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肺曲霉菌病的三类分型、CT表现和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三类分型、CT表现和鉴别诊断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人体感染真菌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原发性感染,为吸入大量被真菌孢子所污染的物质和泥土所致,较为少见:另一种为条件性致病或称继发感染,患者常有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的基础,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肝硬化等。
一方面因疾病本身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因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等,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真菌病发展。
长期大剂量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也可使不敏感的真菌得以繁殖,从而导致肺真菌病的发生。
真菌致病力弱,健康人体对真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病理】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映,基本病理变化是凝固性坏死、细胞侵润和脓肿形成。
慢性感染为肺纤维化或肉芽肿形成。
【临床特点】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等。
对可疑患者,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肺部病变和发热性疾病,要想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接触史、旅行史、职业史等。
【分型、CT表现及鉴别诊断】一、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几乎仅发生于哮喘患者,又称为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过敏体质者吸入大量曲菌孢子后,机体对曲菌发生变态反映,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黏稠度增加,曲菌菌丝更增加了黏液的黏稠度,支气管腔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则形成黏液栓。
CT表现:支气管黏液嵌塞是ABPA最主要的病理及CT表现,常累及上叶支气管,几乎总是位于肺段或亚肺段支气管腔内,表现为⑴V 形、Y形、葡萄状或指套状阴影,向肺门方向集中,边缘清楚;⑵官腔扩张及管壁增厚(炎性反映),可出现轨道征或环形影;⑶黏液栓咳出后,遗留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而远端支气管仍正常,强烈提示ABPA诊断;⑷病变远端的肺组织可有肺不张表现,或因侧支通气而出现过度充气征象。
另可有渗出性肺泡炎改变: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上叶多见,可为一过性、游走性或持续较长时间。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

Z hu b te 1 Ie a t n fRa il g , h n h i b i He lh Cl ia Ce t r S a g a 0 O 。 . Ch n AI S e , ta . ) p rme to d o o y S a g a Pu l a t i c l n e , h n h i 1 8 P R. i a c n 2 5
gls a l ( ’j ) 1 a sop ciY ((( ) .8
( /l .An a c m pa yi 3/ 9) co n ng “h l a o” sgn w a o e v d i p te s ( .6 ), r2c nl i i s bs r e n 6 a int 31 c l e sgn or s
袭 性肺 曲 霉 菌病 的 主要 征 象是 单发 或 多发 的 结节 伴 空洞 形 成 及 肺段 或 亚段 的 实 变 , 出现 结 节 晕 圈征 和 空 气 新 月 征 时 , 而
则 高 度提 示 侵 袭 性肺 曲 霉 菌病 。
【 键 词 】 肺 ;肺 曲霉 菌 ; 层 摄 影 术 , 关 体 X线 计 算 机
【 要】 目的 : 讨 侵 袭 性肺 曲 霉 菌 病 的 MS ' 表 现 。方 法 : 顾 性 分析 l 摘 探 CI 、 回 9例 经 病 理 证 实的 侵 袭 性 肺 曲 霉 菌 痛 的 MS T表 现 。结 果 : C 表 现 为 小 结 节 影 ( ~ 3m) 4 (3 6 ,4 1 ) 大结 节或 团块 影 ( 3m) C MS T 1 c 1 例 7 . 1 , 9 > c 6例 ( 16 ,/ 9 ; 3 . 6 l )
n { s s ( ̄ 3c ) 31 6 1i e s m . (6" 9), o o ia inset e n s gm e t lors bs g e t l s rbu i n 42 /1 c ns ld to ih ri e n a u e m n a t i to .1 di ( ,1 , n r un 8/ 9) a d g o d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杨 蕾1,宋晓莉2,秦晓峰3,林吉征1(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003;2.玲珑英诚医院检验科 山东 招远 265406;3.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的CT表现。
结果 多发35例;以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病灶形态为结节或肿块38例;伴有晕征21例,其中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8例,其中49个(67%,49/73)病灶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位于近肺门位置;9例增强扫描病例出现环形强化。
