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汇报

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汇报

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汇报近年来,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和推动,通过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监测和评估,为制定相关健康政策和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下面,我将对我市健康素养监测情况进行汇报。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

本次健康素养监测覆盖了我市各个区县的居民,涉及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

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全面监测,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

二、监测指标和方法。

在本次健康素养监测中,我们采用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同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体检数据、健康档案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了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较稳定,营养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生活方式逐渐趋向健康。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年轻人存在着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部分老年人存在着健康知识匮乏等情况。

四、对策建议。

针对监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意识;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指导;加强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五、结语。

通过本次健康素养监测,我们对我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下一步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我们将继续加强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指标和方法,为我市居民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我市健康素养监测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我市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居民对健康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我们进行了一项健康素养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社会提供有关健康教育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健康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而且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理解健康的内涵,将其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交的完善状态。

然而,当被问及如何保持健康时,调查结果却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首先,饮食习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者存在不规律饮食的情况。

他们常常忽视早餐的重要性,或者过度依赖外卖和快餐,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此外,调查还发现,超过50%的受访者摄入过多的盐和油脂,而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则普遍不足。

其次,运动习惯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6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不足2小时,其中有近30%的人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患癌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近30%的受访者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

他们经常熬夜或者睡眠时间不规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力,增加患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居民健康。

首先,加强饮食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营养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提倡适量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其次,加强运动教育。

通过开展体育锻炼推广活动,鼓励居民每天坚持适度运动。

可以组织健身活动、推广健身器材等,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此外,加强睡眠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宣传睡眠健康知识,提醒居民注意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可以开展睡眠讲座、提供睡眠指导等方式,帮助居民改善睡眠质量。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第一部分背景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应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减少健康不公平,降低社会成本。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新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界定了现阶段我国居民应掌握的基本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全面掌握我县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科学评估与推进居民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健康浙江考核任务,根据《金华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金卫〔2017〕52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全县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第二部分监测方法与内容一、目标(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县级公众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网络。

(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逐步提高我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立全县居民健康素养资料动态数据库。

(三)通过全县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的开展,全面推动我县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建立健全我县健康教育网络及能力建设,提高我县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水平。

(四)掌握我县健康素养指标和数据,迎接健康磐安考核。

二、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监测的目标人群为我县非集体居住的15~69周岁具有中国国籍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集体居住于军事基地、医院、监狱、养老院、宿舍等地点的居民。

常住人口是指过去12个月内在当地居住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的居民,不考虑是否具有当地户籍。

(二)调查范围:磐安县安文街道、仁川镇、方前镇、冷水镇。

(三)监测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

各监测点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确定负责人、协调员、调查员、质控员及数据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

通过收集抽样信息的过程与被调查对象建立联系,取得其同意和配合。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范文调查结果显示,XX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其中健康基本知识掌握不足、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不规范、健康技能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具体来说,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不知道什么是健康,超过一半的居民饮食不规律,超过四分之一的居民缺乏运动,近三分之一的居民不会正确使用药品和食品说明书,近一半的居民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让居民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最后,加强健康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正确使用药品和食品说明书的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会有所提高。

根据统计,本次调查共有60份有效答卷,回答了1200道题目,其中正确率为844道,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总知晓率为70%o 其中,基本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76%,卫生行为形成率为66%,基本技能知识的知晓率为72%。

在城区居民中,有433人正确回答了600道题目,健康素养总知晓率为72%。

城区居民的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和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71%和77%。

在农村村民中,有411人正确回答了600道题目,健康素养总知晓率为68%。

农村村民的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和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62%和67%。

在城区居民中,有30人的正确率达到了80%及以上,其中6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0%。

同样的方法统计出,农村村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0%。

我们的乡村健康素养水平略低于2018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17.06%。

虽然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

下面列举了本次测试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社区居民知晓率最低的几个问题排行榜如下:1.70%的居民认为得了病输液效果快;2.61.6%的居民认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3.60%的居民认为高血压按医生说吃药就好,别的次要;4.55%的居民认为慢病患者可以根据感受调整治疗;5∙516%的居民对药物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流感,认为长期用药有成瘾性的选择了高血压药,其实应该选择镇痛药;6.38%的居民认为高血压病人锻炼时间是清晨;7.25%的居民认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喝白开水更好。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一、调查背景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面临健康问题时,通过获取、理解和运用健康知识、信息和技能,从而以积极、负责的方式促进健康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增强。

为了解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本次调查对某市居民进行了相关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并采集回收,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的自身健康状态、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对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的健康状况较为良好,有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或很好。

这一方面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调查样本中大多数人为年轻群体有关。

2. 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和电视传媒,分别占比65%和45%。

这说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受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新兴的媒体方式成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

3. 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控能力相对较弱。

只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针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问题。

这表明部分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4. 健康保健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健康保健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95%的受访者表示会定期体检。

然而,只有40%的受访者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仅有20%的受访者每天均衡饮食,这反映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保健的行为落实较为不足。

四、存在问题分析1. 健康知识普及不到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较低,对慢性病的防控能力相对较弱。

这可能是由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落后和信息渠道的选择不当导致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提供更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

2. 健康保健行为缺乏落实:尽管大部分居民对健康保健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仍存在不足。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
根据2024年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总结和分析:
1. 健康意识提高:2024年的居民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等方面。

2. 锻炼习惯增加: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加入运动到日常生活中。

普遍的运动方式包括健身、跑步、游泳等。

3. 饮食习惯改善:饮食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健康性,更多的人选择蔬菜水果和低脂肪食品,减少了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比例。

4. 健康知识普及: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如何防病、维持健康,并且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处理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5. 心理健康关注度增加: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综上所述,2024年居民的健康素养明显提高。

