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doc

合集下载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1898年中国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也称为“维 新运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废除科举制度、设 立新式学堂、加强军事建设等。
百日维新得到了部分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 对和清政府的动摇,最终失败。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 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详细描述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包括鼓励私人投资、建立商会和行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等。这些 改革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
军事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军事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主张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引进西方先 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提高国家的军 事实力。
详细描述
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政体可以平衡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的优点,既能保持国家的 统一和稳定,又能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维新派主张通过改革官制、推 行地方自治、制定宪法等措施,逐步实现君主立宪政体。
改革教育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建立现代化的教 育体系,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能力的人才。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民族主义运动,旨在保护和收回中国铁路权益。
保路运动的起因是:清政府为了偿还外债,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外国列强,引发了 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浪潮,最终导致了辛 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政府的覆灭。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政治改革,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
10.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想一想:光绪帝的变法措施哪 些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 利益? 4、结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顽 固 派
袁世凯统帅新 建陆军投靠顽 固派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不 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
1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 D林则徐
12.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 《天演 百日 维新 上书 论》
变法 失败
知识纲要
第 7 课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戊戌变法 (1898年)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背景--民族危机与变法思潮 1.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加深; 2.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19世纪末期的维新思想 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 ②思想:经济;政治 2.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①康有为的思想: 理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 段 ②梁启超的思想; 《变法通议》;兴民权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背景--民族危机与变法思潮 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2.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①康有为的思想: ②梁启超的思想;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2.维新运动的展开 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 2.法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3.结局: 4.影响
客观上: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太强大
主观上:
(1)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
(2)改革速度太快,并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措 施
(3)维新派势单力薄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①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 有进步意义。 ②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 国性。 ③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⑤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领时代新风。
③谭嗣同:《仁学》 ④严复:《天演论》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维新运动的展开 ①组织学会和创办报刊 (1895.8—1898.9) A《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 B 强学会--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 C 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以救 亡图存相号召 ②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时局形势: 思想准备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领导
派 (代表人物: 拉开序幕: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影响
历史启示:
《马关条约》的 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 民族面临着怎样 的严重危机?
①改革政治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完整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完整版)

将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 夺西汉政权而伪造的,
的“素王”
是“伪经”
——动经摇过了康封有建为统的治装者扮恪,守孔祖子训成,了反资产阶 对 级变 维法新的思理想论的基 先础 师,为 以变 此法 来制 抵造 制舆封论建。顽固 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 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
严复
福建侯官人,早年曾留学英 国,比较系统的接受了西方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近代 中国向西方学习救国真理的 过程中,他是最重要的启蒙 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复
维新活动:
①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② 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阐明维 新变法主张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刊物
梁启超
上海
《变法通 《时务
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报》
主要思想
变法图强 学习西方政治文教制度
发展近代工业
谭嗣同
湖南
主张变法
《仁学》 《湘报》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冲决君主之
罗网”
严复
《国闻 天津 《天演论》 报》
主张变法 借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西方资 产阶级 进化论
《礼运 》小康 大同说
公羊三 世论
君主专制 据乱世
君升主平立世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④ 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谭嗣同
字复生,湖南浏阳人, 著名维新派人物,“戊 戌六君子”之一。代表 作《仁学》,提出“冲 决君主之罗网”
维新活动:
谭嗣同
① 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② 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 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

维新变法[12页]

维新变法[12页]
双击这里开始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
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 根本行不通。
双击这里开始
本章小结
农民群众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 局限性,不可能引导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洋务 派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 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自 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公车上书
维新
政治
思潮
运动
著书立说
康 有为( 1858~ 1927)
梁启超( 1873~1929)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 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
—梁启超《变 法通议》 ||点击这里退出||
双击这里开始
戊戌六君子
维新运动遭到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
双击这的里激开烈反始对
谭嗣同
杨锐
杨深秀
刘光第
林旭
康广仁
||点击这里退出 ||
戊戌六君子(点击上图)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历史意义:
1 爱国救亡运动
2
思想启蒙运动
3 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
双击这里开始
失败的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阶级的局限性 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光绪皇 帝接见外国使臣的仪式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 新运动
维新运动 的兴起和 夭折
戊戌维新 运动的意 义和教训
双击这里开始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2.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用稿)

