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_现状及存在问题前言社区卫生服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对世界卫生状况和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的一个预示全球卫生服务发展方向的全新概念。
国内外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将为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境;而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又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关键。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促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1.1 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20 世纪30 年代以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学生,率先将Community 译为中文的“社区”,其给社区下的定义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体)聚居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此后,这个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来,逐步成为了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微观“社会”),包含了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其构成的要素有以下五个:第一、有聚居的一群人;第二、有一定的地域;第三、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四、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第五、为谋求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
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指街道;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
1.2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是指无性别、无疾病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连续、综合和协调的第一级接触卫生服务。
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一系列关于医联体发展的政策指导性文件,旨在加快推动我国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结合所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联体情况,思考如何破解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调整其运营管理及模式,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的任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包括按要求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和保健服务等;基础医疗工作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形式,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家庭,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卫生保健体系最重要的基层网络。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一致,具有以下六大功能,即预防职能、保健职能、医疗职能、康复职能、卫生宣教职能、优生优育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责任是以基层预防保健为重点,紧密结合医疗与康复工作,努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服务、新的仪器与材料,完成一定区域范围的人群健康服务任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剖析我国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完成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而基础医疗工作开展得较少,私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经济效益,会在效益好的医疗项目上多投入资源。
六位一体功能没有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工资低而留不住人才,因诊疗水平低而留不住患者,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难题。
1.招聘毕业生困难,现有人才流失。
由于三级医院的工作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及社会地位都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优秀毕业生很少应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来能开展的部分手术受麻醉药品限制、手术层级限制而不能开展,业务严重萎缩,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专业培训机会减少,导致现有人才流失。
新医改背景下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与实施

No .1, 2 01 4
九江 学 院 学 报 ( 自然 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j i  ̄i a n g U n i v e  ̄i t y【 n a t u r M s c i e n c e s )
( 总第 1 0 4期) ( S u m N o . 1 4) 0
2推 进社 区 医疗 人性 化服 务 的必要 性
2 . 1深 化 医药卫 生体 制 改革 的要 求 深化 医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基 本 原 则 之 一 就 是 要 坚 持 以人 为本 ,把 维 护人 民健 康 权 益 放 在 第 一 位 。医学 首先 是 “ 仁学” ,“ 人道之学” “ 人 性 之
大 的不 同 。人 性 化 的服 务 是社 区 卫 生 服 务 立 足 社
理念 ,为社 区居 民提 供充 分 的、体 现人 的尊 严、 能够满足不 同服务对象需求 的服务 ;就是用充满 人 情 味 的服 务 于 就 诊 环 境 ,让人 民 群众 感 受 到 人 文关怀。 人性化卫生 服务 的价值取 向和追 求的 目标是 病 人 满 意 。人 性 化 卫 生 服 务 的 内容 主要 包 括 :医 疗 护 理 质 量 最 优 化 ;病 人 利 益 最 大 化 ; 医源 性 损 伤 ;医疗 事 故发 生率 最 低 化 ;检查 、治 疗 、用 药 、 收费 合 理 化 ;服 务 流 程 简 便 化 ;言语 举 止 、仪 表 仪容礼仪化 ;关爱病人细微化 ;保 护病人 因素规 范化 ;与病 人 及 家 属 沟通 亲情 化 ;接 诊 环 境 温 馨 化等等 。
