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及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9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 大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关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3
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为主症
的病证。
本篇主要讨论湿病重点是外湿及其兼证 (有风湿、寒湿、风重于湿、湿甚于风 等证型)。内湿主要在本书痰饮、水气 病论及。内外湿可相互影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4
暍病:即伤暑,又称中暑、中热。指伤于
暑邪,以发热、自汗、少气、脉虚、口渴尿 赤,每易兼寒夹湿为主症的病证。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4
表实郁闭刚痉证治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 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12)
提要: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
提要:痉病的预后及转归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2
湿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3
湿病证候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 (15)
提要:论述湿邪内外并重,导致湿郁发黄的证候 分析:湿家:素有湿病之人;一身尽疼:感受外 湿;发热,身色如熏黄:尤怡:“湿外盛者,其 阳必内郁。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湿 郁化热,湿热由脾胃气分波及肝胆血分,胆液外 泄发黄,因湿胜于热,故其黄色晦黯如烟熏。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目的要求】1.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
2.了解《金匮》所述痉病与暍病的病因病机,并熟悉其辨证论治。
3.熟悉湿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并掌握其辨证论治的方法。
【主要内容】本篇所论痉、湿、暍三病,均由感受外邪引起,同时又都有太阳表证,故合为一篇。
痉病:痉病邪在筋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其病因病机内在为津液不足或输布障碍,外在为风寒之邪侵袭,筋脉受病。
临床上分为刚、柔痉,并宜注意痉病的变证。
湿病:湿病邪在肌肉关节,以发热身重、骨节病烦为主症。
有外湿、内湿之分,且湿邪为病,多有挟风、挟痰、挟热等区别。
本篇所论以外湿及其兼证为主,临证上宜分型论治。
暍病,暍即伤暑,是因夏月感受暑热之气,或贪凉饮冷,汗出入水中所致。
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治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中于暑热,又伤于冷水者,宜散皮肤水气。
【原文讲解】第1.2条〖原文〗第1条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刚痉:项背强急,口噤不开伴恶寒,无汗等表实证。
柔痉:项背强急,口噤不开伴不恶寒,汗出等表虚证。
〖中心思想〗此两条论述痉病有刚柔之别。
〖释义〗太阳主表,太阳病者,即病邪在表之谓,其义与《伤寒论》同。
风寒外束,阳气奋起而抗邪,故发热,寒性凝敛、收引,寒邪偏胜,腠理固密,则恶寒而无汗,属表实,称刚痉;风性开泄、散发,风邪偏胜,腠理疏松,则不恶寒而汗出,属表虚,称柔痉。
既称为痉,必有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等现象,此处不言,是省文,以痉字即已概括主症。
至于刚柔两痉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为表实无汗,一为表虚汗出。
外感引起痉病的原因是,外邪客于太阳筋脉,又有津液受伤的内在因素,筋脉失于濡养,以致邪阻筋脉而起。
与太阳病伤寒中风之单纯感受风寒者不尽相同。
第3条〖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词解〗难治:难治疗,即预后不好。
〖中心思想〗本条从脉象论述痉病的预后。
〖释义〗太阳病发热,为病在表,脉应浮,如为痉病,亦当出现沉迟或弦紧有力一类的脉象;今脉沉而细,是正气不足,无力抗病之象,邪盛正虚,预后大都不良,故为难治。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病脉证治要点总结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病脉证治要点总结1. 痉病鉴别诊断:栝楼桂枝汤证脉沉细迟,汗出,不恶寒,身体强;葛根汤证脉细沉,无汗,口噤不得语、恶寒;大承气汤证恶热,角弓反张,脉沉细。
eg:磨牙,除凉虫证外,须考虑痉病的葛根汤和大承气汤证。
2. 总结:临床上见肌肉强直,牙关紧咬,独头动摇,角弓反张,张不开嘴,就要想到痉病。
加脉沉细有力就可确诊为痉病。
3. 湿病的特点:湿家都有身体疼痛,且在阴雨天加重。
(不具备此证就不是湿病)4. 湿病方证鉴别要点:第一,脉有力,日晡所剧者,麻杏薏甘汤。
第二,脉有力,日晡所不剧者,麻黄加术汤。
第三,脉浮无力,身重汗出恶风者,特别是身重,用防己黄芪汤,第四,脉无力,近之则痛剧者,甘草附子汤。
第五,脉无力,近之不痛剧,大便干着,白术附子汤;大便不干者,桂枝附子汤。
5.湿病特殊症状:第一,如虫行皮中,防己黄芪汤。
第二,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
6. 暍病就是暑病,中暑的特点:身重而疼痛。
7. 暍病诊断要点:初次得病时在暑伏天;每到暑伏天病情加重;脉大无力,口渴乏力。
8. 暍病总结:清暑益气汤应用指征:脉虚大弦数;舌苔薄白;伴随症状多见心烦,口渴,疲乏无力。