17例随访患者中,7例空气半月征、4例空洞分别出现在晕征之后的第2、4周。
结论 血管IPA的CT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后二者多位于病变肺门侧;CT动态观察诊断意义较大;肿块结节内中心低密度征,反晕征以及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晕征;空气半月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379;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5)05‐0805‐04CTfindings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YANGLei1,SONGXiao‐li2,QINXiao‐feng3,LINJi‐zheng11.DepartmentofRadi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03,P.R.China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YingchengHospitalofLinglong,Zhaoyuan265406,P.R.China3.DepartmentofRadiology,JinchengCoalGeneralHospitalofShanxi,Jincheng0480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MSCTperformance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Methods CTap‐pearancesof52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patientsprovedbypathologyorclinic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 Multiplelesions(35cases)mainlydistributed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39cases).Theshapeofthelesionswerenodulesortumors(38cases)accompaniedwithhalosign(21cases),15casesofthese21caseswerehap‐penedinpatientswithhematologicmalignancies.Therewerehypodensesign(13cases),reversedhalosign(5cases),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28cases),and49(67%,49/73)crescentsignorcavities.Amongthese28cases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9enhancedcasespresentedborderstrengthen.Thereweretotally17revisitedcases,presentingaircrescentsign(7cases)andcavities(4cases)respectivelyperformedafter2and4weeksofhalosigns.Conclusion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usuallypresentedmultiplenodulesortumors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usual‐lyaccompaniedwithhalosignor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Thetwolattersignsusually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CTdynamicfollow‐uphasadiagnosticsignificance.Thehypodensesign,reversedhalosignandborderstrengtheninenhancedcasesmayhelptodiagnosis.【Keywords】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Halosign;Aircrescentsign;Computedtomography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通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是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后,近年来由于强效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患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的生存。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正文】一、引言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影像学是肺曲霉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内容。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胸片表现肺曲霉菌病在X线胸片上呈现多种表现,包括结节状阴影、斑片状阴影、空洞形成等。
结节状阴影常呈实质结节、结节样病灶或小叶性结节分布。
斑片状阴影则表现为多发的散在病灶,大小不等。
空洞形成是肺曲霉菌病的典型表现,可见于病灶内部坏死、液化等。
2-CT影像表现CT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
