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合集下载

《预防贫血》教案

《预防贫血》教案

《预防贫血》教案预防贫血教案引言概述: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殊是在儿童和孕妇中更为普遍。

贫血会导致身体缺氧,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为了预防贫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数量。

本教案将介绍预防贫血的五个关键方面。

一、均衡饮食1.1 摄入足够的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因此摄入足够的铁对预防贫血至关重要。

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红肉、豆类、绿叶蔬菜和坚果等。

教育人们选择这些食物,并在饮食中保持适量的铁摄入。

1.2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教育人们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和番茄等。

同时,避免在进食含铁食物时饮茶或者咖啡,因为这些饮品中的鞣酸会干扰铁的吸收。

1.3 合理搭配食物教育人们合理搭配食物,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例如,将富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同食用,如将豆类与柑橘类水果搭配食用,可以增加铁的吸收效果。

二、适度运动2.1 有氧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供应,有助于预防贫血。

推荐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教育人们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以增加身体的氧气摄取。

2.2 舒适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贫血的加重。

因此,教育人们在运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苦。

2.3 坚持运动贫血的预防需要长期坚持,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和时间,以提高身体的反抗力和健康水平。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1 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维持。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反抗力。

3.2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身体健康有害,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红细胞的生成。

教育人们戒烟限酒,以保护身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3.3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患贫血等健康问题。

教育人们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保持心情愉快,以促进身体健康。

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班贫血预防

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班贫血预防

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班贫血预防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身体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

幼儿贫血常见的原因包括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等。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中班幼儿,以下是中班贫血预防的方案。

一、教育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贫血的概念,知道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

3. 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质。

二、教育内容2.1 贫血知识普及1. 贫血的概念:向幼儿解释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特点是红细胞数量少或功能不好,导致身体缺氧。

2. 贫血的原因:介绍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等原因导致的贫血。

3. 贫血的症状:教育幼儿认识贫血的症状,如疲乏、无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2.2 饮食指导1. 富含铁的食物: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2.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肉类、奶制品、鱼类、贝类等。

3. 富含叶酸的食物: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3 体育锻炼鼓励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跳绳等。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教育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贫血知识,让幼儿了解贫血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方法。

2.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方法。

3. 互动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饮食经验和锻炼方法。

四、实施步骤1. 开展贫血知识讲座,让幼儿了解贫血的基本知识。

2. 组织幼儿进行饮食和锻炼方面的互动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定期进行贫血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患者。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贫血预防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

五、评估与反馈1. 定期评估幼儿对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育效果。

2.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育方案。

3. 对贫血预防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其他班级提供借鉴。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育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育PPT课件
教育与认知
提高公众对该病症的认知,有助于预防与早 期干预。
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食物来源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鱼类、肉 类、乳制品等。
同时,叶酸可通过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获得 。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补充剂
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高风险人群
素食者、孕妇、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等。
这些人群往往摄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少。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早期筛查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和干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及时了解红细胞状态。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 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4. 何时就医? 5.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因缺乏叶酸或维 生素B12引起的贫血。
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可能需要额外的补充。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饮食搭配
合理搭配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例如,肉类可以与蔬菜一起食用以提高营养吸收 。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时
如出现乏力、心悸等不适,应尽早就?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体检,监测血液指标。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况。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获取专业的饮食建议 。

如何预防贫血通过膳食

如何预防贫血通过膳食

如何预防贫血通过膳食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红细胞数量不足,导致身体缺氧、疲倦、头晕等症状。

贫血的发生与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失血、缺铁等因素有关。

而膳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补充营养的途径之一。

因此,通过合理的膳食来预防贫血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如何通过膳食来预防贫血的方法。

首先,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缺铁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来增加铁的摄入量。

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黑木耳、菠菜等。

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贫血的发生。

其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可以增加铁的利用率。

因此,我们在摄入铁元素的同时,也要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等。

这样可以提高身体对铁的吸收效率,预防贫血的发生。

此外,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叶酸是合成红细胞的重要营养素,缺乏叶酸也会导致贫血。

富含叶酸的食物主要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坚果、动物肝脏等。

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另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维生素B12是合成红细胞的必需营养素,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导致贫血。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肝脏、蛋类、奶制品、海鲜等。

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

总之,通过合理的膳食来预防贫血是非常重要的。

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贫血的发生。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也是预防贫血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膳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做到科学合理饮食,预防贫血,保持身体健康。