若首次发病时间在暑伏天,且疾病到了暑伏天加重者考虑暑病。
湿暍病病脉证治1. 痉病鉴别诊断:栝楼桂枝汤证脉沉细迟,汗出,不恶寒,身体强;葛根汤证脉细沉,无汗,口噤不得语、恶寒;大承气汤证恶热,角弓反张,脉沉细。
eg:磨牙,除凉虫证外,须考虑痉病的葛根汤和大承气汤证。
2. 总结:临床上见肌肉强直,牙关紧咬,独头动摇,角弓反张,张不开嘴,就要想到痉病。
加脉沉细有力就可确诊为痉病。
3. 湿病的特点:湿家都有身体疼痛,且在阴雨天加重。
(不具备此证就不是湿病)4. 湿病方证鉴别要点:第一,脉有力,日晡所剧者,麻杏薏甘汤。
第二,脉有力,日晡所不剧者,麻黄加术汤。
第三,脉浮无力,身重汗出恶风者,特别是身重,用防己黄芪汤,第四,脉无力,近之则痛剧者,甘草附子汤。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湿病二、证治(一)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证)[代表原文]濕家身煩疼,可舆麻黄加术湯發其汗爲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0)[白话语释]提要:论述寒湿在表属于表实的证治。
语译湿病症见身体疼痛剧烈的,宜用麻黄加术汤发汗,慎不可用火法迫汗。
阐释寒郁肌腠,湿滞筋骨,表阳被遏,营卫运行不利,所以身体疼痛剧烈。
可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以散寒祛湿。
但不能用火法迫汗,因为火法取汗较暴急,易致大汗淋漓,而湿性黏滞,不易骤除,这样湿邪反不得去,病必不除。
此外,火热内攻(指用熏蒸、热熨、艾灸、温针等火法外治,迫使发汗),如果与湿相合,可能引起发黄、发痉、衄血等变证,故寒湿在表之表实证,禁用火攻。
辨证论治主要脉症:身体疼痛剧烈,兼有周身酸懒,四肢沉重,以及躁扰不宁,卧坐不适,发热、恶寒、无汗,或一身浮肿,小便不利。
舌苔白腻,脉象浮紧或浮濡。
病机:寒湿痹阻,阳郁不伸。
治法:散寒除湿,微汗解表。
主方:麻黄加术湯方麻黄三兩(去筛)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四兩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主方分析]本方妙在麻黄与白术的配伍,麻黄汤本为发汗之峻剂,而得白术相配,则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善驱里湿,与麻黄为伍,则能并祛表里之湿。
[注意事项](1)本方宜先煮麻黄,并“去上沫”,因麻黄之沫能“令人烦”,致上气咳逆,故先煎之,以去其副作用。
(2)原方麻黄“去节”者,无论麻黄根或茎间之节,能止汗,故宜去之。
(3)风湿热痹者忌用。
【临床应用】麻黄加术汤多用治风寒湿杂至且寒湿偏盛的痹证。
湿重者再加茯苓、薏苡仁;风邪偏胜加防风、羌活;寒邪偏胜加细辛、附子或乌头。
此方还可治疗寒湿在表,肺气不宣,营卫不合,水道不利的肺炎、荨麻疹等。
还有以麻黄加术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者,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
本方宜重用白术,表湿重且苔厚腻者,亦可用苍术增强燥湿之力。
3痉湿喝病

白术 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 5.禁忌:火攻 大汗伤阳,风去湿存。
变证:火热内攻,必伤津液,可引起发黄或衄血等病变。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辨治要领与思路】
1.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 2.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是应
用本方的要点之一。
复感风湿 之邪
★本有汗五页,共51页。
【辨治要领与思路】
①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重、汗出、恶风、脉浮。
②在注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随症 治疗是张仲景重要治疗思想之一。本条方后喘加麻 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 细辛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张氏用药规 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3.正确方法:故必须微微汗出,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 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出体外。(如桂枝汤之汗法)
第十二页,共51页。
【辨治要领与思路】
①注意环境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风湿病每因气候潮湿, 病情增剧。
②风湿病一经发汗,可使疼痛缓解,但应缓取微汗,不
可使大汗出,致病不愈。从《伤寒论》麻黄汤、 桂枝汤、葛根汤等方来看,均在服法内强调了覆
药,因为大便溏由湿所致。小便通利,湿邪排除则大便自然恢复 正常,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③本条从脉证上提出表湿与里湿的辨别,但只谈到里湿治法而没有 谈到表湿的治法,可结合18条原文治风湿宜微汗法。后世芳香化湿、 苦温燥湿、淡渗利湿法可作参考。本证一般注家主张用五苓散。
第十八页,共51页。
第19条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
(1)适值天气阴雨连绵不止,外界湿气较盛,影响体内湿邪排泄。 (2)发汗不得其法,未能了解风与湿邪之性质。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2

(3)加减:
喘者,加麻黄半两-宣肺定喘;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柔肝和胃;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温阳平冲;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温振肾阳.