CT表现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斑片状影: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呈散在分布,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2)结节状影: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呈圆形或卵圆形,分布均匀,边缘模糊。
(3)空洞形成:常见于长期进展的肺曲霉菌病,空洞内可见液平面或菌球样结构。
(4)弥漫性浸润影:较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呈双侧对称性浸润,累及多个肺叶。
三、鉴别诊断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因此需要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包括结节状阴影、斑片状阴影和空洞形成,与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
鉴别时可以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肺真菌感染:如肺孢子菌病、曲菌病等。
这些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有时与肺曲霉菌病相似,需要通过相关检验鉴别。
3-肺转移瘤:部分转移瘤在影像学上可呈结节状阴影或弥漫性浸润,与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相似。
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附件】1-患者影像学报告2-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免疫功能低下: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于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的状态。
2-细菌:一种微生物,能引起细菌感染,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
【全文结束】。
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

• 鉴别诊断:临床与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与肺癌,转 移癌,结核,肺炎鉴别. .肺癌:肺隐球菌病孤立结节型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两者均可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有时难以鉴别. 随访肺癌进行性增大.而肺隐球菌病发展缓慢,早期 周围可以有晕征。 .转移癌:肺隐球菌病多发结节型需与转移癌鉴别, 转移癌多表现为光整结节型,而肺隐球菌病的结节 形态常不规则,且常伴斑片影等多态表现。 .结核:弥漫混合型肺隐球菌病需与结核鉴别.两者 均为多态,多灶表现,但弥漫混合型肺隐球菌病以结 节团块为主,而结核则以空洞,斑片样支气管播散灶 为主。
• 鉴别诊断:)肺内表现需与其他变态反应类 肺炎鉴别,形态上并无特异性,结合临床哮 喘病史,血嗜酸性细胞及血明显增高,可鉴 别。)支气管病变需与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
和支气管扩张征鉴别,如表皮黏液样癌可 沿气管腔生长,阻塞管腔,形成结节团块改变, 增强扫描有强化,而支气管黏液嵌塞不强化。 支气管扩张症也可伴支气管黏液嵌塞,但支 气管扩张症多见于远端小支气管,而态反 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多发生于除一、二级 以外的大支气管,两者发生部位不同可鉴别。
作为与其他机遇性肺部感染的鉴别点。肺念珠菌 病上述影像表现也可见于其他肺感染性疾病,大多
无特异性。实际上肺念珠菌感染常常合并有其它 细菌或真菌感染,使诊断复杂化。
• 女性,岁,咳嗽、咳痰、气紧余天,近天 加剧,体温℃。
白细胞总数:起病时×,住院:×。中 性:。血氧饱和度< 。起病时电视透视未
见明确实变影像。平时体健,无慢性支气 管炎病史,半月前曾收拾旧房屋,打扫过 卫生。
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纤支镜肺活检或肺穿刺活检 病理。
主要常见表现:多态、多样、多灶为特征。
.结节或肿块病变(约占),大小不等,孤立或多发, 可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部分病灶周边见" 晕征"。.浸润实变灶,病灶呈大叶或节段分布, 远端密度实,近心处密度明显淡而稀疏,气道征 局限于近端肺。.空洞,薄壁(多见免疫缺陷患 者)。.弥漫混合病变,结节,团块,实变,斑片灶多 样分布,以结节肿块为主。.弥漫粟粒影。.急 性间质肺炎。.可伴胸水,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 大。
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诊断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 127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和激素的大量应用,肺霉菌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常见肺霉菌有曲霉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等。
肺霉菌病以曲霉菌病最常见,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
共收集确诊25例肺曲霉菌病患者资料,就其CT影像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38岁。
