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

合集下载

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结合仿真内窥镜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结合仿真内窥镜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1649华西医学 2012, 27(11)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7, No.11 Nov. 2012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结合仿真内窥镜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陈小宇,钟井松,陈君坤【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1月临床拟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48例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同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93.33%,特异性94.44%,诊断准确率93.76%;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

结论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小儿;支气管异物【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CHEN Xiao-yu, ZHONG Jing-song, CHEN Jun-kun. MedicalImaging Department, X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uaian No. 2 Hospital, Huaian, Jiangsu 223002,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value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TV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64-SS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Methods Forty-eight child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etween June 2010 and January2012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64-SSCT and bronchoscope, The findings of MinIP combined with CTVE of 64-SSC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ronchoscope. Results Of all the 48 patients, 28 were found to have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y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Based on the gold standard of bronchoscope, the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inIP-combined CTVE were 93.33%, 94.44% and 93.76%,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MinIP-combined CTVE and bronchoscope had no significance (χ2=0.174,P>0.05). Conclusions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is a quick and harmless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the 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are all higher and it has an important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under bronchoscope.【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Virtual endoscopy; Children;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论 著【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淮安,223002)【作者简介】陈小宇(1982-),男,江苏淮安市人,主治医师,本科,E-mail:**************【网络出版时间】 2012-11-14 23:04【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21114. 2304.047.html 检查[3,4]。

各品牌各型号CT

各品牌各型号CT

Discovery CT750 HD 宝石CT推动CT进入了人体成份定性定量分析的新时代,可以利用更低的剂量完成能谱成像、精准心脏和全身高清成像。

低剂量能谱成像、精准心脏和全身低剂量高清成像•能谱成像——推动CT进入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境界。

•精准心脏——拥有优异的空间分辨率。

•全身低剂量高清成像--可以降低剂量,同时实现高清成像1.宝石能谱成像是少有的低剂量能谱成像平台,能谱高低压瞬切X线发射系统和超快速宝石能谱探测器实现了能谱成像。

医生可以利用能谱成像分析人体的化学组成,并进行更准确的病理级诊断。

能谱成像使CT突破了解剖成像的局限,进入了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境界。

2.宝石能谱CT突破了心脏CT的瓶颈,完成了更准确的狭窄诊断、斑块诊断和支架复查,大幅度提高了心脏扫描和诊断成功率,是心内外科更信任的心脏CT。

3.宝石能谱CT拥有先进的低剂量影像链:宝石探测器、动态变焦球管、ASiR技术,可以降低心脏和全身扫描剂量,并产生高清影像,是更可靠的高清CT。

Optima CT660源自宝石CT的功能型128层CT萃取宝石精华,开创功能128新纪元•宝石ASiR平台(能耗大幅降低),高清低剂量•动态500排技术,更大范围的4D成像•三率合一,心脏检查的标准适合更多种应用——心脏、血管造影、脑部、胸部、腹部、整形外科等。

•高级零键式工作流可以改进效率并优化操作。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大范围单器官灌注和动态功能成像,给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经典探测器宽度以及领先的探测器单元数,为优质图像质量提供硬件保障。

Optima CT660新一代功能型高清128层CT(奥运版)•视网膜小宝石采用了业界先进的集成化速采芯片、Z轴整板技术和微像元技术,实现了128层CT领域更高的可视空间分辨率•ASiR2.0平台通过对数据采样技术、原始数据重建技术及图像数据重建等多方面技术进行革新设计,不仅更有效地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还使在原始数据空间及图像数据空间进行三维双重迭代运算,在不增加X线辐射剂量的条件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密度分辨率的目的,进而获得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动态500排技术,使视网膜小宝石突破常规64排CT技术瓶颈,实现了在不降低图像质量前提之下的更大范围、更低剂量的动态4D成像•健康创想倡导以人为本的宗旨,视网膜小宝石处处体现了针对用户和患者的个性化、人文关怀式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临床操作的需要。

东芝Aquilion 64排CT伪影分析与检修

东芝Aquilion 64排CT伪影分析与检修

东芝Aquilion 64排CT伪影分析与检修(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汤卫英 225003)[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芝Aquilion 64排CT安装过程中的过程。

