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合集下载

《曼德拉》读后感(精选11篇)

《曼德拉》读后感(精选11篇)

《曼德拉》读后感《曼德拉》读后感(精选11篇)《曼德拉》读后感篇1上天既然能赐予我们天分,即天赋异禀,上天便也能轻易的将它收回。

唯有努力与坚持是自己的,唯有坚强不屈的人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让你拥有恒久的能力。

这几天来,我又看了新的一本书,《曼德拉:在风雨中抱紧自由》,作者采文。

这是一本写南非国父的曼德拉,。

对于他,其实我了解的并不多,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再中学,新闻报道这位伟大的领袖的逝世。

他曾经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她没了南非甚至非洲人民的自由而奋斗。

这本书写的其实是曼德拉的过往,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思想的成熟。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他原本可以安逸的生活,他流着贵族的血液。

但他没有选择安逸,他选择了内心,选择了自由。

“如果我没有逃跑而是待在家里的话,现在我可就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酋长了。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

他整整承受了27年的牢狱之灾!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

这是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他的人格写照。

他便是圣人般的存在。

黄家驹曾为他写了《光辉岁月》这首歌。

这真是一种美好。

《曼德拉》读后感篇2书就是送的,拿上手感觉厚厚的,作者是自己的同胞。

用了三天时间看完。

总体感觉,作者不知是为官方作传作得太习惯了,将这个非洲的自由领袖写得一个“高大全”。

虽然说曼德拉确实一生也在为南非有色人种争取地位而奋斗了一生,但人问题有缺点,但看完400页的书,感觉书中的那个人,高大得有点假。

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是看到一个详实的曼德拉,书也是没有的。

打个比喻,你想看一个清晰的近照,作者却给你一个隔江相望的白描。

《春秋列国志》式的描画,说是传不如说是曼德拉的大事年记。

作者真真是要去看一下《史记》人家的传是怎样写的,数百字就已经一个诩诩如生的人物出现在你眼前。

估计作者是为了避免以前国内传记作者如同身临其境,一句话一个神情都描述得仿如旁观的写法。

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

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

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一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全传读后感。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今天终于把《李嘉诚全传》读完了 ,在此想写点我读了此书的感受这个读后感,写的时间太久太久,想对于以前的读后感,这次总是有些事情困扰着我,所以现在我先把我读懂的一部分与大家一同分享!20世纪末叶,经济热成为全球性的时代大潮。

一代超人李嘉诚,人称香港首富,同时又是世界华人首富,在华夏经济史上耸起一座丰碑,举世瞩目。

因此,我是带着对他经商道路的追崇心情来读书的,希望从他经商之路看出些什么。

读完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就诚信而言,(书中令我佩服的还有很多,但李超人的诚信是我最敬佩的.)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

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

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

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读后感《全传读后感》。

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

为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

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

《漫漫自由路》:Lovecomesmorenaturallytothehumanhea...

《漫漫自由路》:Lovecomesmorenaturallytothehumanhea...

《漫漫自由路》:Lovecomesmorenaturallytothehumanhea...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书是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

纳尔逊·曼德拉(1918-2013)是南非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慈善家,被视为南非的国父、“最伟大的南非人”,并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在1994年至1999年间担任南非总统,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与消除贫困不公。

曼德拉一生坎坷,曾在监狱服刑26年半,其中大约有13年在罗本岛度过。

这本书便是曼德拉在罗本岛写下的回忆录。

在管理严格的监狱里,写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起初,曼德拉白天劳动,晚上写书。

但他的身体实在是难以承受,于是他白天请病假不去劳动,晚上继续写书。

为了不让监狱发现,他还和几个狱友合作,把书稿藏匿起来,最终让其中一个狱友于1976年出狱时带走。

大约20年后的1994年,曼德拉就任总统,这本书才得到正式出版,并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这本回忆录从曼德拉的童年写起,一直写到他出狱后为建立新南非付出的各种努力,最后当选总统。

青年时他好学上进,坚持自己的原则;中年时他为废除种族隔离而奔走,即使在监狱中也从未放弃斗争。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领袖,学习他的宝贵品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的精彩句子吧~“I am fundamentally an optimist. Whethe r that comes from nature or nurture, I cannot say. Part of being optimistic is keeping one's head pointed toward the sun, one's feet moving forward. There were many dark moments when my faith in humanity was sorely tested, but I would not and could not give myself up todespair. That way lays defeat and death.”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曼德拉自传读后感

曼德拉自传读后感

曼德拉自传读后感1. “哇,曼德拉真的好伟大呀!”我读了曼德拉自传后不禁感叹。

就像我那次参加演讲比赛,紧张得不行,但是一想到曼德拉面对那么多困难都不放弃,我就鼓起勇气上台了,最后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呢。

曼德拉的经历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吗?2. “曼德拉的精神太让我佩服了!”我和小伙伴们分享着。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遇到了难题,大家都想放弃,我就说起曼德拉的坚持,然后我们一起努力克服了困难。

