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热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7章 第38讲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3.铋基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与能量 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CO2—+—— e-→CO- 2 —+—+H—Ce—-O- 3→HCOO-—+—H→+ HCOOH
(1)使用Bi、Bi2O3两种催化剂,哪个更有利于CO2的吸附? Bi2O3 。简述判断依 据: 由图可知,使用Bi2O3催化剂时,相对能量减小得多,趋于更稳定状态 。 (2)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反应的ΔH < (填“>”或“<”)0。 (3)使用Bi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0.38 eV,使用Bi2O3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 0.32 eV 。
5.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亚硝酰氯的结构式为Cl—N==O):
化学键
N≡O
Cl—Cl
Cl—N
N==O
键能/ (kJ·mol-1)
630
243
a
607
则反应2NO(g)+Cl2(g) 2ClNO(g)的ΔH= 289-2a kJ·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根据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知,ΔH=2×630 kJ·mol-1+243 kJ·mol-1 -2×(a kJ·mol-1+607 kJ·mol-1)=(289-2a) kJ·mol-1。
2.臭氧层中O3分解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ΔH < (填“>”或“<”)0。 (2)催化反应①是 吸热 (填“吸热”或“放 热”,下同)反应,催化反应②是 放热 反应。
(3)总反应的活化能是 E ,催化反应①的 活化能是 E1 ,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 的活化能是 E2+|ΔH| ,总反应对应的逆反 应活化能为 E+|ΔH| 。
2018高考新突破反应原理类综合题《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呈现方式详析及复习建议》

(2017年Ι卷)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 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 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Na2S水解平衡】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2017年Ι卷)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
Fe PO4 、Mg3 (PO4 )2
的Ksp分别为 1.3 10
22
、 1.0 1024 。【溶度积计算】
高考题呈现
【原理题】
28.(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 、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酸性强弱比较】 C.0.10 mol· 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中和滴定结合图像分析】 A.Ksp(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 C.NaHX溶液中
lg c(HX ) c(H 2 X)
的变化关系
c(H ) c(OH ) ) c(HX ) c(X2 ) c(OH ) c(H )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计算高考真题