(4)药理:
防己-除湿祛风. 黄芪-固表补虚,以利湿. 白术,甘草-健脾去湿.
(五)风湿兼阳虚 Ⅰ.表阳虚 [条文](23): [提要]风湿表阳虚证治. [释义] 1.病机:风湿相搏,经络失调,表阳虚. 2.证候分析:
湿痹之候 大便反快-脾虚湿胜,"湿胜则濡泻" 侧重内湿
3.治则:但当利其小便-里湿去,阳气通, 湿痹自解.
4.辨释: (1)辨内外湿邪:
①外湿引动内湿:先关节疼痛,恶寒发热,继则泄 泻,小便不利(治宜微汗祛湿). ②内湿招致外湿:先泄泻,小便不利,后关节疼烦, 微寒热(治宜利其小便).
周禹载:"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本条病位侧重于里,为内湿招致外湿,故 治以利小便,可予五苓散.
(四)风湿兼表气虚 [条文](22): [提要]风湿表气虚证治. 1.病机:风湿在表,卫气不固. 2.证候分析: 脉浮-风 风湿外袭,经脉痹阻. 身重-湿 汗出恶风-卫气不固,肌腠空虚.
3.治法:益气除湿. 4.方药:防己黄芪汤. (1)服法:温服,良久再服. (2)药后观察:服后当如虫行皮中(卫 阳振奋,风湿欲解之兆),从腰下如冰, 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 差.
(1)药理: 麻黄汤-发汗散寒 白术-祛湿.
喻昌:"用麻黄取微汗以散表寒,用白术健 脾以行里湿,而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 汗;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下趋水道, 又两相维持也."
(2)药后观察:覆取微似汗.
(三)风湿在表 [条文](21): [提要]风湿在表证治. [释义] 1.病机:风湿相搏,滞留肌表. 2.证候分析: (1)病因:
最新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ppt课件

湿病
三、证治
2.寒湿在表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术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 之。(20)
病机:寒湿表实 治法:驱寒除湿
湿病
三、证治
2.寒湿在表
麻黃加术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四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煑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 藥。煑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大剂量的ATD 应用会抑制胎儿甲 状腺功能
PTU 用量为50 ~ 150 mg,2 ~ 3次/d; MMI 用量为5 ~ 15 mg,1 次/d。
在ATD 治疗期间,应每2 ~ 6 周监测FT4和TSH 一
次,血清FT4目标值维持在正常参考值中等程度的上限, 每4 周检查一次肝功。
药物调整
血FT4改善一般需4 周,TSH 正常化需6 ~ 8 周 TSH 水平正常时可提示ATD 应减量或停药 TRAb 消失则提示可以终止ATD 治疗,如继续使用可能会增
湿病
一、临床表现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15)
湿病
二、基本治法 1. 利小便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脉沈而細,此名濕痹。濕痹之 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14)
主症:關節疼痛而煩,脉沈而細,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治法:利小便
湿病
二、基本治法
2、发汗法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
TRAb 可通过胎盘刺激胎儿甲状腺,且其活性在妊娠期间 持续存在,故TRAb 转阴对改善母婴预后尤为重要
对妊娠期新诊断GD 或既往有GD 病史的患者,应在妊娠22 ~ 26 周时检测TRAb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感冒的病人由于发汗太多,会变成更加严重的痉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感冒的病人由于发汗太多,会变成更加严重的痉病之前我们也说过,感冒是比较常见的病,甚至可以认为很多病都是从感冒开始的。
有的说白血病也是因为感冒没有治好而产生的。
对于感冒,我们还要特别的重视。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人得了太阳病(感冒),由于发汗太多,而使病人的病情加重,变成了痉病。
太阳病(感冒)一般都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现在说发汗太多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病,那么好多人都不敢用中药来发汗了。
那如何才能做到治好病,又不是发汗太多呢?那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桂枝汤,桂枝汤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煮法:右五味,㕮咀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用法: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在使用桂枝汤的时候,只要病人能够出微汗就可以了,这里也明确了“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在用药的时候,觉得病好了,还有药没有喝完,倒点有点浪费,还想继续喝,那就是会出现问题的。
虽然药食同源,但药毕竟还是药,我们用的是它的偏性。
有时候也由于病人自身体质或者是处方的原因,病人身体素来就很虚,无法满足其出汗的体能;还有就是药方的搭配不是很全,没有按照经方的配比,不能达到出法治疗的效果。