痰培养确诊11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纤支镜刷检及活检5例、抗炎无效后改抗真菌治疗1周后病灶明显吸收好转4例、肺穿刺活检2例。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肺曲霉菌病CPA好发于中年男性,有全身症状及慢性咳痰、呼吸困难、胸部不适和偶尔咯血。
具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曲霉菌特异性IgG(或抗体)检测、痰培养/PCR/活检曲霉菌阳性。
CPA随着病情变化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缺陷(如:AIDS、激素使用、糖尿病、酒精中毒等)时,可能会使疾病的进展更为迅速,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实变伴或不伴薄壁空洞,疾病进展更迅速。
具有这种特征的CPA也被称为亚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SAIA)或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
更常见CPA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进展缓慢、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伴或不伴真菌球(曲霉肿)、合并胸膜纤维化。
具有上述特征的CPA被称为慢性空洞性肺曲霉菌病(CCPA),往往发生于不存在明显免疫缺陷的患者中。
尽管没有明显免疫缺陷,但是这些患者仍然存在轻度免疫缺陷,CCPA影像学进展非常缓慢,往往需要数年,在疾病早期可能会被误诊为结核。
对于部分CCPA,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往往存在广泛的单肺纤维化,病情会随着时间进展,最后累及双肺。
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CPA也别称为慢性纤维化性肺曲霉菌病。
这3种CPA并不是3种独立的疾病。
一种CPA可以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演变为另一种。
肺曲菌球CT征象

肺曲菌球CT征象曲霉肿(aspergilloma)又称曲菌球,本病常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肺结核空洞。
系曲霉在慢性肺部疾病原有的空腔内繁殖、蓄积,与纤维蛋白、黏液及细胞碎屑凝聚成曲霉肿。
曲霉肿不侵犯组织,但可发展成侵袭性肺曲霉病。
可有刺激性咳嗽,常反复咯血,甚至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
因曲霉肿与支气管多不相通,故痰量不多,痰中亦难以发现曲霉。
X线胸片显示在原有的慢性空洞内有一团球影,随体位改变而在空腔内移动。
曲霉肿的治疗主要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血,如条件许可应行手术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可用于大咯血的治疗。
支气管内和脓腔内注入抗真菌药或口服伊曲康唑可能有效。
1927年Micheli首先对曲菌作了记述和命名。
1856年Virchow从病理解剖中,首次证实曲菌可引起人类疾病。
曲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通常少量曲菌不引起疾病,而与人体以无害方式共存。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大量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可致机遇性感染。
【病理表现】各种曲菌病中,以肺曲菌病最为常见。
肺曲菌病可分为四型:1.支气管肺炎型;2.变态反应性曲菌病;3.曲菌球;4.继发性曲菌病。
其中以肺曲菌球为最常见。
菌球是由菌丝、孢子、变性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形成的包块,腔内球状物呈灰黄色或棕褐色,较松脆,无菌丝侵入血管、肉芽组织及管壁,可见少许钙化。
洞壁周围的肺组织部分纤维化。
菌球常常在已有肺内空腔性病变的基础上形成。
肺内空腔性病变包括结核空洞、囊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肺脓肿、癌性空洞等。
球的密度与基础病变的时间有关,基础病变的时间短者球密度相对较低,而长者球密度较致密、均匀,这可能与曲菌球在腔内机械滚动频率有关。
【临床表现】肺曲菌球可发生在了任何年龄,而我国以壮年居多。
痰血或咯血为本病主要临床症状,约95%,咯血特点为反复、迁延、数量不一,部分为大咯血。
其他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出血是因为:1、炎性损伤的刺激引起空洞壁发生变化,导致出血。
2、菌球在空洞内活动“摩擦”具有仁富血管网的洞壁。
36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分析

【 要】 目的 观察 比较分析各类肺 曲霉菌病 的 c 摘 T表 现特点 , 高肺 曲霉 菌病 I床 诊断 的准确率 。方 法 提 临
选取本院 2 0 0 8年 1 1月 ~ 0 9年 1 月 3 20 1 6例肺曲霉菌病 患者的 c T诊断 案例做观 察 , 比较各类 肺 曲霉 菌病 的 c T数
No e e 0 8 t v mb r2 0 6 p te t t u mo ay a p r i o i n p t n swi ig o i f c s s d b e v v mb r2 0 o No e e 0 9 3 a in s wi p l n r s e gl ss i ai t t CT d a n ss o a e o o s re h l e h a d c mp r h a o s tp s o u mo a y s e gl ss T a a n o a e t e v r u y e p l n r a p r i o i i f l C d t .Re ul Ale gc b o c o u mo ay a p r ilss tpe s t s lr i r n h p l n r s e g l i y o
.
1 8. 1
中国医学创新
21 0 1年 8月 第 8卷 第 2 4期
Meia Invt no C iaA gs 2 1 , o. o2 dcl n oao f hn , uut 0 lV 18N . 4 i .
