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危害因素清单

合集下载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储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作业
设备缺陷
电磁阀,传感器故障
及时维修
加油作业
防护不当
滤网损坏
及时维修
当班作业 当班作业 当班作业
火花 操作错误 设备缺陷
携带火种,非防爆通讯工具
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
未检查油罐底阀
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严格 按操作规程作业
加油作业
加油员使用化纤或丝绸类擦拭加油 机产生火花或静电
加油作业
加油时,车辆 未熄火加油,排气 管冒出火星
第 3 页,共 27 页
未设置警示标志 未规定穿着工作服
未按规范操作 未及时巡检 未按规定操作 未按规定操作 未按规定操作
设置警示标志 加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加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加强巡检及时制止 加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加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加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油罐漏油
及时维修设备
加油作业 罩棚维修未佩戴防护用具导致事故
未按规定佩带
按施工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加油作业 车辆掉入河道
加油作业
加油员未按要求规范穿戴工作服、 工作鞋等劳动防护用品
加油作业
未按要求规范引导车辆,或车辆速 度过快
加油作业 车上人员吸烟、使用通讯工具
加油作业
现场修车、穿脱衣服导致产生火花 或静电
38 加油站 39 加油站 40 加油站 41 加油站 42 加油站 43 加油站 44 加油站 45 加油站 46 加油站 47 加油站 48 加油站 49 加油站 50 加油站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加油区 储油区 储油区 储油区 储油区

加油站危险源辨识

加油站危险源辨识

7
8
9
10Leabharlann 11121、加油员未穿着防静电 服,造成着火爆炸、人身 伤害;2、加油员在现场 未梳理头发造成着火爆炸 、人身伤害;3、加油过 程中加油员未手把加油 枪,造成油品泄漏;4、 作业安全 加油作业 加装散装油品对塑料桶进 行加装,造成着火爆炸、 人身伤害;5、雷电天气 加油作业造成着火爆炸、 人身伤害;6、加油完成 后加油枪未取下车辆移动 造成加油设施损坏,油品 泄漏;7、操作人员作业 摩托车加油作 1、摩托车未在指定加油 作业安全 点加油;2、摩托车未熄 业 火加油 1、加油机底座存在可燃 气体聚集,造成着火爆炸 生产设备设 、人身伤害;2、加油机 加油机 施 漏油造成着火爆炸、人身 伤害;3、加油机接地设 施不完好造成着火爆炸、 1、雨棚接地设施不完好 造成着火爆炸、人身伤 生产设备设 加油站雨棚 害;2、雨棚照明设施漏 施 电造成人员触电;3、雨 棚检修作业造成人员高空 1、电气线路不完好造成 隐患排查治 营业厅、员工 着火;2、营业厅无防抢 理 宿舍 、防盗措施造成财产损失 1、电气线路老化与油气 生产设备设 接触后造成爆炸、人员伤 配电室 施 害、设备损坏;2、电器 设备漏电造成人员触电
1、加油员按照要求穿着防静电服;2、不准在现场梳理头发;3、按照装车要求, 在加油过程中加油员要手把加油枪;4、禁止对塑料进行加油操作;5、严禁在雷电 天气时进行加油作业;6、加油完成后及时从车辆取下加油枪,确认后引导车辆驶 离;7、操作人员作业前必须触摸人体静电释放器。
1、设置摩托车加油点,距离加油机5米以外;2、现场摩托车加油时必须熄火。
3
作业安全
车辆计量
1、按照要求现场作业时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2、罐车计量操作时操作人员按照 要求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3、卸车作业按照要求必须使用防爆工具;4、量油尺 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专用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专用
防护措施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毒面罩。大量使用时应着防护 服,有溅出危险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尽量减少皮肤接触。工作场 所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穿防护服 戴防护手套 戴防毒面具 注意通风 戴防护镜 禁止吸烟 禁止
标准限值:PC-TWA 300mg/m³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苯,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无色液体,有芳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高毒 )。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香味,易挥发。 不溶于水, 易与有机溶剂混
苯(皮) 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麻醉作用,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甲苯,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
有芳香气味。不
甲苯(皮) TOLUENE(SKIN
)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健康危害:(1)接触反应。可有头晕、头痛、乏力、颜 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脱离 接触后可完全恢复。(2)轻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 有恶心、呕吐、胸闷、呛咳等并 可出现嗜睡状态或意识模糊或朦胧状态。(3)重度中毒 。可出现昏迷或重度中毒性肝病 或重度中毒性肾病或重度中毒性心脏病。(4)慢性影响 。主要表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常 有头晕、头痛、乏力、睡眠不佳、恶心、上腹不适、胃 纳差等。皮肤接触液体甲苯可致慢 性皮炎和皲裂等。 危害后果:职业性甲苯中毒。
防护措施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毒面罩。大量使用时应着防护服,有溅 出危险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尽量减少皮肤接触。工作场所 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

