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8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8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8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专题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专题复习内容。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的掌握、名著的阅读理解以及相关练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文学概念和名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文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于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文学常识,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名著作品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学常识和名著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培养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理解名著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阅读资料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教学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名著的片段或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微课知识点教案课件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微课知识点教案课件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微课知识点教案课件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微课+知识点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微课2、《梅岭三章》知识点+微课3、《短诗五首》知识点+微课4、《海燕》知识点+微课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知识点+微课5、《孔乙己》知识点+微课6、《变色龙》知识点+微课7、《溜索》知识点+微课8、《蒲柳人家》知识点+微课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知识点+微课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知识点+微课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微课10、《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微课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知识点+微课12、《词四首》知识点+微课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知识点+微课名著导读(一)《儒林外史》知识点+微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微课13、《短文两篇》知识点+微课14、《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微课15、《无言之美》知识点+微课16、《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点+微课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知识点+微课17、《屈原(节选)》知识点+微课18、《天下第一楼》知识点+微课19、《枣儿》知识点+微课20、《曹刿论战》知识点+微课2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微课22、《出师表》知识点+微课23、《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微课(一)23、《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微课(二)第六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知识点+微课口语交际:辩论知识点+微课名著导读《简·爱》知识点+微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知识点+微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知识点+微课(二)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2.梅岭三章教案3.短诗五首教案4.海燕教案写作(一):学写扩写教案5.孔乙己教案6.变色龙教案7.溜索教案8.蒲柳人家教案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综合性学习(一):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教案9.鱼我所欲也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写作(三):布局谋篇教案名著导读(一)《儒林外史》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教案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案4.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教案13.短文两篇谈读书教案不求甚解教案14.山水画的意境教案15.无言之美教案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写作(四):修改润色教案17.屈原(节选)教案18.天下第一楼教案19.枣儿教案20.曹刿论战教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2.出师表教案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过零丁洋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写作(五):有创意地表达教案口语交际:辩论教案名著导读《简·爱》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1.南安军教案2.别云间教案3.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4.朝天子·咏喇叭教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2.梅岭三章课件3.短诗五首课件4.海燕课件写作(一):学写扩写课件5.孔乙己课件6.变色龙课件7.溜索课件8.蒲柳人家课件写作(二):审题立意课件综合性学习(一):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课件9.鱼我所欲也课件10.唐雎不辱使命课件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写作(三):布局谋篇课件名著导读(一)《儒林外史》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课件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4.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课件13.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不求甚解课件14.山水画的意境课件15.无言之美课件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写作(四):修改润色课件17.屈原(节选)课件18.天下第一楼课件19.枣儿课件20.曹刿论战课件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2.出师表课件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过零丁洋课件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写作(五):有创意地表达课件口语交际:辩论课件名著导读《简·爱》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1.南安军课件2.别云间课件3.山坡羊·骊山怀古课件4.朝天子·咏喇叭课件来源 | 网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课件(共36张ppt)

4.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A )A.《山坡
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明代B.《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岑参—唐代C.《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南宋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蒲柳人家》一文
的作者是刘绍案,其主要作品有《京门脸子》《蛾眉》 《运河的桨声》等。B.《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 作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 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等。 C.《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 作者自己。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鲁迅的《孔乙己》 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2 . 《 孔 乙 己 》 选 自 《_呐__喊__》 , 作 者 _鲁__迅__ 是 我 国 伟 大 的
文_学__家__、__思_想__家__、_革,命著家 有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第 一 篇 白 话 小 说 《__狂__人__日__记___》,代表作有散文集《_朝__花__夕__拾___》,散文诗
2.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 布衣。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出师表》 中的“臣本布衣”。
3.兜鍪(móu):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借指士兵。 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
4.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如《过零丁 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 5.汗青:代指史册。古代在 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 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如《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 照汗青”。 6.南冠:俘虏的代称。如《别云间》中的“今 日又南冠”。 7.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地之神;稷, 指五谷之神。
15.《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 家经典之一,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 记事详明,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 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 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 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文学文化常识、名著导读》教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文学文化常识、名著导读》教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文学文化常识、名著导读》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文学文化常识、名著导读》教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文学文化常识、名著导读》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一、教材简介本教材为《语文教学用书》系列之一,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共五个单元,包括《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等两部分。

