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1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1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精品教案.doc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A.桃树、桃子、桃花、花粉B.神经系统、心脏、血液、受精卵C.呼吸系统、肺、果实、草履虫D.消化系统、肝脏、保护组织、香菇2.动物运动后出汗的现象属于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4.下列哪种生物不是有细胞构成的()A.含羞草 B.蘑菇 C.禽流感病毒 D.狮子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 B.泰山景区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6.下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7.人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
《带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和分类技能。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技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植物图片和实物,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等。
2.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械,如显微镜、切片等。
3.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提前观察一些植物样本。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这些植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藻类植物的教学:(1)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发展环境,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藻类植物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理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的认识。
3. 苔藓植物的教学:(1)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发展环境,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标本展示,让学生认识苔藓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标本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苔藓植物,加深学生对苔藓植物的认识。
4. 蕨类植物的教学:(1)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发展环境,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蕨类植物,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5. 教室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认识。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件(人教版生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孢子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72-77,结合学导练P52, 视察标本和样品,找出或填写以下问题答案: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反思学习二 完成 P.77 的练习1 将下列植物类群的名称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蕨类植物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藓 的
与藻类植物的结构有何不同?
结
构 ,
答: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
并 与
叶
苔藓植物通常有类似茎、叶的分化,
藻
类
茎 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植
物
具有简单的 。
相
比
假
根
地钱的假根
苔藓植物的假根中 因为没有输导组织,不 具备吸取水和无机盐的 功能,主要起附着和固 定的作用。
苔藓有什么作用?
孢子繁育
孢子繁育
反思学习一
1、为什么苔藓和蕨类植物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后从孢子囊中散落出来,要落在温暖 潮湿的地方,才会萌发和生长。它们的生殖离不开水。
2、为什么苔藓植物的植株一般都生长的非常矮小? 苔藓植物无根,茎和叶中无输导组织,只能靠叶和茎吸取水和 无机盐所以,因此不能生长的很高大。
认识几种藻类植物
淡水藻类
单细胞生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案标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和分类;2. 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3. 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图片或模型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玻璃器皿等;4. 相关教科书或参考书。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外观特征,并引发学生对这些植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知识讲解:1. 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活环境等。
2. 解释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和特点。
3. 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如土壤保持、氧气产生等。
实验探究:1. 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或生态适应能力。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和得出结论。
巩固与拓展:1. 综合讲解学生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能力。
2.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简短报告,包括特征、分类、生活史和生态作用等内容。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或图片来支持自己的报告。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评分,评估他们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观察和采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和鉴定。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篇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合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生物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篇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张明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青岛第四十九中学张明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简介]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
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对于本章知识,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
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第3单元第1章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没有根茎叶,我们知道根是用来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茎是运输这些养料,而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样才能维持植物体所需的养分,但是现在这些器官水绵都没有,那它是靠什么生活的呢?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
因为水绵由细胞构成,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这样水分等能够进入到体内,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养活自身。
以葫芦藓为代表,(出示葫芦藓图片)来看一下,老师告诉大家它的这些结构都叫什么啊。这是叶、这是根、这是茎,几大器官都有是吧。比藻类复杂,
这些器官能从外界获取养分的地方那只有叶子,但是它的叶子也很薄,有些地方几乎是透明的,这是因为它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所以它吸收的水分什么的也不太多,可以说它这些器官吸收养分的能力都不强,所以苔藓植物都不能长太高大,只能如此矮小,并且只能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再说它的叶片如此薄,如果有毒气体侵入,那会怎样啊?