这不就和曼德拉面对困境时一样吗,只要不放弃就能成功呀!3. “哎呀,曼德拉的一生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对妈妈说。

有一回我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心情很低落,妈妈就给我讲曼德拉的故事,让我明白要勇敢面对困难。

曼德拉的故事不就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吗?4. “哇塞,曼德拉真的好厉害啊!”我兴奋地和爸爸讨论。

就像那次我参加运动会跑步,累得不行想要停下,想到曼德拉的坚韧,我就咬紧牙关坚持到了最后。

曼德拉的自传不就像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吗?5. “曼德拉的经历太震撼我了!”我对同桌说。

有次我们一起做手工,怎么都做不好,我就想到曼德拉面对那么多艰难还能成功,我们也不能放弃,最后果然做好了。

曼德拉的故事难道不是告诉我们要永不言败吗?6. “曼德拉简直就是我的偶像!”我大声说道。

记得有次和朋友们去爬山,爬了一半大家都累得不行,我说曼德拉可不会轻易放弃,然后我们互相鼓励继续往上爬。

曼德拉的精神不就像一把火,点燃我们内心的斗志吗?7. “哇,读了曼德拉自传我才知道什么叫坚强!”我对哥哥说。

有一次哥哥打篮球受伤了,觉得很沮丧,我就给他讲曼德拉的故事,让他振作起来。

曼德拉的一生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吗?8. “曼德拉的自传让我太感动了!”我和同学们讲。

就像那次我们一起去做志愿者,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一想到曼德拉的奉献精神,我们就充满了力量。

曼德拉的故事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9. “哎呀呀,曼德拉真的太了不起了!”我惊讶地说。

《曼德拉传》观后感

《曼德拉传》观后感

《曼德拉传》观后感最近看了《曼德拉传》,感触颇多呀!影片中,曼德拉的一生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他所经历的种种,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坚韧与不屈。

曼德拉出生在南非一个部落酋长家庭,按说他本可以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

但他看到了同胞们所遭受的不公与压迫,心中的正义之火被点燃。

他毅然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这一斗,就是几十年。

影片里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的时候,监狱的条件极其恶劣。

狭小的牢房,冰冷的墙壁,每天只有少得可怜的食物。

但曼德拉没有被这些打倒。

他和狱友们一起,用有限的资源坚持学习和锻炼。

记得有个场景,曼德拉在牢房里,借着从小小的窗口透进来的那一丝微弱的光线,认真地阅读着书籍。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绝望,反而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那本书都已经破旧不堪了,可他还是视若珍宝,一页一页地翻着,仿佛在那字里行间能找到改变命运的力量。

还有他在狱中坚持锻炼的场景。

那狭小的空间,根本容不下他大幅度地活动,但他就那么一点点地伸展着身体,哪怕只是抬抬手,踢踢腿,也从不间断。

他知道,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才有机会继续为了理想而奋斗。

出狱后的曼德拉,没有被多年的牢狱之灾磨灭了斗志。

他依然为了实现南非的民主和平等而努力。

他的脸上多了许多皱纹,头发也花白了,但他的笑容却更加温暖和坚定。

他呼吁大家放下仇恨,用和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得需要多大的胸怀和勇气啊!看着曼德拉的一生,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开始抱怨,开始退缩。

和曼德拉所经历的相比,我们那点事儿算什么呢?他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守信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坚持呢?曼德拉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追求,就能够创造奇迹。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要被困难打倒,不要被挫折击败。

无论前路多么崎岖,只要我们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光明。

回想最初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5篇_《曼德拉》观后心得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5篇_《曼德拉》观后心得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5篇_《曼德拉》观后心得电影《曼德拉》该片讲述了南非前总统、自由斗士曼德拉青年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监狱中度过的27年艰苦岁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曼德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纳尔逊曼德拉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世界伟人之一。

从小学时代开始,我们就从语文、历史,乃至政治教科书中熟读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再后来,通过《新闻联播》,也每每能一见其尊荣。

进入网络时代后,关于他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让人观之不尽,读之不竭。

但就我而言,能真真正正带我走近曼德拉,走进其内心世界还当属于近日在内地公映的大电影《曼德拉》。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特殊年代,白人殖民统治下的南非,种族隔离中的灾难世界。

虽为贵族出生,带着正宗的贵族血统,但曼德拉生下来就不乏不安定因子,尤其是系统西学法律专业知识后,其内心的不安分犹如火山岩浆喷薄而出。

加入反政府组织,领导罢工,掀起暴动,年轻时期的曼德拉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与英雄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反的是,早期的曼德拉是狂热的暴力崇尚者,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暴力才足够能引得政府的关注,全世界的目光才会注视南非这片政治争斗、人权争斗的非净土。

也因为如此,曼德拉被捕入狱。

影片《曼德拉》并没有回避青年时代他的激进与冒进,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以往的人物传记片中,尤其是我们自己的人物传记片,人生中的污点往往是可以回避的,尽管是一些人尽皆知的。

