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

合集下载

农作物受灾报告怎么写

农作物受灾报告怎么写

农作物受灾报告怎么写1. 引言农作物受灾报告是对农田和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的文件。

它对于了解农田灾情、调配资源、制定灾后救助和补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受灾报告的撰写步骤和内容要点,以帮助有需要的人正确编写农作物受灾报告。

2. 农作物受灾报告的撰写步骤2.1 收集基础信息在撰写农作物受灾报告之前,需要首先收集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基础信息。

包括种植区域的地理位置、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

这些基础信息有助于后续对受灾情况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2.2 描述受灾情况在报告中,需要准确地描述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情况。

包括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受灾日期等。

可以结合气象数据、现场勘查等方法进行受灾情况的详细描述,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3 进行灾情评估在报告中进行灾情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根据农作物的受灾情况,对农田和农作物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或参考相关的评估标准,对受灾农田和农作物的损失进行量化和分析。

2.4 分析成因和影响在报告中还需要对受灾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成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而影响包括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

通过对受灾成因和影响的分析,可以为灾后救助和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5 提出对策和建议最后,在报告中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受灾情况和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和灾后恢复重建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农田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 农作物受灾报告的内容要点3.1 报告基本信息报告的开头应包含基础信息,包括报告的标题、编写单位、编写人、报告日期等。

3.2 受灾情况描述详细描述农作物受灾情况,包括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受灾日期等。

3.3 灾情评估对受灾农田和农作物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可以使用评估工具或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定量评估。

3.4 成因和影响分析分析受灾的成因和影响,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一、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市农业局的XXX,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局在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方面的工作。

二、干旱形势分析今年,我市面临了严峻的干旱形势。

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加之高温炎热的天气,导致农作物生长严重受阻,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今年我市的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少了30%,比去年同期少了20%。

而且降水不仅量少,分布也不均匀,导致部分地区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三、受灾情况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有XX个县(市、区)申请了农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

受灾面积达到XX万亩,其中水稻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XX%,玉米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XX%。

不仅如此,干旱还导致了部分果树的减产和草原畜牧业的困境。

四、应对措施针对当前的干旱情况,我局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我们加大了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科学的播种、施肥、灌溉等技术措施,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

2.加强灌溉设施建设。

我们加大了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投资,修建了新的水渠、水塘和水泵站,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3.加强水资源管理。

“舍水则乡愁无根”,我们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优化供水体系,确保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无序抢夺。

4.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我们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农业灾害风险保障,减轻了他们的损失。

五、成效评估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

1.农田灌溉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解决了部分地区的耕地缺水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农业科技支撑取得一些突破,通过技术指导,农民学会了科学施肥、科学种植等技能,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3.农业保险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明显提高,农民对农业灾害的担忧减轻,短期内农民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

六、面临的挑战当前,我们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乡镇农业受灾情况汇报

乡镇农业受灾情况汇报

乡镇农业受灾情况汇报
近期,我乡镇遭遇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初步
调查和统计,灾情较为严重,特向上级部门做出汇报,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首先,受连续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我乡镇的农田大面积被淹没,部分作物因
水浸过久而受损严重。

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较大,预计将对当地粮食产量造成不小影响。

此外,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其次,受灾期间,强降雨引发了山洪泥石流,导致部分山区农田遭受严重破坏。

大量耕地被冲毁,土壤流失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隐患。

同时,部分农户的房屋、牲畜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及时的修缮和救助。

再者,灾害期间,强风和冰雹也给我乡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部分
果园被冰雹砸毁,果树受损严重;同时,强风也导致了一些温室大棚、农业设施的损坏,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最后,受灾情况下,我乡镇的农业生产面临了严峻的挑战,需要上级部门的关
注和支持。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灾后补助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的供应。

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加强农田的防洪排涝工作,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之,我乡镇的农业受灾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得到上级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望能够尽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推动乡镇经济的稳定发展。

农业防汛救灾情况汇报

农业防汛救灾情况汇报

农业防汛救灾情况汇报近期,我国各地出现了频繁的暴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防汛救灾情况,特进行了汇报如下:一、受灾情况。

自暴雨开始以来,我国各地农田、农作物受灾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国范围内受灾面积达到了数百万亩,其中江南、华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受灾作物以稻谷、蔬菜为主,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到严重的水浸和倒伏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救灾措施。

为了应对暴雨引发的农业灾害,各地政府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救灾措施。

首先,各级政府组织人员深入受灾地区,开展灾情调查,及时掌握受灾情况,为后续救灾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其次,各地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加强堤坝巡查和巡堤巡塘,及时排查隐患,确保农田和农作物的安全。

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最大限度减少农田的积水面积,减轻灾情损失。

此外,各地还积极组织开展抗洪救灾演练,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三、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各级政府将根据受灾情况,制定具体的恢复重建方案,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同时,加强对农作物的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情损失,恢复农业生产秩序。

此外,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帮扶和支持,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和自救自助能力,确保受灾地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展望。

当前,暴雨引发的农业灾害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有效应对了灾情,最大限度减少了灾情损失。

