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种类大全(6大茶类)之令狐文艳创作
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导读]: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一、绿茶的品质特点绿茶的炒、烘、晒、蒸等都是不同茶采用不同的干燥工艺命名。
1、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
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
长炒青状似眉,又称眉茶。
圆炒青形似颗粒,又称珍珠茶。
扁炒青也叫扁茶。
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密,色泽青润,香气高而持久,风味浓郁,汤色和黄亮叶。
炒青具有外观圆润紧实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的品质特点。
扁炒青品扁、滑、香、醇,如西湖龙井。
2、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烘干而得名。
烘青绿茶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3.晒青绿茶:晒青绿茶因晒干而得名。
完全保留了鲜叶的状态,口感清新饱满。
晒青绿茶也是制作生普洱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
4、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
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
二、红茶的品质特点1.祁门功夫:祁门功夫红茶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瑰宝,生产历史超过100年。
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周边石台、东至、黟县、贵池等县有少量生产。
年产量约5万吨。
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5%左右这些茶园,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曰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茶知识—六大茶类简介

茶知识—六大茶类简介清明前后试新茶,煮一壶滚烫,沏一盅清雅,观一杯深浅,闻一缕清香,品四季韵味,得片刻心素清雅、举止潇洒。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茶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
茶不同,茶韵和茶味就不同。
但各种茶叶的本质区别在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黄烷醇的氧化程度不同。
打个比方,就好像含多酚类物质的苹果,切开后一段时间就会变色,而不同种茶叶加工就是抑制或者促进多酚类物质的这个过程。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
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另外,绿茶越嫩滋味也就越鲜爽,所以名优绿茶大多采用极嫩的原料制作。
对于绿茶,外形比内质重要得多,所以选购绿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茶叶的嫩度、整碎程度、紧实度以及色泽。
喝法:绿茶一般冲泡水温以85℃为宜。
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
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
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经两三天纯天然酝酿而成,不经任何微发酵,不促进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
白茶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 tea。
杀青是高温钝化茶叶中的酶活,茶叶较绿,和急火炒菜一个道理;揉捻是给茶叶造型、让茶汁外流;焙火可以让茶叶干燥,产生更多香气。
而白茶的特点是不杀青、不揉捻也不焙火。
因此,白茶几乎没有什么汤色。
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
白茶干茶看起来太绿或者太红都是不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喝法:泡白茶很简单,选用沸水,抓一撮丢杯子,泡。
「黄茶轻发酵“闷”黄」黄茶很少见,甚至生活在黄茶茶区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黄茶。
会烧菜的人都知道青菜闷在锅里就会变黄。
黄茶也是这样。
黄茶在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通过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绿茶的茶叶变黄。
黄茶干茶是黄色的,茶汤是黄色的,叶底也是黄色的。
中国六大茶类的基本介绍

中国六大茶类的基本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
自上古时期诞生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古人创造了许多种茶类。
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现代生产的、有茶名的茶叶就有1100余种。
目前,得到国内外茶叶界广泛认同,在茶叶科学研究、生产及贸易中广泛应用的是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橼提出的“六大茶类分类”,即依据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的不同,将中国繁多的茶业品种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
1、绿茶:在六大茶类中,绿茶是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茶类,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那些唐代名茶,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宋徽宗、陆游等宋代文学家诗词文章中出现的茶,以现代制茶科学来认识均属于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和销量最大的茶类,全国有20多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基本的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关键步骤。
成品绿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因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由于营养物质损失少,绿茶也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绿茶中的名茶主要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
2、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一般地区并不多见。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人们采摘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优质成品茶毫色银白闪亮,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到药理作用。
白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白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茶中的名茶主要有白牡丹、贡眉、白毫银针、寿眉、福鼎白茶等。
简单介绍六种基本茶类

