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柴胡舒肝丸

合集下载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处方,用来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胸闷、
胁痛、情绪不宁等。

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香附、炙甘草、生姜和大枣。

每种草药的用量和配比都经过反复验证,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成分及剂量
1.柴胡:6克
2.香附:3克
3.炙甘草:2克
4.生姜:3片
5.大枣:5枚
用法用量
将以上草药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装入布袋内制成煎剂。

每次取煎剂10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三次服用,每日3次。

主治功能
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肝气郁结、气滞所致的疾病,具有舒肝理气、调和脏腑的
作用。

常用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安神定志等方面。

适应症
1.肝郁化火: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咽干、情绪不宁、易怒等。

2.肝气郁结证:常见症状为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情绪低落等。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4.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配或过量服用。

以上是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及相关信息,如有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
的地方,请及时咨询中医师或药师。

祝您健康!。

柴胡舒肝丸的功能主治

柴胡舒肝丸的功能主治

柴胡舒肝丸的功能主治1. 功能柴胡舒肝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以柴胡为主要成分,具有多种功能。

2. 主治柴胡舒肝丸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肝气郁结:柴胡舒肝丸能够舒肝止痛,平肝舒筋,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对于胸闷、胁肋疼痛、烦躁易怒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2.肝气不舒:柴胡舒肝丸能够调和肝气,改善肝气不舒导致的消化不良、胃脘胀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同时,对于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也具备一定的缓解效果。

3.情绪失调:柴胡舒肝丸具有平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失调的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调整情绪,提高心理压力的适应性。

4.经期不调:柴胡舒肝丸对于经前期乳房胀痛、经期痛经、经血过多等经期不调的症状有明显疗效。

它能够调整内分泌功能,缓解子宫收缩不顺畅引起的痛经问题。

3. 使用方法和剂量柴胡舒肝丸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如下:•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

•最好在饭后30分钟服用,用温水吞服。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柴胡舒肝丸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和不适反应的发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热食物,避免加重肝气不舒的症状。

3.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效和加重肝脏负担。

4.若服药后出现不适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5. 不良反应柴胡舒肝丸通常是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但个别人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胃部不适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6. 临床研究柴胡舒肝丸是一个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中药制剂,经过多项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关研究表明,柴胡舒肝丸能够改善肝气郁结、肝气不舒等疾病的症状,并且对情绪失调、经期不调等问题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7. 总结柴胡舒肝丸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肝气不舒、情绪失调和经期不调等症状。

使用时应注意遵循医生指导,避免不适反应的发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柴胡舒肝丸的说明书

柴胡舒肝丸的说明书

柴胡舒肝丸的说明书
如今重视肠胃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广告电视上宣传的比较多,对于自身保养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选择先养胃再养人,由此可见肠胃的重要性。

肠胃疾病在我国属于一个大病种,许多患者早期不重视,中期治疗又不正规,到了晚期就肠子都悔青了。

治疗肠胃疾病选择药物治疗很有效,为此,我们特意为您介绍一种叫做柴胡舒肝丸的药物,它对于人体是没有副作用的。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柴胡舒肝丸
商品名称:柴胡舒肝丸
拼音全码:ChaiHuShuGanWan(PuJiTang)
【主要成份】白芍、槟榔、薄荷、柴胡、陈皮、大黄、当归、豆蔻、莪术、防风、茯苓、甘草、厚朴、黄芩、姜半夏、桔梗、六神曲、木香、青皮、三棱、山楂、乌药、香附、枳壳、紫苏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规格型号】10g*10s
【用法用量】一次一丸,一日两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保存。

【包装】每盒装10丸,10克/丸。

【有效期】24 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690
【生产企业】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看完上述对于柴胡舒肝丸的介绍,您现在都了解了该药物的各种特效了吗?效果好不好,只有自己吃了才知道。

许多患有肠胃疾病的患者服用此药过后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希望柴胡舒肝丸可以帮助您恢复健康的身体。

曙光紫柴胡舒肝丸的用途

曙光紫柴胡舒肝丸的用途

曙光紫柴胡舒肝丸的用途曙光紫柴胡舒肝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柴胡、紫草、青皮、香附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用于改善肝气郁结、消除瘀血、保护肝脏功能等方面。

下面是对曙光紫柴胡舒肝丸的用途进行详细介绍:1. 舒肝解郁:曙光紫柴胡舒肝丸主要应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症状,如胸闷、胁痛、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

