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泵

合集下载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
4
Q (=0) 3.14
1.57
0.14
0.32
Q (=0.2) 3.2
1.6
0.25 0.32
图1-2 电动往复泵的流量变化曲线
1-1-3 往复泵的特点
1. 有较强的自吸能力。
靠自身抽出泵及吸入管中的空气而将液体从低处吸入泵内的能力。 自吸能力可由自吸高度和吸上时间来衡量。
泵吸口造成的真空度越大,则自吸高度越大 造成足够真空度的速度越快,则吸上时间越短。
1-1-3 往复泵的特点(2)
3. 额定排出压力与泵的尺寸和转速无关
P取决于泵原动机的n、轴承的承载能力、泵的强度 和密封性能等。
为防过载,泵起动前必须打开排出阀,且装设安全阀。 以上是共有特点。此外,往复泵还有: 4. 流量不均匀,排出压力波动
为减轻Q ,常采用多作用往复泵或设置空气室。
第一篇
船用泵和空气压 缩机
第一章 往复泵
第一节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1-1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 ➢ 容积式泵,其对液体作功的主要运动部件
是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或柱塞,亦可分别称 为活塞泵或柱塞泵。
图1—1单缸活塞泵的工作原理图。
1-1-2 往复泵的流量
➢ 往复泵的理论流量即活塞的有效工作面在 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容积:
q = Av ➢ 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故v和泵q将周
期性地变化。一般曲柄连杆长度比 ≤0.25,v可用曲柄销 的线速度在活塞杆方向的分速度代替,即
v = r sin ➢ 式中: -曲柄角速度,常数; -曲柄转角 ➢ 单作用泵的流量也近似地按正弦曲线规律变化。
➢ 单作用泵的流量是很不均匀的。 ➢ 多作用往复泵流量的均匀程度显然要比单作用泵强。 ➢ 三作用泵流量的均匀程度不但优于单、双作用泵,而且比四作用

往复泵

往复泵

清华精仪-绿色制造
二十八、往复泵
28.6往复泵的流量
流量脉动率
瞬时流量脉动率与缸数、作用数及λ 有关。见表3一2和表3一3。 只有当压力为确定的常数时,才能利用上述各式汁算 往复泵所消耗功率的计算,与离心泵的相同:
往复泵总效率为机械效率、容积效率和指示效率之乘积。 指示效率可理解为缸内水力损失程度。 往复泵机械效率:对曲柄驱动取0.858~0.85,对蒸汽泵取0.90~0.96; 往复泵容积效率对清水取0.8~0.98,对油品、液态烃等取0.60~0.80。
二十八、往复泵
28.7往复泵的流量脉动的缓解
工作原理
必须指出,空气室消减流量脉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空气室中空气容积, 而且与管路的配置有很大关系。 吸入空气室原理一样。
空气室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如图3一4,空气室按充入气体压力可分为: 常压式和预压式两种类型。
1、常压式空气室
空气室内充有常压气体的,为常压式空气室。 一般充入气体为空气,当泵输送介质为易燃、 易爆液体时,充入氮气或其他化学性质不活 泼的气体。
泵的瞬时流量
不考虑容积损失的前提下,泵在每一瞬间排出或吸入的流量称为理沦 瞬时流量简称瞬时流量。 每一个工作腔的瞬时流量在数值上应等于工作腔容积的变化率。整台 泵的瞬时流量应为各工作腔的瞬时流量(在同一瞬间)之和。
清华精仪-绿色制造
二十八、往复泵
28.6往复泵的流量
对于单缸单作用的机动泵的瞬时流晕,先计算活寨的瞬时速度为:
清华精仪-绿色制造
二十八、往复泵
28.6往复泵的流量
往复泵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驱动的。按曲柄连杆速度方程式可知,活塞
从缸头到缸尾速度是从零按正弦曲线增大,在汽缸中部最大,然后又按 正弦曲线降速到零。活塞推动排出的液体,流速随活塞规律运动,往复 泵排出流量也是按正弦波曲线的,造成流量脉动, 不但流量是不均匀的,严重时,可能与管线一起 发生共振。