维新变法运动(用稿)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二、维新变法的序 幕——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北京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 考试的举人 目的 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人士组织学会,在各 地创办报刊,开办学堂,培养人 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 法舆论。
强学会 遗址
组织强学会 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
变启 法发 运民 动智 奠、 定制 了造 思舆 想论 基, 础为 。维 新
《国闻报》
《时务报》
居于 舆论 界的 领导 地位
四、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 宣布开始变法,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 “百日维新”的序幕。
教训
课堂小结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百日维新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默写: 1.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 、旗号: 2.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 3.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 4.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5.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的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刺激列 强侵略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马关条约》
谭嗣同(1865— 1898),汉族,湖 南浏阳人,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著名 的政治家、思想家, 维新志士。他主张 中国要强盛,只有 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制度。1898 年变法失败后被杀, 年仅三十三岁,为 世称“戊戌六君子” 之一。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成果
维新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例如,光绪皇帝支持并颁布了一系列改 革法令,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军队等。这些措施对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封建制度 向现代化制度转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9世纪末,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基 础,这些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要 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权。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活动
01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推崇君主立宪制,主张“变法图强”。
重视法治建设
维新变法运动揭示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加强民主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民主化进程,保障公民的参与和选择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描述
维新派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们主张鼓励实业家投资兴办企业,提高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和自主性。
04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成果
实践
维新派通过发起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实现国家的现 代化和强大。他们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如设立议会、制定宪法、推行现代教育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课名维新变法运动班级二年二班学校大连市7中学授课教师王玉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及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

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观看视频谈感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新授一、公车上书1、基本情况时间:1895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康、梁、严、谭二、严复与《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2、代表:严复①译述《天演论》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三、百日维新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主要内容项目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3、影响4、失败原因5、谭嗣同慷慨赴死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简述公车上书经过点拨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解释说明点拨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对百日维新内容归纳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借助课本,简述事件,明确知识点分析、归纳看书迅速找出人名观看图片、文字,解释史料看书,提炼知识点表演课本剧(第一场)说出戊戌变法的的内容,归纳类别换位思考小组讨论表演课本剧(第二场)探究失败原因培养表述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整体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人物,增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体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助不同途径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地位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为深层挖掘提供条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建立历史思维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结中国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测试参看大屏幕板书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序幕)—严复和《天演论》(发展)—百日维新(高潮、失败)2019-07-28《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课名维新变法运动班级二年二班学校大连市7中学授课教师王玉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及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

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观看视频谈感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新授一、公车上书1、基本情况时间:1895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康、梁、严、谭二、严复与《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2、代表:严复①译述《天演论》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三、百日维新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主要内容项目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3、影响4、失败原因5、谭嗣同慷慨赴死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简述公车上书经过点拨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解释说明点拨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对百日维新内容归纳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借助课本,简述事件,明确知识点分析、归纳看书迅速找出人名观看图片、文字,解释史料看书,提炼知识点表演课本剧(第一场)说出戊戌变法的的内容,归纳类别换位思考小组讨论表演课本剧(第二场)探究失败原因培养表述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整体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人物,增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体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助不同途径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地位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为深层挖掘提供条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建立历史思维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结中国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测试参看大屏幕板书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序幕)—严复和《天演论》(发展)—百日维新(高潮、失败)2019-07-28《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课名维新变法运动班级二年二班学校大连市7中学授课教师王玉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及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

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观看视频谈感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新授一、公车上书1、基本情况时间:1895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康、梁、严、谭二、严复与《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2、代表:严复①译述《天演论》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三、百日维新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主要内容项目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3、影响4、失败原因5、谭嗣同慷慨赴死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简述公车上书经过点拨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解释说明点拨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对百日维新内容归纳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借助课本,简述事件,明确知识点分析、归纳看书迅速找出人名观看图片、文字,解释史料看书,提炼知识点表演课本剧(第一场)说出戊戌变法的的内容,归纳类别换位思考小组讨论表演课本剧(第二场)探究失败原因培养表述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整体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人物,增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体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助不同途径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地位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为深层挖掘提供条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建立历史思维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结中国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测试参看大屏幕板书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序幕)—严复和《天演论》(发展)—百日维新(高潮、失败)2019-07-28《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课名维新变法运动班级二年二班学校大连市7中学授课教师王玉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及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

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观看视频谈感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新授一、公车上书1、基本情况时间:1895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康、梁、严、谭二、严复与《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2、代表:严复①译述《天演论》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三、百日维新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主要内容项目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3、影响4、失败原因5、谭嗣同慷慨赴死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简述公车上书经过点拨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解释说明点拨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对百日维新内容归纳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借助课本,简述事件,明确知识点分析、归纳看书迅速找出人名观看图片、文字,解释史料看书,提炼知识点表演课本剧(第一场)说出戊戌变法的的内容,归纳类别换位思考小组讨论表演课本剧(第二场)探究失败原因培养表述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整体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人物,增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体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助不同途径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地位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为深层挖掘提供条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建立历史思维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结中国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测试参看大屏幕板书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序幕)—严复和《天演论》(发展)—百日维新(高潮、失败)2019-07-28《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课名维新变法运动班级二年二班学校大连市7中学授课教师王玉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