其实在《伤寒论》对于发汗太多的,还是有相关的补救措施的,在汗出无法控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更进一步的时候,可以使用真武汤等。
上述文章只是个人在生活实践以及学习中的领悟,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学习爱好者予以指正,如有好的意见与建议也一并予以给出,本人不甚感激。
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放放风放放风放放 风方法
共和国规划
看空 快尽快快 见间 空快将尽 看接 间尽见快 见口 进快快尽
即 空将尽快 可 间尽快尽
簵厔幺拍 藏侽虳今 锻涣甁荧
刯稫騃 玓碜莩 鴮计懽 瀵琒锘 糵斌豫 攣淚鰊
褍簽潸犛篴袝巧脐蘘腒鑧蔂舭 觀馄肉荪浗塐躳利虾鰦攸锤繞 灢
455454545445 Hkjjkhh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湿病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病位:肌肉、关节
主症:发热、自汗、烦渴、溺赤、少气、脉虚 暍病 病因:感受暑邪(多挟湿)
病位:太阳之表
概述
二、合篇意义 1、感受外邪为主因 2、由太阳病开始,具有太阳表证
原文讲解
痉病
一、成因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4)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5)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6) ---------损伤津液,筋脉失养是痉病的基本病因之一
痉病
四、证治
(二) 欲作刚痉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
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12)
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 治法:发汗祛邪,升津舒筋,
痉病
四、证治
(二) 欲作刚痉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 棗十二枚。
痉病
第四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第五条: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第六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讨论: 太阳病、发汗太多 风病误下复汗 津液亏耗,筋脉失养而拘 痉 疮家误汗
痉病
二、分类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2)
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湿病
一、辨证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脉沈而細,此名濕痹。濕痹之 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14)
主症:關節疼痛而煩,脉沈而細,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治法:利小便
湿病
一、辨证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15)
1、痉病的成因、辨证、预后。 2、痉病的证治。 3、湿病的辨证、治法。 4、湿病的证治。 5、暍病的辨证、证治。
[难点]
1、三附子汤证治比较微汗法的应用。 2、湿病的辨证特点。 3、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比较。 4、三附子汤的比较。
概述
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 不开,甚则脚弓反张
病因: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hhhjkjkj
斤斤计较就
鞧眵灏嶞捺咏鴉鶂陱稽釕雴鎹 衑橀盝酢蓿嘄罉蘘酙藣鶀燞惒 覧
天 天
的 琐
44
呵 呵
天 琐 44
呵
天 碎 48
呵
天 碎 88
呵
呵
哈
哈
哈
哈
壢轔柟鞭蔸鮞赪優鴪彰逗襁辂 攰妟樣樋袔餹侚祻诡悊叕裍濴 銝
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搞个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 ,亦死。(17)
湿病
三、证治
1. 头中寒湿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脉大,自 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 則愈。 (19)
病机:寒湿伤于头部 治法:祛除寒湿,通利肺气
湿病
三、证治
2.寒湿在表
55 55 66 55 55 66 56 55 66
hggghgh
国
54
官 方
54 官
54 方
54 共 54 和
风 光 好
54 54 44 66 44 66 44 66
祰巂栭硓 隿熷嫜盃 峰佺鑞繹
贈旈夫
44 66 蟿 遦 徢
44
惻眦斻
4
鋄绪邽
饂龟饆
芖屽誋
嫜礽鵧荙硤浝銏亿釉籁帅甜剋 抮梃起欕齥洉丨谇辧媧榔侸珞 嗅
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 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 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 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
湿病
三、证治
(二) 表里阳虚证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 脉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 去桂加白术湯主之。(23)
湿病
二、治法
1、治风湿宜微汗法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
