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

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2014年11月

目录

一、背景 (1)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2)

(一)监测范围 (2)

(二)监测对象 (2)

(三)监测指标及评价方法 (2)

三、主要结果 (3)

(一)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

(二)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7)

(三)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7)

(四)2013年与2008年、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比较 (9)

四、结论与分析 (10)

(一)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10)

(二)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明显。 (11)

(三)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幅度较大。 (11)

(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任务艰巨。 (12)

五、工作建议 (12)

(一)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努力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二)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13)

(三)继续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13)

(四)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 (14)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素养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策略,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应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卫生和教育政策的一项明确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制定下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09年,将健康素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施。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2年,国家启动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素养监测是项目内容之一。

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的实施是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发展,对其他公共卫生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均是在健康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素养促进的干预策略,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6.48%,2012年是8.80%,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现将2013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一)监测范围

2013年健康素养监测在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其中城市监测点150个,农村监测点186个;东部监测点126个,中部监测点96个,西部监测点114个;覆盖全国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

(二)监测对象

2013年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全国15~69岁常住人口95915人,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有937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78%。

在规范填写调查问卷的93785人中,城市人口41702人,占44.47%,农村人口52083人,占55.53%,城乡人口比为0.80:1;东部地区37506人,占39.99%,中部地区25871人,占27.59%,西部地区30408人,占32.42%;男性47024人,占50.14%,女性46761人,占49.86%,男女性别比为1.00:1。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5.0±13.3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 65~69岁调查对象分别占7.85%(7365人)、15.68%(14708人)、23.42%(21965人)、24.84%(23294人)、21.41%(20082人)和6.79%(6371人)。

在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依次为11.93% (11169人)、23.36%(21876人)、34.82%(32607人)、17.72%(16591人)和12.17%(11401人)。

(三)监测指标及评价方法

1. 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调查问卷共80个题目,满分100分。

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标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即问卷得分≥80分,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2. 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某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

3.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某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指具备某类健康问题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判定具备某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类健康问题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类健康问题素养。

本报告结果部分呈现的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结果为加权数据,非样本数据,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监测过程中收集的基础数据,对样本数据的基础权重、无应答权重和事后分层调整权重进行了加权调整。

三、主要结果

(一)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

城乡: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80%,农村居民为6.92%,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表1、图1)。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地区: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81%,中部地区为7.10%,西部地区为6.93%,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表1、图2)。

表1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城乡和地区分布(%)

组别 分类 健康素养水平

城乡 城市 13.80 农村 6.92 地区 东部 12.81

中部 7.10 西部 6.93

全国

9.48

图1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分布及总体水平

13.80%

6.92%

9.48%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图2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地区分布

2. 人群特点

性别: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为9.73%,男性为9.23%,女性略高于男性(表2、图3)。

年龄:25~34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2.73%,65~69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5.76%(表2、图4)。

文化程度:不识字/少识字者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2.30%,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最高,为24.34%(表2、图5)。

表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人群分布(%)

组别 分类 健康素养水平

性别

男性 9.23

女性 9.73 年龄组(岁) 15~24 9.39 25~34 12.73 35~44 10.39 45~54 7.72 55~64 6.84 65~69

5.76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2.30 小学 4.03 初中

6.84 高中/职高/中专 13.02 大专/本科及以上 24.34

全国

9.48

12.81%

7.10%

6.93%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图3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性别分布

图4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年龄分布

图5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文化程度分布

9.23%

9.73%

9.48%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男性 女性 全国

男性 女性 全国

健康素养水平 9.39%

12.73%

10.39%

7.72%

6.84% 5.76%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5~ 25~ 35~ 45~ 55~ 65~69 (岁)

15~24岁 25~34

岁 35~44岁 45~54岁 55~64岁

65~69岁

健康素养水平

2.30%

4.03%

6.84%

13.02%

24.34%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及以上

小学 初中

/中专

及以上

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二)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0.4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0.62%,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2.47%(表3、图6)。