中班儿童健康教案——预防贫血

中班儿童健康教案——预防贫血

中班儿童健康教案——预防贫血教案概述贫血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中班儿童中较为普遍。

为了提高孩子们对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设计了一份中班儿童健康教案。

本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贫血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2.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他们对健康食品的摄入。

3. 教育孩子们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预防贫血。

教学内容1. 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解释贫血是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造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能够帮助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 症状:介绍贫血的一些常见症状,如疲劳、无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2. 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中的铁:讲解哪些食物中含有铁,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 均衡饮食: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帮助身体吸收铁质。

- 避免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们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3. 预防贫血的方法- 定期体检:强调定期进行体检的重要性,以及早发现贫血问题。

- 适量运动:介绍适量运动对预防贫血的作用,鼓励孩子们每天进行户外活动。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们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贫血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2. 互动游戏- 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食物中的铁质来源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3. 手工制作- 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份关于预防贫血的手工作品,如绘制贫血知识卡片、制作健康食谱等。

4.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模拟医生和患者,进一步了解贫血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对孩子们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1. 孩子们对贫血的原因和症状的理解程度。

2. 孩子们对良好饮食习惯的掌握情况。

3. 孩子们对预防贫血方法的实践效果。

巨幼细胞性贫血科普讲座

巨幼细胞性贫血科普讲座
如恶性贫血患者,他们的身体无法有效吸收 维生素B12。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出现症状时
如果感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更应定期检查。
何时应就医?
定期体检
建议老年人及孕妇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早期发现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
何时应就医?
家族史
如有家族中有人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需关注自 身健康。
谁会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孕妇及素食者是高风险群体。
这些人群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生理需求增加 ,易发生维生素缺乏。
谁会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疾病相关
某些慢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胃切除术后患者 也容易出现此类贫血。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谁会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因素
部分人可能因遗传原因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 障碍。
这种贫血通常伴随有巨幼红细胞的生成,影响氧 气输送能力。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因
主要由饮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特定疾病导致 。
例如,胃肠道疾病、饮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引起维 生素缺乏。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
严重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问题和神经系统损伤。
谁会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如何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应更加重视健康检查。
谢谢观看
巨幼细胞性贫血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2. 谁会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 5. 如何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供应不足。

贫血患者常常感到乏力、头晕、疲倦,严重的贫血可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贫血患者需要注意饮食。

他们应该多摄入含铁、维生素
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红肉、鸡肉、鱼类、蛋类、豆类、菠菜等。

同时,他们应该避免食用一些影响铁的吸收的食物,比如茶、咖啡和牛奶。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质量。

其次,贫血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他们需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促进氧气输送,减轻疲劳感。

此外,贫血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他们可以进行铁剂或者维生素补充等治疗。

同时,如果有其他并发症或者疾病,贫血患者也需要积极治疗并进行控制,以避免对贫血的进一步损害。

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患者本人的重视,也需要家人、社会以及医生的支持和关心。

只有通过科学的饮食、良好的休息和规律的治疗,贫血患者才能渐渐康复,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预防贫血》教案

《预防贫血》教案

《预防贫血》教案标题:预防贫血教案引言概述: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孕妇中更为常见。

预防贫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减少贫血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贫血预防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贫血。

一、饮食指导1.1 增加铁质摄入:铁是预防贫血的关键营养素,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来增加铁质。

推荐食物包括红肉、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1.2 避免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盐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应该尽量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

1.3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可以选择多食用柑橘类水果、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二、生活习惯指导2.1 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预防贫血非常重要,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工作休息。

2.2 多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贫血的发生。

2.3 避免熬夜:熬夜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应该尽量避免熬夜。

三、补充营养品3.1 补充铁剂:对于贫血患者或者容易贫血的人群,可以考虑适量补充铁剂,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2 补充叶酸:叶酸是预防贫血的重要营养素,孕妇和儿童尤其需要注意叶酸的摄入。

3.3 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也是预防贫血的重要营养素,可以通过食物或者维生素B12补充剂来摄入。

四、定期体检4.1 血常规检查:定期做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贫血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4.2 营养指导:在体检时可以咨询医生关于饮食和营养方面的建议,了解如何更好地预防贫血。

4.3 生活指导:医生可以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给出合理的生活指导,帮助预防贫血。

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5.1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是预防贫血的基础,应该多食用蔬菜、水果、蛋白质等食物。

5.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贫血的发生。

5.3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预防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贫血的常识性问题
一、贫血是怎么回事?
贫血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由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参考值而言。

