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造瘘术

合集下载

胃、空肠造瘘适应症

胃、空肠造瘘适应症

胃、空肠造瘘是通过手术方法在胃或空肠做一个人工外口与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用于灌注食物和进行治疗,以解决进食和营养问题或作为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减压。

(1)胃造瘘适应证1)咽喉、食管有疾患不能正常进食,进行胃造瘘,作为管饲饮食的途径,以维持全身营养。

2)高位性肠梗阻或某些高位肠道手术后,病人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鼻饲饮食,行减压性胃造瘘术。

3)十二指肠外伤时通过胃造瘘进行十二指肠减压,以保证损伤局部的愈合。

(2)空肠造瘘适应证1)幽门及胃体部肿瘤不能进食者,病情危重不宜实施根治性手术。

2)手术前准备及大手术后需EN营养支持。

3)胃、十二指肠外瘘及胰腺炎患者。

4)代谢增高性疾病,如烧伤等。

5)其他,如食管运转功能障碍,炎性肠道疾病、肝、肾功能衰竭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给予的辅助支持。

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

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

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摘要】目的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

方法对患者采用内镜治疗。

结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瘘术共有三种不同方法,各自以创始人名字命名。

按照外科消毒皮肤的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关掉室内灯光,利用腹壁上透出的光线选择穿刺点,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做一个约1cm大小的切口。

PEG有三个基本方法,Ponsky-Gauderer拖出(pull)技术;Sachs-Vine推入(push)技术;Russell插入(Introducer)技术。

【关键词】内镜胃空肠造瘘口术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ejunos-tomy,PEG/PEJ)是借助于内镜经皮置入胃或肠造瘘管作为肠道内营养代替鼻饲的一种治疗方法。

自1980年由Gauderer始用于临床,目前已被广泛接受使用。

对于需要长期人工营养供给的病人,从方法上看,与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相比,内镜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不需特殊麻醉以及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护理、病人易于接受、痛苦少。

从营养供给上看,与全静脉营养供给相比,内镜造瘘进行经胃肠供给营养具有易于为人体正常消化道吸收,而且营养物价格低廉,易于广泛使用。

因此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目前已成为需要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的首选和主要方法。

其缺点是少数病人可出现造瘘口局部感染及呼吸道反流性吸入。

在不能或不适应进行经皮胃造瘘直接胃内营养供给时,PEJ是一种代替PEG的有效营养供给方法。

PEJ的主要目的是使不能直接PEG而又需要造瘘的病人避免手术造瘘,达到有效营养供给。

经皮内镜下小肠内造瘘,与PEG相比技术难度较大,要求营养管经皮直接或经PEJ管间接小肠内置放,进行小肠内直接营养。

一目的通过内镜的协助,经腹壁放置胃、肠造瘘管,以达到进行胃肠道营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或通过胃、肠造瘘术进行减压的目的。

二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的作用机制人体靠摄取外界食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而消化道是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观察。

方法:对41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PEJ )的病人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病人手术顺利,无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

行PEJ肠内营养治疗后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

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痊愈。

PEJ导管阻塞3例,经疏通后恢复正常灌注。

PEJ导管移位3例,拔管后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治愈。

结论:术前、术中和术后严格的护理是预防和有效治疗PEG/PEJ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并发症;护理自Gauderer和Ponsky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在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但仍有并发症发生。

本文回顾性分析41例危重病人应用PEG/PEJ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6年6月~2008年5月我院中心ICU行PEG/PEJ 者,共41例,其中PEG 41例,PEJ 39例,男33例、女8例,年龄22~80岁,入选病例中急性重症胰腺炎29例,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多发伤3例,脑血管意外伴胃食管反流5例,原发性脑干伤1例,肺癌放疗后气管食管瘘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1例。

1.2 PEG/PEJ方法:PEG采用拉出法。

整个手术操作均在中心ICU床旁经鼻塞吸氧或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条件下进行。

病人取平卧位,静脉缓慢推入丙泊酚镇静后,用碘伏消毒中上腹部,铺无菌巾,常规胃镜检查排除幽门梗阻等病变后,退镜至胃体部,充气使胃扩张至胃黏膜无皱折,借助腹壁上所见透腹内镜光斑确定腹部穿刺点并标记。