表3 中国居民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

组别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

基本技能

城乡

城市27.95 15.49 17.29

农村15.98 7.75 9.62 地区

东部26.25 14.21 15.32

中部16.05 7.98 10.82

西部16.18 7.97 9.88

性别

男性19.89 10.52 11.87

女性20.98 10.74 13.09

年龄组(岁)

15~24 21.87 11.48 13.22

25~34 27.19 14.32 15.71

35~44 21.41 10.88 13.15

45~54 16.57 8.38 10.54

55~64 14.20 7.84 9.23

65~69 12.43 6.12 8.38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5.50 3.30 3.40

小学9.74 5.11 6.30

初中16.28 7.90 10.44

高中/职高/中专27.97 14.44 16.73

大专/本科及以上46.17 25.52 26.61

全国20.42 10.62 12.47

(三)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3.53%、科学健康观32.12%、健康信息素养18.46%、传染病防治素养17.12%、慢性病防治素养11.59%和基本医疗素养8.30%(表4、图7)。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表4 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组别 科学 健康观

传染病 防治

慢性病 防治

安全 与急救

基本 医疗

健康 信息

城乡

城市 42.49 20.36 16.81 53.43 10.64 25.33 农村 25.20 15.21 8.51 37.68 6.92 14.40 地区 东部 38.39 20.26 15.81 51.33 10.13 24.12 中部 27.19 13.94 8.71 39.22 6.47 15.32 西部 26.01 15.68 8.22 36.26 7.43 13.19 性别 男性 30.69 16.91 11.30 43.75 7.90 18.40 女性

32.58 17.34 11.89 43.29 8.71 18.52 年龄组(岁) 15~24 34.19 18.34 12.53 47.90 8.51 21.03 25~34 40.21 20.74 14.99 51.84 10.62 23.66 35~44 32.99 18.20 11.73 44.48 8.54 18.66 45~54 26.15 15.10 9.56 38.46 7.14 15.03 55~64 23.37 12.57 8.75 33.58 6.58 12.96 65~69 20.49 11.08 7.95 30.25 5.63 12.05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10.23 6.53 3.24 18.43 3.38 5.24 小学 17.59 11.04 5.59 27.85 5.03 8.77 初中

27.32 15.43 8.73 41.66 7.06 15.81 高中/职高/中专 42.31 21.75 15.89 55.48 10.73 25.38 大专/本科及以上 61.83 30.57 27.49 69.20 16.15 38.14 全国

32.12

17.12

11.59

43.53

8.30

18.46

图6 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25.67%

15.29%

15.66%

15.20%

8.94%

10.40%

18.96% 11.22%

12.29%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技能

城市 农村 合计

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图7 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四)2013年与2008年、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比较

1. 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比2008年的6.48%提高3个百分点,比2012年的8.80%提高0.68个百分点(表5)。

2. 三个方面健康素养

2013年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有所提高。与2012年比,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提高1.16个百分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降低0.6个百分点,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提高0.18个百分点(表5)。

3.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

2013年中国居民各类健康问题素养较2008年均有明显提高。与2012年比,除基本医疗素养有小幅下降外,其他5类健康问题素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2.52个百分点(表5)。

42.49%

20.36%

16.81%

53.43%

10.64%

25.33%

25.20%

15.21%

8.51%

37.68%

6.92%

14.4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科学健康观

传染病预防

慢性病防治

安全与急救

基本医疗

健康信息

城市

农村

健康素养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表5 2013年与2008年、2012年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指标2013年2012年2008年

健康素养9.48 8.80 6.48

三个方面

基本知识和理念20.42 18.96 14.97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0.62 11.22 6.93

基本技能12.47 12.29 20.39

六类问题

科学健康观32.12 31.87 29.97

传染病防治17.12 17.53 15.86

慢性病防治11.59 9.07 4.66

安全与急救43.53 42.80 18.70

基本医疗8.30 9.56 7.43

18.46 18.16 -

四、结论与分析

(一)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08年的6.48%提高3个百分点,比2012年的8.80%提高0.68个百分点,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据此估计,全国15~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大约有9800万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的大力开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密切关注和迫切需求相关。近年来,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利用各种传播平台和手段,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和行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三次的监测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幅度平均每年在0.5个百分点左右,表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复杂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二)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明显。

