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
畜牧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畜牧产业要加强环境保护。
传统的畜牧业模式往往存在大量的粪便排放、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畜牧业需要引入环保设施,如生物气体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等,将畜牧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科学安排禽畜的饲养密度和规模,避免造成土地的过度利用和草原退化。
畜牧业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
畜牧业是资源消耗大、排放多、产能密集的行业,如何利用好每一项资源,对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要通过科学的精细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投喂量和排泄物产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荷。
可以推广农牧循环、农畜融合模式,将畜牧废弃物转化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畜牧业要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畜牧业科技研发,培育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畜牧品种和养殖技术。
可通过种养结合、绿色畜牧产业园等方式,推动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引进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畜牧业要加强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畜牧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整治和惩处。
加强科学的畜禽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畜牧业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要与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旅游等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通过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废弃物等资源,发展畜牧养殖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实现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加强环境保护、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科技创新、规范管理和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4畜牧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

2024畜牧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2024年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提出一些关于畜牧工作的思路和工作计划,以期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畜禽养殖管理1.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畜禽场、粪便处理设施等,提高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并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
2. 推广高效养殖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方等,提升畜禽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3. 加强动物疾病监测和防控:建立完善的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对重要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二、促进畜禽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1. 强化品种改良研究:加强对畜禽品种改良的研究和选育工作,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2. 推广优良品种: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力度,向养殖户宣传推广高产、优质的养殖品种,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3. 加强种畜禽繁殖管理:加强对种畜禽的管理和繁殖工作,提高种畜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1. 推广有机养殖和草食畜牧:积极推广有机养殖和草食畜牧模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健康价值。
2. 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机肥料生产等,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提高养殖业的水、电、气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提高养殖业的水、电、气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 加强畜牧业科技研究和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推动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2. 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 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科技进步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
畜牧业的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却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如何实现畜牧业的绿色生产,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畜牧业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气候变化等。
首先,大量放牧导致土地退化,使得土壤贫瘠,难以维持农作物生长。
其次,畜牧业废水和粪便的排放直接导致水源污染,使得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此外,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二、实现畜牧业的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实现畜牧业的绿色生产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绿色生产可以降低土地退化的风险,改善水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保护,同时也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绿色畜牧业的解决方案1. 提高养殖环境管理水平。
优化养殖环境,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确保畜禽的生长和健康。
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减少营养浪费。
2. 推广有机养殖。
有机养殖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同时,有机畜牧业也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利用再生能源。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如电力和燃气。
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4. 推动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循环利用农产品和废弃物,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将畜禽粪便进行分解和发酵,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5. 加强监管和执法。
加强对畜牧业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推动其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环境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通过实现绿色生产,畜牧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畜牧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

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生产领域之一,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等。
为了提升畜牧养殖的效益并保护环境,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的相关问题。
一、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意义1. 保护环境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通常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养殖废水污染、畜禽粪便排放等。
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和设施,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以及畜禽粪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2. 节约资源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废弃饲料等有机物质,制成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从而节约资源。
3. 提升畜牧品质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提升养殖环境、改善饲料品质,改善畜牧品质,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增强了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认可度。
1. 科学的养殖管理运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手段,合理规划畜牧场的布局,控制畜禽的数量,避免过密饲养;规范饲料喂养,合理搭配饲料,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强动物健康管理,预防疫病,提高畜禽的免疫力。
2. 环保设施建设环保设施,比如粪污处理设备,养殖废水处理设备等,通过科学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生态循环原理,搭建畜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3. 绿色饲料优化饲料配方,选用天然有机的饲料原料,减少化学物质对动物的影响,提高饲料的品质,从源头上提升畜牧养殖的品质与效益。
4. 循环利用积极发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有机肥料的制作和农田施肥,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的效益。
1.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畜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畜牧养殖业对于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普及。
解析循环经济背景下畜禽养殖发展思路

X u m u s h o u y i一、现阶段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的畜牧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并具备国际化的先进水平。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20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7639万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的优势。