在特定的情景下,运用已有知识重构知识网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利用“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训练,运用小组间互评和交流,完善实验设计,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是由水生到陆生,形态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在漫长的岁月中,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并且在生物圈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学生翻书
第三单元第一章帝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学海导航(一)学习目标生物圈中有许多绿色植物,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对于植物而言你了解多少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二)学法指导本节课关键是学会观察图,在观察图Ⅲ-1淡水藻类时能够明白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之分,通过生活经验和图Ⅲ-2常见海洋藻类植物的观察分析出藻类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能根据图Ⅲ-3总结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均有相似的要求。
二、学习探究(一)问题探究1、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都吃过海带,你是否知道它属于哪类植物?你知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奥秘吗?仔细阅读课本P78和P79中的相关内容从中找到答案。
2、除了课本上列举的内容外你还知道其他的藻类植物吗?3、你知道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是否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你认为它们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观察图Ⅲ-1和Ⅲ-2及课本P79和P80的相关内容验证你的猜想。
4、参照图Ⅲ-3尝试总结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5、(出示苔藓植物的相关挂图)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是何种植物吗?6、阴雨连绵的夏天,屋檐下、墙角边像铺上了一层地毯,你能从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解释此现象吗?7、思考: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以后,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为什么?8、(生观察师事先准备好的肾蕨或其它蕨类植物)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类植物吗?9、仔细观察这些植物,分析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何不同?10、你知道煤是如何形成的吗?阅读课本P82相关内容解决此问题,你还知道蕨类植物有何用处?三、自我测评: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A.都生活在水中 B.都生活在陆地上C.大都生活在水中 D.大都生活在陆地上2、蕨类植物的结构比苔藓植物的复杂之处是A.具有根、茎、叶、花、果实 B.具有根和输导组织C.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 D.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3、能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4、煤的形成与下列哪类植物密切相关?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5、将下列植物类群的名称与相符的选项连起来:①藻类植物④生活在潮湿的陆地⑤生活在水中②苔藓植物⑥具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⑦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③蕨类植物⑧植株矮小,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四、拓展提高:1、人们常在盆景的“上水石”上栽些苔藓植物,作为美化和点缀。
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实物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2、具备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视频、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归纳等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学法有:观察、小组合作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学法。
教法有:启发提问、展示课件实物、讲授等教法。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4分钟)以一段视频引入新课。
丰富美丽的植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对藻类、苔藓、蕨类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观看后,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能试着将绿色植物进行归类吗?二、自主梳理(见学案)(2分钟)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8分钟)1、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7分钟)1、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为何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5分钟)1、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2、拓展反思: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四、归纳总结(4分钟)五、巩固提升 (见学案)【课后反思】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经验或想怎样解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没掌握一√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藻类植物的特点效果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 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过程与方法: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 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 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
)
A.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5、具有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特征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琼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作为凝固剂可以成为生产果冻的原料,也可以作为配制
细菌培养基的原料。可以提取琼脂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 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 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与人类的关系
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
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
题。
提升: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湖水、江水 泛起绿色是因为( ) A.春天气温升高,苔藓植物繁殖 B.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而出现发霉现象 D.春天的空气格外明媚,树木花草长出了绿叶,湖水、江水格外绿 2.某种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无根、茎、叶的分化,这类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 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 合、合作 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学:
2
3. 某火力(燃煤)发电厂建厂几年后,原来电厂附近绿茸茸的苔藓植物不见了。其主要原因
是等有毒气体毒死了
C.被某些动物吃掉了 D.电厂周围气温升高,苔藓植物不能生存
4、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分布在中下层,红藻分布在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植
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裸子植 物
7、某兴趣小组在调查红石公园月波湖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一种植物并将其归类于藻类,他们
的理由最可能是( )
A.具有假根
B.生活在水中
C. 具有叶绿体
D.没有根、茎、叶 的分化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刘禹锡描写了“陋室 ”环境的恬静、雅致。苔,属
于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1、生物圈中已 知的绿色植物,可分成四大类群: 、
、
。
2、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 中,靠
繁殖后代。
(2)形态特征:植物体有 细胞的,也有 细胞的,但是没有
、
和
等器官的分化。
1
。
(3)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 ,而且是大气中 的重要来源(占90%)。有些可供人类食
用, 和供药用
3、苔藓植物:
B.苔藓植物,监测空气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D.裸子植 物,绿化环境的主要植物
探究及精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预学
教师活动 探究
藻类植物
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 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1.生活环境
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 或 合作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
2.形态特征
生活环境:生活在 的陆地环境中,靠 繁殖后代,有茎和叶,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4、葫芦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
A.假根
B.茎
C.叶
D.整个植物体
5、当你走进温暖多雨的地区,也许会踩上一块毛茸茸的绿毯,这矮小的植物易受到二氧化硫
等有毒气体的侵入,它是谁?它有什么用途?( )
A. 藻类植物,制造氧气最多的植物
A.仅出现叶的分化
B.茎结构简单,但已出现输导组织
C.叶中虽有叶脉 ,但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D.进行孢子生殖,属于孢子植物
小结:
作业: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