从城乡分布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11.79%提高到13.80%,提高幅度为17.05%;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92%,略低于2012年的7.13%,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2.81%、7.10%和6.93%,与2012年相比,东部地区居民提高幅度较大,提高了2.50个百分点,而中部、西部地区居民基本维持原有水平。

从人群分布来看,与2012年相比,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者,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明显,其中25~34岁组2013年健康素养水平为12.73%,较2012年的10.88%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大专/本科及以上组2013年健康素养水平为24.34%,较2012年的22.94提高了1.40个百分点,而其他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组监测结果与2012年基本无变化。

上述监测结果表明,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因此,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三)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幅度较大。

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中,2013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0.42%,比2012年的18.96%提高1.16个百分点,在三个方面健康素养中提高幅度最大;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0.62%,比2012年的11.22%下降0.6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居民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2.47%,比2012年的12.29%提高0.18个百分点。

从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来看,与2012年相比,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2.52个百分点,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基本在相同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有小幅下降,下降1.26个百分点。

上述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和理念的认同并不等于健康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行为的养成。不论个体还是群体,行为的养成需要有支持性环境,需要有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且可能出现波动和反复。此次调查表明健康技能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提示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

近年来,我国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国家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创建、社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服务的开展,对于提高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城乡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仍然较低、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升高的趋势没有改变。结合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偏低的现状,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关口前移”,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

(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任务艰巨。

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年为8.80%,2013年为9.48%,5年间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约0.5个百分点。以2013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48%计,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仅有不足10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提升速度缓慢,与《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的目标相比,有较大差距。

五、工作建议

(一)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努力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人民健康,是《宪法》赋予政府的一项根本任务。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在国家层面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建立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推进健康促进立法,加大对健康事业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广电部门应该大力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全社会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号召,在做任何决策前,首先考虑决策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努力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基本医疗素养、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内容的六项重点工作;以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为平台,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是近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的落实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继续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整合与统筹,充分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平台,继续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等重点地区,青少年、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重点人群,以及慢性病防治、科学就医等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继续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经费投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行为干预方法和适宜技术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和适宜技术,广泛、深入地开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四)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

通过健康素养监测,可以锻炼健康教育专业队伍,提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能力。建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国家和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市级和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是顺利开展健康素养监测的基础和保障。大幅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对于保障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今后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级专业机构工作网络,提升专业机构能力,保证常规投入。健康素养监测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研究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监测方案,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每周至少运动3次。 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一、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正常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超重和肥胖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体重正常者应保持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 体重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进食量与活动量的平衡。食物提供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进食量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进食量不足,可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第1季度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 副本

2018年第一季度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反映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标,被列为《甘肃省“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以及《“健康甘肃2030”规划》的主要指标。为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稳步提升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一、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一)监测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全县10个乡镇、8个社区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不包括集体居住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在调查前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家庭或非家庭成员。 (三)监测方法:2018年1~3月覆盖全县10个乡镇、8个社区共18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辖区内统一采用《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 二、监测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收回有效问卷540份,有效- 2 -

