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况

中国文化概况PPTword版2011-6-6说明:由于西区网络缘故,所发PPT打不开,现将课堂内容PPT转成word版,以此减少笔记的压力。
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学生版1About This Course▪Time: 24 hours, 2 hours/week,12 weeks.▪Objectives:1)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2)Getting to know the key term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ir English expressions;3)Obtaining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Chinese culture4)Cultiva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culture▪Requirements1)Class attendances2)Active participation3)Final examinationAbout the Final ExaminationI. Give brief statements to the following topics (20%)II.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 (20%)III. True or False. (20%)IV. Discuss the following two topics no less than 200 hundred words each.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acceptable(40%)注明:1、课程总评计分按学校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卷面占70%,平时30%。
平时成绩考评,按教务规定。
2、考虑到大一的语言能力表达有限,试卷作答允许中文,但文化现象分析必须符合上课讲授的要求。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PPT课件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 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 称之为“三玄”,
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唐诗宋词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墨家十大哲学思想
明天非非节节尚尚非兼 鬼志命乐葬用同贤攻爱
贰
历代主流思想
“两汉经学”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 形成了《诗》、《书》、《礼》、 《易》、《乐》、《春秋》六经, 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
源
远 流 长
博 大 精
深
海
包 容 万
纳 百 川
物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 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 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现代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绪 论
壹
贰
叁
元 曲
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PPT课件

海外华侨
据统计,全球有30多亿海外华侨华人,他们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70B
中国文化产业
中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约为700亿美元,不断丰富和推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
多元性
中国文化包含众多种族、宗教、地域文化之美,融合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体系。
和谐性
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文化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相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动融入中国文化社区和活动
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需要通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并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学习和传播,才能真正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理解它,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机。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牢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这对于培养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同样重要。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更加绽放光芒。
中国的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从古典京剧到地方戏曲,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无论是精湛的武术动作、动人的唱腔,还是生动的角色塑造,都令人赞叹不已。戏曲艺术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节庆文化
丰富多彩
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传统节庆文化,涵盖农历新年、中秋节、端午节等,充满了独特的风俗和仪式。
中国绘画融合了哲学、宗教、文学等元素,追求自然神韵、情感表达,发展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技法。无论是雄浑宏大的山水画,还是细腻入微的花鸟画,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独特体验和追求。
传承国学主题班会PPT课件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成就。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敬畏,构建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追求亭亭如盖、飘逸升腾的效果,注重意境的表达。它不仅捕捉了自然的静态美,还突出了生命的动态特征,使绘画充满动感和生机。
文化传承
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节庆习俗和生活方式,体现弟子为代表的思想体系,强调人伦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
以老子为代表的自然哲学派别,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返璞归真。
佛教
从印度传来的宗教哲学,强调解脱生死轮回,追求心灵的究竟解脱。
法家
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文献中蕴含的智慧,启发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
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带领他们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和思想。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国学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国学在校园中的推广方法
1
建立国学特色课程
将国学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2
组织国学讲座活动
增强文化自信
国学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传承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的基本内涵
思想价值观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如儒、道、佛等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瑰宝
国学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医学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瑰宝。
国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
1
在家居生活中
布置家中的摆设和装饰以中国传统元素为主,体现中式美学特点。把读诗词、品鉴艺术作为生活情趣。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PPT

• (二)人口数量和质量p81
• 1、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又称为人口规模,是对人口的量的规
