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射频PCB布局经验与指导
手机PCB设计指导

手机PCB LAYOUT 规范一 PCB堆叠:1.关于天线.①.天线面积和高度:双极天线面积≥500m㎡,单极天线面积≥300m㎡,高度≥7mm.②.天线两馈点的中心距离应为4-5mm,且信号馈点下面所有层都不铺地,信号馈点最好靠板框内侧.③.天线投影区内尽量不要放任何元器件,天线附近不能放振子、SPEAKER、RECEIVER等较大的金属结构件.④.天线不要靠SIM卡座太近,最好远离.2. 射频,音频,基带布局.①.射频部分和音频部分尽量保持较大距离.②.音频部分尽量靠近基带.③.射频功放与RF收发IC最好单独屏蔽;并且射频功放尽量远离接收SAWF部分.④. MTK6139与RF3166要分别屏蔽,RF3166要单独屏蔽,与天线开关分开.发射匹配电路要靠近TRX输出端.⑤. 受话器部分电路元件的摆放近放在喇叭的附近且尽量对称放置.⑥. RF屏蔽盖, BT, FM屏蔽盖尽量使用现有机型相同的尺寸.目前的RF尽量参考632/X805的设计.3. 与工艺有关的问题.①. 贴片元件的焊盘边缘与BGA丝印框的间距≥0.4mm.贴片零件尽量不要靠近PCB边框.至少>=0.5mm以上.②. 贴片元件的焊盘边缘与屏蔽支架的焊盘边缘≥0.4mm,③. FPC焊盘的PCB边缘间距>2mm.④. 主板上FPC(KEY板,SIM板)的焊盘边缘间距≥0.4mm,其焊盘长度为≥1.8-2.8mm,宽度为0.4mm,其拖焊方向离焊盘最近的元件与FPC焊盘的边缘间距>5mm,拖锡位中心位置的两边5mm处不能有元件与接地铜皮,(过近会将造成附近的元件上锡)⑤. 需要后焊的元件,两焊点的内侧边缘间距>1mm,与其它的元件之间的边缘间距>1mm,方便焊接最少一个面在3mm之间没有其它的元件.ESD器件和压敏电阻是否都放在被保护线路的入口处,并且信号线的走向是否都先经过ESD器件,再连到其它的元件引脚上⑥. 对于折叠机和滑盖机应避免设计长度较长的FPC,最好两面加地屏蔽层;⑦. LED灯的放置方向尽量一致.⑧. 摆放零件整齐,美观.二. PCB Layout1. RF(MTK6139)部分.①. I/Q线一定要走差分线,(平行走线且等长),注意不被其他走线(上下两层的走线)干扰;②. 26MHz(SYSCLK)、VAFC、VAPC这三个网络必须地全包围的方式走线, PA EN、BANDSW、HB、LB、PCS RX、走线尽量作包地处理;SDATA、SCLK、LE三个网络的走线保持在同一层且保持在一个CLASS中③. RF的26MHz晶体线走表层,线宽4mil,不宜过宽,下面(一层和二层)的地要挖掉。
射频电路PCB设计处理技巧

射频电路PCB设计处理技巧1.地线设计:射频信号的传输对地线的布局和设计要求较高。
尽量使用多层板设计,确保地线的良好连接。
地线应该是厚而宽的,并且应该避免地线上的任何断点或改变形状的地方。
减少地线的长度,以降低地线的阻抗。
对于高频信号,建议使用分割式地线,即将地线分为多段,以减少反射和传导电磁干扰。
2.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隔离:信号线和电源线在PCB上布局时应尽量相隔一定距离,尤其是高频信号线和高功率电源线。
这样可以减少信号线受到电源线干扰的可能性。
如果无法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可以采用屏蔽罩、地线隔离等方法来降低干扰。
3.分割信号层和电源层:在多层板设计中,应尽量将信号层和电源层分离。
这样可以避免电源线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当然,分割信号层和电源层时需要注意地线的布置,在高频电路中,应将地线布置在相对靠近信号层的位置。
4.PCB阻抗匹配:射频信号的传输需要保持恒定的阻抗,以避免反射和能量损失。
在设计PCB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布线宽度、地线间距等参数来匹配所需的阻抗。
同时,为了减少匹配阻抗带来的干扰,可以在射频电路上添加滤波电容或电感等组件。
5.规避时钟信号干扰:时钟信号在高频射频电路中很容易产生干扰。
为了规避时钟信号干扰,可以在设计PCB时将时钟线与其他信号线相隔离,尽量减少与时钟信号平行的信号线的长度。
同时,可以在时钟信号线旁边添加地线来降低干扰。
6.良好的电源和接地规划:良好的电源和接地规划对射频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尽量减少电源和地线的共享,避免共地引起的干扰。
可以使用独立的电源线来供应射频电路。
此外,电源和地线的连接处应采用短而宽的线路,以降低阻抗。
7.屏蔽处理:在高频射频电路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屏蔽的情况。
这时可以使用屏蔽罩或屏蔽板来将信号线隔离开来,避免干扰。
屏蔽罩可以是金属板,也可以是金属层布膜,关键是要保证良好的接地。