其中,《文学常识》部分重点讲解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常见文学体裁、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名著导读》部分则通过篇章导读的方式,深入解读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基本概念和常见文学体裁;2.了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3.熟悉中国古典名著的情节、人物、思想;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文学常识1.文学基本概念及历程2.常见文学体裁3.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二单元《红楼梦》1.《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第三单元《西游记》1.《西游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第四单元《水浒传》1.《水浒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水浒传》的思想内涵第五单元名著选读1.《红楼梦》选读2.《西游记》选读3.《水浒传》选读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法2.案例分析法3.小组讨论法4.课外阅读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给学生讲解文学基本概念时,可以以热门文学作品或文学事件作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2.讲解文学基本概念及历程将文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讲解清楚,让学生对文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讲解文学体裁介绍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并结合经典作品进行解读。

4.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列举一些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5.名著导读通过篇章导读和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一些经典作品的情节、人物、寓意等。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㈡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经受了深重灾难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甘愿为祖国奉献的历史责任感,所以写了这首诗。

㈢解题诗题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强调“祖国”,点明了诗人歌咏的对象——祖国;且采用呼告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挚的感情,表明了诗歌的主旨——热爱祖国。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11个)1.疲惫;2.熏黑;3.隧.洞(suì);5.蜗.行(wō);6.摸索;7.干瘪.(biě);8.淤.滩(yū);9.驳.船(bó);10.纤.绳(qiàn);11.飞天;12.簇.新(cù);13.挣.脱(zhèng);14.胚.芽(pēi);15.笑涡.(wō);16.绯.红(fēi);17.喷薄;18.伤痕累.累(lěi );19.迷惘.(wǎng)。

㈡词语释义1.蜗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2.摸索: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3.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文辞等)内容贫乏,枯燥无味。

4.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5.簇新:状态词。

极新;全新。

6.喷薄: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7.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文章主旨】诗歌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向“你”(祖国)倾诉的方式,将个体的“我”融入祖国这一大形象里,并让“我”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责任,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写作特色】1.选取新颖的意象,表达热爱祖国的主题在意象的选择上,避开了长江、黄河、长城等意象,从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平凡事物入手,选取了诸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新颖的独特的意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字音、字词、文学常识复习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字音、字词、文学常识复习课件

拘泥(nì) 驱遣(qiǎn) 吹毛求疵(cī) 浮光掠影(lüè) 栩栩如生(xǔ) 开卷有益(juàn)
13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í(怡)情 统chóu(筹) 涉liè(猎) 滞ài(碍) luó(逻)辑 gū(姑)且 劝jiè(诫)
liàn(练)达 zǎo(藻)饰 聪yǐng(颖) lún(伦)理 lǒng(笼)统 提liàn(炼) 意yùn(蕴)
被绮绣(pī) 俟其欣悦(sì) 锦帽貂裘(qiú) 免冠徒跣(xiǎn) 负箧曳屣(qiè xǐ)
10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妻qiè(妾) guǎ(寡)人 朱yīng(缨) zhēng(征)夫 chìduō(叱咄) 白虹guàn(贯)日
不xiè(屑) fú(怫)然 gǎo(缟)素 zhuó(浊)酒 酒hān(酣) pī lì(霹雳)
30
10.《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 史书; 《 史记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 资治通鉴 》是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11.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和《山坡羊• 骊山怀古》 的作者都 养浩 (人 名), 元 代政治家、文学家。所作以散曲见长。
11
第四单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曲解(qū) 诸如(zhū) 渲染(xuàn) 蒸馏(liú) 寂寥(liáo) 夔门(kuí)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阐明(chǎn) 睾肾(gāo) 擒住(qín) 附丽(fù)
12
崇高(chóng) 桥堍(tù) 寻章摘句(zhāi) 味同嚼蜡(jiáo) 铢两悉称(chèn) 朝朝暮暮(zhāo)
笔yàn(砚)
tuō(拖)欠
门kǎn(槛)
péi(赔)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提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提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提要
文学常识是九年级语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掌握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文学常识提要:
1.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和唐宋元明清各代文学。

- 古代文学作品有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

- 代表作品有《诗经》、《红楼梦》等。

2. 现代文学
- 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

- 现代文学以小说、散文、戏剧为主要形式。

- 著名作家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

3. 文学流派
- 文学流派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兴起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 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抒情主义等。