经皮胃镜下胃、空肠造瘘22例临床分析

经皮胃镜下胃、空肠造瘘22例临床分析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2 2期
37 8 5
经皮 胃镜 下 胃、 空 肠 造瘘 2 2例 临床 分 析
吴礼 国 张 刚 曾丽
经皮 内镜下 胃 、 空肠 造瘘术 ( P E G、 防 、营养状 态的维持效果进 行研究 , 以 饲者更 易管 理和 耐受 。且 具有 便于 护
养液 。P E J 患者采用 持续滴人 方式并控 及 Hb在 P E J术 后 均 随时 间 的延 长 逐 态 , 但 随着时 间的延 长 。 其 下 降的 幅度 制 营养 液 的输 注 速度 在 2 O一4 0 mL / h 步下降, 与术 前 比较 下 降 , 但 患者 P E J 均逐渐减缓 。采 用 P E G、 P E J 行 肠道 内
I 留瘘管 t 位 时间
8 9 1 l 2
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有文献报 道如果 护理得 当, P E G管 可用 1 0年 以上 。 而 对于行 P E G患 者 的选 择 。 目前认 为 : 各
种 原 因 致 不 能 经 口进 食 而 胃肠 功 能 正
常。 且需行 长期 胃肠 内营养支持 的患者
E G、 P E J 的临床应用价值 。 P E J ) 的适 应证不 断扩大 [ 。 有取代 传统 探 讨 P 手术 的趋 势 。 近 1 O年 P E G、 P E J 在我 国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应用 也 日益广泛 . 其 短期临 床观察 已 1 . 1 一 般资 料
P E G、 P E J术 后 吸 人 性 肺 炎 及 食 管 明显下降 。提示 与 P E G相 比 , P E J 对 患
个月 及 1年进 行 随访 ,记 录相 关并 发 0 . 0 5 ) 。 症、 血 清血 红蛋 白 ( H b ) 、 总蛋 白 ( T P ) 、 白蛋 白( A L B ) 数据 [ 3 ] 。

肠造瘘术的分类_应用及其并发症_罗特东

肠造瘘术的分类_应用及其并发症_罗特东
[11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了胆道上 行 性 感 染 的 发 生, ( 6 ) 腹腔镜下空肠穿刺造瘘术: 该术式相对开腹行空肠造瘘术具 [10 ]
有创伤小的特点, 但较 PGJ 及 PEJ 术复杂且创伤更大
[12 ]
[7 ]