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曝光一次可同时采集64幅图像,它具有最快的时间分辨率,最薄的扫描层厚,最好的各向同性成像。

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

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先进的图象后处理,为CT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我院引进了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现将装机过程中出现的伪影现象分述如下。

1、伪影现象一(如下图)1.1伪影现象:装机过程中,模扫描时出现多种环状伪影,扫描过程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1.2分析与检修:重做小视野、中视野、大视野、特大视野模校准和空气校准,伪影没有消失。

多次扫描检测各个视野的图像得出如下规律:1.2.1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所有的扫描视野图上44行图上可见同心圆的环状伪影,外围有放射状伪影。

1.2.2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特大视野和大视野上27行图上可见半径很大的环状伪影,轴心无伪影。

1.2.3在0.5mm*32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28行图像上出现齿轮状伪影。

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他测试图像正常,CT值正常,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CT图像伪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图像的CT值与物体真实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或指的是受检体中根本不存在,而图像中显示出来的影像。

本机的探测器为固体探测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当机房温差达到5℃时,就有可能产生同心圆伪影。

所以本着先易后难的维修原则,首先检查水模校准和空气校准数据,并利用DCA(东芝CT维修软件)中的DAS Test测试方法检测从数据采集系统(DAS)到控制台的数据传输情况,数据传输正常,排除数据传输问题。

根据经验分析,应该是从数据采集系统以前的数据采集部分产生的。

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特点。

结果病变部位肠壁不均匀增厚,可形成隆起团块,也可以出现局限性溃疡凹陷,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100例患者中,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位于升结肠27例(27%),位于横结肠19(19%),位于降结肠21(21%),位于乙状结肠33(33%)。

结论64排螺旋CT 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临床提供TNM分期,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螺旋CT;结肠癌;隆起团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大量摄入,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状态。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1]。

CT检查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图像直观清晰,在临床疾病方面的检查与诊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2]。

本文回顾分析和总结我院100例经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表现,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及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61例,女39例,年龄26~82岁,平均(57±1.2)岁。

主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次数的异常增多,大便性状的异常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脓血便等,腹部有时可触及包块,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等异常改变。

1.2检查方法1.2.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 d食少渣饮食,检查前1 d口服缓泻剂,以尽量排空肠道内容物,检查前6 h禁食。

多层螺旋CT(16排、64排)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16排、64排)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16排、64排)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熊文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66-01【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Toshiba aquilion16、GE Light Speed V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15名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三维重建,以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

分析 15例受检者肺动脉主干至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约70%。

其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梗死。

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因此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重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性疾病。

由于PE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胸膜炎等疾病临床表现相仿,顾临床上发生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

近年来,随着CT技术发展和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不但对诊断中心性肺动脉栓塞十分有效,对周围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也很高。

2009年6月—2011年4月份我们对15列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并对PE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PE的应用价值。