4. 文学名著
- 文学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

- 中国文学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 世界文学名著有《福尔摩斯探案集》、《傲慢与偏见》、《鲁滨孙漂流记》等。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提要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作品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

著有《宋学士文集》。

㈡写作背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觐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㈢解题“东阳”,地名,今属浙江。

“马生”,姓马的后辈,指马君则,是宋濂的同乡。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序”,文体名。

标题意为:写给东阳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基础字词】㈠课本注释①选自《宋濂全集》。

东阳,今属浙江。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快步走。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稍,略微。

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身耳朵来请教。

表示专心和恭敬。

⑰[叱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道。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文题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有多灾多难的祖国。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抒发了对祖国的爱,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中心内容: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真挚而深沉的爱,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文题理解:“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中心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寄托于相对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诗人,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雨巷》等。

文题理解:“我”是指诗人自己,“残损的手掌”即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是诗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中心内容: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忧愤之情和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4《祖国》:作者: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诗人。

作品有长诗《恶魔》《童僧》,剧本《假面舞会》,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文题理解:莱蒙托夫把对祖国的感情比作“爱情”,选取最能代表俄罗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中心内容:通过铺陈俄罗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场景,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黑人谈河流》:作者:休斯,美国著名的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文题理解:《黑人谈河流》中的“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中心内容:诗人通过黑人对河流的追溯,表达了对祖先和故土的热爱之情。

5.《孔乙己》:选自《呐喊》。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文体常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文题理解:文章以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预示着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并靠人物来揭示主题。

而这个怪怪的名字也对应了人物性格,同时也给文章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中心内容: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场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6. 《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文题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中心内容:本文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展现了人们崇高的品格。

7.《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文题理解: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比作变色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走狗。

中心内容: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8.《热爱生命》:选自《热爱生命》。

作者: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文题理解: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中,最终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功地刻画了坚忍顽强、不惧艰难险阻的“这个人”的形象,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

9.《谈生命》:作者:冰心,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其诗风格晶莹清丽,轻柔俊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归来以后》《在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樱花赞》《关于女人》等。

早期散文婉约典雅,凝练流畅,被人称为“冰心体”。

文题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中心内容:这篇散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与幸福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10《那树》:作者:王鼎钧,台湾当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世事与棋》《碎玻璃》《灵感》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钟》等。

文题理解: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它奉献绿阴,荫庇土地。

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发生了矛盾。

树成了人类文明的遭遇,展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中心内容: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发展的利与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11.《地下森林断想》:作者:张抗抗,当代女作家。

第一篇小说《灯》,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等。

文题理解:文中所写的森林,长在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峡谷中,故称“地下森林”,断想,意思是片断、零碎的感想。

感想虽是片断,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中心内容: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过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12.《人生》:作者: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

著有《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中心内容: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角度、视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威尼斯商人》:选自《威尼斯商人》。

作者: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喜剧天才”。

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复仇记》)《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四大吝啬鬼:【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文化常识:戏剧文学的构成戏剧文学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旁白(旁唱)独白(独唱)等。

文学常识:戏剧文学的分类(1)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话剧(主要类型)、歌剧、舞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正剧,指兼具悲、喜剧因素的戏剧。

(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中心内容:这场戏通过展现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揭露了高利贷商人的心狠手辣,贪婪冷酷的阶级本质;同时颂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与人这间的深情厚谊、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14.《变脸》:作者: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剧作有《易大胆》《四姑娘》《夕阳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

文题理解: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

中心内容: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表现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也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通过他们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15.《枣儿》:作者孙鸿,剧作家。

文题理解:题目“枣儿”既指实物枣儿,也指文中老人儿子的名字。

另外“枣儿”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作者赋予它深刻的象征意义。

中心内容:这篇话剧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和一位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老人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明了自己对名父亲的盼望。

全剧表达了他们深情呼唤亲人回归的真挚情感。

16.《音乐之声》作家:勒曼,美国剧作家,《音乐之声》还被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真善美》《柔情蜜意》《心灵深处的音乐》《天乐的魅力》等译名。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修女玛丽亚的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的场景和修道院内院长及众嬷嬷对玛丽亚议论的场景,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17.《公输》:选自《墨子》。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文学常识: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文题理解:《公输》一文记叙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当时,墨子听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阻止了这场战争。

中心内容: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