在中医理论中,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各种身体不适。

曙光紫柴胡舒肝丸可以通过舒肝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使身体恢复平衡。

2. 消肝胸痛:曙光紫柴胡舒肝丸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胸痛,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

通过疏肝解郁的作用,曙光紫柴胡舒肝丸能够缓解胸痛的症状,改善气血运行,提高心脑血供,从而提高心肌功能。

3. 消除瘀血:曙光紫柴胡舒肝丸中的紫草等中草药富含活血化瘀成分,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活血化瘀可以消除体内的瘀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淤血、血淤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因此,曙光紫柴胡舒肝丸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瘀血症状,如痛经、经量不调、乳腺增生等。

4. 保护肝脏功能:曙光紫柴胡舒肝丸中的柴胡等中药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舒肝解郁、清热化痰、护肝利胆等作用,改善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肝细胞受损,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肝脏功能。

因此,曙光紫柴胡舒肝丸可用于治疗因肝气不畅、肝火上炎、肝胆功能失调等导致的肝病。

5. 调节情绪:曙光紫柴胡舒肝丸中的香附等中药成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躁动、易怒、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因此,曙光紫柴胡舒肝丸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适用于治疗因情绪不稳定引起的失眠、焦虑等问题。

总之,曙光紫柴胡舒肝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调节肝气、消除瘀血、保护肝脏等方面。

但是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和病情的不同,使用曙光紫柴胡舒肝丸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秘方,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这种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个配方的各个成分及其作用。

1. 柴胡:柴胡是这个方剂的主药,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柴胡能够疏通肝气,使肝气恢复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郁的目的。

2. 枳壳: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化滞的作用,与柴胡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枳壳还具有宽胸利膈、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胸闷、咳嗽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

在肝郁气滞的情况下,肝阳上亢,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芍药能够平抑肝阳,减轻这些症状。

此外,芍药还具有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对于疼痛、烦躁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甘草:甘草是这个方剂的辅药,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甘草能够增强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的疏肝解郁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其他药物的副作用,使整个方剂更加和谐。

5. 香附: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与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香附还能够改善肝郁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尤为适用。

6.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与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川芎还能够改善肝郁引起的头痛、胸痛等症状,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尤为适用。

7. 生姜: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

在这个方剂中,生姜主要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帮助柴胡、枳壳等药物更好地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8. 大枣: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与甘草一起作为佐使药使用。

大枣能够增强甘草的益气补中作用,同时还能养血安神,对于肝郁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成药说明书

中成药说明书

中成药使用说明一、疏肝药物1.龙胆泻肝丸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2. 柴胡舒肝丸成份:茯苓、麸炒枳壳、酒白芍、甘草、豆蔻、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炒六神曲、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炒青皮、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

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于气郁不舒、脘肋胀闷、不思饮食、呕吐酸水。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3.逍遥丸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二、补脾药物1.补中益气丸成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保健用量:每隔一天吃一丸2.参芩白术丸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3.人参健脾丸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辅料为赋形剂蜂蜜..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保健用量:每隔一天吃一丸4.五苓散(张仲景的未老先衰方)(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肾虚时肿会加重,更重要的是怕冷的程度加重,这个时候用“五苓散”就弱了,要用到“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成分: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6种疏肝解郁中成药】1.柴胡舒肝丸组成...

【6种疏肝解郁中成药】1.柴胡舒肝丸组成...

【6种疏肝解郁中成药】1.柴胡舒肝丸组成...
【6种疏肝解郁中成药】
1.柴胡舒肝丸
组成:白芍; 槟榔; 薄荷; 柴胡; 陈皮; 大黄; 当归; 豆蔻; 莪术; 防风; 茯苓; 甘草; 厚朴; 黄芩; 姜半夏; 桔梗; 六神曲; 木香; 青皮; 三棱; 山楂; 乌药; 香附; 枳壳; 紫苏梗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2.丹栀逍遥丸
组成: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酒制)、酒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炙甘草。

功效: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主治: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3.加味逍遥丸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灸),薄荷
功效:舒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4.舒肝理气丸
组成:土木香,柴胡、香附(制)、半夏(姜制)、陈皮、延胡索(制),丹参、山楂、玫瑰花,广藿香、甘草
功效:舒肝理气,解郁
主治:用于胸胁胀闷,气郁不舒。