收回率100%。调查对象中城市23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70%,农村30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30%;男性2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48%,女性26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52%;15~44岁2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07%,45~69岁27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0.93%。 (二)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经对全县第1季度540份调查问卷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后,我县健康教育覆盖率为80%;门诊病人个体化健康教育接受率为84.20%;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0.04%;具备健康素养59人,居民知信行合格率为10.93%,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男性略高于女性;15~44岁明显高于45~69岁。 三、主要结论 (一)我县2018年第1季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处于偏低状态。健康教育覆盖率、门诊病人个体化健康教育接受率、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接受率分别为80%、84.20%、70.04%,其中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接受率仍处于偏低状态。 (二)重点干预人群为:农村居民、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三)慢性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健康素养相关问题。 (四)我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长缓慢,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3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第一部分: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一)判断题: 1.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5.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6.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能不能不清楚 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能不能不清楚 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能不能不清楚 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能不能不清楚 ⑤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能不能不清楚 ⑥蚊虫叮咬;能不能不清楚 ⑦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性生活;能不能不清楚 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不能不清楚 ⑨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通过生产或母乳喂养传给婴儿;能不能不清楚 ⑩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能不能不清楚 7.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出现异常肿块,异常出血,体重的快速减轻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8.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遇到心理卫生问题。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9.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0.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25)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个人或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10. 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 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 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 分析报告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问卷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以上 你知道你的血压吗?A 正常 B 低血压 C 高血压 D 不知道 你知道你的血糖吗?A 正常 B 低血糖 C 高血糖 D 不知道 你吸烟吗? A 不吸 B 10支以下/天 C 10支以上/天 你看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有关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吗? A 看过 B 没看过 一健康知识问答:(可多选) 1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有:() A 地方病的防治; B 环境污染与健康; C 生产环境与健康; 2 环境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种,其中以人为污染为主。人为污染包括:() A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生活污水、粪尿和垃圾)等; B 乱采乱挖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过度砍伐森林,不适当的围湖造田、开荒、乱用农药和化肥; C 交通运输工具排放废气、多种有害物质、噪声和振动等; D 社会问题,如“人口爆炸”、城市化等; 3 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A 治理工业“三废”(废气、废渣和废水物质); B 治理生活性污染:(对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C 防止农药污染:(合理使用、减少残留); D 加强日常环境卫生防护和监测工作;

4 生产劳动过程中,要注意劳动卫生问题,常见的有:() A 高温与寒冷;急、慢性劳损;牲畜、蛇、蜂等伤害。 B 噪声和振动;粉尘、有害气体; C 农民肺(农民发病率2.3%---8.6%) D 硅沉着病(矽肺)。 5 农药中毒的防治:() A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操作规程;安全运输和管理; B 中毒发生后应立即脱离现场,随后迅速脱去染毒的衣服,用肥皂水(忌用热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眼部受污染时可用清水冲洗,敌百虫中毒的忌用碱洗。 C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刺激咽部引发呕吐···洗胃、导泻。 D 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医院) 6 健康的生活行为:() A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 B 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空气消毒、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C 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 D 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正确面对。 7 危害健康的行为:() A 吸烟、酗酒、药物成瘾与吸毒、不良性行为; B 不良饮食习惯; C 不良求医行为和迷信行为; D 赌博行为。 8 居住环境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A 农村住宅卫生; B 农村公共场所卫生; C 安全卫生用水;

健康素养测试题题库

健康素养99条 1. 一般来说,锻炼的强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锻炼时心率每分钟达到多少次表示运动强度较合适?( D ) A.80~100(次)-年龄 B.100~120(次)-年龄 C.120~150(次)-年龄 D.150~170(次)-年龄 2.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的哪个脏器损害最严重?(B ) A.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胃 3.无偿献血者两次献血间隔期不应少于多长时间?(C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10个月 4.“适量献血”是指每人每次献血多少毫升?( B ) A.小于200毫升 B.200~400毫升 C.500~600毫升 D.600~800毫升 5. 通过粪便管理、使用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下列哪一种疾病的流行?( A ) A.痢疾 B.乙肝 C.疟疾 D.麻疹 6.您认为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A ) A.经常开窗通风 B.使用空调 C.喷洒空气清新剂 D.不知道 7.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应警惕结核病的发生?( B ) A.咽喉痛、头痛 B.咳嗽、咳痰2周以上 C.高热 D.胸闷 8.午后发热、面颊潮红、盗汗等通常是什么疾病的可疑症状?( B ) A.肺癌 B.肺结核 C.肝癌 D.食管癌 9.接种疫苗主要能预防哪类疾病?( A )