往复泵

往复泵
6.1.4做到设备润滑合理“三过滤”,润滑油加网过滤, 机油、黄油加盖密封等。
6.1.5健全设备档案做到设备技术状况月报,季报和年 报。突发事故及时上报,及时处理解决,做到设备 档案齐全,准确无误。
6.1.6认真学好看懂和掌握设备使用说明书所介绍的章 节,内容,便于实际操作及维护,保养等。
泵的维护及保养
往复泵液力端
往复泵液力端
• 1、泵头:泵头为不锈钢整体锻造而成,吸、排液 阀垂直布置,吸液孔在泵头底面,排液孔在泵头 侧面,同阀腔相通,简化了排出管路系统。
• 2、密封函:密封函与泵头以法兰连接,柱塞的密 封形式为碳素纤维纺织的矩形软填料,具有良好 的高压密封性能。
• 3、柱塞:表面镀有镍铬合金,具有良好的减磨防 腐性能
3)泵的压力取决于管路特性 由这一特性又导致往复泵在启动和操作过程 中与离心泵有重大区别:
往复泵的特点
a、在泵的排出管路上必须设置安全阀,以保证排 出压力不高于它的额定值;
b、在泵启动前,必须把管路上的排出阀门全部打 开,不允许排出管路堵塞,否则就有可能造成 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
c、往复泵允许降压使用,只不过没有充分发挥原 设计的功能而已;
6.2.7定期检查皮带的松紧度。 6.2.8定期更换易损件
泵的维护及保养
6.2.9调整各部位间隙,检查各部位螺栓,螺母有否 松动并扭紧。
6.2.10需长期停用的泵(特别是污水泵)应用清水 冲洗,放净泵体内的液体,拆洗所有阀组件,涂 上防锈油,并对整个泵进行防腐保养、封存、待 用。
6.2.11如若启用停放较长时间的泵,应对泵进行全 面检查、保养,否则不予启用运行。
振动及其解决办法
b、由于吸入量不足(瓶颈现象)或吸入带有气 体进入(吸入管漏气),使其柱塞抽空而造成 泵体震动,以及吸入管线震动。

简述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简述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简述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往复泵是靠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来输送液体的,它由泵头、泵体、活塞和气缸等组成。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往复泵工作时,活塞从气缸的顶部进入,向下运动,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活塞环关闭,缸体内充满液体,此时,活塞继续下降,在缸体底部与进液口之间形成负压区;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活塞又回到上止点。

如此不断地重复上述动作。

往复泵的主要特点是:往复泵的工作原理是靠压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气缸内,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来输送液体。

活塞在气缸内运动时,由进液口进入的液体进入气缸后被吸入并从出液口流出。

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时,将缸体内的空气排出并从出液口排出。

往复泵由泵头、泵体、活塞、气缸、进液口和出液口等部分组成。

往复泵有一根与缸体连在一起的轴,并通过轴承连接在电动机上。

驱动轴上的皮带轮带动主轴旋转时,使连杆推动活塞上行并通过气缸与缸体上的进液口相通;当活塞下行时,连杆带动曲轴旋转时使曲轴也下行并通过进液口与缸体上的出液口相通。

—— 1 —1 —。

第3章 往复泵

第3章 往复泵

3.3 往复泵工作过程分析
二、排出过程:
往复泵在排出过程中,活塞表面压力随着活塞在排出过 程中的位置而变化,主要受液体惯性力的影响,并在排出过 程刚开始时,活塞表面压力达到最高值。 往复泵排出管路越长、原动机转速越高、活塞面积越大, 排出行程中产生的惯性力就越大,活塞表面压力波动越大, 会引起液流不连续,管路振动,甚至引起管内压力急剧变化 即水击现象。这些使泵和原动机工作条件恶化,甚至造成部 件或管路系统的破坏。
排出空
3.4 往复泵空气室 气室
2、排出空气室工作原理
当往复泵的瞬时流量大于平均流量时,排出管流动阻力较大,泵的 排出压力较高,空气室内气体被压缩,泵缸所排液体一部分(超出 按平均流量供应的部分),进入空气室储存;
当瞬时流量小于平均流量时,排出管流动阻力较小,排出压力较低, 空气室内的气体膨胀,一部分液体中从空气室流向排出管,从而使 排出管路中的流量接近均匀。
3.3 往复泵工作过程分析
影响泵吸入性能的各种因素
1.被输送液体温度的影响 要保证泵正常吸入,活塞表面压力必须大于液体温度对应的饱
和蒸汽压力。液体温度越高,其饱和压力pv越大。如当水温为 100℃时,其饱和蒸汽压力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时往复泵无法在安 装高度为正值时正常工作。 2.泵的几何安装高度的影响
2、按泵轴中心线分:立式泵、卧式泵 3、按活塞结构形式分:活塞泵、柱塞泵 4、按泵的作用特点分:
单作用泵 双作用泵 差动泵
3.1.2往复泵的分类
(1)单作用泵 仅活塞的一端腔室工作,吸 排阀各一个;活塞往复一次, 吸排液体一次。
3.1.2往复泵的分类
(2)双作用泵 活塞的两端腔室均工作,吸排 阀各两个;活塞往复一次,吸 排液体两次。流量比单作用泵 增加一倍,且比较均匀。