区 、融 人 家 庭 的 必 然 要 求 。 以人 为 本 ,尊 重 人 的 人 格 与关 心 人 的个 性 需 求 ,是 做 好 社 区基 本 卫 生
王虎峰:医改为社区卫生服务注入新鲜血液

视这个现象。
王虎峰: 以, 所 我说 的这套政 策 , 需要我们做 一个政 策创新 , 要在这方 面想办法。 政策创新 ,06年 国务院政策 出台 了政 策 ,现在各地在做 。20 年 国务 院 1 号 文 20 06 O 《 关于发展城镇社 区卫生医疗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个特别需要抓一批典型, , 做什么 呢?我去考察过一些地方 , 去成都 、 南郑州 , 括北京德胜 、 河 包 月坛 , 得 比较好 的社 做 区, 一个普遍 的问题 , 有 特别需要强有力 的配套政策支持。 因为它走得越快, 政策就显 得越为滞后 , 以特别 需要在 引进人才 、 所 解决职称、 合理的绩效 、 合理的报酬 、 的确 合理 定 , 它的服务量的增长来确定人员的配置。 根据 我看 了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现象。一开始 社 区, 老百姓有一个 了解的过程 , 他们不愿去。 最初建立的社 区, 可以说 门口罗雀。随着 有些社 区做得好 , 老百姓慢慢信任它 了, 现在大家都来。现在有些社 区, 比较好的 , 做得 看病难和大 医院一样 , 看病难是什 么概念呢?他可能排三小 时看不上, 他可能要排一天 才能看上病。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核定编制 , 一定几年不变。 前几年 因为刚开始 , 老百姓 还不理解、 不接 受, 大家没有去, 我们认 为这个编制就可 以了。这几年 , 每年我们看统计
这块 应该尽 快的补起来 。 记者: 机制有 点太僵硬 了, 不够灵 活。您作 为 医改研 究专家对社 区卫生服务工作 当然有很 多体 会 了, 您最想谈 的是 哪些? ‘
王虎峰: 独立开的诊所, 在基层提供服务里面少之又少, 现在 9% 0 之多的, 新建的
社 区卫 生组织都是 公立 的 , 都是按 照类似 于原来 小 医院 的模 式建立 的 , 种全科 医 这 生都是里面 的职工 。 我们 的政策是对 单位 不对人 , 有很 多考核 , 我们是对社 区中心或 者社 区服务站 的, 并不是对 哪一个 医生 的。 而国外的 医生 , 是真正 的可 以独立承担这 个 责任 , 而我们是对个人 的, 甚至他可 以管理 到个人 的。 下一步 , 可不可 以、 应不应该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基础

2H 0 8年 1 D 0月 1 日,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在 哈 萨 克 斯 坦 阿 拉 4 木 图 市 发 布 了 ( 0 8年 世 界 卫 生 报 告 》 20 ,报 告 题 为 “ 级 卫 初 生 保健 :过 去重 要 ,现 在 更 重 要 ” ,以 纪 念 1 7 9 8年 阿 拉 木 图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 会议 3 0周 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呼 吁 回归 初 级 卫生 保 健 ,认 为 在 目前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的 观 念 、原 则 和 方 法 比 以前 任 何 时 候 都 更 为 适 用 。20 0 9年 4月 ,我 国 国 务 院 出台了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关 于 深 化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 意 见 》 以下 简 称 《 见 》 。 《 见 》 提 出 ,深 化 医 药 卫 生 体 ( 意 ) 意 制 改革 的总 体 目标 是 “ 立 健 全 覆 盖 城 乡 居 民 的 基 本 医 疗 卫 建
r fr lo h n S h at e vc . h s at l n l z s t e r a o s f rt e f i r fCh n S h a t e o l n h e a tr f t e eo i f C i a’ e lh s r i e T i ri e a ay e h e s n o h al e o i a’ e l rf r a d t e k y f co s o l c u h n h C i a S n w e l eo i “ rma y h at a e f ra lb 0 0 .d s u s s t e r l t n h p b t e h o h n ’ e h at rf r l p i r e 1h c r o l y 2 2 ” h l i s e h e ai s i ewe n t e c mmu i e l e vc s c o n t h at s r i e y h a d £ a h e e p ma y h at a e f r a1 h o g h n l s .t e a t o s v e h tt e vg r u e eo me to o n 0 c iv r r e l c r o l i h .T r u h t e a a y i h u h r i w t a h i o o s d v lp n fc mmu i e l s nt h at y h s r ie st e i o tn a i f ra h e i g o rn w o ft eh a t e o m. e c s i h mp ra tb sso c i vn u e g a o e l r f r v l h h
2024年医改主要成绩总结

2024年医改主要成绩总结2024年,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通过推动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以下是针对2024年医改主要成绩的总结。
一、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取得突破2024年,我国深化医改,着力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医院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使得县级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24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通过将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合并,实现全民覆盖。
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医疗价格管理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医疗价格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深化医药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降低了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完善医保支付制度,逐步建立了以病种分组为基础的医保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2024年,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通过绩效考核、疾病分类管理等手段,逐步改变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经营的现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五、医疗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