A.传染病 B.慢性病 C.营养不良 D.遗传性疾病 10.为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艾滋病、乙肝、丙肝患者应注意些什么( C ) A.不与他人握手拥抱 B.不与他人共用电话机、餐饮具 C.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盥洗用品 D.不到公共浴室洗澡 11.下面哪种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 B ) A.母婴传播 B.蚊虫叮咬 C.输血 D.性行为 1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 A ) A.肺结核、流感、流脑 B.手足口病、乙脑、疟疾 C.甲肝、乙肝、丙肝 D.气管炎、肺气肿、尘肺 13.苍蝇、蚊子、蟑螂、老鼠会传播疾病,以下配对错误的是( C ) A.苍蝇——痢疾 B.蚊子——疟疾 C.蟑螂——丝虫病 D.老鼠——鼠疫 14.“四害”是指:( A ) A.苍蝇、蚊子、蟑螂、老鼠 B.苍蝇、蚊子、老鼠、跳蚤 C.老鼠、蟑螂、蚊子、白蚁 D.蚊子、老鼠、跳蚤、臭虫 15.苍蝇可传播哪些疾病?( A ) A.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 B.乙脑、登革热 C.水痘、麻疹、结核病 D.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16.乙脑是由哪种昆虫传播的?( B ) A.苍蝇 B.蚊子 C.蟑螂 D.蚂蚁 17.下列哪种动物能传播肠道传染病?( B ) A.蚊子 B.蟑螂 C.老鼠 D.跳蚤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 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有答案.

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一、是非题(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一个人只要没有疾病,就可以认为健康。× 2、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3、香烟的烟雾中有很多有害物质,被动吸烟者也会受到损害。√ 4、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5、治疗疾病时应做到,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6、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7、对待艾滋病患者应该是不能接触,防止被传染。× 8、家中存放的农药、杀虫剂和药品,应当分别妥善存放于橱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 9、对骨折伤员进行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当先固定骨折部位,以免刺伤血管、神经。√ 10、保持正常体重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 11、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12、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应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 13、妇女怀孕后应及时去医院体检,分娩时应到有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14、孩子出生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1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16、禽流感是禽类动物发生的流行性感冒,不会传播给人类。×

17、传播血吸虫病必须有钉螺的存在。√ 18、非处方药标签印有红色或绿色“OTC”字样,可以按照说明书使用,其他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9、危险标识只起提醒和警告的作用,它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取代预防事故的相应设施。√ 20、抢救触电者时,可先直接对触电者身体进行救助。×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22、超过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只要包装完好可以继续销售。× 23、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4、地沟油在经过回收、净化处理以后可以安全食用。× 25、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可一起存放。B 26、蜂蜜中有部分结晶析出时说明蜂蜜已经开始变质。× 27、蔬菜中的硝酸盐,在酶和细菌的作用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所以,隔夜蔬菜最好不要食用。√ 28、绿色食品就是不放化肥和农药的食品。× 29、餐饮食品从业人员只需取得《厨师证》即可上岗。× 30、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二、单选题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A)、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A、身体 B、家庭 C、饮食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C)

(完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5)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您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卫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 A01. 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A02.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A03. 输液(打吊针)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A04. 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 A05.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A06. 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A07*. 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获得健康知识。(√)A08*.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 A09*. 健康体检发现的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请选择④) B01. 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 3 ①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 ②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③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④不知道 B02. 乙肝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传染给他人? 2 ①与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吃饭、游泳 ②可以通过性行为、输血、母婴传播 ②同病人或感染者说话、握手、拥抱 ④不知道 B03. 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错误的是:3 ①自测血压对高血压诊断有参考价值 ②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③高血压患者只要自测血压稳定,就可以不用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治疗了 ④不知道 B04. 关于吸烟危害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3 ①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 ②吸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 ③低焦油卷烟危害比普通卷烟小 ④不知道 3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问卷编码□□□□□□□□□□监测点乡镇村家庭户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您好!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卫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调查日期: 质控员:核查日期: 调查员填写: 问卷完成情况:①自填完成②因文化程度低,面对面调查 ③因其他原因,面对面调查(具体请注明:______________) 省(区、市)市县(市、区) 街道(乡镇)居委会(村)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 )

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得了高血压病,只要按医生的要求用药就能控制血压,不用戒烟、限酒。 ()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输液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国家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妇从事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 网络成瘾既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其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 获得健康知识。()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请选择④) 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 ①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②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学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复习题

