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核能》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核能》说课稿

初中物理《核能》说课稿

初中物理《核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核能》这一章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核能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概念,了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特性,激发他们对和平利用核能的兴趣。

接下来,我将介绍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核能的发现和应用,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是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核电站的基本构造;第三部分是对核能利用的利弊分析,以及核安全问题的讨论。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核能的相关知识。

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通过一个关于核能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核能的巨大能量。

在讲解核能发电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分析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优缺点。

最后,在课堂的尾声,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关于核能利用的辩论,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和评估核能的利弊。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课堂小测验。

此外,我还会布置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当地的核能利用情况,并撰写一份报告。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核能说课稿

核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核能》。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过程,板书,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安排在,初中物理《能源家族》之后,太阳能之前。

从知识的结构上看遵从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了解科技的发展,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从学情来看,本节课学生思维较活跃,对本节新知识的,有非常浓烈的学习兴趣。

当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最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在情感方面:学生能简单描述,核能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增强学生热爱和平,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4、难点及其重点重点:核裂变、核聚变。

难点:区分,可控和不可控的链式反应,区分裂变和聚变。

二、说教法在教学手段上我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

这样让复杂的裂变,聚变,呈现在同学面前更加的直观。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讲授法”为主。

为同学们讲述,裂变,聚变的过程。

三、说学法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情景引入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引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新课1、让同学们通过快速的阅读第一自然段,归纳总结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在化学和物理前面我们是讲过的)。

通过学生的总结,老师再做一些弥补。

2、老师让同学们观看图画,从而讲述核裂变,聚变。

意在通过图画动画来理解更加的直观具体。

3、在核能的利用方面。

我主要讲述了“核电站“。

对这一部分,我的处理方式是。

要求同学自己阅读。

然后归纳总结。

第三个环节课堂的简单总结。

通过总结意在加强对所学过知识的巩固。

第四个环节。

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科学世界进行阅读“。

意在让同学加强对核能的了解。

五、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核能的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方式及其优点。

2. 讲解:介绍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能量释放机制。

3. 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析核能的优缺点,探讨核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 分类: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特点: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

4. 利用:核反应堆、核能发电。

5. 优缺点: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实验探究
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注意: 要想办法使 火柴充分燃烧而不熄灭,小心烫伤,小心火灾!
模拟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 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2、核能
第三环节: 巩固升华,课堂小结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环节:课外阅读,拓展新知 布置阅读P153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收集人 类利用核能的资料,相互交流。
五、说板书设计
二、核能 1、原子、原子核 裂变:链式反应 ①核能发电 ②原子弹 聚变:热核反应 ①氢弹 ②中国环流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裂变和聚变及其应用 难点: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链式反应和区分裂变和聚变反应 4.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讲授法
三、说学法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录像讲述在今年的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 核电站爆炸,造成了核泄露达5级的核辐射事件。
②可控核聚变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 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 我国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 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 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至今仍在继续研制中国环流器2号工 作中。
中国未来能源 之星-环流器
讨论交流: 目前你了解我国核能的利用情况和核武器的研究情况 吗?我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了哪些贡献?你愿意为我 国的核工业事业工作吗?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核能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重点难点:核裂变。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一、裂变和聚变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三、放射线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电中性放射线的益与害: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小结:核能与和平利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学习目标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

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

合作探究一、核能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

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提出问题:裂变应用有哪些?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三、聚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提出问题:什么是核废料?核废料有什么危害?如何处理核废料?课堂检测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A.原子核B.分子c.地球D.太阳关于裂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裂变过程中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B.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c.裂变目前已经商业化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如图所示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普通炮弹启动铀235核裂变反应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原子D.原子核现代的大型舰艇及航空母舰常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其目的是A.利用核裂变的巨大威力B.利用核裂变提供的巨大能量c.核反应堆在使用上比使用化石燃料更安全D.利用它发射核武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制成了原子弹,从而实现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B.较大的核裂变时放出能量,则聚变时肯定要吸收能量c.较小的核聚变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进行D.氢弹是利用较小的核聚变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小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亏损现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调查身边核能应用实例,如核电站、核技术产品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撰写调查报告。
3.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核能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观看核能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核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5.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4.拓展阅读和思考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5.小组合作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核能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核能基本概念:讲解核能的定义、来源及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动画,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核反应过程。
2.核反应原理: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解释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核能应用:介绍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阐述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的优点在于其能量密度高,供应稳定,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核能的缺点包括核废料处理问题、核事故的风险以及核扩散的担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3. 分析核能的优缺点,能够从多角度评价核能作为一种能源的可行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教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能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核能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利用方式。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核能的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练习: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加深对核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3. 核能的利用方式4. 核能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核能的定义,并说明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答案: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九年级物理《核能》的说课稿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

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

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2。

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
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

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

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

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

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

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

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4。

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