第十二章往复泵

第十二章往复泵
t2
1
t
t
t 2 t1

2
th
所以:
则:
1

( 2 1 )
1
1

( 2 1

180
0
)
FSn 1 V ' 2 F r sin d ( 2 1 ) 0 1 60 180
2Fr cos
一、往复泵的特性 理论上说往复泵的泵量不随泵压的变化而变化,而 实际上往复泵的泵量随泵压的上升,由于泄漏量的增加 而有所减小。 Q Qtp Q 0
P
二、往复泵管路的特性
往复泵管路中损失的总水头可用下式计算:
H hL hLs hLd ls ld 1 1 1 1 2 [( s s ) (d d ) ]Q ds Fs 2 g dd Fd 2 g ls ld 1 1 1 1 (d d ) 令:( s s ) ds Fs 2 g dd Fd 2 g
理论瞬时流量的变化规律近似的按正弦规律变化。两者 的 区别仅在于有杆腔的活塞杆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因而理论 瞬时流量稍小于无杆腔。多缸泵的理论瞬时流量使所有液缸 在同一瞬时流量的叠加值,其合成曲线也按正弦规律变化。
下图是不同液缸数的单作用往复泵的理论瞬时流量曲线图:
单缸单作用
双缸单作用
三缸单作用
四缸单作用
1.往复泵每个液缸无杆腔排送液体的理论瞬时流量为:
Q th F u
'
m /s
3
2.往复泵每个液缸有杆腔排送液体的理论瞬时流量为:
Q th ( F f )u
'
m /s
3
活塞的运动是有曲柄-连杆机构带动的,因此,活 塞的运动速度可用下式近似计算:

往复泵

往复泵

第章往复泵一、结构与工作原理往复泵由液力端和动力端组成。

液力端直接输送液体,把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动力端将原动机的能量传给液力端。

液力端由液缸、柱塞或活塞、阀、填料函、集合管和缸盖组成。

动力端由曲轴、连杆、十字头、小连杆、轴承和机架组成。

当曲柄逆时针旋转时,柱塞由液缸里向外运动,液缸的容积增大,压力降低,被输送的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吸入管和吸入阀等的阻力损失进入到液缸。

当曲柄转过180°以后,柱塞由液缸外向里运动,液体被挤压,液缸内液体压力急剧增加,在这一压力作用下吸入阀关闭而排出阀被打开,液缸内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送到排出管路中去。

当往复泵的曲柄不停地旋转时,往复泵就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柱塞在泵缸内往复一次只有一次排液的泵,叫单作用泵。

当柱塞两面都起作用,即一面吸入,另一面排出,这时一个往复行程内完成两次吸排过程,其流量约为单作用泵的两倍,称为双作用泵。

二、特点及应用场合1、柱塞泵的特点:1)流量只取决于泵缸几何尺寸、曲轴转速n,而与泵的扬程无关。

因此其不可用排出阀调节流量,只有另找出路。

例如我们厂现应用回流阀调节。

2)只要原动机有足够的功率、填料密封有相应的密封性能、零部件有足够的强度,活塞泵可以随着排出阀开启压力的改变产生任意高的扬程。

例如我厂P201泵出口压力随T201压力而改变。

3)活塞泵在启动时,不同于离心泵而是要开出口阀启动(见泵操作规程)4)自吸性能高;5)由于排出流量脉动造成流量的不均匀,有的需设法减少与控制排出流量和压力脉动,尽量控制流量的稳定。

2、应用场合:往复泵使用于输送压力高、流量小的各种介质,当流量小于100m3/h,排出压力大于10Mpa 时,有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运行性能,亦适合输送粘性液体。

另外,计量泵也属于往复式容积泵,计量泵在结构上有柱塞式、隔膜式和波纹管式,其中柱塞式计量泵与往复活塞泵结构基本一样,但计量泵中的曲柄回转半径还可调节,借以控制流量。

