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顾名思义是要突破局限。很多人讨论局限的时候,讨论的是社会、讨论的是体制、讨论的是别人的局限,我们很少讨论我们自己的局限。要做国际化的视野,主要是帮助我们超脱自己的局限,跳出我们文化的圈子,看一看我们到底有什么特点?那么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家经常愿意做的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就是请大家联想这两个概念,我们和他们,你想我们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东西?你想他们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东西?我们,想到什么?同学、自己、美好、幸福、快乐,我们想的都是特别积极的东西。他们想什么东西?我们特别容易想到的是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有问题,他们有毛病,我们联想的是好的事情,他们联想的是坏的事情,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局限,这个局限让我们不能够批评我们自己,而且我们特别容易批评他人,所以有很多的问题,其实需要我们自己认认真真地进行比较,认认真真地进行探索。

我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心理学的例子和实验,我们就知道其实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分析、逻辑的分析、跨文化的国际分析,这个才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正道。让大家看两条线,一个是AB线,一个是CD线,是AB长还是CD长?一样长,为什么是一样长?因为我们学习过科学知识,我们上过心理学的课,凭着直觉老老实实讲,肯定是觉得AB比CD长,这个就是直觉思维和科学知识之间的一个差异。我们在心理学里头,把这种直觉的思维叫做第一系统思维,它是经验的、它是迅速的、它是固执的,而且是特别自信的,我们对我们自己文化的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第一系统思维,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历史的典故、美好的故事、其他人讲的案例来做各种各样的分析,这个我们把它叫做直觉的分析。那么科学的分析是要讲理性、是要讲逻辑,特别是讲自我批评,这个叫做理性的思维。

为什么我们讲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中国人创新的障碍和中国人创新的绝境和成功的经验,都不能凭着我们自己的经验直觉来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这个科学的分析,心理学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心理学为什么能够跟文化又有关系?其实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谈得比较多的是一些客观的文化,比如说经典,比如说艺术,这都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文化,这个其实是一个主观的文化,是文化的载体,真正的文化我们认为是人主观的文化、是一个心理的文化、是一个精神的气质、是一个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理念,主观文化比客观文化其实更重要。我是湖南人,每次从北京到湖南岳阳去都要经过一个地方叫做蒲圻,蒲圻现在改名叫赤壁,因为当年赤壁之战打仗的地方就是在蒲圻,现在的赤壁市。可是到了赤壁这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我想的是文赤壁,我们想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想的是一种精神,我们想的是一种理念,我们不想的是这个打仗的赤壁蒲圻市,对我们人来讲,更重要的是主观文化,而不是客观的文化。那么既然是一个主观的,那就有很多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影响,语言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有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些经典的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对一些虚拟现实状态,不太能够做这种反事实思维,比如说彭老师说假设彭老师是一个美国总统,你说咱们中美关系会怎么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你这小子还想当美国总统?没门。首先拒绝这种假设,而不愿意跟这种假设做思维,创新是要做假设的,创新是要反现实的,创新是要突破现状的,所以这个人他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说如果所有的圆都很大,这个小三角形是个圆,它会大吗?它应该大。如果你根据逻辑思维来做的

话,应该大,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是个小三角形怎么会大呢?这不就矛盾了吗?这个就被局限了。其实这是一个假设,假设是一种思维,我们如果连这种假设都不愿意做,我们怎么创新?另外一个,语言对于我们的误导也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些判断,有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就是让美国人读这个英文句子,叫做“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就是最后完成的文件是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活的结晶,这个里头有多少个字母F?有多少个?六个。我们中国人一看就对,为什么能看对?我们数,一二三四五六,正好是六个,美国人说几个?三个,为什么说三个?因为他在意义加工里头OF这种介词,他不数,所以他出了问题,我们中国人反而答得对,英语越不好越答得对,英语越好越答得错,因为进行意义加工,先入为主,容易犯错误,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的山寨现象,我们为什么会上山寨的当,因为我们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意念,早上洗头之后头皮很痒,仔细一看是飘柔,再仔细一看不对是瓢柔,先泡上一碗康师傅方便面,不对这是康赛傅方便面,抽了一只中萃香烟解闷,早餐后穿上报喜乌的外套,然后含着一块大白免的奶糖,下楼到中国石油加油,开票时才知道人家是中围石油,这就是文化和语言,有的时候会有先入为主的诱导作用,使我们容易上当。

文化也影响到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判断。很多年之前我和我的师兄Michael Morris,莫里斯教授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就用计算机模拟鱼的各种互动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对这个鱼的互动关系还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中国人判断一下蓝色的鱼在前面游,后面一群鱼慢慢地游过来,你说这个鱼它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我们人类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其实是有两种判断的,而这两种判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都是正确的判断,因为这没有正确答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鱼它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自己的意识投射到鱼的身上去,而这种投射,我们发现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倾向于认为这个鱼是高兴的,美国人倾向于认为这个鱼是不高兴的,因为我们是强调团结、强调集体、强调互相联络的一种文化,美国文化相对而言是强调独立的、强调分离的、强调与大家不一样的。

不光是在文化的这个鱼的直觉方面,对自我的认识也是有差距的,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Hazel Markus和密歇根大学的一个日本的心理学家Kitayama,他们就在1991年发表了一篇很有名的心理学文章就说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东方人的自我概念相对而言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就是在我们的自我认识中间有母亲、有同事、有很多其他的人,那么在西方人的自我概念里头,更多的是互相分离的,互不关心的一种社会自我认识,我们中国人讲自我的时候,讲到的更多的是集体的、社会的自我,让我们在座的同学回答一下我是谁?我们自己第一个反应是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我是北京人。在西方做这种研究做出来的结果更多是与自己的特性有关的自我概念,让东方的被试和西方的被试对两种变异进行喜好判断,你是喜欢这个A图具有一个变异,还是喜欢B图具有多个变异?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讲我们东方被试喜欢多个变异的人要多于喜欢一个变异的人,那么在西方国家正好是相反,所以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叫法不责众,即使是一个变异行为,但是要拉几个人一起,我们觉得就心安理得,就无所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