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弘扬中国精神,挺起中国脊梁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爱国:牢记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 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求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七、载人航天精神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从1956年中国创立自己的航天事业,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再到如今“神舟”飞天、“北斗”指路、“天宫” 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等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过几 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科技不断刷新纪录,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 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两弹一星”,“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 “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科技 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 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 一星”精神。
六、大庆精神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在大庆创业之 初立下的誓言。“铁人”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激励工友。 为了制服井喷,他用血肉之躯搅拌泥浆,血肉模糊的伤腿感动了人民,也铸就了 “铁人”传奇。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 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学 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 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 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而中国精神正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的集合。
中国精神是中国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
首先,中国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对炎黄大地、中华文明的深情厚意,更是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奉献和担当精神。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在曲折的历史长河中咬紧牙关、奋勇前行,在各个时代都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团结一致、共同前进。
其次,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对集体的忠诚和责任担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一直是历史中人们的行为准则。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单位和社会组织,都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正是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伟大力量。
第三,中国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劳动,崇尚辛勤工作、勇于拼搏。
勤劳勇敢的精神使中国人民不断奋斗,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最后,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具有独特的魅力。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凝聚民族共识、培养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精神是中国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
在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让我们牢记中国精神,永远做中华民族的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国考申论范文:“中国精神”挺起“民族脊梁”

国考申论范文:“中国精神”挺起“民族脊梁”观古论今,伟大的中国精神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
中国精神是灵魂,让中国人民面对危亡,也可以向涛头立,红旗不湿;中国精神是方向,让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也可以昂头挺胸,大胆前行;中国精神是力量,让中国人民面对瓶颈,也可以披荆斩棘,创新求变。
由此,中华民族延绵不息,延续至今,正是伟大的“中国精神”撑起了生存发展的脊梁。
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站起来。
尽数历史,看今朝,中华民族的确经历了辉煌,度过了低潮,迎来了复兴。
17世纪,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西方列前用鸦片战争进入中国,令四万万民众“奄奄若病夫”,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令中华民族“动荡如浮萍”。
20世纪初,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华民族站起来提供了可能性,五四运动用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中国精神,让百万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194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迎来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自此,中华民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鲜明的历史呈现鲜明的事实,中华民族历经坎坷,依然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精神”让中国有信心站起来,有能力往前走。
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富起来。
如果说中国站起来的历程充满艰辛,那么中国富起来的脚步更是异常艰难。
小岗村曾以“三靠村”著名,被饥饿和贫穷所困扰,18名村民却立下生死状,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实现脱贫致富,创造了小岗奇迹;无独有偶,深圳曾以“小渔村”为名,不为世界所关注,设计师却高瞻远瞩,设立经济特区,以创新求变的改革精神,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深圳奇迹。
不难看出,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依然离不开中国精神的凝聚。
中国精神是敢闯敢试的闯劲,中国精神是实事求是的韧劲,中国精神是创新求变的巧劲,中华民族的性格中正是凝聚了这些优秀品质,中国人民才能在不断的发展试错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让中国富起来的脚步愈发踏实有力。
论述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脊梁

论述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脊梁
中华民族的脊梁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力量之源。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之所以始终没有因内忧而解体,因外患而屈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支撑。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是强大的动力。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然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整个历史进程中。
爱国主义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实践爱国主义精神。
演讲稿: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演讲稿: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
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50余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如今,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兴盛,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是美好的愿望。
然而以上的种种却显然有些虚骄之气和浮躁心态。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整部近代史实际上是饱受外来侵略和威胁,人民奋起反抗的血泪史。
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为了伸张正义,维护自身的人生权与民族尊严,高喊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无疑是进步的表现。
改革开放后,我们更面临许多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弘扬爱国主义更是值得提倡。
这一切,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国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然而,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更为重要的体现还是那存在于国人深处的忧患意识。
《易传》之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命题也许可以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精神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
她的子民至少要团结、坚强、拼搏和爱憎分明,——这些素质绝不能少,否则只靠众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国精神,则使得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存在、延续、发展。
到了近现代,作为中国精神之主导的忧患意识,更成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拯救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稿)