《曼德拉》却恰恰相反,故而大大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观赏性。

普通观众知晓曼德拉往往是因为他坐过牢,出狱后成为南非总统等等等等粗线条的大事件,而对狱中的曼德拉却知之甚少。

其实,对曼德拉一生起着重要关键作用的恰恰是他的牢狱之灾。

虽然我们不能说曼德拉应该感谢这次入狱,但事实上,正是这次牢狱之灾改变了曼德拉的一生。

狱中的曼德拉饱经磨难却坚持读书、学习,在继续成为学生政治运动精神领袖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久而久之,出狱后的他渐渐改变抗争方式,直到南非废除种族隔离…电影《曼德拉》对曼德拉的监狱生活亦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回顾。

读《曼德拉传》有感

读《曼德拉传》有感

读《曼德拉传》有感读完《曼德拉传》,说句实在话,有些文字感觉很艰涩。

作为军校学员的我深受他的坚强毅力所触动!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曼德拉。

我感到曼德拉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作为一个黑人,自他政治觉醒之后,他一直致力于争取黑人的合法权益,改变白人统治黑人的不平等政局,虽然道路曲折,虽然进程凶险,但他始终奋斗不屈,不能不佩服他的这种坚韧,对理曼德拉是一个政治家。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他和甘地一样,和马丁路德金一样,是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信仰者,但是通过他的自述和他的行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非暴力不合作,更多的是他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的策略。

其实他对暴力反抗并不反感,甚至他本身就是民族长矛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

作为政治家,务实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曼德拉正是这样的人,当非暴力不合作能够赢得更多人心的时候,他主张非暴力不合作,当政府的压迫不采取武力抗争不能打破的时候,他勇敢地组织武装反抗。

不是他善变,而是他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圣之时者吧。

曼德拉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非洲人民政去生存权利的斗争,他与白人统治进行斗争,也反对黑人专治。

他有那种实现民主社会的伟大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权利;他是无私奉献的,他准备为自己的理想而随时献身。

在狱中的曼德拉冰没有放弃这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他为改善生活条件,争取人民的自由权利,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国内外爱好和平和民主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曼德拉最终获释。

这就是正义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想哭,曼德拉有着如此的人格魅力,这个伟大杰出的南非领袖是如此的忘我奉献。

如此彻底的投身于战斗之中,他的灵魂是高尚的,值得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军校学员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国防建设作贡献。

勿忘国耻,爱好和平,使中华民族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曼德拉身上学习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执着和坚毅去演绎自己光辉灿烂的人生。

电影《曼德拉》电影观后感

电影《曼德拉》电影观后感

电影《曼德拉》电影观后感以一位政客的身份获得全世界的尊崇,曼德拉是古往今来人类政治史上最大的特例之一,谈不上空前绝后,但在体系和格局已经定型的现代社会,相信很难再有来者。

因为卓然于世的地位和成就,巨大的影响力,曼德拉的一生引发了各界学术人士和爱好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他辞世之后,怀念与感叹之声如风徐来,其中就有这部以曼德拉自传为蓝本的传记电影《曼德拉》(又名漫漫自由路),把一段掀翻南非种族主义制度的自由之路,以及其中的点点滴滴于7月28日南非“曼德拉日”搬上大银幕,质朴无华的史诗影像,辅以结尾处U2的动情演歌,不由让人联想起曼老雄心万丈又情肝义胆的一生,在历在目,声声入耳,怎能不肃然起敬。

其实这几年来关于曼德拉的电影很多,不乏《点球成金》这样精彩至极的侧面致敬,也有以真实史料为素材的纪录片,《漫漫人生路》的区别在于由本尊的自传改编,影片的第一人称视角就像自选集或自画像一样,描绘的都是本人比较认可的事件和情景,有助观众了解曼德拉在人生旅程中的真实状态与内心世界,蕴含着旁观者视角所无法知悉的思想奥秘,供观者解读。

也因为这一特点,影片的气质更倾向于文本性和报告性,有报告文学的色彩,然而这并不意味本片缺少戏剧性,就曼德拉波澜壮阔的一生,随便截取一段支流都会风起云涌,又怎么会单调呢,看完影片就会知道,无论是早期做为律师的正义与觉醒,还是27年牢狱的信念坚守,他既是与种族主义的一生作战的自由斗士,也是在爱情来临时的浪漫多情种,曼德拉在影片中卸下伟大的光环,退回到平凡人时代,把自己影响世界的一生讲述得娓娓道来。

如果说推翻种族主义让曼德拉永远闪耀于世界政坛,自由是他的信仰,那么支撑这个信仰的可以说是爱。

他的爱是不只是对恋人妻子和亲人,更大的爱是对南非这片土地,对黑皮肤的在土地上跳着原始的舞蹈却带着文明的铁拷的同胞们的爱,还有对自由与梦想的爱,因为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曼德拉奋起一生的勇气,坚持到乌云散尽的那一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

”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

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

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

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

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旅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

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
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

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

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

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

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

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人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

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

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
都代表着反对党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

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

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

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

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

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
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

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

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

……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

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

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

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

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

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

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

……
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

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

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

……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
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

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

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

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

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

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