学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健康生活方式是:(A) A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B 心理平衡、适度锻炼、适当进补、戒烟限酒。 C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减少应酬。 2、成年人一般每天要保证多长时间的睡眠?(B) A 5~6小时 B 7~8小时 C 9~10小时 3、吸烟成瘾,主要是由以下哪种物质导致的?(C) A 烟焦油 B 丙酮 C 尼古丁 4、对保健食品理解不正确的是:(C) A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B 适宜于特定人群的食品 C 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5、健康成人每次献血量通常为多少毫升?选(B) A 50~100毫升 B 200~400毫升 C 500~600毫升 6、以下哪组血压属于正常血压值?选(B) A 收缩压应小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5毫米汞柱。 B 收缩压应小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 C 收缩压应小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 7、治疗疾病用药时,首先应选择。(A) A 口服用药 B 打针 C 输液 8、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途径传播不包括。(D) A 性接触传播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食物传播 9、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不包括。(D) A 异常肿块 B 肠腔出血 C 体重减轻 D 食欲增加 10、以下哪一方负责组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B)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11、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给孩子打预防针能够预防哪类疾病?(A) A 传染病 B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C 营养不良 12、肺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B) A 通过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传染。 B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C 通过输血传播或通过握手、衣物等接触传染。 13、确诊肺结核最可靠的方法是?(C) A 胸部X线 B 胸部CT C 痰镜检找结核杆菌 14、规范的结核病化疗需要多少时间?(B) A 3–5个月 B 6–8个月 C 10–12个月 15、下面关于艾滋病传播方式描述错误的是?(C) A 吸毒者共用针头和注射器 B 艾滋病妇女分娩或哺乳婴儿 C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 16、遇到触电、淹溺等意外事件,导致呼吸骤停的伤病员时,可用什么方法恢复

健康素养监测方案

健康素养监测方案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 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 以维护和自身健康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提 高我国居民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20XX年7月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十*五”规划》已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十*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国 家基本标准之一。通过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能够全面了解我办事 处居民健康素养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 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 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 (二)监测范围 小三四工二村、八工一村共2个村中开展。 (三)抽样方法 每个村抽取XXX个家庭户。用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完成XXX份调查问卷。 两个村共计完成XXX份调查问卷。

(四)监测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主要内 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 个方面。 (五)现场调查及质量控制 1、采用入户调查方式 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 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各监测点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确 定负责人、协调员、调查员、质控员及数据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 2、质量控制 各包点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各自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调查员不能使用诱导性或暗示性语言,如遇被调查人文化水平较 低或存在语言障碍时,可作适当解释,但解释要忠于原意。调查 员要当场核对问卷,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复核,并填写 质控记录。 三、进度安排 20XX年9月24日前上报两个村村委会名单和每个村的总户数及每户户主名单,上报**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 20XX年10月19日参加**市的培训工作。 20XX年10月22日前完成对两个村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 培训。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三、基本技能(12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 分析报告

居民健康知识 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问卷 性别:男女年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以上 你知道你的血压吗? A 正常 B 低血压 C 高血压 D 不知道 你知道你的血糖吗? A 正常 B 低血糖 C 高血糖 D 不知道 你吸烟吗? A 不吸 B 10支以下/天 C 10支以上/天 你看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有关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吗? A 看过 B 没看过 一健康知识问答:(可多选) 1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有:() A 地方病的防治; B 环境污染与健康; C 生产环境与健康; 2 环境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种,其中以人为污染为主。人为污染包括:() A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生活污水、粪尿和垃圾)等; B 乱采乱挖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过度砍伐森林,不适当的围湖造田、开荒、乱用农药和化肥; C 交通运输工具排放废气、多种有害物质、噪声和振动等; D 社会问题,如“人口爆炸”、城市化等; 3 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A 治理工业“三废”(废气、废渣和废水物质); B 治理生活性污染:(对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C 防止农药污染:(合理使用、减少残留); D 加强日常环境卫生防护和监测工作; 4 生产劳动过程中,要注意劳动卫生问题,常见的有:() A 高温与寒冷;急、慢性劳损;牲畜、蛇、蜂等伤害。 B 噪声和振动;粉尘、有害气体; C 农民肺(农民发病率2.3%---8.6%) D 硅沉着病(矽肺)。 5 农药中毒的防治:() A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操作规程;安全运输和管理; B 中毒发生后应立即脱离现场,随后迅速脱去染毒的衣服,用肥皂水(忌用热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眼部受污染时可用清水冲洗,敌百虫中毒的忌用碱洗。 C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刺激咽部引发呕吐···洗胃、导泻。 D 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医院) 6 健康的生活行为:() A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 B 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空气消毒、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C 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 D 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正确面对。 7 危害健康的行为:()

