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自述--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作品集

马克吐温作品集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马克·吐温作品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苦行记》
《竞选州长》
《案中案》
《卡县名蛙》
《百万英镑》
《三万元遗产》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
《田纳西的新闻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访问》
《一个真实的故事》
《法国人大决斗》
《稀奇的经验》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他是否还在人间》
《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狗的自述》。
马克吐温一条狗的自述读后感

马克吐温一条狗的自述读后感
从这只小狗的自述里,我发现狗的世界原来也是那么丰富多彩。
它看待人类的那些事儿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好多我们平时都没注意到的自己的样子。
小狗描述它对主人的忠诚,那可是全心全意的,就像它生命里最重要的事儿就是陪着主人、保护主人。
这让我想到我们人对待朋友或者家人,有时候都没这么纯粹呢。
这只小狗的冒险经历也是超级精彩。
它在那些经历里有迷茫,有害怕,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世界的好奇。
它遇到不同的人和动物,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儿一样。
它的那种单纯地去应对生活里的好与坏的态度,让我有点惭愧。
有时候我们人啊,在面对一些小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得特别复杂,还会有各种抱怨,可这小狗却不会,它就那么努力地活着。
而且马克·吐温用这只小狗的视角来写故事,真的是特别聪明。
就好像他把我们平常觉得高高在上的人类社会,从一个很低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遍。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多聪明、多厉害,可是在小狗眼里,我们也有很多奇怪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特别执着,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感情之类的。
读完这个故事,我还觉得特别温暖的一点是小狗对家庭的那种眷恋。
不管它走到哪里,它心里都想着它的家,它的主人。
这让我想到家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一个港湾。
不管在外面经历了多少风雨,只要一想到家,心里就有了依靠。
总之呢,马克·吐温的这个故事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小包裹,打开了,里面全是关于生命、忠诚、家庭和人性的宝藏。
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也让我想要像那只小狗一样,简单而真诚地对待生活。
马克·吐温悲怆的幽默——《狗的自述》中的幽默因素

马克·吐温悲怆的幽默———《狗的自述》中的幽默因素孙继涛(上海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幽默的不协调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效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马克·吐温在创作中使用的幽默手法。
《狗的自述》以其悲惨的结局通常被视为吐温晚年悲观情绪的外现,而文本的幽默性往往被人忽视。
其实,故事“天真无邪”的叙述者与作家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颇为相似,由人物引发出来的诸多不协调之处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幽默因素,体现吐温一贯的幽默手法。
Abstract:Incongruity theory properly explains humorous effects of Mark Twain’s sketches,giving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the author’s writing tactics.A Dog’s Tale(1903),for its tragic ending,is usually taken as a desperate expression by Mark Twain inhis late years;while the humorous effects are neglected by critics.Actually,the innocent narrator in the story has no difference withthe protagonists in Twain’s early works,who creates so many incongruities which give the story a color of humor.关键词:不协调人性悲观Keywords:incongruity morality pessimism基金项目: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SHUCX102078)资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中文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外文名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别名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出生日期1835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910年4月21日职业小说家、演说家目录1人物生平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
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
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2]1839年秋,马克·吐温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这就成为了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灵感。
有关悲悯的句子名言经典语录