8.热管理:在射频电路中,发热问题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MTK PCB设计指南射频篇(一)

MTK PCB设计指南射频篇(一)1.1器件布局与信号走向考虑以及器件外形轮廓为设计出发点,有如下两种自然的信号走向:a. 从天线开始,经由接收机到基带器件,此为接收通路;b. 从基带器件开始,经由发射机再到天线,此为发射通路。
根据这两种自然的信号流向来确定初始的器件布局,可以粗略地将主要的RF器件沿着代表着RX和TX的两条信号走向线摆放,以便之后的布线更清楚直接。
各大主要器件之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摆放周边辅助之用的小器件(诸如电阻、电容、电感、二三极管等)及相关走线之用。
如果板上增加了周边器件或者出于保护最高优先级的走线考虑,可能需要对主要器件的摆放作一些轻微的挪动,要不断调整器件位置、方向及RF连接位置以避免RF走线的交叉。
如果交叉走线确实无法避免,最好是让它们90度垂直交叉,并且这些射频走线一定要用微带线或者带状线。
在增加走线细节的同时,要持续地微调器件布局,直到获得一种比较合适的布局安排――所有的元件都在指定的空间内,关键信号线有个很好的安排,敏感线路与其它可能的干扰源或者干扰线路有足够大的隔离等等。
1.2屏蔽在手机里,用以加强隔离保护的屏蔽区域通常包括Rx, Tx, 及基带(包含数字IC,电源管理IC)等部分。
屏蔽框的焊接走线要求在PCB板外层上,沿着屏蔽框的轮廓走,线宽大约是框壁厚的数倍,并且要有足够多的接地孔直接接到主地。
另外,屏蔽框焊接走线要与被屏蔽区域内的器件及走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3 PCB 叠层考虑PCB 的叠层安排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内容:- 介质材料(介电常数)- 整个PCB板厚- 金属层数- 每层金属层的厚度- 金属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赋于各金属层的电气功能分配MTK 的参考叠层设计。
1.4 射频走线: 阻抗控制传输线连接射频信号源与负载的走线,其特性阻抗标称值为50欧。
在手机PCB中,50Ω的传输线用如下两种技术实现:- 微带线:走线布在PCB最外层,以其下面整个地平面为参考地,并且周边被大面积的地所包围。
手机RF射频PCB板布局布线经验总结(大全)

手机RF射频PCB板布局布线经验总结(大全)第一篇:手机RF射频PCB板布局布线经验总结(大全)手机RF射频PCB板布局布线经验总结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对PCB板的设计要求日益曾高,伴随着一轮蓝牙设备、蜂窝电话和3G时代来临,使得工程师越来越关注RF电路的设计技巧。
射频(RF)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黑色艺术”,但这个观点只有部分正确,RF电路板设计也有许多可以遵循的准则和不应该被忽视的法则。
不过,在实际设计时,真正实用的技巧是当这些准则和法则因各种设计约束而无法准确地实施时如何对它们进行折衷处理。
当然,有许多重要的RF设计课题值得讨论,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绝缘层材料和层叠板以及波长和驻波,所以这些对手机的EMC、EMI影响都很大,下面就对手机PCB板的在设计RF布局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加以总结:3.1 尽可能地把高功率RF放大器(HPA)和低噪音放大器(LNA)隔离开来,简单地说,就是让高功率RF发射电路远离低功率RF接收电路。
手机功能比较多、元器件很多,但是PCB空间较小,同时考虑到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所有的这一些对设计技巧的要求就比较高。
这时候可能需要设计四层到六层PCB了,让它们交替工作,而不是同时工作。
高功率电路有时还可包括RF缓冲器和压控制振荡器(VCO)。
确保PCB板上高功率区至少有一整块地,最好上面没有过孔,当然,铜皮越多越好。
敏感的模拟信号应该尽可能远离高速数字信号和RF信号。
3.2 设计分区可以分解为物理分区和电气分区。
物理分区主要涉及元器件布局、朝向和屏蔽等问题;电气分区可以继续分解为电源分配、RF走线、敏感电路和信号以及接地等的分区。
3.2.1 我们讨论物理分区问题。
元器件布局是实现一个优秀RF设计的关键,最有效的技术是首先固定位于RF路径上的元器件,并调整其朝向以将RF路径的长度减到最小,使输入远离输出,并尽可能远地分离高功率电路和低功率电路。
手机PCB设计必备指南