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 • 2、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又称为人口素质,是对人口的质的规
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 想素质。
• 中国人口成为社会包袱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数 量过多,另一方面是人口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开 发利用不足。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要素 • 第三节 什么是文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p76
• 一、社会的涵义与特征p76
• (一)社会的涵义 •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总和。
• (二)社会的特征p77
• 1、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人(人群)是最基本要 素
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加速。 • 5、人口性别失衡。我国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
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很多。 • 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 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必须着眼的目标是建设“人口均衡
型社会”。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人口数量、素 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B
• C.文化结构 D.文化特质
第一,有用性。比如工具、技术等
第二,符合或者接近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性格。 如音乐、舞蹈、体育、管理等容易被采借,而宗 教、民族服饰等不容易被采借
• 文化融合,是指采借过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协调 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咖啡馆、歌舞厅、超市 等
五、文化多样性p91
• (一)文化震惊 •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
家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家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狂飙突进的世纪,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现代化趋势的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格局与文化格局一再被改写。
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结果是精神文化表达需求的提升,物质要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在文化传统中寻求自己的根基,那些承载着人类文明基因的文化遗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更多资料:百姓通谱美国有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自由精神;英国有甲壳虫、哈利波特、绅士文化;法国有启蒙主义、葡萄酒庄园;日本有樱花、武士道精神;那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什么?是大气磅礴的故宫、长城?是精美绝伦的瓷器、丝绸?还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功夫?统统不是!真正环绕在普通大众周围的是家文化,也只能是家文化。
接下来就详细聊聊关于“家”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关于“家”,百姓通谱网陈希老师曾这样解读:“宀”下一“豕”。
“宀”,山洞之象形,可以认知为洞穴和房屋;豕,指猪。
远古时期,人没有定居之时,过着游猎生活,而在游猎的过程中,抓到了野猪,就把捉来的猪绑在山洞里,与人同居一洞。
这样以来,人也因训化猪而定居下来,不再游猎,所以家取音为枷,即枷索,人在给猪带上有形的枷索的同时,也给自己带上了无形的枷索,使自己再也没有游猎时那样自由了。
另外,家音佳,即定居下来,比游猎好;家,音甲,即从此以后,安家成了首要任务;不管这些依据是否被全部猜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于家的认知是深刻而全面的,同时对于家的重视也是不比拟的。
而对于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人们必须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最后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间为食物进行互斗。
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母系氏族转化成父系氏族,这种血缘繁衍关系是根本原因。
以女性为主的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发展起来。
只有父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家族关系维持的原始部落的家,到黄帝时期,黄帝是靠家族的力量打败蚩尤,形成多种部落的联合,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对于黄帝来说,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则是最大的家长,由他制定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分析

在岗位上做事时 ,头脑中如果想的是 对团体负责 ,这是 团体格局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或赏罚 ,这是差序格局; 许多机构内部真正运行的潜规则是差序格局的圈子:圈子内部的关系和圈子 之间的关系;除了1号人物外,其他人最关心的不是集体的长远利益,而是个 人或小家的私利。
行为模式:变通、圆滑、关系
差序格局:群体内的个人主义
• 差序格局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社会关系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逐渐推出 去的 , 网络中亲属关系如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
愈远 , 愈推愈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是人伦。在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中,随
时随地有一个己为中心,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 •
•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主要可以分为 自我主义 、 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多 数中国人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行动以参与互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行动者针对问题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及行动者以
往经验为基础。
• •
简言之,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群体前置,自我中心,关系平衡。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麻木。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主奴文化:政治人格的核心
• 主奴文化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因封建专制而固化。
•
• •
制造人格差距,导致临下骄事上谄,欺软怕硬,势利眼;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件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一、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引申出若干词义:一是包括语言 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二是彩画、装饰、人文修养等。“文” 与“质”“实”相对,所以《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中庸》载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
