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剧》阅读答案
《看京剧》阅读答案

《看京剧》阅读答案《京剧》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普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它民间曲调特点开展而成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根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不同的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于表现活波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哀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那么多半用来表现少女的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
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⑤京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也有三百个以上,《将相和》、《空城计》、《借东风》、《贵妃醉酒》等剧目流行极广,深受观众欢送。
叶君健《看戏》阅读题的答案(通用15篇)

叶君健《看戏》阅读题的答案(通用15篇)叶君健《看戏》阅读题的答案篇1从近几年的中高考语文考试的阅读题中,发觉阅读试题的命制思想越来越成熟,考查的力量项目越来越简单检验出真正的阅读力量。
阅读训练是培育同学阅读力量的基础。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力量,现第一我整理了叶君健《看戏》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
看戏叶君健①时间是晚上八点。
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矗立着的古树是悄悄的。
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悄悄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地,人挤得特别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同学,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夫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
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聚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漫的海上立刻消失了海市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准备。
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忱。
这种热忱集中地、详细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快而强健的步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安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头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抖动,听起来好像辽远而又靠近,好像严厉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材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沉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王元化《京剧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
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
如果说任何艺术都有它特定的语言,那么以虚拟性程式化为手段、以写意为表现形态的京戏的特定语言,就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艺术语言之一。
观众要接受京剧,就先要使京剧的特定语言在自己心中有一个破译过程。
这种过程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才能慢慢习惯起来。
三十年代,抗战前戏剧界有过一次关于京剧的讨论。
当时一般人多把京剧说成象征艺术。
我认为这并不妥当。
京剧的唱念做打,以及包括服饰、道具、布景等等在内的虚拟性程式化,不是公式化,也不是象征化,而是一种具有民族艺术特点的写意性表演体系。
中国艺术讲究含蓄,讲究意会,所谓“意到笔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大量艺术格言,都是需要从写意这一特点出发才能理解,才能解释的。
最明显的就是写意画,这是人人熟知的。
如齐白石画虾、画鱼,并不画水。
但通过虾和鱼的生动游姿,你可以感觉到它们是在水中悠然嬉戏。
画师不画水,欣赏者可以清楚无误地感到水的存在。
这就是通过写意手法取得的效应。
中国戏曲的特点也是写意的。
在戏曲舞台上任何写实的东西都变成实中有虚和以虚代实的写意性的表现。
上楼不需要楼梯,上马没有真的马,《空城计》中诸葛亮站在一块幕布后,幕布就是高矗的城墙。
司马懿带领的四龙套代表一支庞大军队。
一桌两椅的简单道具,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作山,可以作门,可以作窑洞,可以作织机。
这种写意性的虚拟性手法,打破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
舞台不受三面墙的拘宥,使时间空间有大幅度的回旋余地,可以自由舒展,舞台调度有了极大的灵活性。
如果剧情需要,演员在台上跑圆场,就可以表示长途跋涉,经过了万水千山。
两个演员在台上,不用布景隔开,就可以表示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各自看不见对方。
在京剧同一舞台上,无需凭借舞台装置,就可成为各种不同的处所,或为宫股,或为茅舍,或为通衢,或为荒郊,或为山林,或为河流,观众一看就明白,并且马上进入境界。
《看京剧》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看京剧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
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
《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
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
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________,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__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
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________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
一位中年男子④_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
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1.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乐曲声:________________ 武打:_______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_______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推荐)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4)(含解析)

阅读综合演练(4)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豆汁儿汪曾祺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A】?”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B】?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C】。
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
”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
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
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
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
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
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
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
这是贫民食物。
《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
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
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
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
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
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
”——“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
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
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
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
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
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
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京剧》阅读答案