一.天线的设计1,PIFA双频天线高度≥7mm,面积≥600mm2,有效容积≥5000mm3 PIFA2,三频天线高度≥7.5mm,面积≥700mm2,有效容积≥5500mm33,PIFA天线与连接器之间的压紧材料必须采用白色EV A(强度高/吸波少)4,圆形外置天线尽量设计成螺母旋入方式非圆形外置天线尽量设计成螺丝锁方式。
5,外置天线有电镀帽时,电镀帽与天线内部外壳不要设计成通孔式,否则ESD难通过。
6,内置单棍天线,电子器件离开天线X方向10(低限8),天线尽量靠壳体侧壁,天线倾斜不得超过5度,PCB天线触点背面不允许有金属。
7,内置双棍天线如附图所示,效果非常不好,硬件建议最好不要采用8,天线与SIM卡座的距离要大于30MM GUHE电工天线,周围3mm以内不允许布件,6mm以内不允许布超过2mm高的器件,古河天线正对的PCB板背面平面方向周围3mm以内不允许有任何金属件二.翻盖转轴处的设计:1,尽量采用直径5.8hinge,2,转轴头凸出转轴孔2.2,5.8X5.1端与壳体周圈间隙设计单边0.02,2D图上标识孔出模斜度为03,孔与hinge模具实配,为避免hinge本体金属裁切毛边与壳体干涉,4,5.8X5.1端壳体孔头部做一级凹槽(深度0.5,周圈比孔大单边0.1),5,4.6X4.2端与壳体周圈间隙设计单边0.02,,2D图上标识孔出模斜度为0,6,孔与hinge模具实配,hinge尾端(最细部分)与壳体周圈间隙设计0.17,深度方向5.8X5.1端间隙0,4.6X4.2端设计间隙≥0.2,试模适配到装入方便,翻盖无异音,T1前完成8,壳体装配转轴的孔周圈壁厚≥1.0 非转轴孔周圈壁厚≥1.29,主机、翻盖转轴孔开口处必须设计导向斜角≥C0.210,壳体非转轴孔与另壳体凸圈圆周配合间隙设计单边0.05,不允许喷漆,深度方向间隙≥0.2,试模适配到装入方便,翻盖无异音,T1前完成11,凸圈凸起高度1.5,壁厚≥0.8,内要设计加强筋(见附图)12,非转轴孔开口处必须设计导向斜角≥C0.2,凸圈必须设计导向圆角≥R0.213,HINGE处翻盖与主机壳体总宽度,单边设计0.1,试模适配到喷涂后装入方便,翻盖无异音,T1前完成14,翻转部分与静止部分壳体周圈间隙≥0.315,翻盖FPC过槽正常情况开到中心位,为FPC宽度修改留余量16,转轴位置胶太厚要掏胶防缩水17,转轴过10万次的要求,根部加圆角≥R0.3(左右凸肩根部)18,hinge翻开预压角5~7度(2.0英寸以上LCM双屏翻盖手机采用7度);合盖预压为20度左右19,拆hinge采用内拨方式时,hinge距离最近壳体或导光条距离≥5。
PCB天线设计及射频布局设计指南

引言:概述:PCB天线设计是通过在PCB上布局电路来实现无线电频率的传输和接收。
天线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性能。
射频布局是指在PCB电路板上布置射频元件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减少信号干扰。
好的射频布局能够降低噪声和干扰,提高设备的接收灵敏度和发送功率。
正文:一、基本原理1.1天线类型1.2天线参数1.3天线选择与匹配技术1.3.1频带选择1.3.2阻抗匹配1.3.3尺寸约束1.3.4天线方向性1.3.5天线辐射效率二、PCB天线设计2.1天线形状设计2.2天线位置选择2.3天线尺寸优化2.4天线与其他元件的间距设计2.5天线与地板的设计三、射频布局设计3.1射频信号布局准则3.2射频焊盘布局3.3射频走线布局3.4射频电源布局3.5射频地面布局四、PCB天线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4.1天线频率偏差问题4.2天线辐射模式问题4.3天线干扰和噪声问题4.4天线尺寸限制问题4.5天线输出功率问题五、实例与应用5.1手持设备天线设计实例5.2无线通信设备天线设计实例5.3汽车电子设备天线设计实例5.4IoT设备天线设计实例5.55G通信设备天线设计实例总结:PCB天线设计和射频布局的优化对设备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天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射频布局技术,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实施天线设计和射频布局。
本文从天线基本原理、PCB天线设计、射频布局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实例与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希望这些设计指南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PCB天线设计和射频布局,提高设备的性能和通信质量。
射频电路PCB布线技巧

RF-PCB布线技巧RF产品设计过程中降低信号耦合的PCB布线技巧新一轮蓝牙设备、无绳电话和蜂窝电话需求高潮正促使中国电子工程师越来越关注RF电路设计技巧。