空肠造瘘术的常见并发症 : ( 1 ) 空肠管脱出; ( 2 ) 腹腔内 导管脱出, 可引起肠瘘; ( 3 ) 肠梗阻; ( 4 ) 肠道出血; ( 5 ) 空肠造瘘 管堵塞。 回肠造瘘术最早源于 1950 ~ 1960 年间全结肠切除后粪便
之一) ; ( 2 ) 肠内营养支持与胃十二指肠减压可同时进行, 对肠外 瘘及胰腺疾病尤为适宜; ( 3 ) 空肠营养管可长期放置, 适用于需
[6 ] 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 ; ( 4 ) 患者情况允许时也可同时经口进 食。空肠造瘘术有以下几种方法: ( 1 ) 针刺插管空肠造瘘 ( 图
肠造瘘术是胃肠外科疾病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 尤其在急 诊手术时。最初是源于 18 世纪肠道肿瘤及溃疡性结肠炎术后 的临时性胃肠道改道
[20 ]
术后永久改道; 家族性息肉病并直肠癌行全结肠切除; 同时性多 发性大肠癌; Crohn's 病并发穿孔、 回盲部肠外伤和完全性右半 行部分回肠或回盲肠切除术后暂时性造口; 回 结肠梗阻等情况, 肠粪便暂时改道, 以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获得缓和, 促进结 。 肠或结直肠吻合的愈合 回肠造瘘术可分为: ( 1 ) 回肠单口造瘘: 先切断末端回肠, 然 后在造口部位圆形切开皮肤及腹壁, 拉出造口的回肠后固定于 2 ~ 4 cm, 腹壁各层( 造口回肠需突出腹壁约 以减少小肠液对造 口周围皮肤侵蚀) 。( 2 ) 回肠双口造瘘: 一般采用末端回肠双口 造瘘。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一般于右下腹麦氏点做一直径 2 ~ 4 cm的圆形皮肤切口, 进入腹腔后将距回盲部 15 ~ 20 cm 处末端 回肠拖至腹腔外, 使用支撑棒穿过回肠系膜做支撑, 然后在对系 膜缘将回肠沿肠管走行方向切开, 最后外翻与皮肤缝合覆盖造 口袋。但国外有研究表明回肠双口造瘘术更容易出现黏连 、 扭 转、 内疝, 从而导致肠梗阻, 因此更主张在需预防性造瘘时使用 [14 ] 。 结肠造瘘术 如果只是作为结肠择期手术的补充部分而需 暂时地将肠内容物转流, 可考虑行回肠襻式造瘘术 。 [15 ] 回肠造瘘术的常见并发症 : ( 1 ) 肠梗阻; ( 2 ) 造口小肠脱 垂; ( 3 ) 造瘘口狭窄; ( 4 ) 造口坏死、 小肠黏膜与造瘘口皮肤分 离, 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糜烂及感染; ( 5 ) 造口旁疝; ( 6 ) 造口回 缩; ( 7 ) 术后高排量、 脱水。 目前有一 部 分 外 科 医 师 也 在 采 用 其 他 的 回 肠 造 瘘 术 式 。 如: 回肠末端管状造瘘, 以避免二次还纳手术。 ( 二) 结肠造瘘术 临床上常见的结肠造瘘按部位可分为: 乙状结肠造瘘、 横结 肠造瘘及盲肠造瘘。 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 排泄粪便及预防性 造瘘。 1. 乙状结肠造瘘术: 乙状结肠造瘘术是胃肠外科及普外科 医师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乙状结肠造瘘术按造 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腔造瘘术及双腔造瘘术, 单腔造瘘术多 用于永久性造瘘, 双腔造瘘术多用于暂时性造瘘 。( 1 ) 乙状结肠 单腔造瘘术: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乙状结肠造瘘术和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 。传统乙状结肠造瘘术是指 术中直接将乙状结肠拉出腹壁外行造口 。但术中应注意将乙状 [16 ] 结肠与左侧腹膜的间隙关闭, 若关闭不全可引起内疝 。 由于 造瘘口缺血、 造口旁疝、 造瘘口回缩等并 此术式术后出现内疝、 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目前在永久性造瘘患者中已被逐渐放 。 弃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 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 线中、 外 1 /3 交界处作一直径 2 ~ 3 cm 圆形切口, 切除皮肤、 皮下 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后, 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自腹横肌 和腹膜之间向( 左) 侧腹壁及后腹壁方向钝性分至乙状结肠系膜 根部后与腹腔相通, 将乙状结肠近侧断端自该隧道拉出至造口 [17 ] 处腹壁间断缝合固定 。此种手术需注意以下几点: 在游离乙 状结肠时应分离到降结肠的远端, 以防止将乙状结肠牵出腹壁 时呈锐角; 腹膜外隧道一般需通过四指, 以免压迫结肠系膜, 影 响血循环; 需间断缝合肠管经腹膜切口穿出处, 防止形成腹内 压 疝; 自腹膜外隧道拉出乙状结肠时, 勿使肠管发生扭转和系膜受 [16 ] 。此种术式的优点主要是减少了腹内疝 、 造口旁疝的发

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经皮内镜空肠造痿术患者的健康指导何谓经皮内镜空肠造瘦术?经皮内镜空肠造建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是一种新型的内镜介人技术及管饲方法,在纤维内镜的协助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人导丝至空肠,引导空肠造痿管进入空肠,从而形成空肠造建,对不能经口进食者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

如何区分PEJ和PEG?PEJ是在PEG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PEG留置的导管经腹壁建口及胃前壁到达胃腔内,PEJ留置的导管经腹壁及胃腔到达空肠内。

哪些患者需要行PEJ?需要长期供给肠内营养且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严重上消化道反流者;胃动力缺乏者;多次食物反流入呼吸道者。