现阶段,我国中央发布了重要的养殖文件,对畜禽养殖产业进行重新规划。
首先应该贯彻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国家提供巨额的养殖补贴,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其它政策,为羊养殖大县提供助力。
其次采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该提高对粪污处理的关注度,确保生态和生产能够同步发展,有效落实循环发展的理念。
最后,形成特色养殖的模式。
需要在区域内打造特色集群的模式,要以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为基础,开展具有特色的畜禽养殖项目。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路径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禽畜养殖业应该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参考,科学地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根本路径。
1、相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工作不同地区的养殖户需要对当地的禽畜养殖污染处理办法进行探究,并以管理条例为参考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路径。
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人力帮助,引导养殖户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明确提升产量和优化环境的方法。
比如,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物的排放量。
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确保各项生态系统能进行自我修复和优化,达到资源循环应用的目的,增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相关部门应该引导禽畜养殖户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中,政府可以颁布一些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
按照农户为禽畜养殖业提供的秸秆、土地和粪便的量,为其提供对应数量的沼气。
这样能充分发挥养殖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又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资源能得到再次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

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畜牧养殖对于解决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动物疾病等。
为了提高畜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许多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被引入和推广。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饲料和水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水。
这些废弃物容易引发水体和土壤污染,同时也会产生臭气和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可以减少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率。
合理的饲料和水资源管理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的有机农业循环可以形成良好的农耕养牧模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值。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传统养殖方式常常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来促进动物生长,这可能导致抗生素滥用和残留物问题。
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更注重动物的健康和自然生长,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饮食结构,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对抗生素和激素的依赖。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和农作物种植业的有机循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也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进,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和养殖管理,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和可持续利用。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畜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能够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畜产品。
政府和农业从业者应当积极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共同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畜牧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需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畜牧产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推动畜牧产业的绿色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畜牧产业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合理规划畜牧生产的布局和规模。
在发展畜牧生产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场。
要加强畜牧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控制畜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推进畜牧产业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生产方式。
在畜牧生产中,可以采用生物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推广生态饲养和有机饲料,减少化学添加物的使用,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实现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畜牧产业结构通过改变畜牧品种结构、规模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加强畜牧产业的规划和指导,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在畜牧产业结构优化中,可以发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畜禽品种,加强畜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推动畜牧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畜牧产业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畜牧产业的发展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通过实施草地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措施,实现畜牧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五、加强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推动畜牧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完善。
加强兽药和饲料的管理,加强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信心。
加强对畜牧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促进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当前,全球和我国都在推动绿色发展,畜牧业也需要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转型升级。
无论是动物福利、产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还是资源利用效率,畜牧业的确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如何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第一,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畜牧业现代化程度,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助于环境污染的降低。
一方面,规模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智能化则可以实现对畜禽的精准管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第二,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
粗放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会很容易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采用更加科学合理和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比如,开展生态饲养,推广“草、猪、鱼”、“草、鸡、鸭、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还可以进行农牧融合,实现养殖与种植的协同发展。
第三,注重畜牧业的环境保护措施。
畜牧业的环境污染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动物废弃物和饲料残渣等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养殖企业存在违法排污现象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水和废气处理效果,同时鼓励农户分类处理生产废弃物和渣滓。
第四,加强畜牧业的品牌和市场营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提高畜牧业的品牌和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需要引导消费者消费健康、安全的畜产品。
最后,政府和社会需要给予畜牧业的支持和关注。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等途径,来帮助畜牧业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建设。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畜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对畜牧业的认识,并支持畜牧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是中国革命老区、农业大县,2015年****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畜禽养殖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县畜禽养殖业正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畜禽养殖粪污造成的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县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控制养殖规模,推进健康养殖模式,增加粪污治理投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合理处理和利用畜禽粪污,增强监管能力等方面入手,探求畜牧生产中如何搞好环境保护,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畜牧发展之路。