中国传统社会的物质再生产,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的、自发的、以简单劳动工具为依托的简单再生产。 在这个再生产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及社会组织彼此之间只 有简单的交换关系,没有精细的分工。“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养家糊口便是 这种生产的目的,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济模式就是 自然经济。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 展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地理 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 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产生的 基础,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交流中起着不容忽视的 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 条件等因素是塑造一种文化模式的关键要素。在不同的地 理环境中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由于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和宗法思 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家庭聚成 家族,由家族集合为宗族,再由宗族组成社会,进 而构成国家。家国一体,父是家君,君是国父,这 就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结构。
家族本位观念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浓厚的乡土色 彩,怀恋乡土、眷顾乡亲成为一种恒久的文化现象。 由家庭亲情准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朋友有信”等拓展而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成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家族本位是落后经济形态 及专制体制的根源,因而它与现代化事业多有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理文化:权力寻租的源头
• 中国以家为基础立国,家不是讲法的地方,而是讲情、讲爱的地方。用 “情”凝合大家,再用“理”建构社会秩序。
• 对于待人接物的“人情 ”和“事理” ,中国人认为以情为主 、为先 ,不近人 情被视为近似于道德品质上不良的表现 。理是情之理,理以情为前提而非 西方人的纯粹理性。
下投机、破坏 • 差序格局是中华文化的行为方式:人情关系,不公平,聚合性差。 • 主奴文化、情理文化、君子文化、群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四个亚文化。
差序格局:群体内的个人主义
• 差序格局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社会关系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逐渐推出 去的 , 网络中亲属关系如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 愈远 , 愈推愈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是人伦。在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中,随 时随地有一个己为中心,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什么是文化属性
•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 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 为转移;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 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 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主奴文化:政治人格的核心
• 主奴文化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因封建专制而固化。 • 制造人格差距,导致临下骄事上谄,欺软怕硬,势利眼; • 盲目自大、好面子; • 服从权威,弱势自觉
一般不相信持不同观点的人能友好相处。 • 中庸庸俗化:圆滑、反对改革维护落后。中国人不但‘不为戒首’‘不为
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
球型思维模式:整体模糊思维
• 侧重整体性、实用性,多直觉、类比和顿悟,结果模糊。 • 西方侧重分析与逻辑,多实证研究,结果精准
• 在事件归因方面,西方习惯归因到个人,中国人则强调团队
君子文化:精英文化的依归
• 君子文化强调自律、修身、担责,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然而多数人在生存吃力的情况下先选择了优越的生存方式,而不是以身殉 道。
• 君子文化掩饰真实个性,导致表里不一、内耗严重
群体文化:保持斗而不破的稳定
• 群体文化漠视个性与个体利益,模糊认知使得个体利益不明晰。
• 群体文化压抑个体动能,导致顺而不从。推卸责任、回避冲突,明哲保身 ,麻木。
文化属性的分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 规律的文化,然而 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什么 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墨守 成规,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 文化。其 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 ,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 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
• 人情的运作以“义 ”和“利 ”为两端 自由伸缩 ,表现出因人 、因事 、因地 而异的行为特点。
中国文化的结果:少君子多小人,人性扭曲
• 生活单位是家族主义 • 社会关系是差序格局 • 做人是做给别人看的,幸福与痛苦大多来自他人的眼光。
• 中国人的 民主观 :别人有民主 ,我们也有民主 ,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 ,我是主 • 中国人倾向于求同而不是求异,忍受不了由异己、异议带来的心理压力,
影响中华文化的因素
• 1、儒家思想: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敬 • 2、佛家思想: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 净 • 3、道家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静 • 整体观是中华文化的认知形式:天人合一,群体意识(漠视个体的个性、
利益) • 家国同构是中华文化的组织形式:三纲五常之忠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服从、忍耐,私
•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主要可以分为 自我主义 、 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多 数中国人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行动以参与互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行动者针对问题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及行动者以 往经验为基础。
• 简言之,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群体前置,自我中心,关系平衡。
•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 从目标上,中国人希望达到和谐;从认知和过程来看,中国人看问题从整 体去把握;从行为表现上看,中国人处理问题采取折中方法。
情感模式:情理交融、个性压抑
• 中国人的情感主要是一种伦理情感。相互依赖,“仁者爱人”及人伦关系 的情感链条构成了中国人情感的本质。
• 中国人的感情始终在礼仪和规矩的限制中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圣人亦多 淡化感情。情感是内向的,含蓄的,情感表达也不是直接说,而会从各个 细节去关心爱的人。
• 在岗位上做事时 ,头脑中如果想的是 对团体负责 ,这是 团体格局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或赏罚 ,这是差序格局;
• 许多机构内部真正运行的潜规则是差序格局的圈子:圈子内部的关系和圈子 之间的关系;除了1号人物外,其他人最关心的不是集体的长远利益,而是个 人或小家的私利。
行为模式:变通、圆滑、关系
• 自我观:压抑型,不鼓励个性,心理重视不够。嫉妒是压抑个性需求后类 比推理所致的不平衡。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属性
• 文化,是一个广义词,它的概括面相当的广泛,它不仅包含我们所学到的 书本文化,还包括 饮食文化、 政治文化、民间习俗文化等等,由这些文化 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生活文化。
• 属性,是对一件事物的性质定型的概述(例如火的属性,就是发热,能够 产生很高的热量;铁的属性具有延展性、韧性,到达X度熔点温度时会融化 ,这种表现状态就是它们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