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稻螟虫防治时期为何时 有效农药有哪些
值得关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

值得关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近些年来,南方稻区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几乎每年都遭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有的年份造成早稻生长中后期出现叶片刮白;晚稻4代纵卷叶螟的危害普遍发生,稻农防不胜防,抓住适期防治,选用高效对口农药是关键,有哪些新农药对其效果好呢?四氯虫酰胺主要剂型有10%四氯虫酰胶悬浮剂,属鱼尼丁受体激动剂类杀虫剂,通过与害虫鱼尼丁受体结合,打开钙离子通道,使贮存在细胞内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到肌浆中,钙离子和肌浆中的基质蛋白结合,引起害虫肌肉持续收缩。
虫体症状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
该药对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高的活性,防治时每亩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毫升,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害虫有稳定的防效。
该药可以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农药混用,有些地区将该药减半与这些药剂混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大面积生产上将该药与这些药混用时,不建议减少该药用量,应用足40毫升,以确保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硬朗硬朗是4.75%阿维·茚虫威可湿性粉剂,含阿维菌素1%、茚虫威 3.75%。
该药杀虫谱广,见效快,持效期长,喷雾后药物能很好地向叶片内渗透,耐雨水冲刷,耐紫外光,耐高温,可杀死叶片背面的害虫,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害虫在取食带药叶片后数小时内即停止取食,持效期为7~14天,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效。
一般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每亩用15%茚虫威悬浮剂8毫升,虫龄较大时,每亩用药量加大至12毫升,防效明显提高,可达95%以上。
使用时需注意,阿维菌素和茚虫威均没有内吸性,需要有足够的水量保证药物在叶面的分布。
因此,手动喷雾器细喷雾一般要求每亩用水50公斤;弥雾机喷药每亩宜用足30公斤水。
丁虫腈主要剂型有5%丁虫腈(丁烯氟虫腈)乳油,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
杀虫机理是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正常传递代谢,破坏害虫的中枢神经系统而致死。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
水稻螟虫以幼虫钻蛀水稻叶鞘、茎杆甚至穗透等部位,造成枯鞘、枯心、死孕穗、白穗或花白穗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1.农艺防治:烧毁稻草、早犁早耙,降低二化螟越冬基数;避免早、中、晚稻并存,减少三化螟桥梁田。
2.药剂防治:虫口密度大时,用25%杀虫双200毫升、50杀螟松乳油150毫升或5%锐劲特50毫克等药剂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会遭受许多病虫害的威胁,其中最常见的是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以水稻为食,如果不加以控制,其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水稻螟虫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一般来说,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螟虫防治方法之一。
它使用化学药品,如甲胺磷、氯丹、吡虫啉等,喷洒在水稻上,以达到杀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面积、重度螟虫危害的情况下是十分有效的,但也会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影响。
同时,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该注意用药的量和时间,是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农药登记证规定来使用。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对螟虫进行控制的方式。
它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防治方法,没有化学药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比如利用天敌的寄生蜂和天敌的雏虫对螟虫进行控制。
寄生蜂雌虫在水稻螟虫的卵上寄生,对卵进行寄生并产卵。
雏虫在卵中孵化,它会逐渐吞噬卵内的螟虫,直到卵摹为止。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对环境有益,对于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3.文化措施文化措施是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合理调整农田结构。
通过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轮作,以减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发生。
2)清除螟虫卵和幼虫的栖息地。
及时清除农田旁边的杂草和秸秆,恶化螟虫卵和幼虫的栖息地,可以有效控制螟虫的数量。
3)选用抗螟虫品种。
选择那些有较强免疫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就可以减少螟虫危害的发生。
4)适当增补有机肥。
可以增强水稻植株的抵御力,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对水稻螟虫进行控制。
比如,可以在晚上在田间种植一些特殊鲜艳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白色等等,然后在其上方安装紫外线灯,螟虫就会被吸引过来集中,然后再进行杀灭。
通过以上几种控制水稻螟虫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和预防水稻螟虫的侵害。
稻纵卷叶螟用什么药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稻纵卷叶螟用什么药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稻纵卷叶螟可用甲维盐、杀虫双、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茚虫威、酰胺类杀虫剂来防治。
可以使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等混合后喷洒防治,喷洒后见效快,持效时间较长。
还可以亩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50-75克,兑水35-6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明显。
一、稻纵卷叶螟用什么药防治1、稻纵卷叶螟可以用甲维盐、杀虫双、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茚虫威、酰胺类杀虫剂防治。
2、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克,兑水35-50公斤喷雾,或兑水5-7.5公斤弥雾。
用药适期掌握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
3、亩用甲胺磷乳剂25-50克,兑水35-50公斤喷雾。
对高龄幼虫效果也很好,还能兼治黑尾叶蝉。
安全间隔期早稻20天,晚稻40天。
4、亩用50%杀螟松乳剂60-75克,兑水35公斤喷雾,或兑水7.5公斤弥雾。
用药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天。
5、亩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50-75克,兑水35-60公斤喷雾,或兑水5公斤弥雾。
6、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混合后喷洒防治,喷洒后见效快,持效时间较长。
二、稻纵卷叶螟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1、对于稻纵卷叶螟,于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防治效果好。
7月上中旬稻纵卷叶螟初次迁入,7月下旬出现成虫高峰,到8月中旬时出现严重卷叶现象。
2、施药时留浅水层,稻纵卷叶螟是食叶性害虫,稻叶上附着的药液越多,防治效果越好,尤其是施用触杀性药剂,喷雾时要均匀、全面。
根据稻纵卷叶螟有转株危害的习性,应在早上10点前、下午5点后施药,若施药后4小时内下雨,需进行补施。
3、生物防治为通过采取放养赤眼蜂等稻纵卷叶螟在自然界的天敌,控制田间虫害种群,达到防治目的。
水稻病虫害防治优选哪些药剂?