RF 电路板的设计是最令设计工程师感到头疼的部分,如想一次获得成功,仔细规划和注重细节是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两大关键设计规则。
射频(RF)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黑色艺术”,但这个观点只有部分正确,RF电路板设计也有许多可以遵循的准则和不应该被忽视的法则。
不过,在实际设计时,真正实用的技巧是当这些准则和法则因各种设计约束而无法准确地实施时如何对它们进行折衷处理。
当然,有许多重要的RF设计课题值得讨论,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绝缘层材料和层叠板以及波长和驻波,不过,本文将集中探讨与RF电路板分区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
今天的蜂窝电话设计以各种方式将所有的东西集成在一起,这对RF电路板设计来说很不利。
现在业界竞争非常激烈,人人都在找办法用最小的尺寸和最小的成本集成最多的功能。
模拟、数字和RF电路都紧密地挤在一起,用来隔开各自问题区域的空间非常小,而且考虑到成本因素,电路板层数往往又减到最小。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多用途芯片可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非常小的裸片上,而且连接外界的引脚之间排列得又非常紧密,因此RF、IF、模拟和数字信号非常靠近,但它们通常在电气上是不相干的。
电源分配可能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噩梦,为了延长电池寿命,电路的不同部分是根据需要而分时工作的,并由软件来控制转换。
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为你的蜂窝电话提供5到6种工作电源。
RF布局概念在设计RF布局时,有几个总的原则必须优先加以满足:尽可能地把高功率RF放大器(HPA)和低噪音放大器(LNA)隔离开来,简单地说,就是让高功率RF发射电路远离低功率RF接收电路。
如果你的PCB板上有很多物理空间,那么你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但通常元器件很多,PCB空间较小,因而这通常是不可能的。
射频电路PCB设计布线规范

射频电路PCB设计布线规范1.地面平面布线规范:射频电路的地面平面应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
如果必须划分地面平面,应使用稳定的参考平面连接它们。
同时,避免地面平面上存在孔洞。
2.射频组件布局规范:高频组件(如射频放大器、射频滤波器等)应尽可能靠近射频天线或射频输入/输出端口。
此外,不同射频组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防止互相的干扰。
3.射频线宽规范:射频线的宽度应根据设计的频率和所使用的介质来确定。
通常,较高的频率需要更宽的线宽,以减小线路的损耗。
具体的线宽可以根据射频设计手册或仿真工具来计算。
4.射频线与地面的连接规范:射频线应尽可能与地面平面接触,以提供一个低阻抗的返回路径。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采用地面孔和连续的焊盘等设计。
此外,应避免射频线与其他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
5.射频线的走线路径规范:射频线应尽量避免在长距离内平行走线,以减小串扰的可能性。
同时,应避免射频线与其他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以减小互相的干扰。
6.射频线和射频组件的焊盘设计规范:射频线和射频组件的焊盘应尽可能保持积极的接触,以减小传输信号时的损耗。
可以使用大面积的焊盘和合适的焊料来提高焊接质量。
7.射频电路的屏蔽设计规范:对于敏感的射频电路,应采取屏蔽措施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可以使用金属屏蔽罩、屏蔽接地平面等方式来实现屏蔽设计。
8.射频电路的电感和电容布局规范:射频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的位置应遵循尽可能短的连接原则,以减小这些元件的串扰和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射频电路PCB设计布线规范主要包括地面平面布线规范、射频组件布局规范、射频线宽规范、射频线和地面的连接规范、射频线的走线路径规范、射频线和射频组件的焊盘设计规范、射频电路的屏蔽设计规范、射频电路的电感和电容布局规范等。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射频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小电路的信号损耗和干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4、LNA:
WCN中的LNA尽量靠近天线端摆放, 以获得小的系统噪声系数。提高系统 灵敏度。Cellular中尽量靠近FEM、 duplexer。总之,LNA距离天线越近越 好。
6
5、PA:
(1)电路上位于transceiver和 switch(或FEM)之间,主要考虑 RF通路线短、线顺和线尽量走表 层。 (2)有些平台要求PA和 transceiver放到不同的屏蔽罩里, 或者要求两者保持一定距离,特 别是不成熟的平台。因为后者EMI 性能原因。 (3)存在多个PA时,尽量分散开, 避免热源集中。
17
四、实际项目案例与点评
1、案例一:
(1)WCN位置合理,但天线净空小 (2)分集测试座位置不利于过测试,线长loss大 (3)transceiver距离BB远,IQ线过长,会导致吞吐量问题。 (4)射频屏蔽罩形状限制,3G\4G PA稍远,呈“品”字最好 (5)热敏电阻稍偏 (6)天线净空面积小
8、匹配电路:
匹配器件靠近需要匹配的器件来放, 或者靠近阻抗不连续的地方放,尽量 不要放到长线的中间。最好三个一组。
9
9、balun、接收SAW和balanced DPX:
一般靠近transceiver放置, 差分匹配阻抗比较大,太 长了损耗大。
10、耦合器:
位于测试座和FEM之间,一 般都是靠近FEM的ANT端摆 放,但无强制要求,视情 况而定。
2
1、射频transceiver:
(1)尽量靠近BB芯片,使得到 BB的IQ、SPI等线尽量短。 (2)接收Port位置应方便接收 差分线出线并走表层。 (3)如果有分集天线,尽量兼 顾到主集和分集,但目前主流板 型考虑分集天线较多,因为分集 天线环境通常较差,主集天线环 境较好,且主集走线本来就很长。
14
2、半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面积不到整板面积的一半 2、PCB面积小,可利用走线空间小。 3、射频与BB的重心分居PCB两侧,非常紧凑 4、必须双面部板,一般top层放器件,bottom层 放卡座等 5、该板型是当前流行的板型之一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 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3、FEM、transceiver、BB横向一字摆开 4、射频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 字布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16
4、条形板(窄板)
板型特点: 1、PCB板只占据整机壳体的纵向一部分,可认为是横向的半板 2、PCB面积通常比半板稍大,可利用走线空间稍大。 3、板型决定了其FEM、transceiver、BB只能纵向一字摆开 4、该板型在手机项目上使用较少,多见于平板项目。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方便散线 3、FEM、transceiver、BB 纵向一字摆开 4、射频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 字布局 5、WCN靠近其天线馈点放置
4
3、天线开关、集成开关的FEM:
如sky7759X系列和sky7791X, 一般放在PCB的边角,空间上一般 介于transceiver和天线之间,并 尽量使得两者之间线路顺畅,Trx 口朝着transceiver和duplexer, ANT口朝着天线。有时ANT口和TRX 口不能都兼顾到,一般优先考虑 TRX口的走线,因为TRX口比较多 (4个以上)。而ANT口只有一个, 且增加的loss基本能接受。
1
二、射频placement原则 0、通则:loss、阻抗连续、隔离度(EMC) (1)走线:短、粗、顺 短:意味着loss小 粗:意味着阻抗易控公差相对小,loss小 顺:意味着易走线,线直,loss小 (2)RF信号线尽量走表层,少换层,避免过孔的寄生参数 (3)射频电路尽量不要和BB共屏蔽罩,单芯片方案除外
19
3、案例三:
(1)transceiver和BB相对位置OK (2)WCN靠近天线位于bottom层,基本 合理,但其TCXO距离PMIC稍近 (3)双工位于FEM和PA之间loss小,且 走表层,合理 (4)器件和走线疏密控制相对较好 (5)FEM位置合理 (6)LNA位置基本合理 (7)该项目placement相对比较合理, 是个不错的参考
15
