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荷叶母亲》说课稿
《荷叶母亲》的优秀说课稿

《荷叶母亲》的优秀说课稿《荷叶母亲》的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与处理《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跟读者交流,联系生活体悟母爱的温馨,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启迪,在生活中更加珍视亲情。
时间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首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真情诵读,学会感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重难点(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体悟亲情,理解借物写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才十二三岁,心理不够成熟,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也深浅不一。
只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情景的创设,对本文的'主题理解不是问题,可能对于结尾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托物寄情写法的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二)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文的感情非常真挚动人,课前再播放感人的音乐和图片的话,能极力渲染母爱,让学生入情入境,为理解诗的情感打下感情基础。
2.朗读法:因为这篇散文诗感情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更好地体会。
3.设问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领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交流;通过讨论解决重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标要求,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一定要关注学情学法,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起来,更要让学生“活”起来。
具体学法安排如下:1.朗读法:这是一首散文诗,特别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读能够直观地品味蕴含其中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章节,详细内容为《荷叶母亲》一文。
该文以荷叶为喻,生动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母亲的一个关爱自己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揭示课题:通过学生分享,导入本课《荷叶母亲》。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母爱的体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生字词:荷叶、母亲、保护、依靠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母爱伟大:关爱、付出、无私、奉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荷叶母亲》说课稿

《荷叶母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叶母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诗。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文章都围绕着亲情来抒发作者的感悟。
《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本文语言清新典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篇适合引导学生感受亲情、体会散文诗优美意境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亲情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但对于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还比较陌生,对于作者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来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提问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积累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5篇)

《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叶母亲》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丹棱县何场中学的刘礼群,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
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8篇)

《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8篇)《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
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1)作者(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
(画图)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3.有感情地齐读6、7段。
(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凋零、枯萎)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7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6、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 文章三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 境又是怎样的? 7、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小结: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 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 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好像是流转无力的水 珠。正如高尔基说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①“愈下愈大” 表现了环境愈发的恶劣。 ②“左右攲斜”、“无遮蔽”、“无法可想”三个词很有表现力,红莲 在风雨侵袭下,楚楚可怜之状, “我”显露出的怜惜和担忧之情跃然纸 上。 ③ 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的语调来读。
5、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写我回忆我和祖父一起赏莲。 第二部分(4——9)写现在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还有我的感受 送莲(1)——忆莲(2、3)——看莲(4,6,7)——悟莲(8、9)
1、拓展仿写,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 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 时,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 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 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 圣洁,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⑵想一想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引导: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母亲就像荷叶一样在自 己很无助的时候保护着自己, 有没有感谢母亲? 爱不爱自己的母亲?
⑶联想生活 : 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 ,比如生病 ,考试失败的时候,被欺侮的时候,和 同学闹矛盾了,这些就是心中的小雨点。 我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想 到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想要他们来关怀自己,保护自己。 这都充分 地说明了自己很喜欢依赖自己的妈妈。。
《荷叶 母亲 说课稿》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荷叶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一〕学情分析〔二〕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法讨论法三:说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体验法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1.佳句赏析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2.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照应着?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板书设计荷叶母亲送莲〔眼前〕赏莲〔回忆〕雨打红莲〔眼前〕荷叶护莲由景入情深情赞美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 母亲说课稿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说课稿第1篇】《荷叶母亲》说课稿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自主预习、朗读练习,质疑问难、拓展延伸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大家知道她是哪位女作家吗?非常好!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过渡语:如果说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一次旅行的话,那么学习目标就是本次旅行的目的地。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大家齐声朗读,一二三预备起:范读感知诗意品读鉴赏语言悟读把握诗情拓展学习写法过渡语:好,同学们在课下都进行了预习,那么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字词的预习检测。
谁能为大家读出这些词的词音?老师:同学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老师标红的地方和给出词意的几个词。
(同学读)二、听荷,说印象过渡语:好。
朗读是与作者进行文字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首先就让我们进入到本次学习之旅的第一个环节“听荷,说印象”。
(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同学们一边听读,一边划出你认为最触动你心灵的文字。
老师: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认真聆听和默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一定有些许感动,下面就请同学们踊跃地为我们分享一下,是哪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灵?为什么?三、读荷,感诗意过渡语:我们带着初步的阅读体验,进入第二个环节“读荷,感诗意”,就是自由地、大声地、饱含深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朗读感受文中画面的美,品析语言的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母亲》冰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
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借助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②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②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
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不但和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待价而且通过点评培养了朗读欣赏能力。
)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渲染气氛,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出示课题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感知文章
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配乐读体会情感的变化:教师泛读一部分,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分角色或男女生
(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温馨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审美情感的陶冶。
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氛围地带动下,细细体味母亲那涓涓细流却又连绵不断地爱)
3.对老师,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一):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B、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体会到的感情,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看到风雨中的荷叶勇敢的呵护红莲,作者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一脸,母亲对女儿的呵护。
这一幅”荷叶护莲图“深深的感动了作者,作者在心底里呼唤母亲的呵护,并非不想独立于世,而是因为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力量源泉)
六、拓展延伸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课堂小结:冰心的这篇《荷叶母亲》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而又耐人寻味。
她以“荷叶”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爱的颂歌。
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
同时,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荷
叶
母
亲
母亲莲花
荷叶 母亲 由景入情 深情赞美
雨打红莲
(眼前)
荷叶护莲
送莲 (眼前)
赏莲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