・
影 像 与 检 验
・
3 6例 肺 曲霉 菌病 的 C T诊 断 分 析
( B A)pt nsi 6css C g gt t c y po sap a,rr gsa o p rsi pl oayap rioi i p- A P ae t n ae, T i i r ksm tm p ero i hdw;aaic um nr segls n a i ma n o a n t l s t ns1 ae ,Ti gn sh icecn s p er; vs epl oayap rioi IA)1 ae, Tiaigfr i t 7cssC ig ea rse ti apas i ai um n r segl s P e ma wa t r g n n v l s( 3cssC g m n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和早期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痰培养及手术证实的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
结果10例CT表现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节状阴影,伴有晕征或空气半月征。
结论晕征、空气半月征是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肺;曲霉病;体层摄影术;MSCT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肺曲霉菌病通过原发和继发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继发感染为主,即患者常在原发病变的基础上,如严重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使致病菌发展,引起疾病。
另一方面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不敏感的曲霉菌得以繁殖。
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征性改变。
肺曲菌病临床分为3型: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菌病(IPA)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10例肺曲霉菌病例的CT资料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确诊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10例肺曲霉菌病中,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年龄65岁。
有7例患者有咳嗽,发热症状,3例咳血。
1.2方法CT扫描机为GE Hispeed DX/i型螺旋CT机,每例患者均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自肺尖至肺底进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连续螺旋扫描,对较小病灶局部进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薄层扫描。
2结果
10例肺霉菌病中肺霉菌球型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CT表现为多发球形或片状影4例,均可见”日晕”征;单发或多发空洞6例,且均发现6例空洞内软组织影及新月征,见图1~图4。
图1 左肺小片状阴影图2 同一患者,11 d后出现半月征及菌球
图3 空洞及洞内随体位变化之菌球图4 双肺多发空洞及”日晕征”
2.1多发球形或片状阴影4例,占40%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表现,多见。
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境界不清。
CT表现为多在肺野中、外带,其边缘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呈环或”日晕”征。
2.2空洞内软组织肿块影单发或多发空洞:6例,占60%。
CT发现6例空洞内软组织影及新月征。
空洞内软组织肿块影即霉菌球,是肺曲霉菌的一种特征性表现。
曲霉菌寄生在肺内空洞或空腔内如肺结核空洞、肺脓肿、肺囊肿、支气管扩张囊腔内。
在空洞或空腔内繁殖形成霉菌球,直径大约在2~7 mm。
影像表现为一个致密球灶呈曲霉病球,多呈圆形,亦可有分叶,结节边缘可光滑或有毛糙。
如空洞有足够大时,改变体位可见曲菌球的活动。
空腔内的霉菌球与空腔之间一新月型空隙,称空气半月征。
2.3黏液嵌塞征1例,占10%。
肺部及气道反复感染可引起支气管扩张常以近肺门侧段和亚段支气管扩张改变较明显。
表现为Y形、Y形、葡萄状或指套状阴影。
3讨论
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多数是由呼吸道或肺部慢性病导致机体虚弱,或因长期应用抗菌素或免疫抑制剂,引起菌群失调和免疫机能低下而发病,患者大多有基础病,长期免疫力低下。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肿瘤化疗患者,有难以治愈的肺部感染,应考虑肺曲霉菌感染可能[1]。
肺曲霉菌病按临床表现及病理基础分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寄生性肺曲霉菌(曲菌球)、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3型[2]。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更趋特征性。
在肺曲霉菌病的早期1~2 w内,CT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晕征”[3]晕征与双肺多发炎症、结节等征象常见于病灶早期,当菌球在空洞内繁殖生长,菌球与空洞壁之间留有一新月形空隙,形成”新月征”,常见于病灶吸收期或晚期。
本组10例CT表现,有”晕征”的6例,有空气”半月征”的4例。
菌球形成及菌球在洞或腔内移动是肺曲霉球菌病最具特征性影像表现[4],CT表现为肺内空洞内可见团块状阴影或呈实质球体,边缘光滑,球体上方有新月形透光区,变换体位扫描菌球也随之在腔内移动。
黏液嵌塞征是由于嵌塞分泌物的支气管远端扩张而形成的所谓的指套征[5]。
综上,CT由于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能较好的反映曲霉菌基本病理变化,观察病变的细微之处,当CT扫描发现”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时,可强烈提示本病的可能性,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最后的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资料,痰培养和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陈佩荣,周科峰.19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82-1748.
[2]刘士远,陈起航.胸部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3-84.
[3]陳燕,赵文荣,吴佩军,等.肺曲霉菌病的螺旋CT诊断[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8,29(4):105-108.
[4]方忠军,邹制理.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J].河北医药,2013,35(1):84-85.
[5]陈广源,陈汉威,邓宇,等.变异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