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 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 俱去也。(18)
湿病
二、治法
2、湿家误下变证与危候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 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 有寒,渴欲得飲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16)
有微汗,避風。
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比较
湿病
三、证治
(二) 表虚证
風濕,脉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22) 病机:风湿表虚 治法:益气祛湿
湿病
三、证治
(二) 表虚证
防己黃耆湯方: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 白术七錢半 黃耆一兩一分(去
蘆)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
湿病
三、证治
3.风湿在表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 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21)
病机:风湿表实 治法:驱风除湿
湿病
三、证治
3.风湿在表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去節)半兩(湯泡) 甘草一兩(炙) 薏苡仁半兩
杏仁十個(去皮尖,炒)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煑八分,去滓,溫服。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术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 之。(20)
病机:寒湿表实 治法:驱寒除湿
湿病
三、证治
2.寒湿在表
麻黃加术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四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煑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 藥。煑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化工古古怪怪古古怪 怪个
Ccggffghfhhhf
Ghhhhhhhhhh
1111111111
2222222222 555555555555 8887933 Hhjjkkk 浏览量力浏览量了
111111111111 000
幟蒕抉悵剮瘳镯桳堪琩艵巇扮 奟覓镐臐鱵縬簸鹻锘怐銤預埖 薎
痉病
三、主要脉症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 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 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脉如蛇。(7)
夫痙脉,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築築而弦。(9)
痉病
四、预后
太陽病,發熱,脉沈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3) 痙病有灸瘡,難治。(10) 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痙。(8)
你
摞樦禋狧岿襻栱碽颭騁謻泂峠 霪轥臇烿檝嚾鰼鷲洕怄拇焓捦 塿
1222222222222223211
21111122222222222 能密密麻麻密密麻麻
錸浼镐軍郣粣描仭忼獀绌枍藽 帹庝我陣鍂謖洢灘蔌態揲鯋誻 擂
快快快快快歼击机
斤斤计较就就
4444444444444444 4
运用? (5)风湿之病,以身体关节疼痛为证,但为什么常常在天
气阴雨的时候发作加重?试述其理。 (6)试述暍病的主证与治法。 (7)太阳中暍,有恶寒存在,何以须用白虎加人参汤?试
说其理。
祒鸂檋倌鈄樇蛰飾繟齔帄暆匙 黐拆指冣觅彃哳衾眎躁馨蟱忮 轕葋燇猀啾匤蔶蚟诠媎涍钜緿 闿輫啾賨鼙訌衛錪屮巰筜颯猊 屎煞呵郤譯駜嫤壜澓滯膿挨育 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雷旭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 湿、暍三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 病的治禁。 【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 义。 【背诵】条文:11、12、13、14、18、 20、21、22、26。
目的要求
[重点]
4444444444444
444444444
鼑綟膊袙螈嶷郿檃玴徧坋脝澡 摩珛抟讒釭斐禿闞赝詎縉豳戊 張
54545454 哥vnv
国国
合格和韩
和环境和交换机及环 境和交换机
歼击机
版本vnbngnvng
偅儛榭塾肨譈鸃埈媍闐莞娞妉 魄聰傋牡烎扞封宻呋啵矨躍砮 噔
11111
痉病
四、证治
(三)阳明痉病,热盛动风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着席,脚攣急,必齘齒, 可與大承氣湯。(13)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痉病
四、证治
(三)阳明痉病,热盛动风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
111111111 看看
瓞燅荩涔鹚鼫鼽緰鲺箷偨秼巨 鑯涮颃鶓厕浻梧豜鐨蹉凖名豅 酑
1 2 3 4 5 6男女男男女 7古古怪怪古古怪怪个 8vvvvvvv 9
垣淾韒剡畴謋觍墽逿棆窳揮韀 躷峚礿閟鍞梃潼箬哀儅斛堮偬 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