5.越鞠丸
组成: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
功效: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主治: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6.解郁丸
组成:白芍、柴胡、当归、郁金、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主治:肝郁气滞,心神不安所致胸肋胀满,郁闷不舒,心烦心悸,易怒,失眠多梦。

#清风计划# #超能健康团#。

柴胡舒肝丸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舒肝丸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舒肝丸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舒肝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川芎、炙甘草等药物组成。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虚肝郁、湿热蕴结等病症。

1. 舒肝理气:柴胡舒肝丸内含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调节肝气,缓解情绪波动、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等与肝郁有关的不适症状。

2. 活血化瘀:柴胡舒肝丸中的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利湿退黄:柴胡舒肝丸内的茯苓和白术具有利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热内蕴的症状,如黄疸、口苦口干、眩晕等。

4. 益气健脾:柴胡舒肝丸中的白术可以养血健脾,改善脾虚气滞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提高体质。

总的来说,柴胡舒肝丸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湿退黄、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由肝气郁结、脾虚肝郁、湿热蕴结等引起的不适症状。

但因个体情况不同,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 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 和泥沙,干燥。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备形,长6~ 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 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 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 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 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 形,顶端有多数细
药典中药材:豆蔻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l.5cm。表 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 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 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 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 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 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 并被有残留
药典中药材:豆蔻
性状: 的假神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印 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 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药典中药材:豆蔻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药典中药材:豆蔻
性味: 辛,温。归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豆蔻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 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 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 燥。
药典中药材:山楂
性状:
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 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 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 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 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等 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药典中药材:防风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 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 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 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 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药典中药材:防风
性味: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状: 皮部黄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微, 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皮多已除 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黄白色,较窄; 形成层环纹明显,棕色;木部宽,有较多 裂隙。气微,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味: 苦、辛,平。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陈皮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或丝状。外表面橙红 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 色筋络状维管束。气香,味辛、苦。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味: 苦、辛,温。归肺、脾经。
药典中药材: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 少吐泻,咳嗽痰多。
性味: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药典中药材:山楂
功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 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 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 痛,髙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药典中药材:山楂
用法: 9~12g。
药典中药材:山楂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防风详解>>>
防风
药典中药材:防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 泥沙,晒干。
药典中药材:防风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 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 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 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 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 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 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北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 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 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 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 微苦。醋北柴胡: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 (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北柴胡片, 表面淡棕黄色,微有醋香气,味微苦。南 柴胡:除去杂质,洗净,润
陈皮
药典中药材: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 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 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 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 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 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 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药材:香附
炮制:
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本 品为不规则厚片或颗粒状。外表皮棕褐色 或黑褐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色白或黄 棕色,质硬,内皮层环纹明显。气香,味 微苦。醋香附:取香附片(粒),照醋炙 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香附片 (粒),表面黑褐色。微有醋香气,味微 苦。
药典中药材:香附
柴胡舒肝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配方详解>>>
柴胡舒肝丸 ChaihuShuganWan
药典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配方详解>>>
配方:
茯苓100g、麸炒枳壳50g、豆蔻40g、酒白 芍50g、甘草50g、醋香附75g、陈皮50g、 桔梗50g、姜厚朴50g、炒山楂50g、防风 50g、六神曲(炒)50g、柴胡75g、黄芩 50g、薄荷50g、紫苏梗75g、木香25g、炒 槟榔75g、醋三棱50g、酒大黄50g、青皮 (炒)50g、当归50g、姜半夏75g、乌药 50g、醋莪术50g。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药典中药材:香附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 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 调,经闭痛经。
药典中药材:香附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香附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陈皮详解>>>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药典中药材: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甘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防风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 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药典中药材:防风
用法: 5~10g。
药典中药材:防风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六神曲详解>>>
六神曲
药典中药材:六神曲
: 药典暂未收录六神曲。
药典中药材:柴胡详解>>>
柴胡
药典中药材:柴胡
药典中药材:甘草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 花同用。
药典中药材:香附详解>>>
香附
药典中药材:香附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 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 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药典中药材:香附
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 3.5cm,直径0.5~lcm。表面棕褐色或黑 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 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 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 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 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 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 气香,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 胸闷不畅,咽痛膏哑,肺痈吐脓。
药典中药材:桔梗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桔梗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姜厚朴详解>>>
姜厚朴
药典中药材:姜厚朴
: 药典暂未收录姜厚朴。
药典中药材:山楂详解>>>
山楂
药典中药材:山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