3、“L”板(或叫“C”形板/“刀”形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为电池空间掏掉大半部分。 2、PCB面积小,可利用走线空间小。 3、整体器件布局基本同半板 4、必须双面布板,一般top层放器件,bottom层放卡座等 5、不用半板是因为电池选型和屏的选型以及节省FPC 6、该板型是当前流行的板型之一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3、transceiver、BB横向摆开 4、射频屏蔽罩内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字布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6、注意该板型的主集射频测试座不要放到下面靠近天线的地方
布局策略: 1、建议单面摆件,否则整机难以做薄 2、射频屏蔽罩放主天线端 3、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4、FEM、transceiver、BB沿板边纵向一字摆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6、右图placement是有问题的,transceiver距离BB太远,IQ线太长。
12
14、RF测试座和RF cable连接器: 一般在结构DXF里有标识位置, 但结构给的位置有时不是最优,可以 考虑优化,以走线短、顺为原则。
13
三、几种常见板型 1、整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相对比较完整,除了边缘结构的避让没有大面积的残缺部分 (如右图) 2、PCB面积大,可利用走线空间大。 3、射频与BB的重心分居PCB两端,不好都兼顾 4、该板型的使用比较少
一、placement
Placement动作在Layout之前,Placement既是为了 layout满足一定设计规范,又是为layout走线指明了方向。 layout期间原则上不能再大动placement,只能微调。这也 要求进行placement时必须深入考虑到layout。高质量的 placement会让layout工程师感觉走线顺畅合理。不合理的 placement可能使得PCB不满足设计规范,甚至会导致layout 走线困难,最终调整placement。
18
2、案例二:
(1)transceiver和BB相对位置 (2)WCN距离天线远 (3)双工位于FEM和PA之间loss小,但 空间拥挤匹配摆放不方便 (4)该项目LNA电源上的滤波电容放到 了其他位置,导致灵敏度干扰问题 (5)天线净空太小,实际测试确实差 (6)FEM位置合理 (7)LNA位置较差,靠Transceiver放 了,应靠FEM放。
20
总结
上面列出了placement过程中一些射频器件的理想摆放方式,然而一 些项目由于外观和成本等考虑,射频屏蔽罩的位置、大小、形状导致射频 器件无法放在最佳的位置,这时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否则项目无法进行下 去,这时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风险控制,这里不详叙。
21
10
11、滤波电容、去耦电容:
两者都是并联到地,并 联到地的电容通常起到滤波 或者储能等作用, 滤波电容需要尽量紧靠 信号流入器件的pin脚摆放, 有源器件基本都需要加。 DCDC电源上往往有2个电 容,需要首尾各放一个(如 右图VDDWRF),不能堆在一 端。
11
12、电感:
需注意两个电感尽量避免紧挨着并行 放到一起,因为两个电感之间存在互感, 调试其中一个的时候,另外一个也跟着变, 可以考虑相互垂直摆放。 13、电阻: 射频用到电阻的几个地方:衰减电路, vramp上的RC滤波电路,coupler上的50欧 姆。温度检测电路上的温敏电阻,其他就 是0欧姆。要注意的就是温敏电阻要靠近 PA放置。Vramp上的RC要靠近PA放,其他 要求不高。
7
6、WCN芯片:
(1)尽量靠近天线馈点,走线 应尽可能短,以减小loss, (2)需要单独的屏蔽罩,因为 频率较高,且GPS灵敏度非常低, 极易被干扰。 (3)方便WCN的时钟避开热源。 (4)右上图布局优于右下图
8
7、双工器:
位于transceiver和FEM之间,摆放位 置需综合评估接收和发射通道,以RF 通道长度尽量短为原则,还要考虑接 收和发射间隔离度,且匹配电路能紧 靠本体放置。
(4)方便TCXO的摆放,即尽量远离热源 (5)方便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等外围器件的摆放 (6)如果双面布件,其背面尽量避开其他芯片,为方便出线和避免干扰
3
2、TCXO或crystal:
(1)尽量远离热源,热源包括 PA,PMIC等,用于WCN的时钟甚 至还要与WCN芯片保持一定距离, 因为内部集成了PA,也是热源。 (2)时钟如果是crystal,距 离transceiver不能太远,一般 会紧靠,因为太远会有寄生参 数,如果是TCXO,那么可以距 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