简单介绍六种基本茶类六种基本茶类的简单介绍茶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人们培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茶叶品种,其中有六种基本茶类是最为常见和广泛消费的,它们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1. 绿茶绿茶是经过不发酵或轻微发酵处理的茶叶,保持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香气。
它是中国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叶之一。
绿茶具有清香、鲜爽的口感,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2. 红茶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处理的茶叶,具有红褐色的茶汤和浓郁的香气。
它主要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家,也是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茶类。
红茶具有醇厚、甜润的口感,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3.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叶,以其嫩芽和未展开的叶片为原料,制作工艺简单。
它主要产于中国福建省,被誉为茶中贵族。
白茶具有清淡、清香的口感,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美容养颜和增强免疫力。
4. 黄茶黄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微发酵和黄蒸等步骤。
它主要产于中国安徽、湖南和四川等地,具有独特的鲜香和醇厚的口感。
黄茶富含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降脂减肥的功效。
5.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制作工艺繁复。
它主要产于中国福建和台湾地区,有着丰富的品种和口感。
乌龙茶具有鲜爽、花香和果香的复合口感,富含茶多酚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消化和减肥。
6. 黑茶黑茶是经过后发酵处理的茶叶,具有黑褐色的茶汤和独特的陈香。
它主要产于中国云南、四川和湖南等地,是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种之一。
黑茶具有独特的陈香和醇厚的口感,富含茶多酚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降脂减肥和消除疲劳。
每一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无论是追求清新的口感还是追求浓郁的香气,茶都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和健康的益处。
茶的分类及品种.doc

茶的分类及品种.doc关于茶叶的分类,民间流行有很多种分法,有按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有按生长环境分为高山茶、丘陵茶、平原茶;还有按区域分为南方茶、北方茶。
但是我们常用的,也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照制作工艺来分的,可分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1.绿茶绿茶是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茶类,也是饮用人数最多的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按制作方式可分为: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晒青茶。
代表茶: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等。
产地遍及整个华中华南地区。
2.红茶红茶与绿茶正好相反,属于全发酵茶,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代表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祁门红茶、滇红茶);红碎茶。
主产地在云南、安徽、福建等地3.白茶白茶属于轻发酵茶,品种和产量较少,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不用炒制也不用揉捻,鲜茶叶经过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即制作完成。
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主产地在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等地。
4.黄茶黄茶也属于轻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经过鲜叶、摊晾、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工序制作而成。
代表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湖南岳阳君山银针为黄茶精品。
5.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的制作工艺在六种茶中是最复杂最费时的,泡法也是最讲究的。
代表茶: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闽南乌龙(铁观音);广东乌龙(凤凰单丛);台湾乌龙(冻顶乌龙)。
6.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唯一的一种时间越久价值越高的茶。
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
代表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
主要产地在云南和湖南。
中国茶的基本种类

中国茶的基本种类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造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
绿茶着重杀青,黄茶着重闷黄,自茶着重萎凋,青茶着重做青,黑茶着重渥堆,红茶着重发酵。
这六大类茶称为基本茶类。
l、绿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最大、品质最佳的一种茶类,产量占我国茶叶总量的70%左右。
绿茶的主要特色是绿叶、绿汤。
按制造工艺分为四个类型。
一是炒青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用炒干而得名。
炒青茶又分三类:①长炒青,产品形状似眉毛,又称眉茶;②圆炒青,外形呈颗粒状,形圆如珠又称珠茶;③扁炒青,外形扁平,又称扁形茶。
炒青茶以浙江、安徽、江西数量较多,品质最佳。
二是烘青绿茶:如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等。
烘青茶主要产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三省。
除了高档的嫩烘青绿茶供直接饮用外,大部分用于制各种花茶的原料。
三是晒青绿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和陕西等地。
是压制紧压茶的原料。
四是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的绿茶,主要产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绿茶的外形有十多种,如扁平形、剑形、松针形、方形、雀嘴形、螺形、圆柱形、钩形、卷曲形等。
2、黄茶: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是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闷黄,其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温州黄汤、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等。
黄茶产于我国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黄茶形状有单芽形、扁形、雀舌形、兰花形和环形。
3、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又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
红茶是我国较大类茶。
出口量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50%,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有代表性品种有祁红、滇红、闽红、川红等,国际上将红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规格。
六大基本茶类完整版