有关悲悯的句子名人名言经典语录悲悯名言名句事例人类最难忍的是怜悯之情,尤其是在他值得别人怜悯的时候。
仇恨是一剂滋补药,它能使人活下去,它唤起复仇的念头;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
——巴尔扎克《驴皮记》能够吐出一句箴言是一种安慰。
吼叫是狼的安慰,羊毛是羊的安慰,白颊鸟是森林的安慰,爱情是女人的安慰,箴言是哲学家的安慰。
——雨果《笑面人》人有了怜悯之心,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做了一切切实实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是的,怜悯之后便心安理得了。
——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声缭绕在静听的松林之间。
——泰戈尔《飞鸟集》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莎士比亚《理查二世》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
——狄更斯《马丁•瞿述伟》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
——巴尔扎克《人生的开端》要知道,爱找别人阴暗面的人,自己也常常失掉光芒。
——高尔基《忏悔》我们既活着做人就必须造就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
——泰戈尔《沉船》从洞穴里看见,天是渺小的,生活是狭窄的。
——高尔基《初恋》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莎士比亚戏剧集》)一把叉子叉不起一堆粪。
——高尔基《母亲》要像蜂房里的蜜蜂和土窝里的黄蜂那样,聪明人应当团结在一起。
——高尔基《我的大学》等我长大成人,我一定要勤劳,知足,善良,要为别人做一些好事,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博得别人的欢心。
——狄更斯《荒凉山庄》我一直确信不移地认为,当我为改变自己的贫穷或默默无闻的处境而奋斗的时候,有一个思想一直给我以力量。
——狄更斯《狄更斯传》我获得人家的信任,一不恳求,二不追求;我只是在尽我一切义务的时候,诚心诚意,信念十足,以求人家对我这个人的最大的尊敬,即使在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的当儿。
——巴尔扎克《乡村医生》最重要的人是同你在一起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以后究竟还会同别的什么人打交道。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他写的这些短篇小说批判了当时的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表达他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他写的中短篇小说即便十分幽默和讽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百万英镑》《狗的自述》《竞选州长》。
《百万英镑》了一个美国穷小子亨利的一次奇遇,他被两位澳大利亚富翁选中,几张给了他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支票,看清楚他在一个月中是否为何被捕坐牢,一个月后,亨利不仅没有坐牢,还有了爱人,并挣到许多钱。
虽然小说很短,但充分反讽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在约翰刚得到亨利那张百万支票时,他穿着破败的衣服去吃饭、买衣服,老板和员工看他穿着不起眼,都看不起他,给他提供不该残羹剩菜和别人不要的衣服,当他向老板和员工拿出那张百万支票时,一脸吃惊,对亨利的态度简直是一百八十度转变,员工都十分热情的给他端上最好的菜,衣店的老板亲手给他测量,量身打造最合适最好的衣服,充分影射讽刺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揭露那些势利小人,见钱眼开、阿谀奉承的荒诞面容。
一张支票让他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让他从流浪汉成为一个名声远扬、权力极高的的人,后来一个贵人把他的支票藏了起来,当时亨利的上市公司大跌,若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有支票,亨利无法拿出支票,众人纷纷来拆他的台及,骂他是骗子,把他的衣服收走,当亨利拿出支票时,众人又纷纷讨好亨利,约翰失去的又全都回来了,真是讽刺,不管如何爱钱都丢掉做人最基本的人性,更不能抛弃自己的道德与良知,毕竟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狗的自述》中马克·吐温以狗为第一人称,手法独特,写出了狗的真诚,对世界的感恩来讽刺当时的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上写“我”和新主人之间的寓言,“我”相救了主人的小宝贝,可断了一只脚,因为主子是一个科学家,某天他用我的“宝宝”来做实验,后来“宝宝”死了,家仆把他埋到那颗“我”最喜欢的树下,而“我”却一直在期待“宝宝”再次长出来,可“我”没有等到,直到“我”死去的时候也没有等到。
《一只狗的独白》 马克吐温

《一只狗的独白》马克吐温第一章我的父亲是圣伯纳犬,母亲是柯利牧羊犬,而我属于长老会犬。
母亲这么跟我说的,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
对我来说都是些没有意义的好词儿。
母亲很喜欢谈论这些,其他的狗纷纷表示艳羡,觉得她很有教养。
其实那不是真正的教养,只是炫耀。
她从餐厅,画室有人的地方听说这些词,或者跟孩子们去上周日班时顺带学的;她从各个渠道听说这些词汇,一遍又一遍的说给自己听,为的是能在跟其他狗聚会的时候讲给他们听,小狗到大狗,无不为她动容。
假如有狗对她产生质疑,刨根揭底的问她,她总会耐心解答。
他从来都没有抓到过她的把柄,所以当她解释的时候,他只得表现的很羞愧,虽然他以为羞愧的那个应该是她。
其他的狗都见怪不怪了,他们非常的崇拜她,为她自豪,每当她说着那些大道理时,所有的狗都露出敬仰的神态,没有一个质疑她说的对不对。
一切都理所当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她反应非常迅速,说起话来就跟百科字典,二来他们也无法证明对错。
她是唯一的知识分子。
我长大点时,她带回来些不好的词汇。
有次,整整一个星期她参加八场聚会,把场面弄得很消沉。
那就是那个时期,我发现每个聚会时她都会被提问,而每一次她的解释都不一样,我觉得她比我想的更加老练,当然但我什么也没说。
她心中牢牢记住一个词汇,只在紧急时救场用,就像快溺水时的救生衣。
那个词叫做同义词。
每当她使用一个长词条,而这个词上礼拜已经解释过的,意思她早忘了;这时候有个陌生人站出来,非常困惑地问她,她本来已经准备继续下一个话题了,完全没有料到这一出;所以他追问的时候,我作为唯一知道内情的人,看出来她稍稍吃了一惊,但仅仅持续了几秒钟。
接着她马上恢复正常,用非常优雅平静的语调说:“跟supererogation一个意思”,要么其他这种长长的字眼,说完后再迅速过渡到下一个话题,毫不费力。
最后你看到那陌生人的脸上只剩下羞愧和尴尬,身体僵在那里,脸上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神采。
短语也是一样。
她找来一个完整的词组,如果讲起来很华丽,她就花上几天把它记住,变着花样一遍一遍的解释。
马克·吐温悲怆的幽默——《狗的自述》中的幽默因素