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除了注重身体健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未来,我
们可以期待居民健康素养继续提升,为建设一个更健康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文一、引言居民健康素养是指居民在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拥有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和保持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自身的健康素养。

本文通过对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居民对健康素养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居民的健康素养提升。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了城市和农村各1000名居民作为样本,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知识认知、健康行为、健康意识等多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1. 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1: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50岁;另外,城市居民中高学历者较多,而农村居民中以中学文化为主。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的人对健康素养的需求和理解是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需要根据这些差异进行。

2. 健康知识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

尽管人们普遍知道吸烟、喝酒、不健康饮食等不良习惯对健康有害,但具体的防控措施和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特别是在农村居民中,对传染病的认知明显不足。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率,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3. 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良习惯。

约有50%的居民吸烟或被动吸烟,近40%的居民饮酒频率过高。

另外,约有60%的居民以久坐为主,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这些不良的健康行为对个体的健康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和政策引导来改变。

4. 健康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92%的居民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然而,大部分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估偏高,很多人在身体不适时往往采取自我治疗的方式,很少选择就医。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文明和谐社会的直接反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篇1日前,卫生部向世界与国民公布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现将摘要公布如下,以引起国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同时公布作为公民健康素养调查主要内容的健康素养66条。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一、背景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07年,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

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根据《公告》内容,运用Delphi方法确定调查指标,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于2008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每省确定6个调查点,城市、农村点各3个。

其中城市调查点除选取省会城市外,另随机抽取2个地级城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调查点则为每省随机抽取3个县;全国共计192个调查点。

回收问卷79542份,有效问卷79438份,问卷有效率99.87%。

调查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69岁常住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 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素养是衡 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 的水平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 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 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 重要措施。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图 6 2012 年中国城乡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7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三)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2012 年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 42.80%、科学健康观 31.87%、健康信息素养 18.16%、传染病防治素养 17.53%、 基本医疗素养 9.56%和慢性病防治素养 9.07%。
为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评 价深化医改和卫生工作的效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为各级政府和卫生 计生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原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 养水平的动态监测。2008 年第一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
1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12.00 13.80 11.39 9.59 8.74 8.07
13.26 14.60 13.01 10.29 9.55 8.54
6.62 11.14 16.06 27.33 42.17 18.96
3.98 6.55 9.42 16.14 25.37 11.22
4.65 7.40 10.94 17.36 25.15 12.29
图 3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性别分布
5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图 4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年龄分布
图 5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文化程度分布
(二)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2012 年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 18.9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 11.22%,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 12.29%。
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高 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女性高于男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 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人 口学特征人群中呈现的特点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致。
表 4 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二)监测对象
2012 年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全国 15~69 岁常住人口 102985 人,收回有效 问卷 98448 份,有效率为 95.59%。
在规范填写调查问卷的 98448 人中,城市人口 43636 人,占 44.32%,农村 人口 54812 人,占 55.68%,城乡人口比为 0.80:1;东部地区 32984 人,占 33.50%, 中部地区 28844 人,占 29.30%,西部地区 36620 人,占 37.20%;男性 50913 人, 占 51.72%,女性 47535 人,占 48.28%,男女性别比为 1.07:1。
表 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人群分布(%)
组别 性别 年龄组(岁)
文化程度
总计
分类
男性 女性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69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及以上
健康素养
8.52 9.09 9.43 10.88 9.48 7.30 6.37 5.60 2.55 4.49 7.20 12.43 22.94 8.80
2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80 分,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与科学素养监测和 2008 年健康素养监测判 定标准相同)。
2. 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 三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某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 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 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 3.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主要公共卫生 问题,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 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某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指具备某类健康问题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 例。 判定具备某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类健康问题素养所有题目的分 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 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类健康问题素 养。
18.06 18.27
19.88 21.73 18.51 15.77 13.79 12.75
基本技能
25.67 15.20
15.29 8.94
15.66 10.40
21.89 18.09 15.68
12.94 10.97 9.02
14.45 12.07 9.40
18.57 19.36
11.02 11.43
12.05 12.53
20.33 23.60 19.58 16.00 14.08 13.35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 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2013 年 11 月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 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2013 年 11 月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高 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女性高于男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 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人 口学特征人群中呈现的特点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致。
6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表3
组别
城乡 城市 农村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性别 男性 女性
年龄组(岁)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及以上
总计
中国居民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
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2008 年, 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制定下发《中 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健康素 养促进行动。2009 年,将健康素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 内容,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2012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 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求“到 2015 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 10%。”。2012 年开始实施中央 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针对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 作。在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别
科学 健康观
传染病 防治
慢性病 防治
安全 与急救
城乡
城市
41.28
21.24
13.23
51.14
农村
26.60
15.45
6.75
38.14
地区
东部
36.38
18.76
10.74
48.69
中部
31.29
17.59
8.69
41.84
西部
26.00
15.69
7.08
35.37
性别
男性
31.33
17.33
4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 人群特点 性别: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为 9.90%,男性为 8.52%,女性略高于男性。 年龄:25~34 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 10.88%,65~69 岁组最低,为 5.60%。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健 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 识字/少识字者最低,为 2.55%,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最高,为 22.94%。
3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表 1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城乡和地区分布(%)
组别 城乡 地区
总计
分类
城市 农村 东部 中部 西部
健康素养 11.79 7.13 10.31 8.59 6.86 8.80
图 1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分布及总体水平
图 2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地区分布
三、主要结果
(一)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12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8.80%。总体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 农村居民;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女性高于男性;年 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1. 城乡和地区特点 城乡: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11.79%,农村居民为 7.13%,城市居民高 于农村居民。 地区: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10.31%,中部地区为 8.59%,西部地 区为 6.86%,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