(2)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动力及磁动力等。

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3)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4)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计的Y射线等。

(5)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

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加油站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加油站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加油站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作业事故作业事故主要发生在卸油、量油、加油、清罐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使油品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在作业中违反操作规程,使油品或油品蒸气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就可能导致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①卸油时易发生火灾加油站火灾事故的60%~70%发生在卸油作业中。

常见事故有:a油罐漫溢。

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

油品溢出罐外后,周围空气中油蒸气的浓度迅速上升,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到点火源,随即可能发生爆炸燃烧。

在油品漫溢时,使用金属容器刮舀,开启电灯照明观察,均可能产生火花引起着火。

b油品滴漏。

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可能燃烧。

c静电起火。

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采用喷溅式卸油、卸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

d卸油中遇明火。

在非密闭卸油过程中,大量油蒸气从卸油口溢出,当周围出现烟火、火花时,就可能产生爆炸燃烧。

②量油时易发生火灾按规定,油罐车送油到站后应静置稳油15分钟,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如果车到立即开盖量油,就可能引起静电起火;如果油罐未安装量油孔或量油孔铝质(铜质)镶槽脱落,在储油量油时,量油尺与钢管口摩擦产生火花,就可能点燃罐内油蒸气,引起爆炸燃烧;在气压低、无风的情况下,穿化纤服装,摩擦产生静电火花也可能点燃油蒸气。

③加油时易发生火灾加油时,大量油蒸气外泻,加之操作不当油品外溢等原因,在加油口附近形成了一个爆炸危险区域,遇烟火、使用手机或BP机、铁钉鞋摩擦、金属碰撞、电器打火、发动机排气管喷火等都可能导致火灾。

④清罐时易发生火灾在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时,由于无法彻底清除油蒸气和沉淀物,残余油蒸气遇到静电、摩擦、点火花都可能导致火灾。

(2)非作业事故加油站非作业事故又可分为与油品相关的火灾和非油品火灾。

①与油品相关的火灾a油蒸气沉淀。

在作业过程中,会有大量油蒸气外泄,由于油蒸气密度比空气大,会沉淀于管沟、电缆沟、下水道、操作井等低洼处,积聚于室内角落处,一旦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燃烧。

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表

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表
物理性危害因素
异常气象(高温、低温)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中暑、冻伤
夏天提供清凉饮料,以防中暑、冬天提供保暖棉服、手套,以防冻伤
噪 音
噪声
影响不大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磁场)
生物性危害因素
细菌、寄生虫等
劳动过程中的
职业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等
精神过度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
个别器官疲劳
下肢
静脉曲张
适当休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表
加油站
作业岗位
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职业危害因素
主要职业危害
采取的控制措施
化学性危害因素
生产性毒物
汽油
汽油中毒
正确配戴口罩、橡胶耐油手套
铅等金属类毒物
铅中毒
正确配戴口罩、橡胶耐油手套
汽车尾气呼吸道Βιβλιοθήκη 正确配戴口罩、橡胶耐油手套

苯中毒
正确配戴口罩、橡胶耐油手套
生产性粉尘
粉尘
尘肺病
正确配戴口罩、橡胶耐油手套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就是在对加油站的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情况,确定系统内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方式和途径。

3.1油品的危险危害特性该加油站经营的油品主要为汽油、柴油等油品,汽油被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且汽油被列入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该加油站经营的油品不属于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其主要理化特性见附表3-1。

表3-1 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2018年4月6日出具《0#车用柴油(V)检验报告》。

3.2油品危险性分析石油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积聚静电荷、易扩散流淌、热膨胀和毒害性等危害特性,加油站经营储存石油成品油的物质危险性表现为:1)易燃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关于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划分见表3-2。

汽油、柴油均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其等级见表3-3,石油产品属于可燃性物质,同时又有易蒸发的特点,其蒸发的气体常在作业场所或储油场地弥漫、扩散或在低洼处聚积,在空气中只需较小的点燃能量就会闪光燃烧,因此油品的火灾危险性不容忽视。

表3-2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3-3火灾危险性等级2)易爆性石油产品的蒸气与空气组成混合气体,其浓度处于一定范围时,遇点火源即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范围愈宽,爆炸下限越低,该物质爆炸危险性越大。