通过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信息化应用,提高了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此外,通过建立全国医疗服务统一结算平台,实现了跨机构、跨地区的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降低了患者就医的难度和费用负担。
六、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2024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推动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医改形式下区域协同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

电子病历实 际上 是 医疗 过 程 的信 息
化、 数字化 。理想 的电子病 历是 以病人 为 中心的信 息集 成 , 医院所 有业务系统 的 是 有机融合 , 包括 LS 检 验 ) I( 系统 , A S系 PC 统及其他有关 的系统 。它应该是完 整 、 集 成、 动态 、 能 的反映患 者整 个 的医 疗过 智
制定 优惠措 施鼓励 大 中型 医疗 机 构 的卫 生技术人 员 向社 区流动 , 励 专家 、 鼓 退休 技术 骨 干 医务 人 员 到社 区兼 职 、 挂
职 , 期 、 向对 社 区 工 作 人 员 进 行 培 训 定 定
许 进行更新和补充 。
电 子 病 历
和进修 , 逐步建 立起 医 院 、 区卫 生 服 务 社 的医疗服 务体 系 。网络设 施是 提供 信 息 传输与交换 的基础设施体系 , 是整个卫 生 信息 系统 正常运 行 的基 础 , 包括 软 、 件 硬 系统及物理环境 、 网络及信息 安全基础设 施等 。总体结 构中包括骨干 网、 业务 网和
d i1 . 9 9j i n 10 —6 4 . 0 0 o:0 36 /.s . 0 7 s 1x 21.
招 标采购 , 既可以有效地降低药 品器 械
医疗设备 、 专业培训 以及统一 管理医疗资
源 ; 公共卫生 服务 上 , 在 以社 区 卫 生 服 务 中 心 为 “ 头 ” 整 合 区 域 内 “ 生 服 务 中 龙 , 卫
麻醉桌 、 手术床 、 壁柜 等各种 器材表 面及
地 面 ; 工作 人 员 穿 过 的 隔离 鞋 进 行 清 洁 对
术前经卫生处 置后更 换手术 衣 、 , 裤 经换 车 、 隔离 帽之后方 可进人手术 问。步行 戴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制订适当的社区卫生发展计划,开展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善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健康的总和。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2020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36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539个。
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87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
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7万人,较上年增加0.4万人;平均每站5人。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构建以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协作密切的新型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必然发展趋势。
2020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2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7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院人数292.7万人,比上年减少46.8万人。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正朝着“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健康守门人”的方向发展,这种服务模式与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2020年,全国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3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9万人次;年入院量298人,比上年减少57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完善与发展切实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社会问题,对于减少广大患者的就医费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020年,全国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9人次,比上年减少2.6人次;住院0.5床日,比上年减少0.1日。
2020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3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4亿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0.8人次,比上年减少3.1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5248人次,比上年减少1355人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1亿人 – 孕产妇:1614万 – 0-6岁儿童:8116万 – 高血压管理:6586万人 – 糖尿病管理:1858万人 – 重性精神病管理:292万
数据来源:2012年1月卫生部门医改监测数据
三是基本适应群众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案例
在第30届伦敦奥 运会开幕式上, 有1200位医生和 护士走上运动场, 摆出NHS的字样 和GOSH医院的
名字
NHS同工业革 命、莎士比亚 一样成为国家 软实力的象征 让英国人引以
为豪
• 奥运会展示的,总是一个国家最好的东西。
• NHS即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这 个体系面向全体人民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 务,使得英国成为发达国家中卫生成本最 低、健康绩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人人享 有免费医疗”,已经成为英国普遍接受的 社会理念,谁都不能挑战。
综合性
全科医学核心 理念的体现
可及性
连续性
卫生部 2012年社区卫生工作安排
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重点内容
管理体制 补偿机制 激励机制
主要举措
创建示范中心 开展人员培训 完善服务模式
主要措施
开展绩效考核 完善管理制度 开展评估与监测 组织经验交流 提高补助标准
全科医师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是一项开创性的制度