蓝 夜蛾 核型 多角 体病 毒 、球孢 白僵 菌 、短 稳杆 菌 、 剂 ;水稻 扬 花期 慎用 新烟 碱类 杀 虫剂 (吡 虫啉 、啶
金龟 子绿 僵 菌 CQMa421等 微生 物农 药 ,化 学药剂 可 虫脒 、噻 虫 嗪等 ) ,减 少对 授粉 昆虫 的影响 :破 口
选用 氯 虫苯 甲酰胺 、 四氯 虫酰 胺 、茚 虫威 等 。
喷 雾选 用 金 龟子 绿僵 菌 CQMa421、醚 菊 酯 、烯 啶 虫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应 用 生物 药 剂 品种 时 , 施 药
胺 、吡蚜 酮 。
期应 适 当提前 ,确 保药 效 。稻虾 、稻 鱼 、稻 蟹等 农
防 治 稻 纵 卷 叶螟 ,优 先 选 用 苏 云金 杆 菌 、甘 业 生 态 种 养 区和 临近 种 桑 养 蚕 区 , 需慎 重 选 用 药
三环 唑 、丙 硫 唑等化 学药 剂 。
避免 使用 低含 量复 配剂 。禁 止 使用含 拟 除虫 菊酯 类
防 治 纹 枯 病 、稻 曲病 ,采 用 井 冈 ·蜡 芽 菌 、 成分 的农 药 ,慎重 使 用有机 磷 类农 药 。
井 冈霉 素 A (24%A高含 量制剂 )、 申嗪霉 素等 生物
(李翠 英 )
客 唑类 杀 菌剂 ,避 免药 害 。
防 治稻瘟 病 ,采 用枯 草芽 孢杆 菌 、多抗霉 素 、
提 倡 不 同 作 用 机 理 药 剂 合 理 轮 用 与 混 配 , 避
春 雷霉 素 、井 冈 ·蜡 芽菌 、申嗪 霉素等 生物 农 药或 免长 期 、单 一使 用 同一药 剂 。提 倡使 用 高含量 单剂 ,
沙 质土用 下 限 ,粘 质 土用 上 限 ,播 后 l~ 3天 ,加 水 30公斤 用 喷 雾器 喷 洒 土 表 。玉 米 苗 后 处理 可 在 4叶期 进 行 。一 般来 说 在玉 米 田使 用 比较安 全 ,但 在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偏 低 (低 于 2%) 的沙 质 土 壤 或 苗 前施 药后遇 到 大雨 ,则 有可 能造 成淋 溶性 药害 , 主 要表现 是 玉米 叶片 发黄 ,一 般 叶片 10~ 15天 后 叶色 才 能转 绿 ,恢 复 正常 生长 。需要注 意 的是 ,施 用有 机磷 农 药会使 玉 米对莠 去 津 的解 毒 作用 明显 下 降 ,施 用莠 去津 前 后 7天 内均 不能施 用 有机 磷农 药 , 否则 玉米 会 受到严 重 药害 。
2018年水稻中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2018年水稻中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进入8月以来,水稻主要病虫害逐渐进入盛发期,当期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为减轻水稻中后期防治压力,对于螟虫必须坚持“压前治后”的防治策略,对于病害则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防治策略。
各地务必在准确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实情,因地制宜开展好病虫防治工作。
一、发生概况1、二化螟如东性诱剂监测,二化螟成虫于4月20日始见,6月20日进入水稻大田成虫发蛾高峰。
当日平均单盆蛾量,岔河监测点为22.7头、丰利监测点为13.3头、河口监测点为11头。
2、稻飞虱通州7月4日普查,白背飞虱百穴平均3头(0-24),灰飞虱平均34.3(0-148);7月9日普查,白背飞虱百穴平均65.6头(0-104);灰飞虱平均138.4(0-360)。
3、纹枯病通州7月4日普查,纹枯病病穴率平均1.42%(0-10),病株率平均0.24%(0-1.35);7月9日普查,纹枯病病穴率平均0.35%(0-3),病株率平均0.04%(0-0.4)。
二、防治工作意见今后一段时间秋熟作物病虫害发生将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两迁害虫发生尚未明朗,各地务必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制定科学防治对策,引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提升服务能力。
1、加强病虫监测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不平衡性大,加之两迁害虫发生尚不明朗,气候条件复杂,各地要切实加大监测调查的力度,及时全面掌握虫情动态,为正确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2、加强宣传发动防治工作顺利、全面得以推进,离不开宣传发动工作。
对防治工作的宣传发动,一方面要对农民群众宣传,使其明白防治的主要对象,帮助其准确选择防治药剂,切不可根据经验或经销商胡乱推荐开展防治;另一方面要对政府领导进行宣传汇报,明确阐述当前病虫发生的形势和特点,利用行政力量促使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3、加强技术指导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制定的防治技术是否合理。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有效药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 的有效药剂高67.5厘米,结荚高度13.4厘米,主茎13.2节,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48.3个,每荚1.9粒,百粒重19.2克。
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含量42.9%,粗脂肪含量19.7%。
病害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感SC7株系。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667平方米产208.3千克,较对照徐豆13增产8.6%。
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21.74千克,较对照徐豆13增产7.45%。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6月中下旬播种,播前晒种1~2天。
667平方米用种6~7千克,迟播增加播种量。
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13.3厘米,每667平方米留苗1.1万~1.5万株。
一般基肥667平方米施纯氮2千克、五氧化二磷3千克、氧化钾2千克。
花期视苗情667平方米追施纯氮2.5千克,鼓粒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
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文/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曹立耘63拒食等特性,以胃毒为主。