油品的爆炸范围越宽,爆炸下限值越低,泄漏或蒸发出的油品蒸气危险性就越大,因些,须重视油品的泄漏和爆炸性蒸气的产生与积聚,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

3)挥发性加油站储运的汽油具有较大的蒸气压,蒸气压越大,挥发性越大,表明该物质较容易产生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蒸气浓度,因而火灾爆炸危险性也越大。

此外,蒸气压大的物质,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温度升高,蒸气压迅速增大,因此,盛装该类物品的容器较容易发生胀裂。

4)静电荷积聚性石油产品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欧姆·厘米左右。

加油站各项风险告知卡

加油站各项风险告知卡

设备设施储罐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火灾、爆炸风险等级/标识较大风险(橙色)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责任部门责任人危险有害因素警示标识1.法兰、管道等连接处未进行等电位跨接;连接密封垫未定时检查更换;阀门、接头未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发生泄漏。

2.罐体、管道腐蚀、老化未进行定期检测发生泄漏。

3.安全阀、压力表、可燃气体报警器、液位计、温度计、防雷设施失效或未定期效验检测。

4.未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及职业危害告知牌。

5.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设施或周边存在点火源。

6.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7.未配备消防器材。

管控措施1.岗位工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定期按要求检查电位跨接,阀门、头定期维护保养,管道连接密封垫定时检查更换。

3.罐体、液化气管道、安全附件;可燃气体报警器、防雷设施按标准要求定期效验检测。

4.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警示标识。

5.作业场所禁止烟火、禁止打手机等。

6.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7.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和灭火毯等消防器材。

应急措施火灾、爆炸:1.发现初起火灾,及时使用消防器材灭火。

2.及时报告办公室。

3.如不能控制火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报告方式办公室:应急电话: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设备设施槽车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火灾、爆炸、触电风险等级/标识较大风险(橙色)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责任部门责任人危险有害因素警示标识1.槽车安全附件未定期检测,可能导致容器爆炸事故2.连接管道时未连接静电接地报警仪,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3.槽车管道破损天然气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4.周边存在点火源,可能导致火灾事故5.作业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管控措施1.槽车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定期检测,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槽车、安全附件等运行情况2.更换槽车时连接静电接地报警仪,工作人员定期检查静电接地报警仪情况3.定期检测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4.槽车周围严禁烟火、严禁拨打手机,张贴相应安全标志5.人员正确穿戴劳保防护用品应急措施火灾、爆炸:1.发现初起火灾,及时使用消防器材灭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因素清单(环境)
部门、单位: 序 场所/活动/ 号 设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储罐区 储罐区 储罐区 储罐区 储罐区 加油现场 加油现场 加油现场 营业室 营业室 营业室 生活区 生活区 消防器材 储罐区/接卸 油作业 编制/日期:
序列号: 危害因素
时态/状态
处理现状与排向
A
4 4 4 4 4 4 4 1 1 1 1 1 1 1 4
B
6 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评价 C D
1 1 4 4 4 1 4 1 1 1 1 1 1 1 6 4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E
4 4 1 1 1 1 1 4 4 4 4 4 4 1 1
加强管理,强化员工环保意识培训,统 一收集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在/正常 采用油气回收技术 现在/正常 加强现场管理和员工操作技能培训, 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现在/正常 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 现在/正常 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 现在/正常 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 现在/正常 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 现在/正常
加强管理,强化员工环保意识培训,统 一收集处理
现在/正常 通过采用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 将来/异常 通过站内隔油池后在排出站外
接卸油过程中未采用油气回收, 严格执行加油站卸油操作规程,各站 将来/异常 油气挥发至打大气中 在接卸油过程中,采用油气回收装置 审核/日期:
水污染、土地污染 水污染、土地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土地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资源、能源 资源、能源 资源、能源 资源、能源 水污染、土地污染 水污染 土地污染 大气污染 2017年1月1日
触发原因
埋地罐油品渗漏 输油管线油品渗漏 卸油口、法兰等油气渗漏 通气管油气蒸发 含油棉纱等含油垃圾排放 油蒸气 跑冒滴漏产生油污 生产使用水电 办公纸张无序使用 光照充足时开灯 电器设备停用时不及时关闭 生活垃圾排放 含油污水和生活废水排放 消防用水和灭火剂排放
M
19 19 11 11 11 8 11 8 8 8 8 8 8 5 19
风险 等级
重要 重要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要
加强监测,并加强油品损耗监测,发 将来/异常 现存在异常损耗时强化监测 加强监测,并加强油品损耗监测,发 将来/异常 现存在异常损耗时强化监测 严格按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检测, 将来/异常 对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现在/正常 采用油气回收 现在/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