升。
”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故答案为:(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2)钻,伸(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4)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_ 凶猛—________ 镇静—__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清晰;温顺;慌乱(2)不是;是(3)一会儿、两三秒钟(4)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
(5)排比;颜色变化很多【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________的事,说明翠鸟________的特点。
(2)用横线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________ 锋利——________(4)仔细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________。
【答案】(1)扑鱼;锐利的眼睛、速度快(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等待;锐利(4)锐利【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1)扑鱼;锐利的眼睛、速度快(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等待;锐利(4)锐利【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哎呀!”我叫起来,“坏了!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②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B.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在小沙的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案】(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
;“我”根本不会剃头(2)C(3)喜欢。
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解析】【分析】(1)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①把“姑父的睡衣”比作“一张熊皮”形象地说明“我”剃得快,剃得多,这是比喻。
②把“我理的头”比作“层层梯田”形象地说明“我”根本不会剃头,这是比喻。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2)C;(3)示例:喜欢。
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重点段落品析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就能套住牛呢。
一下子就套住牛角,只要用劲儿拉呀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1)这段话是介绍小真的长头发能________。
(2)用划线的关联词写句子。
要是……就能……(3)找出文中的一个拟声词,并再写几个。
【答案】(1)套住牛(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
(3)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要是……就能……”是假设关系。
(3)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故答案为:(1)套住牛;(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
(3)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4.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咳嗽明星秦文君我们班的林第一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还有看电视的第一名,搞恶作剧的第一名,这次又成了咳嗽比赛的第一名,反正他的名字叫“第一”倒真是有道理。
期中考试前的那几天,我和小沙还有林第一、张潇洒不约而同都得了咳嗽病,可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起来都弯下腰像老伯伯那样咳几声,林第一呢,像咳嗽的老祖宗,能咳出各种花样,一会儿咳出哨子的响声,一会儿能出公鸡打鸣声,一会儿呢,突然像羊叫声。
有一次,他还出两声清脆的,很像我养过的蟋蟀的叫声。
据林第一说,半夜里他咳得更高明一会儿像破锣声,一会儿像吹号声,好听得可以跟音乐会一样卖门票。
每次复习的时候,林第一带头咳嗽,他一咳,我们就忍不住一齐咳起来,很像咳嗽四重奏,有时把老师讲课的声音也盖住了。
老师有点生气,说:“等你们咳完我再讲课。
”她一定以为我们是约好了捣蛋的。
林第一也确实是想捣蛋,他好像能控制咳嗽的时间,总是隔五分钟领头咳一次,我们想不听指挥,可惜噪子不争气,一听到咳嗽声就痒起来,不咳简直不行。
考完试,我、小沙和张潇海的咳嗽都医好了,只剩下林第一独自做咳嗽精了。
他的咳嗽更有特点了。
他隔五分钟几声,咳九次左右正好是一节课,好像那个咳嗽是看着钟点准时发作的。
每天上课,大家就看林第一是不是咳得准时。
林第一知道自己成了班里的咳嗽明星,更疯了,每次咳嗽都咳出新的花样,一会儿像狗叫,一会儿像唱小调,一会儿更稀奇了,像青蛙叫看样子,他是爱上了咳嗽。
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咳,好像咳也要休息一样。
不久,秋游了。
绿裙子老师宣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说是在野外吹了风咳嗽更不会好了。
林第一急了,说他的咳嗽很特別,一吹野风肯定就好,他还说他可以保证说话算数。
最后,林第一还是参加秋游了,等秋游回来,他果然不咳嗽了,不知是野风医好了他的病还是他另有奥秘。
——节选自《调皮的日子》(有删政)(1)这篇文章选自《调皮的日子》,我们学过的《剃头大师》就出自这本书。
读这篇文章,你一定也觉得特别有趣。
如果让你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复述这个故事,你会在下面的空格处补充哪些内容或关键性的词语呢?请把要填写的内容和你选择出的词语填入下表(每栏至少写出3个词语)。
时间故事内容挑选的关键词期中考试前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________ 林第一带头咳嗽________考完试________ 准时发作、新的花样、一声不咳秋游时林第一咳嗽好了________(2)文中语言写得很有意思。
读一读,试着用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写出下面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重奏:________②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吭,好像咳嗽也要休息一样。
我的理解: ________(3)要秋游了,当绿裙子老师宜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时,林第一会有怎样的动作或表情呢?发挥想象,补充下列句子。
“不!老师,我可以秋游,我的咳嗽很特别,一吹野风肯定就好。
”林第一________说。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画线句①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叫________(反问句设问句)。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
________(2)用昙花举例的作用是()A. 说明昙花的奇特B. 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确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3)读画线句②,想想哪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查找资料,举两个例子。
(4)读了选段,你知道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了吗?6.【答案】(1)A(2)作者忘了带公交卡,而且身上也找不到一个硬币的零钱。
(3)老太太告诉作者,如果他真的要还钱,以后在车上遇见像他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给老太太。
(4)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一块钱(5)C【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A;(2)作者忘了带公交卡,而且身上也找不到一个硬币的零钱。
(3)老太太告诉作者,如果他真的要还钱,以后在车上遇见像他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给老太太。
(4)①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②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③“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一块钱(5)C【点评】(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7.【答案】(1)蹦蹦跳跳;摇摇摆摆;静悄悄;慢吞吞(2)小螃蟹怕别的动物笑话自己横着走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横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