1.(2021年高考河北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烧。
已知25℃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则25℃时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020年高考全国2卷)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 C2H4(g)+H2(g) ΔH,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①ΔH=_________kJ·mol−1。
3.(2020年高考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CN比HNC稳定ΔH=+59.3kJ molB. 该异构化反应的-1C.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4.(2021年1月浙江选考)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则2O(g)=O2(g)的ΔH为A.428kJ·mol-1B.-428kJ·mol-1C.498kJ·mol-1D.-498kJ·mol-15.(2019年高考全国3卷)Deacon 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CuCl 2(s)=CuCl(s)+12Cl 2(g) ΔH 1=83 kJ·mol -1 CuCl(s)+12O 2(g)=CuO(s)+12Cl 2(g) ΔH 2=-20 kJ·mol -1CuO(s)+2HCl(g)=CuCl 2(s)+H 2O(g) ΔH 3=-121 kJ·mol -1 则4HCl(g)+O 2(g)=2Cl 2(g)+2H 2O(g)的ΔH =_________ kJ·mol -1。
6.(2017年高考全国1卷)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系统(Ⅰ)()()()()242221H SO aq ===SO g H O l O g 2++11327kJ mol H -∆=⋅()()()()()22224SO g I s 2H O l 2HI aq H SO aq ++===+12151kJ mol H -∆=-⋅ ()()()222HI aq H g I s ===+13110kJ mol H -∆=⋅ ()()()()()22422H S g H SO aq S s SO g 2H O l +===++1461kJ mol H -∆=⋅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联产氢气、硫磺系统(Ⅱ)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2H 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高考化学中,热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热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热变化关系的表达式。
学习热化学方程式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也有利于解决一些与热相关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点。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热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热变化关系的表达式。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会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差来确定。
这个热量就叫做反应的热效应(enthalpy change),通常用ΔH表示。
2.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有两种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式和热反应方程式。
其中,热化学方程式式是指通过在化学反应式上方加上反应热量标志ΔH来表示一个反应的热效应,例如:C2H5OH(l) + 3O2(g) → 2CO2(g) + 3H2O(l) ΔH = -1.37 × 10^3kJ热反应方程式则是指除了列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外,还要写下反应热量的物质平衡式。
例如: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3.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热化学方程式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因此它具有不可逆性、可加性和数量关系等特点。
不可逆性: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换句话说,如果将反应物重新组合起来,热效应不一定是相反数。
可加性:如果将两个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它们产生的热效应等于它们单独产生的热效应的代数和。
数量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随着反应物的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还需要标明各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量比。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求解各类与热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热反应的趋势: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一个反应会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热反应的计算:可以通过已知反应式和热效应,计算出所需的反应物的量。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6 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4①+②+2③可得ΔH= 4ΔH1+ΔH2+2ΔH3。
2、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 (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1SiO2(s)+30C(s)= 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3(PO4)2F(s)+3SiO2(s)=
解析:运用盖斯定律,反应1+反应2×3+反应3×18=
总反应,则ΔH=ΔH1+3ΔH2+18ΔH3。
【知识回顾2】 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 放出 114.6 kJ热量,写出表示 H2SO4与 NaOH 反应生成 1 mol 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判断的注意事项。 (1)注明物质的状态:气(g)、液(l)、固(s)和水溶液(aq) 。 (2)化学式前的计量数、温度和压强与ΔH 值对应。
(3)相同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与逆反应的ΔH 数值相 等,符号相反;ΔH 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能量变化,与是否可 逆无关。
(4)不用“↑”和“↓”符号。 (5) 用ΔH1=-a kJ·mol-1、ΔH2=-b kJ·mol-1表示时,若 a>b,则ΔH1<ΔH2。 (6) 催化剂的使用不改变反应的焓变。
高考专题复习:
盖斯定律、热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
盖斯定律应用的注意事项。 (1)理论依据: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 还是分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 的途径无关,只与始态、终态有关。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有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1.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专题十反应热。
例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g)=H2O(l);△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解析:0.3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则1mol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1mol水汽化需吸热44kJ,则3mol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所以1mol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高考化学试题《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专题十反应热》。
变式练习1、(2005全国理综Ⅰ·1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 kJ / molB. 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 / molC.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 / mol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 kJ / mol解析:以上各式中化学计量数及物质状态标注都正确;该反应放热,△H应为负值;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bkJ,则又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4bkJ 。
答案:A。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及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高考化学 难点点点过 专题06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专题6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考情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成了必考题型,而且高考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并能够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热化学方程式试题大多是一些思路型题型,题目变化较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此类试题比较贴近当前的教学实际,虽然形式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只要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缜密分析、逐层递解,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
此外通过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探究还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归纳】1.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 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键;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 P—O键、4 mol P==O键,1 mol C2H6中含有6 mol C—H键和 1 mol C—C键。
2.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注意ΔH的符号和单位:ΔH的单位为kJ·mol-1。
(2)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反应热ΔH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热化学方程式大全(二)

引言概述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各组分所涉及的热变化的方程式。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等热力学参数,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动力学特性。
在化学工程、燃烧学等领域中,热化学方程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继续介绍一系列常用的热化学方程式,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
正文内容一、热解反应1.热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热解反应是指在高温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的反应。
热解反应通常具有放热的特点,因为分解形成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2.热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一般而言,热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B→A+B+ΔH,其中ΔH为反应的焓变。
3.热解反应的应用热解反应常用于化工工艺中,用于制备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等物质。
热解反应也常用于燃烧学研究中,用于分析燃料的热值和热分解特性。
二、合成反应1.合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合成反应通常伴随着吸热,因为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2.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一般而言,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B→AB+ΔH,其中ΔH为反应的焓变。
3.合成反应的应用合成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合成、聚合反应等领域。
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放热量,从而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产生电流,是电化学反应的基础。
2.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平衡各组分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来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和电镀等技术中。
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电位差和电能变化,从而评估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四、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点思维】
【热点释疑】
1.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结合计算进行,所以应分两步:
(1)写:
首先根据题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特别注意:①要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5 ℃和1.01×105 Pa条件下进行的,可不注明;②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③虽然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但在书写时一般选比较常规的,如最简整数比或与题中所给信息相同的,这样才能与标准答案相符。
(2)算:
根据题意计算反应热。
注意:①计算时,一般先把所给已知量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进行计算;②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③要注明ΔH的单位和“+”“-”符号;④对于可逆反应,ΔH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完全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如何书写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热点考题】
【典例】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适量的N2与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拆开1 mol H—H 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在25 ℃、101 kPa下,已知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答案】
(1)
(2)N2(g)+2O2(g)=2NO2(g)ΔH=+67.8 kJ·mol-1
(3)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