一、****县畜禽养殖业现状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的发展思路,狠抓以生猪、生态鹅、生态兔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
2015年我县生猪存栏51.9万头,生猪出栏73.9万头,能繁母猪4.8万头。
现有年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3272户,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79户,1000头以上养殖大户14户,10000头以上2户。
我县畜牧业主要有大型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型养殖场、小型家庭农场,农户散养等几种形式。
畜禽养殖业发展仍然是适度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并存的状态。
从2008年至2010年我县以“小潼河流域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拉开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序幕,先后通过整合环保专项资金对5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帮助其修建污染治理设施,整治后养殖废弃物都通过种养结合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有效缓解了畜禽养殖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全县各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川类水质,满足功能用水需求。
二、畜禽养殖发展的环境之困(一)畜禽养殖业引发的环境问题1.养殖粪便污染。
据测定,一个百头猪场年产粪尿200吨,如果是水冲式清粪法,所产生的污水量更大。
少数养殖场选址不合理(临近水源)或者养殖场的粪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理,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直排入河,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引发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2.养殖废水污染。
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排入农田后,可使土壤因营养过剩而使植物生长旺盛发生倒伏;使土壤中氧供应不足而抑制生物活动。
此外,长期大量使用养殖污水灌溉农田可堵塞土壤毛细管而使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养殖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变色、发臭,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葫芦等外来物种大量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3.大气污染。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同时堆积在外界环境中的畜禽粪便在高温下很容易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中主要成分有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特别是由于养殖场大都建在居民区或者公路沿线,从养殖场长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引发环境投诉。
4.传播病菌。
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据化验分析,畜禽场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含有33 万个大肠杆菌和66 万个肠球菌,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线虫卵分别高达200 个和100个。
沉淀池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分别高达199.3个和106 个,如不进行有效处理会造成大量蚊蝇孳生,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据统计,畜禽因环境卫生恶劣引起的畜禽疫病致死率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
(二)造成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1、产业导向存在偏差。
为推进全民创业,政府鼓励家庭式养殖业的发展,这也确实为解决就业,帮助村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划,这种小规模、家庭化的畜禽养殖场遍布农村的各个角落,圈舍建设不规范,此类养殖场不属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也达不到环保要求,畜禽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承包消纳粪污的土地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多余粪污成为周边水体污染隐患,有的甚至直接排入河道或湖泊,形成现阶段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重点。
2.养殖场选址布局不合理。
养殖户为了节约建设和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大多建在自家庭院,毗邻村社公路、河流或湖泊。
因而造成卫生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且人畜混居在疫病的防控方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恶臭和养殖粪便、废水都容易引起环境问题和邻里纠纷。
3.责任意识不强,环保投入不够。
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重养殖、轻环保,缺乏必要的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长期随意堆放在圈舍周围,污水随意流淌,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大型养殖场建设有成套的畜禽粪污治理设施,但是投入产出单一,运行维护费用受牲畜售卖价格影响较大,资金投入缺乏保障。
中等规模的养殖场存在污染治理能力和污染负荷不匹配情况,对污染物处理存在季节性调节困难。
小型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或者无治理设施,环境管控能力较低。
4.消纳粪污土地不够。
养殖规模越大的畜禽养殖场要求匹配消纳粪污的土地面积越大,但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属于家庭农场式,劳动力有限,不能承包足够面积的土地用于消化利用畜禽粪便。
三、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思路(一)加强引导和监管1.加强行业规划和引导。
一是加强畜禽养殖业的规划布局,新建养殖场必须经畜牧主观部门的统一评估审批,选址即要利于养殖业发展又要综合考虑人居、水体及环评等综合因素。
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防控市场风险。
三是引导养殖业主发展循环农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投入产出比。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是要从源头上抓好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管控,严把选址关、环评关、治理设施建设验收关。
二是要做好畜禽养殖业的日常环境巡查工作,严防养殖业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严格执法,对于群众反映的环境违法线索要一查到底,对于有环境违法事实的企业要依法惩处,绝不姑息退让(二)开拓思路、谋求发展1.转变思路,明确责任。
养殖业主首先要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要从被动治污转换为主动减排、提能增效。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思路主动配备并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收集采集率,增添再利用措施,力争在减排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2.分类指导、循环利用。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畜禽养殖企业,我县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和不同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模式摸索出几条适合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之路。
大型养殖企业的深处理多产出之路。
大型养殖场养殖规模大,养殖废弃物产生也量大,如果仅仅采用种养结合这样简单粗放治理模式很容易造成土地不能完全消纳粪污污染物外排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土地过度消纳粪污形成土壤污染等问题。
实际上这类企业圈舍建设标准,已实行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经济实力较强,有一定的环保投入能力,对于大量的养殖粪污有能力进行深处理。
我县境内的大型养殖企业华亨泰丰农牧有限公司即属于这类企业。
**** 县****** 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PIC 生猪养殖为龙头,集优质家禽养殖、名贵花卉栽培、精品果蔬于一体的大型循环经济现代化发展企业。
该公司2010 年至2011投资399万元兴建沼气发电工程,实现日处理粪污9t,年产沼气14.6万cm3,发电26.28万度,年产沼渣肥1183吨,沼液肥4730吨,共实现经济效益80.76万元。
探索出了“猪—沼—果—草—猪”良性循环模式,实现污物污水“零排放”。
该公司于2012年投资176.92万元兴建日处理鲜猪粪2吨的有机肥加工厂1 座,日均运行费用55.1 元,年运行费用2.01 万元,年有机肥销售额3.65 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图一:*******有机肥厂车间规模化养殖场的稳治理低投入之路。
以生猪养殖为例,这类养殖场以家庭养殖为主,规模普遍在500头左右,养殖场依庭院而建,毗邻住户,恶臭、粪水容易引起邻里纠纷;经济基础较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环保投入因市场行情起伏而不稳定。
这类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该类企业适宜选择能够稳定发挥效益,运行费用投入较低的简易治污设施。
以我县的****生猪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养殖生猪550头,猪粪采用堆肥发酵制有机肥,废水采用“干湿分离+沼气池+沼液池+农田施用”农牧结合进行治污。
该养殖场修建了粪便堆置间,进行了简单的雨污分流,建设有沼气池3 口,沼液田间池4 口,配备了沼液提升泵。
粪污处理施用过程中再投入较少,运行维护费用低,不存在因经济不运行维护治污设施的情况,环境风险较低。
图二:堆肥棚图三:田间池小型家庭农场的自循环之路。
近几年由于政策提倡我县以养殖业为主的家庭农场经济如雨后春笋的发展起来。
这类养殖业体量较小,仍以庭院养殖为主,圈舍建设不规范,部分散养,大多进行种养结合。
虽然养殖量小产生污染物相对较少但如不规范管理长此以往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这类没有能力修建大规模污染治理设施的小型农场要倡导科学的养殖方式,实行干清粪,规范圈舍建设,完善雨污分流,建设适度规模的沼气池降低污染物浓度,利用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发展种养结合,配套果园菜园等消纳养殖粪污,实现种养殖业的循环产出,即解决污染问题,又培养新的增长点。
畜禽养殖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坚持走绿色、环保、生态的路子,以粪污处理设施为突破,以生态养殖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向循环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切实解决好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把畜禽养殖业打造成一流“绿色” 产业,畜禽养殖业才可能更加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也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