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之标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难点:小说的深层次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介绍(1课时)
- 介绍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2. 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3课时)
- 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3. 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2课时)
- 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包括语言风格、意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 示范法: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小说的展示和分析。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的小说阅读笔记和小说写作作业。

教学反思和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标题的作用+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标题的作用+课件
第四层:再次阐述:乐器与人的链接
制定您的工作计划
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 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 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
乐器本身:物品本身(最浅层)
第二层:乐器与“我”“父亲”
制定您的工作计划
例题引入
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我从父亲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有笙。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小说复习教案(含考点第一课时)

小说复习教案(含考点第一课时)

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复习小说的有关知识。

2. 了解现代文文学类文本中小说的常见高考题型及设题角度。

3、通过典例探究,了解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通过适量练习,提升小说阅读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体系,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课时熟悉考纲考点教学过程:一、直击高考:完成《优化设计》“真题感知”部分。

附加(见学案):(2013湖南卷)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2013安徽卷)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4分)二、考纲考点解读:《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本考点的考察内容及能力层级为: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领悟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②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高考命题材料分析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选文的篇幅大部分在1500左右,选文语言典范,可读性强,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具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具有文学色彩与理性色彩、思辩精神有机融合的特点。

2012年高考全国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2013年高考全国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命题特点1.选考文本散文、小说双峰并峙。

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小说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小说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1.含义: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1.〔4分〕最后写郑副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一方面暗示郑副长的竹画确有程度,使情节波澜再起,给人留下
无穷韵味,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原来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好心的谎话,这又使副长妻子这一人
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让人不能不为副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每方面2分,大意相近即可〕
【答案】(2)(6分)①具有仁慈、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妙的向往和期待。

【考点】考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析】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事件,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肖像〕角度入手分析。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之标题复习教案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标题教案汪春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的考点;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熟练掌握小说类标题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小说标题作出准确而全面的探究。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熟练掌握小说类标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考纲解读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二、分析高考真题,探究命题形式(一)【高考真题回眸】1.(2009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2.(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3.(2010年安徽卷)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4.(2010年陕西卷)《保护人》(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5.(20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6分)6.(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7.(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二)【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探讨标题作用】3××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标题意蕴】三、真题演练,掌握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探讨标题作用】(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自然,换自如;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

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黄昏渡》: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如《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

(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1分)(二)【探究标题意蕴】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

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1)(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表层含义)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深层含义)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情节与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的巧思;(构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结构)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主题)(2)(2009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参考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联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魔盒展开的;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魔盒寄托着贝格斯太太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四、总结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一)小说标题的考查类型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总结小说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五、课后训练钉子上契诃夫一十二品文官和十四品文官刚下班,在涅瓦大街上慢腾腾地走着。

今天是斯特鲁奇科夫的命名日,他正带着他们到他家里去举行命名日宴会。

马上我们就要大吃一顿了,诸位老兄!过命名日的人想象着吃喝的乐趣,说。

我们可要大吃特吃了!我的好妻子已经把馅饼烤好。

面粉是昨天傍晚我自己跑去买来的。

白兰地已经有了,……是‘沃隆佐夫斯基’牌的。

……我妻子恐怕已经等急了!斯特鲁奇科夫住的地方非常远。

他们走啊走的,最后总算走到了他的家。

他们走进前堂。

他们的鼻子闻到馅饼和烤鹅的香味。

你们闻到了吗?斯特鲁奇科夫问,高兴得直笑。

脱掉大衣吧,诸位先生!把皮大衣放在那口箱子上!卡嘉在哪儿呀?喂,卡嘉!全班人马都到齐了!阿库丽娜,你来帮着各位先生脱大衣!这是什么?这人当中有人指着墙上问道。

墙上有一颗大钉子,钉子上挂着一顶新制帽,带着亮晃晃的帽檐和帽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