下一步,各地将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防汛救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就是近期农业防汛救灾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密切关注受灾地区的情况,共同努力,为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汇报

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汇报

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汇报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农作物洪灾,给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我对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的汇报:首先,洪灾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田受淹严重,造成作物大面积倒伏和死亡;二是农作物受淹后,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三是洪水中携带泥沙和杂质,造成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生长;四是部分地区因为洪水灾害,导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农作物洪灾情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

一是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受灾情况,为后续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了受灾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农作物种子、农资和农机具的调配和支援,帮助农民及时恢复生产;四是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情变化和救灾需求,为后续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受灾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农作物种子、农资和农机具的调配和支援,帮助农民及时恢复生产。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总之,农作物洪灾救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作物洪灾救灾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农作物种子、农资和农机具的调配和支援,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力做好农作物洪灾救灾工作,确保受灾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尽快恢复正常。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报告: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对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向各位同事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和应对措施。

一、干旱情况调查本次干旱调查主要覆盖了农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包括XX县、XX市等地。

我们深入了解了干旱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作物受灾情况:大面积干旱导致农田灌溉不足,造成作物枯萎、减产严重。

2. 畜牧业受灾情况:由于草场干旱,牲畜缺乏食物,导致牧民养殖损失较大。

3. 粮食储备:干旱使得粮食产量减少,对粮食储备造成一定影响。

二、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干旱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气象预警: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准确地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防护措施。

2. 推广抗旱农作物品种:加大对抗旱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

3.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扩大灌溉面积,确保农田水源供应的稳定性。

4. 加强畜牧业灾害防控:完善畜牧业灾害防控措施,加强对牧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牲畜的抗旱能力。

5. 增加粮食储备:加大对粮食储备的投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三、成效评估目前我们已经采取了上述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农作物抗旱品种的推广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减少一部分作物减产的损失。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部分地区的灌溉面积已经得到扩大,农田的水源供应得到了保障。

3. 各级政府加大了粮食储备的投入力度,确保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部分地区抗旱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效果。

3. 部分地区对抗旱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力度不够,影响了抗旱能力的提高。

在此,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抗旱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快工程进展,提高农田的灌溉效果。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的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的工作报告

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的工作报告
报告内容:
一、农业干旱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年度农业干旱情况较为严重。

干旱主要集中在我市种植区域的南部地区,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和长期的缺水状况导致。

二、受灾情况:
1. 作物受灾情况:受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不良,产量大幅下降。

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较大,预计损失将达到30%以上。

2. 放牧业受灾情况:由于草原水源减少,牲畜饲料短缺,导致牧民的养殖条件恶化,牲畜死亡率增加。

三、应对措施:
1. 增加灌溉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推广抗旱作物种植:鼓励农民种植抗旱作物,提高农作物的自适应能力,降低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确保农业用水的供应,减少因水源不足而导致的干旱损失。

四、资金支持:
为了有效应对农业干旱和灾害,政府将增加对农业干旱防治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灌溉设施建设、抗旱作物推广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五、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的应对措施,预计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干旱和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生计。

同时,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的抗旱能力。

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

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

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

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

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

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

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

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

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

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

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

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

尤以部分高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

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

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

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

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

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

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

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

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

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

尤以部分高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

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

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

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

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

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

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

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

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

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

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

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

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

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

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

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农民对种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我市也有稳定种源基础,在每年为全省提供种子的情况下,尚有相当剩余用做商品大豆。

因此,播种冬大豆,种源有保证。

品种一般选用“贡选一号”及其系列品种。

“贡选一号”是我所选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种。

具有适宜播期范围广、耐荫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适粗放管理、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稳居第一位,被省农业厅列为科技“三大行动”大豆类主导品种。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也被列为四川主推技术,“”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就将麦/玉/豆种植模式列为重大减灾技术在全省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减灾增收作用。

常年来我市调种“贡选一号”的兄弟市、县都在10个以上。

据测算,在我市推广的“麦/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亩产干豆15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700元(以5元/公斤)左右。

在今年玉米长势差,甚至枯死的空地,如能抢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以前播种,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获得较高文秘杂烩网产量。

如果在稻田、空地净作,其亩产值可达800元,比种秋玉米高250元/亩左右,比红苕高200元/亩左右,加上省工、节本部分,每亩节本增效达300元。

如果卖鲜食菜大豆,其经济效益还可进一步提高。

从近期国内市场看,大豆需求缺口大,不容易出现产品饱和烂市降价的现象。

发展大豆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

播种秋大豆投入较少,产量稳定,经济效益较高,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抗灾增收途径。

三、冬大豆栽培管理技术1.选用良种:选用“贡选一号”。

播种前实施选种,去除籽粒不饱满、有霉烂、有杂色、有病斑的种子。

2.适期播种:5月7月上旬均为适宜播期,最迟播期为8月上旬,其产量才有保障。

可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期越早越好。

既可在玉米行,也可净作。

对秧苗已基本枯死的望天田、高傍田、两季田也可在雨后开沟播种。

3.规范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市旱地土壤应大力推广荣县旱地多熟制成果,提倡“麦/玉/苕”地全面间作冬大豆,在玉米行中间种植。