往复泵

往复泵

第二章往复泵第一节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二节泵的正常吸入和排出工作条件第三节往复泵的空气室和泵阀第四节往复泵的实例第一节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按结构柱塞式活塞式单作用泵一、往复泵的分类定义:往复泵是一种容积式泵,它是靠活塞或柱塞的往复运动,使工作容积发生变化而实现吸排液体的泵。

多作用泵双作用泵差动作用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二、往复泵的工作原理1.单作用往复泵活塞往复一次,吸排液体一次;仅活塞的一端腔室工作,吸排阀各一个。

二、往复泵的流量1.理论流量:活塞的有效工作面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容积。

60t Q KA Snm 3/hK ——泵的作用数;S ——活塞行程,m ;n ——泵的转速,r /min ;A ——活塞平均有效工作面积,m 2。

(1)瞬时流量:任一时刻泵的理论流量。

sm Av q /3=工作面积为的活塞以速度为排送液体。

v ()2m A 电动往复泵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电动机的回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活塞速度是周期性地变化的,故其瞬时流量也将周期性地变化。

βωsin r v =2.往复泵的流量不均匀度(2)流量不均匀度:瞬时最大流量qmax 与平均流量qm 之比值称为流量不均匀度,用δ表示。

mq q /m ax =δ(3)改善流量不均的措施: 采用多作用泵; 泵的出口加装空气室二、往复泵的特点1、有较强的自吸能力。

2、额定排出压力主要取决于原动机的功率、泵本身的强度和密封的性能,而与泵流量大小无关 3、理论流量与工作压力无关,只取决于转速、泵缸尺寸和作用数4、流量不均匀,存在惯性影响。

5、转速不宜太快。

第二节泵的正常吸入和排出工作条件一、泵的正常吸入条件(1)泵必须能造成足够低的吸人压力,其值由吸人条件所决定。

ppsrdr-h d∑ZsZdZ∆vdvspdpspdrpsrHZggh v Z p ps s s sr sρ⎪⎪⎭⎫⎝⎛++-=∑22(2)泵吸口处的真空度不得大于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p p H p p Hp p vsssassag '/≤-≤-ρ>H s 吸入真空度标定值[H ]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一、泵的正常吸入条件二、泵的正常排出条件ppsrdr-h d∑h ∑Z sZ dZ∆v dv spdpspdrpsrHZ(1)泵必须能产生足够大的排出压力,其值由排出条件所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泵阀 检查泵阀与阀座的密封面(阀线)是否完好,否 则研磨。密封面刻痕太深时,研磨前可先光车。 泵阀各弹簧的张力应该均勾,自由高度应基本 相等;如果弹簧失去弹性,自由高度减少5% 以上,应予换新。 4.填料函 填料(盘根 ,盼更)安装松紧程度适当, 应允许有少量液体滴漏,以润滑和冷却活塞杆。 当软填科磨损漏泄增加时,可均匀地压紧填料 压盖。如果填料磨损太多,压紧压盖也不能减 轻漏泄,即应更换填料。

综述:a、转速提高使Hmax 加大,关闭滞后, 落座敲击严重,使升程限制器损坏。故限制往 复泵转速提高的主要因素:惯性水头和泵阀 b、减轻泵阀比载荷Hv。虽可减小阀的阻力,但 会使hmax加大,并使关闭滞后和敲击加剧。Hv一 般取2—3m,最大4—6m。通常,低压泵Hv可选得 小些,以免h过低;高速泵则应选大一些,以 减小hmax,使阀关闭及时、减轻撞击;此外, 吸入阀的Hv值常比排出阀小,以利于提高泵的 允许吸上真空度。

第二节 泵的正常工作条件
一、泵的正常吸入条件 保证泵正常吸入所需的条件可表达如下: 1)泵必须能造成足够低的吸入压力。 Ps=Psr-(Zs+Vs2/2g+Σ hs)ρ g MPa (1--5) 2)泵吸口处的真空度不得大于泵的允许吸上真 空度。即 Pa-Ps≤Hs (1--6) 或 ( Pa-Ps)/ ρ g ≤[Hs] (1--7) 从而 P‘s> Pv (1--8) 式中 P‘s——泵内最低吸入压力