《京剧》阅读答案篇一:西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课后练习题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课后练习题一、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擅长()讲述()报仇()保持( ) ....二、用― \ ‖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京剧艺术(jīn jīng) 腿骨折了(zhé shé) ..别摘花骨朵(gǔ gū) 他是英雄(yīn yīng) ..三、加减部首组新字。
戏——()+()=()持——()+()=()情——()+()=()楼——()+()=()忙——()+()=()叫——()+()=()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剧烈——()仍然——()著名——()五、照样子,写词语。
活灵活现(ABAC式) 干干净净(AABB式)六、照样子连线。
国画侯宝林京剧常香玉豫剧红线女粤剧齐白石京剧梅兰芳相声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观众没发现这一情况,仍然()地看戏。
盖叫天就一直(),直到()落下来,他才倒在地上。
2. 由于盖叫天的表演__,人们都叫他―()‖。
八、选词填空。
剧烈激烈热烈1. 中队长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的掌声。
2. 在左小腿骨折的情况下,盖叫天忍着()的疼痛,仍然保持着武松英武的形象。
3. 班会课上,同学们展开了()的讨论。
九、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我便到小水湾去钓鱼。
( )到干旱的季节,小河断流了,形成了一泓泓的小水湾。
( )每次到那里去,我都能钓回满满的一网兜鱼。
( )小水湾的鱼可多了,柳条鱼、麦穗鱼,还有金鱗红尾巴的鲤拐子。
(( )鱼可爱咬钓了,我那浸在水中的网兜里的鱼越来越多。
)我们村外有一条小河。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四面八方来的飞禽走兽都愿意在树上树下休息。
他们聚在一起,经常讲些世界各地的新闻趣事。
大树也想到外国去参观参观,便请飞禽带他去。
但他没有翅膀,被拒绝了。
大树又请走兽带他去,但他没有腿,也被拒绝了。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高邈(miǎo)憔悴(cuì)菡萏(hàn)咄咄逼人(duó)B.黄晕(yūn)殉职(xùn)坍塌(tān)拈轻怕重(niān)C.抽噎(yē)蝉蜕(tuì)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D.怅然(chàng)干涸(hé)确凿(zháo)怪诞不经(dàn)2.(3分)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B.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击荡。
C.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荒漠变成了绿州。
D.它变得活泼而又神彩奕奕,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新开放的东安湖公园湖水澄碧,长堤拂柳,美不胜收。
B.因为同是戏曲,所以川剧和京剧在许多地方大相径庭。
C.足球赛场上,只要梅西一出现,观众席立刻人声鼎沸。
D.经过多年风沙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片片绿洲。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成都马拉松大赛已经成为展现广大马拉松爱好者的舞台。
B.由于她精湛的艺术表演,得到了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C.大运会公园动工前,设计师们多次反复讨论整套设计方案。
D.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高楼倒塌的严重后果。
二、文言文阅读。
(共12分)5.(12分)文言文阅读。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4课《京剧趣谈》03(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4.京剧趣谈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尴.尬(ɡān)B.戛.然而止(ɡǎ)C.宴.席(yàn)D.英雄气概.(ɡài)2.(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A.跑龙套B.打圆场C.唱白脸D.对台戏3.京剧舞台上是用( )来表现骑马这个动作的。
A.骑真马B.马鞭C.空手做骑马的动作4.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穷无尽约定谷成继成B.不可开交奇特之处虚拟C.武艺高强风雨不透激列D.英雄气慨高妙之处制服5.“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插说D.表示意思的转换二、填空题6.比一比,然后组词。
虚(_________)维(_________)彻(_________)驰(_________)虑(_________)唯(_________)切(_________)弛(_________)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在戏曲中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意思,甚至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到我们的表达中。
(1)“_______”,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________”则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_________”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在现代社会中比喻最精彩、最引人瞩目的节目或事件。
(2)结合语境,选择这类词语填空。
在我们家,爸爸和妈妈总是一个唱红脸,一个_____________ ,恩威并施。
可我上来犟脾气哪一套都不吃,往往到最后闹得不可开交,都是奶奶出来____________,息事宁人。
8.指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1)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____)(2)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京剧》阅读答案
篇一:《京剧》阅读《京剧》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它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不同的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于表现活波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的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
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⑤京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也有三百个以上,《将相和》、《空城计》、《借东风》、《贵妃醉酒》等剧目流行极广,深受观众欢迎。
解放后新编的《杨门女将》、《海瑞罢官》以及《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现代戏,影响很大,1⑥京剧的表演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动作,虚实结合,表现力极强。
⑦京剧的服装色泽鲜艳,风格独特。
基本上是明朝服饰,不同人物都有不同的服装,美感强烈。
京剧的化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谱式,净、丑勾画一定的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角和旦角浓
妆重彩,也是近似于脸谱化的。
⑧京剧的明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说人们形成了一个习惯,喜欢京剧实际上是为了欣赏某个人的声腔和表演,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流派。
比如谭鑫培的谭派,老生行余叔岩的余派,再晚一点四大须生中的马连良马派,谭富英的后谭派,青衣里面的王瑶卿王派,再后来就是梅兰芳梅派,以及尚、程、荀派,包括武生后来形成的杨小楼杨派等。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为代表的三足鼎立,使皮黄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由于表演地区和表演的风格不同,京剧还有过海派和京派之分。
⑨自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后,京剧不断出访,受到五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15. 这篇文章从多个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京剧的有关知识,读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任选其中的四个方面,说说你了解了哪些关于京剧的知识。
(4分)【甲】因此京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乙】因此京剧并不姓京,不是北京地方戏 17. 结合文中的京剧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4分)通过以下京剧脸谱分辨他们分别属于京剧的哪个行当。
答:甲:乙:丙:丁: 2 篇二: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诧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半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
志,予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戊,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 ① 內典:佛经。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 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掌握情况,实词中分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情况,做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矩度在这里意为“规矩法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吾其还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为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 【解析】 C项都是介词,译为:“给”。
A项前者代词译为“他”;后者表示商量语气,译为:“还是”。
B项前者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后者表示转折,译为:“却”D项前者是所字结构;后者表示被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
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