或改过去“麦/玉/苕”旧三熟为“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

对水稻、玉米无收的地块或空地,可发展满土净作大豆,以牵绳开行播种。

4.科学施肥:大豆不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它自身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氮肥。

补种秋大豆针对不同的地块,施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对空地和玉米长势较好的地块,底肥亩施过磷酸钙35公斤、氯化钾4公斤;前茬水稻、玉米已施足底肥而植株长势较差甚至无收的地块,由于前茬作物肥力未完全分解利用,可以不施或减半施少量磷钾肥,追肥于玉米收后视田间长势施35公斤/亩尿素,个别长势较差的地块可在开花期后,每亩施尿素24公斤。

5.合理密植:在带状种植的玉米小行中增种1行,其窝距;若在带植玉米的大行中净作,视玉米长势可种2-3行,可按行距,窝距进行套作。

如果在6月下旬以前播种,干田和一台土净作按行距×窝距;二台土及以上土块,行距×窝距。

随播期的推迟,大豆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密度应适当增加。

播种时采用挖窝点播,种肥分离,肥料施于窝中靠玉米的一侧,种子播种于另一侧,每窝播34粒,播完盖细土。

当豆苗有两片真叶时,要及时进行间苗,以每窝留健壮苗2-3株。

6.化学控旺:在大豆主茎长到5节(或分枝期)时,用浓度为3060mg/kg的烯效唑(或优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兑水4050kg均匀喷施茎叶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对个别仍旺长田块用浓度为3060mg烯效唑兑水4050kg再次喷施。

7.病虫防治:大豆的病虫危害总体较轻,但个别区域有时也发生较重。

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进行防控。

一般出苗时要重点防治地老虎、毛虫,苗期及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螟、红蜘蛛、豆芫菁、叶蝉、飞虱、豆杆黑潜蝇等,结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

可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如虫螨克,吡虫啉、乐斯本或除尽进行挑治和兼治。

关于解决农作物受灾的报告今年7月3日至4日,安化全县普降暴雨。

17个乡镇降雨量达100mm以上,其中5个乡镇降雨量达到200mm以上,其余乡镇均达50mm以上,仙溪镇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93mm。

受强降雨影响,资江干支流水位暴涨,洪水泛滥。

导致全县农作物和农业生产设施受灾严重。

据初步调查,全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亿元。

其中水稻、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作物受灾20736公顷,成灾面积达10113公顷,绝收面积近4947公顷,损毁耕地4370公顷。

一、受灾情况(一)粮食作物。

全县粮食作物普遍受灾。

水稻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

其中烟溪镇、仙溪镇、滔溪镇近40%的稻田被淹,东坪镇种田大户谌五科受灾500亩、成灾300亩、绝收120亩。

(二)蔬菜生产基地和设施。

全县菜地面积8万亩,因大都集中在较为平整的低洼谷地,此次受灾尤为严重。

特别是蔬菜基地最为集中的东坪、龙塘、小淹、梅城等乡镇,涝情严重。

经初步统计:全县蔬菜受灾面积共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

(三)经济作物。

1.茶叶。

全县万亩茶园,受灾万亩,成灾万亩,绝收面积万亩。

龙塘乡家乐村茶场35亩茶园因山体滑坡,全部损毁,无法修复;华莱生物江南镇100多亩育苗基地全部损毁。

2.水果。

因柑桔等主要水果多种植在山坡高地,除少数由于塌方和滑坡受损外,影响较小。

种植在稻田等低洼处的葡萄、草莓及还有部份桃、李、梨灾损较大。

经统计,受灾面积共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800万元。

江南镇喜寒葡萄园50亩基地全部积水,葡萄架几乎没顶。

全县西瓜、甜瓜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700万元。

3.中药材。

我县中药材面积万亩。

洪灾导致万亩厚朴、黄柏、杜仲受灾,绝收面积万亩。

(四)农业基础设施。

在此次洪灾中共冲毁河堤、田坎及灌溉渠道4000余处,造成渠道淤积、毁损5万多米。

(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全县137个家庭农场、183个专业合作社不同程度受灾。

其中小淹镇百花村昌隆生态农场300亩蔬菜基地、100亩鱼塘被淹,农庄设施、物质、畜禽被水冲走,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幸福村刘红军、百花村刘尚书养殖场被淹,冲走牲猪709头,直接损失达150多万元。

(六)农业产业化。

我县259家农业企业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农业基地受损8万亩,加工厂房屋受损110处,房屋受损万平方米,农产品及其它物资受损6000吨。

主要受损企业有:安化县昌茂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梅山生态园和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

(七)农机具及设施受损情况。

农用船只、农用运输机、排灌机、耕田机等各类农用机具损毁420多台。

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八)畜牧业受灾情况。

全县冲走及死亡大型牲畜5549头,种畜515头,家禽45802羽,种禽327羽,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380万元。

(九)渔业受灾情况。

全县渔业受灾面积总水面万亩,冲毁网箱平方米,毁坏渔船50艘,冲走鱼种苗246万尾,鲜鱼623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62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