新CT新技术——后64排CT的发展方向

新CT新技术——后64排CT的发展方向
80舢的覆盖范围。表2对4个主要生产。后“排Cr”的探测器相
·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1月第31卷第01期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V01.31·No.Ol·January·2010
万方数据
:2:
凹QQQg!璺巳垒堕旦皇璺皇璺堕垒I童墅堑窒l
表1 X线管和高压发生器主要性能参数比较
原始数据来进行影像莺建。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的最大
关性能参数进行比较I碉。 2 cT成像新技术新发展 2.1 双源CT技术
双源CT技术改变了目前常规使用的一个X射线源和一套探测器的 CT成像系统,通过2个X射线源和2套探测器来采集CT图像。另外。通 过双源在不同能量下的数据采集,即2个X射线源以不同的能量设置来 工作,拓展了临床应用的范围。在2008年RSNA年会上,西门子公司义推
MDCT的时间分辨率一般是指X—y轴断层图像的采集时间。有 研究表明,要完全消除冠状动脉运动伪影。需图像采集速度在35 ins (心率>llO次/min)和75 ms(心率<50次,min)之间,即CT设备的时 间分辨率若>75 ms.就有产生运动伪影的可能性。由表3可知,双源 CT已经达到这一要求,是目前最快的时间分辨率CT设备。多种后处 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且程序化,更加丰富了影像学的信息.例如心脏 “一站式”的后处理技术只需要一个程序,就可以对冠状动脉、心肌、 瓣膜进行多种重组和分析。从而对心脏进行全面的形态学与功能学 诊断。表3列出了“后64排CT”扫描能力和图像质量比较Ira-“l。
【摘要】在2008年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的高端新CT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后64排CT",其时问分辨率、空 间分辨率和Z轴覆盖范围都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双源CT对高心 率患者冠状动脉的成像足以满足诊断要求。射线剂量也明显降低。文章综述了高端CT(如宝石CT、320排CT)的性能 及发展。随着X线管和高压发生器、探测器、原始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高端CT及其伴随的软硬件 技术也将快速发展。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在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在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64排 螺旋 CT联 合 血 清标 志物 在 老年 回盲 部肿 瘤 患 者 淋 巴结 转 移 诊 断 中的应 用
李广微 王 东旭 倪 云哲 冯 立 民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附属 第 二 医院放 射科 ,黑 龙江 齐 齐哈 尔 161006)
[摘 要 ] 目的 探讨 64排螺 旋 cT联合 血清标志物在 回盲部恶性肿 瘤淋 巴结 转移诊断 中的应用 。方法 对 收治的老年 回 盲部肿瘤患者进行螺旋 cT成像 ,分析病灶 区域血 流量 (BF)、血 容量 (BV)、平均 通过时 间(MTr)、表 面通 透性 (Ps)等指标 ;同时 采 用 电化学发光法对血 清肿瘤标 志物检测 ,如糖类抗原 (cA)19-9、CA72-4及癌胚 抗原 (CEA)和血 清细胞 角蛋 白片段抗 原 (CYFRA) 21-1的血清水平 ;分析单一诊 断和联合诊 断的灵 敏度 、特异性 和准确性 。结果 cT扫描发现 100例 老年 回盲部 肿瘤患者 中恶性肿 瘤 38例 (黏液腺癌 28例 ,管状腺癌 10例 ),恶性淋 巴转移瘤 46例 ,良性肿瘤 l6例 (盲肠腺 瘤 8例 ,脂 肪瘤 8例 )。恶性肿瘤患者 BF 及 Ps值显著大于 良性肿瘤患者 (P<0.05),恶性 淋巴转移瘤患者 BF、BV、PS显著高 于 良性 肿瘤及 恶性肿 瘤患者 (P<0.05),3种类 型肿瘤患者 MTT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淋 巴结 转移 1~2个患 者 的 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 与无淋 巴结转 移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淋 巴结转 移 3—6个患者 的 CA19-9、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 巴结转 移患者及 淋 巴结 转移 1~2个 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淋 巴结转移 i>7个患者 的 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 巴结转 移 患 者 及 淋 巴结 转 移 1—2个 、3~6个 患 者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O.05)。 采 用 肿 瘤 标 志 物 水 平 诊 断 淋 巴结 转 移 的 准 确 性 为 71.82% ,采用 64排螺旋 cT诊断 的准确性 为 87.53% ,二者联合应用 准确性为 94.13% 。结论 联合螺 旋 cT及肿瘤 标志物 的血清 学指 标诊 断老年 回盲部肿瘤恶性淋 巴结转移 ,可显著提高其l临床诊 断准确性 ,有助 于早期 阻断 回盲 部肿 瘤发生 恶性转移 的发 生及 进 展 。

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肝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首选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大多数肝癌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现已成为一种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肿瘤供血动脉的改变,尤其是多次介入治疗后,增加了术中插管的难度。

随着多排CT 的应用,CT 血管成像可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走行。

本文收集2010~2011年间,在我科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先期行64排CT 血管成像,与介入治疗时的DSA 图像相比较,探讨64排CT 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64排CT 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孙涛 陶晶 富丹 李宏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牡丹江 157011)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64排CT 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3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排CT 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者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