2.泵阀阻力 P2As=P1Av+Gvs+Rs+Iv N 式中:p1、p2---阀盘上下的液体压力,Pa。 As---阀座孔截面积,m2 Gvs---阀和弹簧在液体中的重力,N Rs---阀的弹簧力,N Av---阀盘面积,m2 Iv---阀盘作不等速运动的惯性力, N

若As≈Av,则 (P2-P1)/ρ

二、泵正常排出的条件
泵正常排出的条件可表述如下: (1)泵必须能产生足够大的排出压力 Pd=Pdr十(Zd十∑hd)g (1—9) 式中:排出管路损失∑hd中已包括了排出管出 口的速度头损失Vd2/2g。 (2)容积式泵的排出压力不得超过额定排出压 力。有时限制排出压力的波动率。对叶轮式泵, 工作扬程不应超过封闭扬程,并接近额定扬程
Chapter1 往复泵 Reciprocating Pump
§1—1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Principle & Characteristic 往复泵的作用数: 单作用泵 双作用泵 三作用泵 四作用泵
二.
往复泵的流量 flow
1、往复泵
的理论流量即活塞的有效工 作面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容积: Qt=60K Ae S n m3/h 式中: k----泵的作用次数 S----活塞行程, m n----泵的转速,r/min Ae---活塞平均有效工作面积, m2

二、往复泵的泵阀 valve

pump
1.泵阀的类型 泵阀常用的形式有盘阀、环阀、锥阀、 球阀等。
盘阀和环阀适用于常温清水、低粘度油
或其它粘度不大的介质。这两种阀易于 加工而且耐磨,故应用广泛。其中,环 阀的阀隙过流周长较大,较适合于大流 量的场合,但刚性较差,不宜在高压下 使用。
锥阀刚性好,而且阀隙阻力小,适用于输送粘 度较大的液体及压力较高的场合。 球阀在工作中自身能够旋转,磨损均匀,而且 密封面很窄,故对固态杂质不太敏感,密封性 能较好;同时流道圆滑,阻力较小,适合于输 送粘度较高的液体;但其尺寸不宜过大,多用 于流量不大、泵的转速较低(通常n≤100r/ min)的场合。


3.瞬时理论流量q 当曲柄连杆长度比λ =r/l≤0、25 时, q=A v = A rω sinβ 式中,A——活塞有效工作面积 r——曲柄半径 β ——曲柄转角 ω ——曲柄运动角速度 Nhomakorabea
4.流量脉动率σ Q和流量不均匀度δ

Q


由于活塞运动速度不均匀,造成排量不均匀,出现 脉动率,多作用泵流量均匀程度比单作用泵强,三 作用泵流量最均匀。 流量脉动率σ Q=( qmax - qmin )/ qm 流量不均匀度δ Q=( qmax- qm )/ qm
g=[(Gvs+Rs)+Iv ]/ρ gAv (P2-P1)/ρ g作为阀的阻力 令 Hv= (Gvs+Rs)/ρ gAv 为阀的比载 荷。阀开启后,阀的阻力由Hv决定,一 般Hv通过调节Rs来实现
3、泵阀的运动规律
4、对泵阀的要求
①关闭严密。倒置注入煤油,5min内应无 渗漏。 ②关闭时撞击要轻,工作平稳无声。 泵阀无声工作的条件是: hmax.n≤600~650 当n较高时,n hmax可提高到700~750;对 有橡胶密封面的阀,n hmax允许提高到800~ 1000 ③启闭迅速及时。 ④泵阀的阻力要小。

5.被输送液体密度的影响 所输送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泵的吸入压 力入就越低。 6.惯性水头的影响 惯性水头是在液体作不稳定流动(即各处 流速随时间而变)时才存在的附加水头,可用 hi表示。它与作变速运动的液段长度及其加速 度成正比。往复泵为了避免因流量脉动引起的 惯性水头使吸入压力脉动过大,常采用多作用 泵,必要时可设吸入空气室。