六大基本茶类完整版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四大饮料之一。
茶叶是通过鲜叶经过特定加工处理制成的一种饮料原料,不仅能够提神醒脑,还有益身体健康。
茶叶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原料分类,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茶类。
下面将介绍六大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1. 绿茶绿茶是经过高温破坏酶活性、杀青和固化等加工制成的茶叶。
绿茶不经发酵,保留了茶叶中的大部分天然成分,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
绿茶中富含茶多酚等有益健康的成分,有助于清热解毒、减肥健美、提神醒脑等功效,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
2. 红茶红茶是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经过发酵、萎凋、揉捻、发酵、整形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红茶有红浓明亮的特点,口感浓厚、醇和,适合搭配早餐食用。
红茶对于增强体质、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具有较好的效果,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3.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类,制作工艺独特。
乌龙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会出现青褐色,这也是乌龙茶得名的原因。
乌龙茶口感醇和、滋味丰富,带有一定的花香,对于降脂减肥、保健养生等有显著效果,备受追捧。
4. 白茶白茶是一种以茶芽为原料,经过采摘、萎凋、晾晒等简单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
白茶发酵程度较低,茶汤颜色清澈,具有清香、甜爽的特点。
白茶中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备受青睐。
5. 黄茶黄茶是中国独有的茶类,制作工艺独特,是一种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叶。
黄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呈现黄绿色,茶汤呈现橙黄色,口感醇和、香气独特。
黄茶具有抗氧化、保健养生等功效,备受推崇。
6. 黑茶黑茶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茶类,属于后发酵茶。
黑茶经过微生物发酵和储存等加工工艺制成,汤色红浓明亮,口感醇和、回甘。
黑茶对于减肥降脂、调节肠胃、促进消化等有显著效果,备受喜爱。
总结六大基本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每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口感特点,同时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适合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简单介绍六种基本茶类

简单介绍六种基本茶类六种基本茶类的简单介绍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拥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
在世界茶文化中,常见的六种基本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每一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下面将对这六种茶类进行简单介绍。
1. 绿茶绿茶是经过蒸烘或炒制而制成的茶叶。
它的叶子呈现出鲜绿色,带有清新的香气。
绿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有益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常见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瓜片等。
2. 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其特点是茶叶呈现红褐色,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
红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的作用。
代表性的红茶有红茶、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3.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乌龙茶的叶子色泽呈现出墨绿色,茶汤呈现金黄色,具有花香和果香的复合香气。
乌龙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
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水仙等品种。
4.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度发酵茶,采摘后经过自然干燥而制成。
白茶的叶子呈现出银白色,茶汤呈现淡黄色,具有清香和甘甜的口感。
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的功效。
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品种。
5. 黄茶黄茶是一种微发酵茶,制作工艺特殊,需要经过闷黄、杀青、炒制等多道工序。
黄茶的茶叶呈现出黄绿色,茶汤呈现出橙黄色,具有花香和果香的香气。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和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作用。
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怀远黄酒茶等品种。
6. 黑茶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经过时间的陈化而形成。
黑茶的叶子呈现出暗褐色,茶汤呈现红褐色,具有独特的陈香和厚重的口感。
黑茶中富含茶多酚和微量元素,具有降脂减肥、消食化积等功效。
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品种。
以上是对六种基本茶类的简单介绍。
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制作工艺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每一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种类1.令狐文艳2.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
名贵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等。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
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捻揉: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
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
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
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
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
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
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1. 炒青: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1)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2)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3)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2. 烘青: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
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
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
3. 晒青: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
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4. 蒸青: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
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
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
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3.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红色,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
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
萎凋程度,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捻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使用双脚揉茶。
50年代采用铁木结构双桷水力揉捻茶机。
至60年代,揉捻这一工序又加以改进,采用了铁制55型电动揉捻机,提高制茶效率。
揉捻时要使茶汁外流,叶卷成条即可。
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
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
烘焙: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搜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湿的较好)燃烧,故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纯松烟香味。
刚上焙时,要求火温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温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动而造成发酵过度,叶底暗而不开展。
烘焙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动以免影响到干度不均匀,造成外干内湿,一般在6小时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
一般是焙到触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达到,而后摊凉。
复焙:茶叶是一种易吸收水分的物质,在出售前必须进行复火,才能留其内质,含水量不超过8%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
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马边功夫: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
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4.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
黑茶(dark tea)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
(俗称黑五类)。
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
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
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
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
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渥堆: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
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
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
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
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
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烘焙: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
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
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
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
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
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
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
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自然晾置干燥法为传统干燥工艺,黑砖仍采用这种传统工艺,茶叶踩压成包压制成形后,置于阴凉通风之处,10-15天时间。
千两茶百两茶等则用日晒夜露49天的干燥工艺,让水分缓慢干燥。
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
天尖:是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贡尖:是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生尖: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
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食,降解脂肪、抗血凝的功能。
还能使血管壁松弛,达到降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抗癌、杀菌消炎,利尿解毒等作用。
4.乌龙茶乌龙茶(oolong tea)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品种有:安溪铁观音(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武夷岩茶中最有名的)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凤凰水仙(广东)、铁罗汉、八角亭龙须茶、黄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种、东方美人(台湾)、罗汉沉香(四川)、冻顶乌龙茶(台湾)等等。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5.黄茶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
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