哪些患者不适合行PEJ?不适合行PEJ的患者如下:①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②精神失常不能配合的患者;③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大量腹水,内镜无法紧贴腹壁的患者;⑤上消化道梗阻,内镜无法通过的患者;⑥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⑦严重的腹壁静脉曲张,穿刺可能引起大出血的患者;⑧胃前壁肿瘤或活动性巨大溃疡等疾病影响操作的患者;⑨幽门梗阻,严重的胃食管反流和胃肠痿的患者;⑩肝脏增大,覆盖胃腔前壁的患者。

PEJ有哪些优点?操作简单易行,无须经过外科手术及全麻,具有经济、安全、并发症少、便于维护和长期带管等优点。

PEJ术前需做哪些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2)心电图检查。

3)胃镜常规检查。

4)腹部B超检查。

术前需做哪些准备?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如果有进行鼻饲,术前应停止鼻饲8h 以上,如果未进行鼻饲,术前应禁食、禁饮8~12h;并摘除口腔内的活动义齿。

PEJ术时应如何配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取仰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

左右,头偏向左侧。

术中如有任何不适或其他需要可用眼神或手势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PEJ术后应如何护理?1)妥善固定PEJ管道,24h内密切观察造痿口处固定情况:如果固定过松,PEJ管会来回移动,易引起切口感染和出血;如果固定过紧,会使皮肤受压、缺血,甚至坏死。

经皮内窥镜下胃空肠造瘘(PEGPEJ)的护理

经皮内窥镜下胃空肠造瘘(PEGPEJ)的护理

固定造瘘管使胃 与前腹壁紧贴, 剪断造瘘管尾端, 外接连接头
经皮内窥镜下空肠造瘘术(PEJ)
PEG
PEG-J
如果病人胃排空障碍或幽门梗阻,应从PEG转 用为PEG-J 治疗,即在内窥镜下经胃造瘘管 将空肠营养管送过幽门至上段空肠
PEJ置入步骤
PEJ PEG
将PEJ导管通过PEG放入胃 腔,入胃镜,用异物钳夹 住PEJ导管头端,轻柔推 送胃镜将其送至十二指肠 降部,连接PEJ和PEG导管 各相应扣件
PEG置入的步骤—操作过程
牵拉腹壁外的导 线,将造瘘管经 口拉入胃腔内直 至胃内固定盘片 紧贴胃壁
PEG置入的步骤—操作过程
• This is an example text • Go ahead and place your own text • Example text •This is an example text •This is an example text
PEG-J既可做经过幽门或 空肠的喂养,同时可行胃 减压治疗
22
23
24
PEG/PEJ的护理
1.定时巡视病人,妥善固定管路, 防止牵拉、拖拽,打折。
1 2.保持置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 观察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可用酒精 消毒周围皮肤。固定导管松紧适当。
3
3.输入营养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导 管,及时夹闭导管,防止液体返流;
6
PEG/PEJ的应用历史
◆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是借助 内镜经皮置入PEG造瘘管,系一种特殊的 管饲营养方法,起始于1979年。
◆ 经皮内窥镜下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PEJ),由PEG 发展而来,起始于1980年。

远端空肠造瘘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体会

远端空肠造瘘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体会

远端空肠造瘘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体会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癌术后发生率为0.4% ~ 5%[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20.0%[2]。