一、怎样算是贫血?
正常参考值:HG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RBC: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HCT:男性0.42~0.50,男性0.37~0.48。

一般认为,成年男性HG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G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其中以HGB降低最为重要,因为RBC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及贫血的程度。

二、贫血有哪些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苍白。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少数可有心绞痛、心力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

少数肢
体麻木、感觉障碍。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为常见症状。

另可见舌乳头萎缩、黄疸。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

四、如何判定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定贫血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以下四种:轻度贫血:HG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中度贫血:HGB60-90 g/L;重度贫血:HGB30- 60g/L;极重度贫血:HGB低于30g/L。

五、怎么确定有无贫血?
1)血常规检查:HGB及RBC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

根据HGB、RBC及红细胞指数(MCV、MCH、MCHC)有助于贫血的诊断与分类。

2)血涂片检查: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可对贫血的性质、类型提供诊断线索。

3)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了解红细胞的增生情况以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在贫血患者中应作为常规检查。

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大出血后、贫血的有效治疗后及溶血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4)骨髓检查:任何不明原因的贫血都应做骨髓穿刺,必要时还应做骨髓活检。

根据骨髓的增生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增生性贫血(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及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检查结果应该结合周围血象和临床表现加以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常见贫血的防治
一、缺铁性贫血
1、定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被用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
贫血。

2、原因:1)慢性失血:痔疮出血、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消化道肿瘤、月经过多、钩虫
病等;2)铁需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铁吸收不良: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腹泻等。

3、主要特征:1)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指甲变脆、平甲或反甲;3)异食癖。

4、防治要点:1)去除病因:有效防治慢性失血性疾病;2)合理安排膳食结构;3)婴
幼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4)忌饮茶;5)补充铁剂。

5、饮食要素:1)饮食多样化,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猪肝、海带、发
菜、紫菜、木耳、香菇、芹菜及菠菜等。

2)常用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炖鸡、香菇木耳炒猪肝、猪红瘦肉粥。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定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营养缺乏致造血细胞
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2、原因:1)摄入量减少:长期素食、偏食,蔬菜烹饪不当;2)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及哺乳妇女;3)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慢性腹泻、某些方面药物;4)利用障碍:
3、主要特征:1)贫血:大细胞贫血;2)消化道症状:恶心、食欲不振;3)神经精神症状。

4、防治要点:1)平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改进烹饪方法;2)婴幼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3)积极治疗原发病;4)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5、饮食要素:1)多吃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肾、绿色蔬菜、土豆、麦麸等;富含B12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肉类、乳制品、鱼、贝类、蛋类及大豆等。

2)常用食疗方:龙眼桑椹汤、参枣汤、猪肝黄豆汤、菠菜猪肝汤、黄芪鸡汁汤、红枣煨肘、当归羊肉羹、黑木耳枣汤等。

三、地中海贫血
1、定义:地中海贫血现在又称为海洋性贫血,是一组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

它是由于基因缺失或基因缺陷所致珠蛋白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引起血红蛋白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

最常见β地中海贫血和α地中海贫血两种。

2、原因:基因缺失或基因缺陷。

3、主要特征:1)特殊面容:颧骨突起,额部圆凸,鼻梁塌陷,眼距增宽。

2)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贫血严重,易夭折;3)周围血可见靶形红细胞。

4、防治要点:1)遗传咨询:已知男女双方均为基因携带者不宜结婚;2)羊水检查或脐带血检查有助于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3)输血;4)铁螯合剂;5)脾切除;6)基因活化疗法;7)骨髓移植。

5、饮食要素:1)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忌辛辣厚味及生冷不洁食物;2)常用食疗方:乌龙大枣汤、黄芪当归炖乌鸡、冬虫夏草炖鸡。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1、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等多种病因或尚未明确的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损伤,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

2、原因:1)化学物质:苯及苯类化合物;2)药物:氯霉素,解热镇痛药;3)电离辐射:X线、放射性核素、原子弹爆炸;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EB病毒、HIV等。

3、主要特征:1)贫血;2)出血;3)感染。

4、防治要点:1)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职业工人应做好防护措施;2)慎用药物;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感染;4)雄激素;5)环胞菌素A;6)造血细胞因子;7)中药;8)骨髓移植。

5、饮食要素:1)加强饮食营养,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2)常用食疗方:大枣山药粥、黄芪鸡汁粥、甲鱼汤、黄根猪骨汤、虫草河车牛髓膏、鲫鱼鳔当归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