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代代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的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传统。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它蕴含着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承载着民族的传统和文明。
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
中国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众多的品质和价值观。
首先是爱国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精神之一。
无论是在抵御外敌侵略、建设家园,还是在合作共赢的国际舞台上,我们都需要有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和忠诚的态度。
其次是民族自信精神。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和优秀传统充满自信,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交流与合作。
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勇敢地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为中华民族争得应有的声誉。
再次是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拥有着众多不同的民族和地区。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需要建立起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共同抵御外来的挑战,实现民族繁荣昌盛的目标。
最后,是创新精神。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我们需要保持对创新的热情和追求,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民族精神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保持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信仰,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肩负起民族的脊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文化瑰宝在世代传承中焕发出更加辉煌的光芒!谢谢大家!。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中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它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不曾改变的精神血脉。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勤劳、智慧、勇敢、忠诚、仁爱和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这种精神一代传一代,一脉相承,一直延续至今。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精神激励着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孟子的天命的观念,墨子的兼爱的思想,连横的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文化中还有三尺讲台上的万世师表,文苑诗酒里的千古名流,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从唐诗宋词到书画篆刻,从周易到春秋战国,从古代的箫鼓秦钟到现代的交响乐,从传统的戏曲舞蹈到现代的舞台剧表演,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博大精深。
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还有那些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英雄人物。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力量所在。
它赋予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让我们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不移,永不言败。
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让它贯穿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要以中国精神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传承正气、扶德立言、修身齐家。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的脊梁更加坚实,让中国精神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愿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脊梁永远风采依旧,永远坚如磐石!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中国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支撑起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中国精神不仅仅是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向往。
中国精神包括了勤劳、朴实、勇敢、包容、仁爱、诚信、忠诚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贯穿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深感自豪。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传统。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才有了独特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首先体现在道德伦理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仁者爱人、义者守信,礼让他人、智慧方法论、诚实守信,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崇尚的道德观念。
中国的孝道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孟子》中有云:父慈,子孝,兄良朋友的关系是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建立的。
这种道德的力量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中国精神,还体现在文化艺术方面。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艺术传统的国家。
我们有众多的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其中精致细腻的京剧,雄浑壮丽的山水画,深情缠绵的古诗词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们蕴含了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中国精神,还体现在奋斗精神上。
中国人民有着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对于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还是其他各个领域,中国人民都敢于挑战困难,不断超越自我。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中国人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精神,还体现在爱国主义上。
我们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愿意为自己的国家付出一切。
无论是国家面临困难还是风雨飘摇,中国人民都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撑起这个伟大的国家。
我们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愿意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中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中国人民能够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坚毅和勇敢。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外来侵略还是其他各种挑战,中国人民都坚定不移地站在一起,共同战胜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
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50余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如今,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兴盛,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是美好的愿望。
然而以上的种种却显然有些虚骄之气和浮躁心态。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整部近代史实际上是饱受外来侵略和威胁,人民奋起反抗的血泪史。
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为了伸张正义,维护自身的人生权与民族尊严,高喊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无疑是进步的表现。
改革开放后,我们更面临许多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弘扬爱国主义更是值得提倡。
这一切,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然而,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更为重要的体现还是那存在于国人深处的忧患意识。
《易传》之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命题也许可以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精神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
她的子民至少要团结、坚强、拼搏和爱憎分明,——这些素质绝不能少,否则只靠众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国精神,则使得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存在、延续、发展。
到了近现代,作为中国精神之主导的忧患意识,更成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拯救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支柱。
以拯国救民为己任的林则徐面对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败,用他忧国忧民的赤胆诚心抒写了中国人不甘屈辱的壮歌。
“弃医从政”、“弃医从文”的孙中山和鲁迅都以其传奇色彩的经历定格成了“中华绝唱”。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祖国体育事业,更有多少体育健儿努力拼搏,汗洒赛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优秀儿女兢兢业业,奉献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从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少海外游子毅然抛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学成归来,甘愿与祖国母亲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与才智贡献给祖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精神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和各异的内容。
然而,其本质却只有一个:为了中国的腾飞、为了中国人的中国!其心可鉴,其志可钦!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方能就其高”,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们要逐步树立一种“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并蓄”的中国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在寻找民族归属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别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坐标上,让中国精神与之相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先进文化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无疑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强大昌盛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文化赖以光大辉煌的民族灵魂,作为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救亡和振兴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