2、活塞环和缸套 表1-4列出非金属胀圈的安装间隙
新胶木环的安装方法:先用热水浸泡,变软后 取出,将开口撑到8mm左右,冷却后安装,检 查各间隙值。 缸套的圆度和圆柱度符合要求:胀圈装入后用 灯光检查,整个圆周上的漏光不应多于2处, 且与开口距离不小于30°,每处径向间隙弧长 不大于45°。必要时应该用内径千分卡测量缸 套的圆度和圆柱度,如发现磨耗超过标准,即 需镗缸,并换新活塞。缸套厚度减少超过15% 则应换新。
一、电动往复泵的典型结构
活塞环常用材料有金属(灰铸铁、青铜、
钢)和非金属(夹布胶木、塑料等)两类。 活塞杆一般采用软填料密封装置。软填 料一般用浸油的丝麻、棉纱等编制而成, 并压制成方形断面,俗称油纱盘根。软 填料的圈数根据排出压力由表1—3选取。
泵阀的阀箱分成两组,位于泵缸前后,
对于两侧空间都工作的活塞泵,其有效
工作面积 Ae=1/2[D2/4+(D2/4- d2/4)] = /4(D2-d2/2) m2 式中:D——泵缸直径,m; d——活塞杆直径,m。一 般d=(0、12~0、5)D,低压泵取小值
2.实际流量Q<理论流量Qt(即Q=Qtη v η v=80~~90%),因为: 1)泵吸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气泡;压力降低 时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会逸出,液体本身也可 能汽化;空气从填料箱等处漏入 2)活塞换向时,泵阀关闭迟滞造成液体流失。 3)活塞环、活塞杆填料等处存在一定的间隙 以及泵阀关闭不严等产生泄漏

§1--4 电动往复泵的实例和 管理 example & management
根据我国国标GB11034-89规定的船用电
动往复泵的型号表示形式,可举例如下: CDW25-0.35,其中各项含义是: C—船用;D—电动;W—往复泵; 25—额定流量m3/h 0.35—额定排出压力(MPa)。

式中qmax、qmin——最大、最小瞬时理论流量 qm——平均理论流量 σ Q,δ Q与曲柄连杆长度比λ 有关,σ Q,δ Q越 大,流量越不均匀
三、往复泵的特点
1.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由自吸高度和吸上时 间来衡量。自吸能力与泵的型式和密封性能有 重要关系。起动前将泵缸内灌满液体,可改善 泵的自吸能力。 2.理论流量与工作压力无关,只取决于转速、 泵缸尺寸和作用数。调节流量不能采用节流调 节法,应采用变速调节法、回流(旁通)调节法 或通过调节柱塞的有效行程来改变流量。

泵的排出压力主要取决于排出液面上的
压力、排出高度和排出管路和阻力。 为减小往复泵流量和排出压力的波动, 除采用多作用泵外,常装设排出空气室。
§1--3 往复泵的空气室和泵 阀 Air Chest & Pump Valve
一、往复泵的空气室
air chest 1.空气室的作用原理 principle 往复泵的空气室是一个充有空气的容器, 装设在泵的吸入口或排出口附近,分别 称为吸入空气室和排出空气室。

三、电动往复泵主要故障分析
l、泵起动后不能供液 泵本身原因: (1)填料密封不严或缸套、胀圈磨损过多,胶 木涨圈干缩或卡死等; (2)阀箱中吸、排阀损坏、搁起或严重漏泄。 吸入方面 (3)吸入管漏气,最大可能是在法兰垫片、滤 器压盖等处; (4)吸口露出液面。

二、电动往复泵的管理要点
1、起动、运转和停车 起动:(1)检查滑油箱的油位。 (2)盘车使曲轴转动1—2转,以查明有否 妨碍运转的因素。 (3)开足排出和吸入截止阀。 (4)对于刚修过的泵,点启动检查转向 是否正确。 (5)接通电源,使泵起动。

运转:(1)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是否合适; (2)滑油压力应保持0.08—0.12MPa,油温 不应超过70℃; (3)轴承温度应不超过70℃; (4)检查填料函是否过热和过多的泄漏,声 音是否正常 停车:(1)先切断电源,再关闭吸入阀和排 出阀; (2)长期停用时应放水,并对各运动件涂油 脂。
当往复泵的瞬时流量q大于平均流量qm时,[图 1-3(b)中曲轴转角由β 1至β 2段]排出管流动阻 力较大,泵的排出压力Pd较高,空气室内气体 被压缩,泵缸所排液体一部分(超出按平均流 量供应的部分,如图中面积bcdb所示)进入空 气室储存 当瞬时流量小于平均流量时(曲柄转角由β 2至 β 3),排出管流动阻力较小,排出压力Pd较低, 空气室内的气体膨胀,一部分液体(比按平均 流量供应不足部分,如图中面积dgfed所示) 从空气室流向排出管,从而使排出管路中的流 量接近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