马克·吐温悲怆的幽默———《狗的自述》中的幽默因素孙继涛(上海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幽默的不协调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效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马克·吐温在创作中使用的幽默手法。
《狗的自述》以其悲惨的结局通常被视为吐温晚年悲观情绪的外现,而文本的幽默性往往被人忽视。
其实,故事“天真无邪”的叙述者与作家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颇为相似,由人物引发出来的诸多不协调之处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幽默因素,体现吐温一贯的幽默手法。
Abstract:Incongruity theory properly explains humorous effects of Mark Twain’s sketches,giving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the author’s writing tactics.A Dog’s Tale(1903),for its tragic ending,is usually taken as a desperate expression by Mark Twain inhis late years;while the humorous effects are neglected by critics.Actually,the innocent narrator in the story has no difference withthe protagonists in Twain’s early works,who creates so many incongruities which give the story a color of humor.关键词:不协调人性悲观Keywords:incongruity morality pessimism基金项目: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SHUCX102078)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狗的自述 ----A Dog's Tale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一个高尚的目的,不要发牢骚,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碰到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尽量想到别人的利益,不管结果如何,那不是我们能管的事情。
My father was a St. Bernard, my mother was a collie, but I am a Presbyterian. This is what my mother told me, I do not know these nice distinctions myself. To me they are only fine large words meaning nothing. My mother had a fondness for such; she liked to say them, and see other dogs look surprised and envious, as wondering how she got so much education. But, indeed, it was not real education; it was only show: she got the words by listening in the dining-room and drawing-room when there was company, and by going with the children to Sunday-school and listening there; and whenever she heard a large word she said it over to herself many times, and so was able to keep it until there was a dogmatic gathering in the neighborhood, then she would get it off, and surprise and distress them all, from pocket-pup to mastiff, which rewarded her for all her trouble. If there was a stranger he was nearly sure to be suspicious, and when he got his breath again he would ask her what it meant. And she always told him. He was never expecting this but thought he would catch her; so when she told him, he was the one that looked ashamed, whereas he had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she. The others were always waiting for this, and glad of it and proud of her, for they knew what was going to happen, because they had had experience. When she told the meaning of a big word they were all so taken up with admiration that it never occurred to any dog to doubt if it was the right one; and that was natural, because, for one thing, she answered up so promptly that it seemed like a dictionary speaking, and for another thing, where could they find out whether it was right or not? for she was the only cultivated dog there was. By and by, when I was older, she brought home the word Unintellectual, one time, and worked it pretty hard all the week at different gatherings, making much unhappiness and despondency; and it was at this time that I noticed that during that week she was asked for the meaning at eight different assemblages, and flashed out a fresh definition every time, which showed me that she had more presence of mind than culture, though I said nothing, of course. She had one word which she always kept on hand, and ready, like a life-preserver, a kind of emergency word to strap on when she was likely to get washed overboard in a sudden way—that was the word Synonymous. When she happened to fetch out a long word which had had its day weeks before and its prepared meanings gone to her dump-pile, if there was a stranger there of course it knocked him groggy for a couple of minutes, then he would come to, and by that time she would be away down wind on another tack, and not expecting anything; so when he'd hail and ask her to cash in, I (the only dog on the inside of her game) could see her canvas flicker a moment—but only just a moment—then it would belly out taut and full, and 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