稻纵卷叶螟幼虫受药后,在不该蜕皮时产生蜕皮反应。
开始蜕皮时由于不能完全蜕皮而导致脱水饥饿死亡。
该药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二化螟、柑橘潜叶蛾、斜纹夜蛾等也有较高的防效,对鱼类、蜜蜂毒性极低。
防治稻纵卷叶螟,掌握在2龄期施药,每667平方米用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害虫的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表皮几丁质的形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
对环境、人畜、天敌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持效期长,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总结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许多研究进行了生物药剂的防治试验。
本文将总结几种生物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1.翁微菌素:翁微菌素是一种以翁芽孢杆菌为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
研究发现,翁微菌素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翁微菌素喷洒处理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防效可达到80%以上。
这是因为翁微菌素能够抑制二化螟产卵和幼虫发育,降低害虫密度,从而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2.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剂,其中以白僵菌和绿僵菌最为常用。
研究发现,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白僵菌进行处理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防效可达到70%以上。
白僵菌能够侵染二化螟幼虫体内,使其死亡,从而起到防治作用。
3.NPV病毒:NPV病毒是一种只对二化螟具有致病作用的昆虫病毒。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NPV病毒能够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
在试验中,使用NPV病毒进行处理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防效可达到90%以上。
NPV病毒能够感染二化螟幼虫体内,破坏其内部组织,导致二化螟的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4.天敌利用:天敌利用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研究发现,引入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天敌能够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引入寄生蜂进行处理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防效可达到60%以上。
寄生蜂能够寄生于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寄生蜂的寄生行为和幼虫体液的摄取,破坏二化螟的内部组织,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总之,生物药剂在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翁微菌素、昆虫病原真菌、NPV病毒以及天敌利用等生物药剂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此外,生物药剂的使用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稻螟虫防治时期为何时有效农药有哪些
在我国,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水稻种植范围广泛,其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备受农民朋友关注。
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水稻螟虫对水稻产量来说至关重要,那么,2018年水稻螟虫防治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防治最有效农药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水稻螟虫防治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
二化螟和三化螟都是钻蛀水稻茎秆。
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
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
一般在往年发生的稻草、田间杂草和小春麦秆上越冬,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孵化为害。
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第一代5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中旬。
其发生危害,在双季稻区第一代重于第二三代,单、双季稻混栽区,第二三代重于第一代,单季稻为主的地区,第一二代重于第三代。
三化螟一年4代,以幼虫在禾蔸里过冬。
2018年最佳防治水稻螟虫的时间如下:
1、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防治两次,分别是8月3—5日第一次,8月22—25日第二次。
2、洪水再生稻在8月12—15日防治一次。
3、正季再生稻在8月25—28日防治一次。
水稻螟虫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药剂1、防治对象田:早稻迟熟品种、中稻大田、夏季制种田。
2、防治适期:一般掌握螟虫盛孵高峰期用药,并在卵盛孵期内,做到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破口5-10%时用第一次药。
药剂选用螟危,采用破蜡助剂成分,可迅速击破卵壳,虫卵兼治。
杀虫、防虫、杀卵三效合一,杀虫谱广,对水稻螟虫、玉米、蔬菜、棉花等作物上的害虫有预防和灭杀作用。
农户特别要注意,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