结果:64排CT 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大致相同,但对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三维结构,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在指导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64排CT 血管成像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e Value of 64-Slice CTA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SUN Tao TAO Jing FU Dan LI Hong Mud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ongqi hospital (Mudanjiang 157011)Abstract: 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64-slice CT angiography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Methods : To watchthe display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through DSA,and the display through 64-slice CTA befor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display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were the same number between 64-slice CT angiography and DSA,but the 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were better than DSA. Conclusion : 64-slice CT angiography can be better revealed tumor feedingartery,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guidance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key words:64-slice CT, angiography, liver cancer,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文章编号:1006-6586(2012)07-0062-03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1-11-14作者简介:孙涛,主治医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0月间,在我科行介.63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入治疗的34例肝癌患者,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在57~76岁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
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尤其是在图像融合处理、冠状动脉检查,外伤骨折三维重建、全身CT血管造影检查和实质器官的检查上有独特的优势。

它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能看到更多更精细图像,且辐射剂量减少,能抓到0.5毫米的病变细节。

另外,它可以运用脑成像功能,早期显示脑缺血灶,还可用于筛选冠心病、肺癌、肝硬化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分析。

该CT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技术,容积重现,曲面重建,仿真内窥镜等,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调整,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

其人性化的设计充分利用X线剂量调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充分体现了环保CT的新概念,使患者得到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

此螺旋CT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人性化服务好。

机架孔径达到72厘米,床面宽47厘米,扫描床可降低至地面30厘米,给接受检查的患者带来舒适感,让老年患者和外伤病人落床方便。

还可作±30度范围内的倾斜螺旋扫描,满足特殊患者特殊部位检查之需。

二、速度快:每周旋转可缩短至0.4s。

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屏气18s,可以完成胸、腹、盆腔的连续扫描。

三、低剂量CT。

配置最新的软件智能mA控制,能根据患者胖瘦描绘出mA曲线图,X射线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50%,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

四、对细节分辨的能力高:薄层扫描实现了真正的容积数据采集,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有非常高的检查诊断价值。

五、成像软件更完善,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通过重建阈值,可逐层显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尤其适用于头颅、脊柱、骨关节等部位三维结构的显示,可获得更加精细的三维立体图像。

另外,容积扫描后得到常规断面图像的同时,获得近似于内窥镜检查的管腔内部结构信息,适用于副鼻窦、气管支气管及血管等管腔结构的显示,使图像更具立体感、更直观、逼真,为临床提供更有质量的图像。

东芝Aquilion64CT其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检查心脏疾病、急诊外伤和各种肿瘤功能灌注成像的应用。

64排CT也可以真正称为心脏CT,5秒完成心脏检查,10秒钟可以扫描完全身。

与16排CT相比扫描时间缩短了4倍,造影剂用量减少一半,图像分辨率更高更清晰。

现将其主要功能的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一、血管成像功能。

心血管及脑血管的CT动脉造影(CTA)以及CT 肺动脉造影(CTPA),可为诊断冠心病、脑动脉瘤及肺动脉栓塞提供清晰的CT血管图像。

特别是冠状动脉各类斑块、钙化、狭窄、支架均显影良好,以及颈部及颅内血管3D成像显示清晰,明显较16排CT 有优势。

CTPA可提供肺亚段细小动脉栓子清晰图像。

二、多平面重组功能。

64排螺旋CT可根据病变所在部位任意重组图像,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病变,且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更加明确直观,对手术科室术前肿瘤切除的判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容积再现功能。

具有立体展现病变的特点,如骨盆、脊柱、大关节以及不规则骨的显示清晰逼真。

还有心脏、大血管的彩色立体显示更加接近人体解剖结构。

四、高分辨功能。

采用0.5毫米超薄层厚HRCT图像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更加无与伦比。

特别是肺小叶、肺内小结节细微结构,及实质脏器1-2毫米左右的囊性病变均可清晰显示。

五、低剂量CT技术。

每圈0.4秒的极限转速和自动毫安调节功能,使“低剂量肺癌普查” 以及冠心病的普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六、急诊检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64排CT进行一次快速、无损伤扫描,就能诊断出是否有心脏病、肺栓塞或者主动脉夹排等导致胸痛的最致命性原因。

对于外伤患者,64排CT10秒钟的扫描和先进的后处理软件能够准确检测全身任何脏器的损伤和骨折,为挽救生命节约了时间。

64排CT为目前高档螺旋CT机之一,检查更快捷、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诊断更准确为其主要特点。

随着我科64排CT各项新技术的开展与不断完善,必将推动临床相关科室多项业务的开展,为加快科技兴院步伐作出更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