我们偶然的手术发现胃癌术后胃瘫是一种局限性的早期炎性肠梗阻,且通过远端空肠造瘘的肠内营养而获得治愈。

报告如下。

病例1,男,58岁。

因上腹隐痛半年,胃镜检查、病理示胃窦腺癌。

全麻下行开腹远端胃窦癌根治术、胃空肠Y型吻合术。

术后4天排气、排便,停胃肠减压,进少量流食。

第六天出现上腹胀满、进而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少量胆汁。

无排气、排便。

胃肠减压至术后10天,每天300-500ml,仍未排气排便。

无发热。

期间查体:腹部无隆起,无胃肠型,肠鸣音弱。

X线片:无液气平面。

泛影葡胺胃造影示胃蠕动消失,提示胃瘫。

大生化无异常。

11天胃镜检查不能发现吻合口,且吻合口远端肠内营养管置入失败。

急症开腹探查:原手术切口中下部切开入腹探查,切口下缘以上腹腔肠管广泛粘连、充血水肿。

Y壁胃肠吻合口远端10cm左右肠管切开1.5cm,进入食指探查胃肠吻合口及远端肠管通畅,肠壁水肿增厚。

下腹部肠管无粘连,14号尿管潜行穿肠壁进入空肠远端,作空肠造瘘。

术后经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30天左右恢复排气排便,进正常饮食治愈。

病例2,女80岁。

因胃窦癌幽门梗阻行胃癌姑息切除,毕罗Ⅱ氏胃肠吻合术。

术后第7天排气,进流食,第9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无发烧。

保守治疗至第15天。

期间电解质正常,白蛋白较低。

胃造影示胃无蠕动。

胃镜发现输入袢胆汁流出,输出袢水肿不能进入胃镜和置入营养管。

术后15天,全麻下下腹正中8cm切口,探查:上腹广泛粘连,未作处理,下腹肠管无异常,空肠远端放入空肠造瘘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术后35天恢复排气排便,进食治愈。

讨论1胃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1)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破坏了胃电起搏点,切除了蠕动能力最强的胃窦和幽门;(2)切断了胃的迷走神经;(3)消化道重建破坏了胃肠道正常电活动的起搏和传递,胃肠运动协调性消失;(4)胃的大部切除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破坏了残胃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导致胃壁水肿;(5)其他因素,包括精神因素、术后腹腔感染、胰周及肠间渗液、胆汁反流影响残胃功能、饮食改变、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放置导管 在选定造瘘处的肠系膜对侧肠壁上,用细丝线 作一荷包缝合,直径约1~1.5cm。肠管周围用盐水纱布 垫保护后,用尖刃刀在荷包缝合的中央将肠壁戳一小孔, 吸引肠内容物;随即向肠腔远端置入一条尖端有2~3个侧 孔的16号胶管,尖端通向空肠远端10~15cm,将荷包缝 ness
Company
slogan
in
here

L/O/G/O
【麻醉】
一般采用局麻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步骤】
1. 体位 仰卧 2. 切口 左上经腹直肌切口 3. 寻找空肠 助手提起横结肠;术者自其系膜根部(脊柱左
前方即为十二指肠悬韧带,空肠起点标志),向外提出空 肠,距起始部15~25cm处选定造瘘部位。(见图片一)
7. 缝合 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1. 进行肠造瘘时,必须用生理盐水纱布 垫围护,避免污染,同时用吸引器吸 去肠内容物。
2. 施行空肠造瘘时,须探查十二指肠悬 韧带,认定是空肠上段,然后选择造 瘘处。造瘘胶管顶端必须向空肠远端 插入,以利于灌注营养物质。
Yo u 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空肠造瘘术--空场造瘘术是一种暂
时性的部分造瘘术,多用于插管式造瘘
L/O/G/O
【适应症】
1. 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胃肠吻合口 瘘,营养不良者。
2. 食管狭窄,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 而狭窄又不能用手术解除者。
3. 胰头、壶腹癌致梗阻性黄疸,无法实 行切除术,行胆道内引流术又无条件 时,胆汁可经胆道外引流,再自空肠 造瘘返入肠腔。

【术后处理】
1. 输液,必要时输血。 2. 术后继续胃肠减压1~2日,如无腹胀即可拔除。 3. 控制感染,肌注抗生素。 4. 术后6~10小时,即可自导管滴入糖水、牛奶、维
生素等饮食,开始每小时50~60ml,以后逐渐增 加。 5. 待病情好转,不需继续造瘘时,可将造瘘管拔除, 但必须在术后10日以上,造瘘口周围已有瘢痕粘 连后。导管拔出后,造瘘口可望在数日内自行愈 合。
4. 急性重型胰腺炎术后估计短期内不能 进食,可经空肠造瘘补充营养。

【术前准备】
病人多数情况不佳,术前需充分准备。 1.输液、输血、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
血浆蛋白。 2.积极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3.有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者,术前 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5. 埋藏导管 将导管顺肠管纵轴平置于近端肠壁上,沿导管 两旁以细线作浆肌层间断缝合,将导管同荷包缝合口埋于 两侧肠壁折叠成的沟内,埋藏长度5cm左右(见图片三)。

6. 固定肠管 将导管穿过大网膜,并将网膜覆盖造瘘处,经 左上腹另戳口引出胶管。将造瘘肠管的浆肌层和壁层腹膜 固定数针,胶管和皮肤固定缝扎一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