意义
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全科 医生对改善居民健康 水平和控制医疗卫生 总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 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 施,全科医生占医生 总数的30-60%。
2020年要在我国初步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一是基本形成全科医 生培养模式和“首诊 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 二是每万居民有2-3名 合格的全科医生;
现状
由于体制和运行机制错 位,政府责任不到位, 致使自筹资金、自负盈 亏、追求自身经济效益 成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
的基本运行模式。
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措 施难落实;医疗行为不 规范;背离社区卫生服 务的根本宗旨;难以发 挥促进卫生改革、提高 宏观效率、逐步缓解群 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的基础作用。
协调性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层次
政府层面
机构层面 CHC
目标:协调 一致、避免 层面脱节、
滞后梗阻
医生层面 GP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层次
* 体制
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 * CHC运行机制
治理结构、管理与运营决策权
* 服务模式 * 激励机制
最核心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的作用和价值 没有真正体现
现状
对医生而言,现在 的全科医生岗位没
•建立政策体系 •开展试点工作 •建立技术规范
2007—2011
•推进体制 机制改革 •深化政策
落实
(一) 进展情况
• 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和80%以 上的县级市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61,站2.5万个。 • 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43.3万人。 • 服务数量持续上升,费用得到控制,服务
未建立在全科医学的认知模式 下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评价体系、
培养体系、生涯发展体系
相关研究不够
新挑战:试点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 导意见>主要任务分工
的通知》 (国办函【2011】153号)
体的实践 ⑤公立医院改革: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
4
三年医改成效明显
2、实际成效明显 ①创新了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内涵 ②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③构建了卫生管理和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④产生了国际影响
5
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简要历程
1997—1999 社区卫生 服务起步
2000--2006
补偿机制 不落实
人事分配制度 改革不到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效果尚未充分体现
考核激励 机制不健全
我们的问题
– 沿用国有医院现有的管理模式来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激励机制错位
– 基层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后,效率 较低。容易形成不良的循环
– 社区卫生服务的体制性的问题有待解 决。举办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社区卫 生服务的深化改革困难
效率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
30000 25000
24999
20000
1500010000来自78615000
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心 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人次
(亿人次)
数据来源: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
我们达到了预期 的工作目标了吗?
我们解决了制约 社区卫生服务发 展的核心问题了吗?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展问题
改革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总体 供给能力不足 (机构、人员)
多元化举办主体 带来改革的困难
服务数量尚需提高, 很多地区小病在社 区的形势尚未形成
医疗服务质量需改 善,居民信任度低
面临的主 要问题
新医改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一、关于新医改的进展
2
2009年3月17日
2009年3月18日
颁布《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颁布《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 案(2009-2011年)》
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
三年医改成效明显
1、五项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①新农合制度:从小到大 ②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 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弱到强 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从一般性方针变成了具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2]26号
在全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会 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
主要工作任务 6+X
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何以如此迫切
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保障
有吸引力
对病人来说, 社区医生也缺乏 吸引力和信任度
全科医生制度尚未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前的瓶颈
服务数量不多 经济效益不好
服务能力不高、群众信不过 全科医生价值不能体现
死循环
吸引不到好医师 医疗技术不高
原因分析
核心原因
重治疗、轻预防 偏向专科医生培养
全科医学的价值没有被体现, 全科医生的待遇不足, 发展前景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