居民健康素养66条

居民健康素养66条 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一共有66条,也就是俗话说的《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

2. 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

问卷编码□□□□□□□□□□ 监测点乡镇村家庭户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您好!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健康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调查日期: 质控员:核查日期: 调查员填写: 问卷完成情况:①自填完成②因文化程度低,面对面调查 ③因其他原因,面对面调查(具体请注明:______________) 省(区、市)市县(市、区) 街道(乡镇)居委会(村)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 ) 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输液(打吊针)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

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 获得健康知识。()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体检发现的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请选择④) 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 ①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②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③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④不知道 通常情况下,献血者要到进行无偿献血。 ①医院②血液中心(血站)或其献血车 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④不知道 乙肝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传染给他人? ①与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吃饭、游泳 ②可以通过性行为、输血、母婴传播 ③同病人或感染者说话、握手、拥抱 ④不知道 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自测血压对高血压诊断有参考价值 ②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③高血压患者只要自测血压稳定,就可以不用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治疗了 ④不知道

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居民健康素养知识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为了解居民对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高兴地邀请您接受我们的调查,请您在问卷上予以解答。本调查不记名,因而请您放心如实回答调查员的提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谢谢! 一、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1?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①赞同;②不赞同;③ 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 没有关系。①赞同;②不赞同;③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①赞同;②不赞同;③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赞同;②不赞同③不知道 5?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不能不清楚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起吃饭厶匕 冃能 不能不清楚②与乂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厶匕 冃能 不能不清楚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厶匕 冃能 不能不清楚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厶匕 冃能 7.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

①赞同;②不赞同;③不知道。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 1. 您平时洗手的方式是: ①用水洗;②用肥皂和流动水洗;③用消毒剂和水洗;④其他 2. 您一般什么时候刷牙?①早晨刷;②晚上刷;③早晚都刷; ④早中晚都刷;⑤很少刷 3. 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①经常开窗通风;②喷洒消毒剂;③喷洒空气清新剂;④不知道 4. 为了预防高血压,一般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能超过多少克? ①2克;②6克;③9克;④12克;⑤不知道 5. 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该:①立刻注射狂犬病疫苗; ②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③用 水冲洗即可;④用民间土方进行伤口处理;⑤不知道 三、基本技能 1. 当你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应拨打: ①120 ②119 ③110 ④122 ⑤不知道 2. 发生火灾时,应该: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立即拨打119 ③乘坐电梯尽快离 开④穿好衣服,带上贵重物品,尽快离开⑤不知道 3. 您会能用体温计在腋下测量体温,并读出体温值吗 会测量②不会测量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

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 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您好!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卫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 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 _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 质控员: ____________ 核查日期:______________ 调查员填写: 问卷完成情况:① 自填完成② 因文化程度低,面对面调查 ③ 因其他原因,面对面调查(具体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省(区、市)____________ 市 __________ 县(市、区) ________________ 街道(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居委会(村)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X”

结A01.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结A02.得了高血压病,只要按医生的要求用药就能控制血压,不用戒烟、限酒() 结A0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结A04.输液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结A05.国家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结A06.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妇从事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结A07.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结A08.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C () 结A09.网络成瘾既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其心理健康。()结A10.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结A11.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结A12.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结A13.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 获得健康知识。() 结A14.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结A15.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相应 选项序号上打“V” 。如果不知道,请选择④ ) 结B01.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 ①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②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③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④不知道 结B02.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